摘要:探析符號學視域下“抓髻娃娃”剪紙形象與現(xiàn)代文創(chuàng)產品設計之間的聯(lián)系,提高文創(chuàng)產品的實用屬性與文化屬性的同時,也拓寬了民俗文化在當代語境下的傳播路徑與呈現(xiàn)方式。本文以符號學為研究方法,將“抓髻娃娃”剪紙形象作為設計對象,從語構、語義、語用3個層面切入,探析其剪紙形象的紋樣元素、色彩元素以及形構元素,深入挖掘其審美價值、文化內涵與象征意義。通過現(xiàn)代化的設計手法,進行圖形推演完成“抓髻娃娃”剪紙形象文創(chuàng)產品的設計實踐。通過將中國生殖崇拜信仰文化與西方符號學融合,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在現(xiàn)代文創(chuàng)產品設計媒介中的活化提供了創(chuàng)新性的設計思路與路徑。
關鍵詞:符號學;抓髻娃娃;文創(chuàng)產品設計;民間美術;設計實踐
中圖分類號:J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24)23-0056-05
引言
原始社會時期,生殖崇拜信仰是先民們深層意識的產物,也是他們對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一種認知方式。人類一要生存,二要繁衍,生存與繁衍,不僅是宇宙萬物的本質活動,還反映出該地區(qū)以生存與繁衍為兩大主題的族群意識和作為人類群體文化現(xiàn)象的民間巫俗與民間藝術的基本文化內涵?!白偻尥蕖奔艏埿蜗?,作為黃河流域及陜甘寧地區(qū)具有繁衍與生存寓意的民間藝術符號,人們通常會剪出不同形式的抓髻娃娃來與神靈進行溝通,其文化意蘊之豐富,形構種類之繁多。
近年來,學者們對“抓髻娃娃”剪紙形象展開了廣泛的研究,也取得了頗豐的成果。羅浩,郭俊寧等學者介紹了“抓髻娃娃”造型特征,并探析了其文化意蘊。魏娜從生命繁衍的角度探究了“抓髻娃娃”剪紙文化中的生命含義。杜欣語從紋樣裝飾的角度來闡述抓髻娃娃剪紙的美學內涵。但目前,有關“抓髻娃娃”的研究集中于圖案紋樣、造型表達與歷史溯源等方面,以符號學的視域去探析“抓髻娃娃”剪紙形象的文創(chuàng)產品設計的文章較少。因此,本文以符號學為理論依據,通過語構學、語義學和語用學3 個層面,展開“抓髻娃娃”剪紙形象進行文創(chuàng)產品的設計實踐。
一、“抓髻娃娃”剪紙形象的語構分析
民俗是我國各疆域與各民族,在歷史發(fā)展的進程中逐漸積淀并傳承下來的風俗習慣[1]。“抓髻娃娃”剪紙形象,不僅是流行于黃河流域及陜甘寧地區(qū)的藝術形象與民俗藝術,還是母系氏族社會中女性生殖崇拜的原始巫術遺存。靳之林老先生認為“抓髻娃娃”剪紙形象的原型取自于華夏始祖軒轅黃帝部族的圖騰標識,源于金文中的“天”字[2]?!白偻尥蕖币彩恰按竽干瘛畫z”的形象再現(xiàn),它雙手環(huán)抱圜天旋轉的陰陽雙魚,雙魚尾部相交,是富貴不斷頭的子孫萬代與延綿不斷的生命符號。它上扎通天雙髻喻女陰,下置倒垂云勾喻男陽,通天雙髻與倒置云勾對應,蘊含著“混沌劃分陰陽、陰陽化生萬物、萬物生生不息”的中國本原哲學宇宙觀。
符號學有助于筆者更系統(tǒng)全面地感知視覺藝術符號,對分析“抓髻娃娃”剪紙形象也同樣適用。語構層面多用于研究符號與其構成要素之間的關系,因此,下文針對“抓髻娃娃”剪紙形象的紋樣、色彩、形構等構成進行語構分析。
(一)“抓髻娃娃”剪紙形象的裝飾紋樣元素的語構分析
