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實現我國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為學生打造動態(tài)化、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本文以“高中美術教學”為案例,針對信息技術在高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價值,從建設美術教學軟硬件設施,打造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引入微課教學,構建高效課堂;應用數字媒體技術,提升學生對美術作品賞析能力三個方面入手,為實現信息技術與高中美術教學有效融合提出建設性建議。希望通過這次研究,能為相關人員提供有效的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信息技術;高中美術;教學實踐
在信息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的出現和發(fā)展不僅為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提供了極大的便利,還改革和創(chuàng)新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促使教學工作向信息化、數字化、高效化方向不斷發(fā)展。同時,它還豐富了課堂資源,促使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得以顯著提升[1]。因此,為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提高高中美術教學質量和效率,相關教師在進行高中美術教學期間,要重視對信息技術的應用。
一、信息技術在高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一)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通過將信息技術科學地應用于高中美術教學中,可以為學生打造一個充滿活力的美術課堂[2]。在傳統(tǒng)課堂中,所展示的靜態(tài)圖片和文字信息非常有限,整個課堂內容枯燥乏味、抽象難懂。教師通過采用“滿堂灌”“填鴨式”等傳統(tǒng)教學方式進行講解,無法激發(fā)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3]。而信息技術的出現和應用,可以解決以上問題。通過應用這一技術,可以打破時空局限性,引導學生聯系實際生活,深入地理解和感知美術。它使得美術理論知識學習與美術實踐應用得以充分結合,提高學生學以致用、舉一反三的能力。例如,在進行高中美術教學時,應用信息技術可以實現對課堂結構的全面優(yōu)化,幫助學生更好地拓寬和開闊自身的美術視野,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美術欣賞與探索活動中。通過創(chuàng)設實時共享、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并運用微視頻教學方式,可以促使美術課堂呈現出立體性、動態(tài)性和豐富性等特點。
(二)豐富學生的活動體驗
美術理論知識通常具有抽象難懂的特點,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通過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活動體驗,可以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美術鑒賞活動中,從而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并不斷提升學生的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在信息技術的應用背景下,可以將靜態(tài)的美術名作以形象、直觀、動態(tài)的方式呈現出來,供學生欣賞和學習。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疑問進行針對性地講解和指導,確保學生學會獨立自主地鑒賞和審美美術作品。在進行高中美術教學實踐期間,教師通過構建和應用網絡教學平臺,可以帶領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美術世界中遨游。例如,帶領學生游玩“云端”博物館、欣賞線上書畫展等,讓學生深入地感知和體驗名家美術作品的藝術表現力。同時,還能為學生呈現色彩絢麗、高度仿真的雕塑和繪畫,提高學生的自身視聽感知能力,從而更好地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美術作品創(chuàng)造性思維。
(三)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進行高中美術教學實踐期間,通過應用信息技術,可以為學生打造生動、有趣的教學課堂,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通過對美術資源進行網絡搜索、提取、篩選、整合和重構,可以提升自身的獨立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避免對教師產生過多的依賴,真正地發(fā)揮自身的主體作用。信息技術的應用,不僅為教師提供了信息化教學手段,還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信息技術具有圖文并茂、多資源支持、視聽結合等特點,拓展和發(fā)展了學生的美術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高了學生實踐應用能力。它引導學生通過動態(tài)化反復實踐和學習,提升自身的美術核心素養(yǎng),促使學生的美術學習變得更加主動、積極。
二、基于信息技術在高中美術教學策略
(一)建設美術教學軟硬件設施打造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
在信息時代背景下,為提高高中美術信息化教學水平,首先,學校和相關教師要充分認識到美術教學的重要性,并強化對硬件基礎設施、軟件設施、網絡資源等美術教學軟硬件設施的建設和優(yōu)化,為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美術資源收集、共享和利用打造良好的信息化環(huán)境[4]。其次,為教師建設實用性、有效性的美術教學設施,為師生提供人機交互服務體驗,同時還應強化對數字化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的打造,如此才能實現信息技術與高中美術教學的深入融合。最后,學校要為相關教師提供多種多樣的培訓活動,讓教師通過參與培訓活動,學習和掌握信息技術應用技巧,不斷提升自身的信息素養(yǎng),從而進一步地提高高中美術教學質量和效率。
(二)引入微課教學構建高效課堂