通過性別劃分“抓髻娃娃”剪紙形象的裝飾紋樣元素,可分為3 類(如表1)。第1 類是代表女性的紋樣符號,多以“蓮花紋”“花尖子”“銅錢”等符號裝飾。第2 類是代表男性的紋樣符號,則以“云勾子”“勝”等來表示。第3 類則是代表生命延續(xù)與繁衍的男女通體的紋樣符號,多以“對魚”“對雞”等相對的動物組成或“石榴”等植物為代表。
(二)“抓髻娃娃”剪紙形象的裝飾色彩元素的語構分析
視覺符號的色彩信息往往優(yōu)于形態(tài)信息被獲取。在封建社會時期,“抓髻娃娃”剪紙主要應用于民間巫術活動,所以色彩的選用也較為簡單,以紅色和黑色為主,在此基礎上會用黃、白、藍、綠等顏色進行輔助裝飾,且明度和純度都較高,二者相互映襯,不落俗套。
(三)“抓髻娃娃”剪紙形象的裝飾形構元素的語構分析
“抓髻娃娃”的形構大致可歸類為兩種類型。第1 種是單人形態(tài)(如表1),源于上古神話中的“女媧”“媧”通“蛙”,女媧與蛙都擁有強大的繁殖能力,因此,其形象也成了原始先民的部落圖騰標識?!白偻尥蕖奔艏埿蜗笾员灰暈槊褡宓谋Wo神與祖先神,是因為先民們把蛙圖騰自身所承載的生殖功能與部落氏族的興旺及繁衍生育問題相結合[3]。第2 種是多人形態(tài),古人為了直接地表達對生殖的崇拜與家族延續(xù)的重要性,逐漸演化出多人形態(tài)的抓髻娃娃的生命始祖形象。
總的來說,“抓髻娃娃”剪紙形象多以點、線、面之間所構成的抽象圖案出現(xiàn),在保持人類基本樣貌的同時,也會進行一定的藝術加工,使得人物的刻畫更加細致,且裝飾多出現(xiàn)在正面,使視覺焦點落在剪紙中心。空隙之間疏密合宜,線條流暢自然。同時也會根據主題的不同,選取與之相符具有吉祥寓意的紋樣與色彩,營造出喜慶祥和、充盈繁密的畫面效果。
二、“抓髻娃娃”剪紙形象的語義分析
明代詩人王彥泓在《雜題上元竹枝詞三首》一詩中寫道,“風雨元宵意倍消,花檐低拜掃晴娘”。這兩句詩便描繪出提醒人們天氣變更的“抓髻娃娃”剪紙之一的“掃晴娘”形象,具有撥云見日、祈求五谷豐登等利益眾人的作用[2]。語義層面主要研究符號與構成要素的象征意義、審美價值等方面的關系,因此,下文針對“抓髻娃娃”剪紙形象的紋樣、色彩、形構等構成元素進行語義分析。
(一)“抓髻娃娃”剪紙形象的裝飾紋樣元素的語義分析
“抓髻娃娃”剪紙形象中,有大量與人們利益息息相關的視覺藝術符號,它們被逐漸固化為觀念的代替物,成為特定藝術符號[2],而這些特定的藝術符號也表達出黃河流域及陜甘寧地區(qū)人民對生殖觀念的崇拜。
1. “蓮花”“花尖兒”“魚”等,既是女性生殖符號的象征,又是母系氏族崇拜的代表圖案?!白偻尥蕖奔艏埿蜗蟪Ec蓮花相結合,多以頭頂蓮花或者腳踏蓮花的形式出現(xiàn),二者結合多有孕育繁衍之意。而魚紋則是較早成為生殖崇拜的女陰象征,從其表象來看,“抓髻娃娃”剪紙形象通常以雙手環(huán)抱陰陽雙魚的形象呈現(xiàn),而雙魚的形態(tài)與女陰相似,從內涵來說,魚腹多子,生殖力極強[4]。原始社會時期,人丁數(shù)量的多少,是衡量氏族部落力量強弱的標準之一,所以人類希望加強自身的生殖能力,實現(xiàn)人口繁盛的生殖愿望。
2. “云勾兒”“勝”與“桃”都是代表男陽的符號?!胺絼偌y”以其延續(xù)不斷,交織緊扣的形式結構,又被稱為同心方勝,體現(xiàn)出心連心的忠貞情誼與同心同德的愛情寓意。其吉祥的寓意符合人們對生命延續(xù)與婚姻愛情的美好祝愿,因此,它既成為生命延續(xù)觀與家族延續(xù)觀的物化載體,又成為生命觀與世界觀中非自然的生成物再現(xiàn)。
3. “石榴”與“葫蘆”則是代表生命延續(xù)和繁衍的男女通體的符號。石榴紋與蓮花紋通常結合使用,前者屬陽,后者屬陰,二者結合,寓意著“男女結合,化生萬物”的陰陽哲學觀。而“葫蘆紋”則是源于女媧和伏羲的上古神話故事,他們代表著陰陽哲學中的“陰、陽與混沌”概念。在民間剪紙中,葫蘆常用作婚俗窗花,以祈祝新婚夫妻綿綿瓜瓞。
(二)“抓髻娃娃”剪紙形象的裝飾色彩元素的語義分析
“抓髻娃娃”剪紙形象的色彩多以青、赤、白、黑、黃為主,統(tǒng)稱為“五行色”,與我國傳統(tǒng)“五色觀”相對應,常被人們視為“正色”[4]。而五行色又被人們賦予福祿壽喜財?shù)燃樵⒁猓c中國民風民俗、社會情感等各個方面緊密聯(lián)系,映射出中華民族共有的文化內涵與思想意識。在剪紙色相上,多以紅、黑為主,二者反差極大。紅色向來給人們喜慶祥和,熱情奔放的視覺感受,深受人們的青睞:而黑色則代表神秘、內斂,同時也會運用黃、綠、藍等顏色進行點綴,既呈現(xiàn)出莊重典雅、古著質樸的視覺效果,又有種特殊的時尚感[5],體現(xiàn)出具有中國傳統(tǒng)韻味的色彩裝飾體系。
(三)“抓髻娃娃”剪紙形象的裝飾形構元素的語義分析
原始社會時期,人類對大自然還沒有清晰的認知,因此,他們將希望寄托于未知的神靈,通過某種術法來滿足人們祈福納吉、繁衍后嗣等心理訴求[6]。而人們也會根據不同的自身需求,把抓髻娃娃分為兩種,即“驅邪納吉之神”與“生殖繁衍之神”。其中,“驅邪納吉之神”包括“招魂娃娃”和“送病娃娃”等,具有祈求靈魂回歸的功能:“五道娃娃”和“拉手娃娃”都用于祛除邪祟,呈多人形態(tài):而“生殖繁衍之神”中的“喜娃娃”則是象征繁衍子孫的人形剪紙,常貼于新婚洞房之中。
十九世紀人類學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中提出“萬物有靈”的理論,他認為世間萬事萬物都有“靈魂”,也都具備神性[7]。因此,先民們把那些神動物和神植物當作自己氏族標志,就此產生了最初的圖騰概念,而后演化成了“抓髻娃娃”剪紙形象紋樣的靈感來源。這些形象不僅充滿了黃河流域及陜甘寧地區(qū)人民對于“生殖、繁衍與繁榮”的祝愿,還反映出他們對生命延續(xù)的渴望,并形成特定的生命觀、崇拜觀和道德倫理觀。
三、“抓髻娃娃”剪紙形象的語用分析
“抓髻娃娃”剪紙的生命周期以現(xiàn)實生活的需要為前提,唯有滿足大眾的實際生活需求才得以實現(xiàn)代代相傳[4]。正是因為其具有裝飾與美化周邊環(huán)境的實用功能,和驅邪納吉與消除病痛的宗教功能,才能在人們的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中發(fā)揮巨大的作用,從而具有永恒的生命力?!白偻尥蕖奔艏埿蜗笫菨撘庾R的映射與物質存在的載體,只有精神意義的存在,才能在時間和空間中進行信息傳遞和交流[8]?!白偻尥蕖奔艏埿蜗笥猛旧鯊V,大到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小到婚慶、豐收等喜事的時候都會出現(xiàn),承載了親朋好友之間的祝福,以及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愿景。而語用分析主要指符號與使用者的人文背景、思維方式等方面的實踐研究。具體的適用場景如下。
(一)身體病痛時
在黃河流域及陜甘寧地區(qū),春節(jié)期間,長輩點燃黃裱紙制成的二方或四方連續(xù)的“燎疳娃娃”紙人,驅逐“疳”病毒,祈愿全家免受疾病困擾。此外,招魂娃娃、送病娃娃等也具有類似的功能。
(二)家逢喜事時
“喜娃娃”剪紙被廣泛地用于孩童慶生、滿月賀喜與新人婚慶等重大喜事,尤以婚慶喜事時運用得極為頻繁?;閼c時,雙方新人都會從家里帶有喜或具有喜慶寓意的“抓髻娃娃”剪紙,贈予對方,或把它貼于洞房之中,來傳遞內心的祝福。剪紙具有多子多福,子孫昌盛的象征寓意,也可稱之為“喜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種。(如表2)
(三)耕耘種植時
農業(yè)是人類的衣食之本,莊稼收成的好壞決定著人們的生活狀況。因此,每逢大年二十三,人們用黃表紙剪出送錢娃娃的形狀,再焚燒,兩手舉錢串,或雙腿裝飾銅錢,威武大氣,具有歲稔年豐的寓意。
總的來說,“抓髻娃娃”剪紙形象,不僅是民間巫術信仰與民俗巫術相結合的時代產物,凝結著遠古文化歷史的記憶,同時積淀著深厚的民族文化心理[9]。其所體現(xiàn)出的文化意涵,既符合黃河流域及陜甘寧地區(qū)人民的物質需求,又承載著老百姓最原始的情感與精神欲求。這種以民眾需求為目的,和以象征為表達方式的藝術形象,體現(xiàn)了他們獨特的藝術智慧和創(chuàng)造精神。
四、符號學視角下“抓髻娃娃”剪紙形象的文創(chuàng)產品設計
現(xiàn)代文創(chuàng)產品的設計,不僅要對物的形態(tài)與功能進行塑造,還要深入挖掘并拓展其符號學層面的深層含義,若僅停留在表面的圖形推演,將導致產品失去其承載的文化內涵與文化功能,最終淪為缺乏實質內容的形式化空殼。因此,本文所研究的“抓髻娃娃”剪紙形象的文創(chuàng)產品是基于系統(tǒng)的符號學為理論指導,通過“設計方法”的推導、“設計流程”的推演等設計手段,方才推導出最后的文創(chuàng)產品。這樣不僅能充分表達出作品的內涵意蘊,實現(xiàn)“形”與“意”的統(tǒng)一,賦予“抓髻娃娃”剪紙形象新的呈現(xiàn)形式,還能更好地傳播“抓髻娃娃”剪紙形象的時代風格與藝術特色,具體實踐如圖1。
(一)設計方法
上文依次對“抓髻娃娃”剪紙形象語構、語義與語用3 個層面進行了縱向梳理,對其形構、內涵、應用進行了剖析。下文將通過橫向分析,依次介紹語構、語義與語用3 個層面的設計方法。
1. 設計方法是語構元素的提取與重組。在設計“抓髻娃娃”剪紙形象文創(chuàng)產品時,應深入挖掘并合理地提取其所需的紋樣、色彩等構成元素,同時注重這些元素之間的協(xié)調性與統(tǒng)一性,以確保整體風格和諧統(tǒng)一。再運用重組的設計手法,在不改變其形構的基礎上,進行視覺形象的演變[4],旨在以符合現(xiàn)代審美觀念的方式重新詮釋這一文化符號,使“抓髻娃娃”剪紙形象的視覺符號移植到其他文化載體上,從而完成“抓髻娃娃”剪紙形象的文創(chuàng)產品設計。
2. 設計方法是語義內涵的延伸與開拓。對“抓髻娃娃”剪紙形象的形構、紋樣、色彩等顯性語構層面進行提取后,還應該對文化內涵、審美價值等隱性層面進行深度解讀,再進行創(chuàng)新轉換與延伸開拓,進而傳遞“抓髻娃娃”剪紙形象的深層文化意涵。這種設計思路的運用使得“抓髻娃娃”剪紙形象的文創(chuàng)產品設計,不再僅局限于顯性文化因素的表達,而是實現(xiàn)文創(chuàng)產品設計隱性因素的創(chuàng)新性思路的突破。
3. 設計方法是語用呈現(xiàn)的迭代與創(chuàng)新。打破“傳統(tǒng)”傳播媒介的單一化與模式化,使“抓髻娃娃”剪紙形象的文創(chuàng)產品順應時代發(fā)展潮流,呈現(xiàn)出圖像感官與美學形式的多元化。在不破壞其本真性的前提下,實現(xiàn)傳播形式的時代化與大眾化,不僅能改善民間藝術發(fā)展動力不足的現(xiàn)象,還能從本質上提升藝術感染力與吸引力,喚醒人與物情感共鳴,達到“抓髻娃娃”剪紙形象的留存與傳承。
(二)設計流程
色彩元素的提取:“抓髻娃娃”剪紙形象的色彩源于黃河流域及陜甘寧地區(qū)賦予對于這片區(qū)域人們的人文精神和思想情感的注入。因此,在設計的過程中,以具代表性的“抓髻娃娃”剪紙、黃河與黃土地等為原型,再運用色彩處理軟件提取了其中紅色、黃色、紫色、綠色四大色系,以及黑白二色,并標記出每種顏色的CMYK 數(shù)值(如圖2)。紅色象征喜慶:紫色代表神圣:黃色象征富饒:綠色代表新生。在后續(xù)的設計過程中,以上文提取的色彩為主色調,再運用“撞色”的色彩搭配方法,打破傳統(tǒng)配色習慣,純色周身必有灰色與之相佐。這種搭配方式,不僅保留了“抓髻娃娃”剪紙形象的裝飾審美特點,還突出了圖案的主體部分,豐富視覺層次,使得色彩更加統(tǒng)一。
紋樣元素的選擇:對于文創(chuàng)產品的紋樣設計而言,不同紋樣之間的組合與使用,都會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圖案設計則是繼續(xù)沿用了“抓髻娃娃”剪紙中的紋樣,再進行主觀的設計。其中選用了象征女性的紋樣有銅錢、團花紋:代表男性的有如意云紋:以及象征男女交合的蓮藕紋、石榴紋、魚戲蓮等紋樣相結合。另外,畫面中還有象征庇護增福的“蝙蝠”、象征開花結果的“石榴、蓮藕”等。這些紋樣的運用,不僅營造出意蘊豐富的畫面效果,還體現(xiàn)出“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中國傳統(tǒng)哲學思想,引發(fā)觀者在情感上的共鳴和體驗。
形構元素的排列:最后,對提取出的色彩和選擇的紋樣進行巧妙的排列組合,形成和諧統(tǒng)一的圖案排列結構?!白偻尥蕖奔艏埿蜗蠖嗖捎脤ΨQ均衡式的傳統(tǒng)形式美法則,來暗喻生命繁衍與延續(xù),并沒有形單影只的情況出現(xiàn),故,此次文創(chuàng)產品的圖案設計也繼續(xù)沿用了這種排列方式。明朝學者王陽明也曾說過“天地萬物與人原本是一體,其發(fā)竅之最精處是人心一點靈明”[10],因此,畫面中裝飾元素的疊加與重合,都是以“抓髻娃娃”為中心,自然物圍繞其四周進行排列,使其成為新的形態(tài)(如圖2)。這種排列形式在保持剪紙藝術傳統(tǒng)特色的同時,又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傳統(tǒng)意義上被動地依附于原有結構的傳統(tǒng)紋樣,對形構元素重新設計排列,創(chuàng)新圖案的布局,使其既美觀又具有辨識度(如圖3)。
(三)設計結果
“抓髻娃娃”剪紙形象的文創(chuàng)產品,是借助理性分析法來剖析感性藝術視覺符號,及其內在文化內涵與外在形式美感的過程,并運用象征和隱喻等藝術手法,加以創(chuàng)新,完成文創(chuàng)產品的設計。這類文創(chuàng)產品的目標消費群體多為80 后—00 后這一特定年齡段的群體,他們對“中式傳統(tǒng)”與“東方美學”等文化元素的產品具有較高的追捧度。因此,在設計的過程中,充分挖掘和體現(xiàn)這一群體的消費心理和審美需求,打造出既具有文化內涵,又符合現(xiàn)代審美的產品,不僅具有時代輻射效益,還在傳承原生性的基礎上傳播傳統(tǒng)民俗文化的過程中,實現(xiàn)了文化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目標。下面將對“抓髻娃娃”剪紙形象的文創(chuàng)產品,包括日用紡織品、日用文具及禮盒3 類,進行闡述。
1. 日用紡織品設計:T—shirt 與抱枕都作為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日用紡織品,不僅具有傳播信息的實用意義,還蘊藏著顯性因素與隱性因素的文化意涵。首先,從設計方面上來說,“抓髻娃娃”T—shirt 和抱枕的正面都是以“抓髻娃娃”端坐于蓮花的姿態(tài)為主視覺圖案,居于中間,借以表達子孫興旺的美好寓意(如圖4)。其次,T—shirt 和抱枕都選用了天然棉作為主要的材質,面料柔軟透氣,親膚衛(wèi)生,不會有麻布或滌綸材質的粗糙感,這與自然、環(huán)保的生態(tài)理念不謀而合。最后,每當使用T—shirt 或抱枕的時候,都能實現(xiàn)近距離擁抱“抓髻娃娃”,似乎縮短了使用者與其之間的距離,給予使用者母親般愛的溫暖,以及自然、簡單的慢生活態(tài)度,使得人與物之間的情感交流與共鳴。最后,將日用紡織品與禮盒(如圖6)結合,不僅可以更好地展現(xiàn)與傳播中國傳統(tǒng)民間與民俗文化,還使其成為具備珍藏意義與紀念意義的禮品。
2. 日用文具設計:“抓髻娃娃”剪紙形象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與產品化,旨在將其深厚的文化意蘊與地域特色融入筆記本、彩繪本、書簽等日常文具用品之中(如圖5)。它們不僅可以作為書寫的紙張,還能為使用者提供便捷的途徑了解和傳播“抓髻娃娃”剪紙文化,讓傳統(tǒng)文化以一種更加生動和接地氣的方式走進人們的生活。“抓髻娃娃”日用文具在品牌格調上滿足了80 后至00 后對應的高品質、年輕化和個性化的消費需求。通過精心設計的精美圖案,即使他們在面對現(xiàn)今快速運轉的工作節(jié)奏與生活節(jié)奏,也能給他們帶來耳目一新的驚喜感受,在使用過程中還可以體會到視覺層面和情感層面為使用者帶來不一樣的體驗。以全新的呈現(xiàn)方式對“抓髻娃娃”剪紙文化進行詮釋和設計創(chuàng)新,也能夠具有更多紀念性與趣味性。
3. 包裝設計:整個包裝呈現(xiàn)磁吸翻蓋式的包裝結構,更加儀式感,給使用者耳目一新的感受,翻蓋打開后,包裝盒的四壁繪有不同類型的抓髻娃娃,及其文字介紹,以可視化圖文結合的方式來展示“抓髻娃娃”剪紙形象(如圖6)。包裝盒上并沒有過于華麗與煩瑣的工藝與裝飾,僅將重新設計的圖案依附在其表面。其直接目的便是提升文創(chuàng)產品的性價比,因此,此次的包裝既可以與前文的日用紡織品與日用文具組成禮盒套裝的形式,又可以分開使用,兼具實用性與裝飾性的同時,還能提升其紀念意義。裝盒以淺黃色為主色調,與黃土地與黃河相互映襯,更能襯托出包裝的主體圖案,不僅體現(xiàn)出富有莊重與典雅的氣質,還給使用者傳達出時代的鮮活氣息。同時,借助這一具有祈福與美好象征的視覺符號,來傳遞“抓髻娃娃”剪紙形象的禎祥之象與留存千年之久的強大生命力。
總的來說,“抓髻娃娃”剪紙形象的文創(chuàng)產品,是從“文化與消費”的角度來考量,首先從使用者與產品本身出發(fā),再從形態(tài)、色彩、材質、肌理材質等因素豐富設計內容與形式,較高的性價比與“抓髻娃娃”剪紙的“平民化與大眾化”的屬性相吻合,既滿足了現(xiàn)代消費者對個性化和高品質文創(chuàng)產品的追求,又通過視覺藝術的形式,增強了文創(chuàng)產品的吸引力和影響力,使得傳統(tǒng)文化在現(xiàn)代社會中煥發(fā)出新的生命力。
結論
綜上所述,本文將語構、語義與語用3 個層面引入“抓髻娃娃”剪紙形象的文創(chuàng)產品設計,不僅有助于文化符號的解讀與設計實踐應用,闡釋其形象與現(xiàn)代文創(chuàng)產品設計之間的形式與意義的聯(lián)系,還能較大地提升文創(chuàng)產品的文化價值[11]。筆者通過語構探究出了“抓髻娃娃”剪紙形象的紋樣、色彩與形構元素的類別形式:通過語義分析得出其裝飾元素具有趨吉避兇、多子多福等吉祥的寓意:通過語用分析“抓髻娃娃”剪紙形象的適用場景,最后,歸納與推演完成“抓髻娃娃”剪紙形象的文創(chuàng)產品設計,結合實用性、創(chuàng)新性和趣味性設計,融入人們日常生活,給予使用者獨特情感體驗,古為今用,不僅能喚醒大眾對中國民俗文化的回顧意識,還能為民俗文化與民間文化的傳播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從而探索出一條適用于中國傳統(tǒng)民間藝術在當今社會發(fā)展存活的道路,實現(xiàn)民間文化及其內涵與創(chuàng)新設計的多元化結合。
基金項目:內蒙古科技大學2023 年度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培育工匠精神,提升學科素養(yǎng)———《設計史論》課程思政建設” 編號:JY2023025
參考文獻
[1]張迪,張揚.基于符號學理論的膠東面磕子文創(chuàng)設計研究[J].設計,2023,36(15):14-17.
[2]呂林麗.從符號學角度探析抓髻娃娃的傳承與發(fā)展[J].美術教育研究,2023,(14):54-56.
[3]王志強.因樂起舞、因意制形——抓髻娃娃視覺審美的深層剖析[J].云南藝術學院學報,2010(04):57-59.
[4]韓文兵,任軍.基于符號學理論-淮陽“泥泥狗”文創(chuàng)產品開發(fā)設計[J].設計,2022,35(14):127-130.
[5]劉陽.淺談圖騰崇拜對湘西舞蹈文化的影響[J].大舞臺,2011(02):126-127.
[6]姚盈,高麗娜.符號學視角下抓髻娃娃的文化內涵探析[J].藝術市場,2023(11):100-101.
[7]愛德華·泰勒.原始文化[M].廣西: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8]張杏,張阿維.基于符號學的旬邑彩貼剪紙文創(chuàng)產品開發(fā)設計[J].設計,2021,34(03):109-111.
[9]馬婷,李廣.淺談剪紙藝術中“抓髻娃娃”的審美意識[J].中國包裝,2016,36(04):55-57.
[10]周穎. 抓髻娃娃的前世今生——從巫術信仰到裝飾意義[J]. 美術大觀,2010(06):240-241.
[11]孫晟博,高炳學.符號學在文創(chuàng)產品設計中的應用現(xiàn)狀[J].包裝工程,2022,43(18):283-29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