1.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鼓勵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關鍵期,因此教師在進行高中美術教學期間,要充分發(fā)揮和利用微課教學的強交互特點,引導和鼓勵學生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交流和探討。教師可以借助微視頻輔助學生對美術作品進行多角度、多層次地鑒賞。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夠促使學生的藝術思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而且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美術創(chuàng)作能力,幫助學生從原來的低階思維逐漸轉變?yōu)楦唠A思維[5]。例如,在講解“戰(zhàn)爭與和平”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運用微課的方式將多種中外藝術作品生動、形象地呈現在學生面前。教師鼓勵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共同探討藝術作品的特點,并深入體驗藝術家對戰(zhàn)爭的藝術表現和對和平的渴望,從而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美術作品的內涵,并認識到戰(zhàn)爭與和平之間的內在聯系。具體操作中,教師應將事先制作好的“南京大屠殺”相關微課視頻播放出來,供學生觀看,并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以此為契機讓學生珍惜當下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然后,順理成章地導入本課“戰(zhàn)爭與和平”的教學主題。接著,考慮到學生認知和思維的差異,教師可將學生分為多個學習小組,引導他們對比《南京大屠殺》和《狼牙山五壯士》這兩個作品,從創(chuàng)作手法、角度和立場等方面進行討論和分析。當學生出現觀點沖突時,教師應促進他們之間的思維碰撞,幫助他們更好地拓展和發(fā)散美術創(chuàng)作思維。隨后,教師根據學生的討論和感謝,引導他們總結戰(zhàn)爭與美術的關系,不斷提高他們的美術感知能力。最終,教師可以引導和鼓勵學生根據自身對美術作品的學習心得,通過美術創(chuàng)作表達自己對“戰(zhàn)爭與和平”的獨特理解和看法。同時,可以采用小組互評的方式加強互動和評估,以此營造一個輕松、有趣且充滿創(chuàng)造力的學習環(huán)境,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yǎng)。
2.優(yōu)化美術課堂,加強對課堂時間的控制
教師在高中美術教學中,采用微課教學模式可以為學生打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6]。微課視頻因其時長短、內容集中、知識點密集等特點,在這一過程中具有顯著優(yōu)勢。然而,想要有效利用微課教學,教師需要對美術課堂進行深入優(yōu)化和完善。這包括提前做好教學規(guī)劃,科學安排課堂時間,以達到有效控制和利用課堂時間的目的。通過這樣的努力,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高中美術教學質量和效率。例如,在講解“地域的永恒魅力”這一課時,為引導學生更好地體會和領悟中國建筑獨特之美,并培養(yǎng)學生對家鄉(xiāng)建筑文化的熱愛之情以及發(fā)現生活、聯系生活的能力,首先,教師要做好對本課教學方案的設計,確保該教學方案圍繞地域性因素以及其對美術作品特征的影響等內容進行。引導學生了解和明確地域性因素和相關美學流派之間的關系,同時,還要借助微課視頻,將各個地區(qū)居民生活呈現在學生面前,引導學生了解和認識地域特征與美術作品特征之間的影響關系。如北京的四合院具有較高人氣,是“北京范兒”的典型代表。通過引導學生觀看微視頻,直觀、形象地了解和把握北京四合院的整體結構和布局,即該四合院含有多個門,當所有門關閉后形成一方天地,對外只設置一個街門。此時,教師可暫停微視頻,提問:“北京四合院為什么會設計成這種封閉式,有什么好處?”對此,學生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看法,有的學生說“北京四合院所有房門均向院落開放,可以為一大家人提供其樂融融的生活氛圍”;有的學生說“四合院所設計的雕飾彰顯了民俗風情,體現出中國傳統(tǒng)居住理念”等等。在師生互動交流下,教師需要科學控制師生互動時間,當學生發(fā)表完畢看法后,教師要快速進入鑒賞國外建筑教學環(huán)節(jié)。在該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采用微課視頻的方式,引導學生分析和對比國內外建筑之間的異同點,幫助學生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地域因素與藝術流派之間的影響關系[7]。
(三)應用數字媒體技術提升學生對美術作品賞析能力
1.利用數字媒體講解課本,提升美術課堂教學效果
為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藝術感受能力,教師要嚴格按照高中美術新課標相關標準和要求,運用數字媒體技術講解美術課本,打造高效互動的教學課堂,從而引導學生有效地理解和體驗藝術作品的魅力,使得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得以有效提升。此外,還要引導學生在數字媒體教學活動中獨立自主地檢索信息,幫助他們深刻感知和理解藝術作品的精髓,進而解讀和領悟藝術作品所表達的思想內涵。這樣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鑒賞和把握美術作品,促使課堂教學變得更加高效化和數字化。例如,在講解徐悲鴻的《駿馬圖》這一作品時,教師可以運用數字媒體技術引導和鼓勵學生深入賞析該作品。賞析完畢后,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搜索和查找與該作品相關的題材以及真實馬的圖片,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和領悟《駿馬圖》所展現的形似和神似之美。其中,形似主要是指畫中駿馬在形態(tài)上非常逼真;神似主要是指畫中駿馬展現出的奔跑能力,以及“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的藝術美感。只有這樣,才能引導學生深刻地體會畫作的靈魂所在,提高他們對美術作品的解讀和鑒賞能力[8]。
2.創(chuàng)設美術賞析相關活動,提高學生參與感
在高中美術教學中,教師通過應用數字媒體技術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賞析相關美術作品,并充分利用課堂時間組織和引導學生進行賞析,營造輕松、愉快的美術學習氛圍,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在開展高中美術教學時,應用數字媒體技術要求學生嘗試為美術鑒賞活動做好充分準備。例如,在講解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的微笑》時,為幫助學生更好地賞析該作品的藝術美感,教師要在課前利用互聯網搜索和整理相關資料以及達·芬奇的背景和名人逸事等。在正式課堂中,教師應用多媒體設備將相關背景和達·芬奇的創(chuàng)作歷程形象地呈現給學生,讓他們對達·芬奇及其作品有一個全面客觀的認識和了解。這樣做有助于提高學生鑒賞美術作品的能力,促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高效。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與高中美術教學的有效融合,不僅體現了現代化教育向信息化方向發(fā)展趨勢,還突顯了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為充分發(fā)揮和利用信息技術的應用優(yōu)勢,保證教學課堂的生動性、有趣性和動態(tài)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在進行日常高中美術教學期間,首先,教師要針對美術教學硬件設備不齊全問題,強化對美術教學軟硬件設施的建設,為學生打造信息化的教學環(huán)境。其次,運用微課教學模式,為學生構建高效有趣的教學課堂。最后,應用數字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美術賞析相關活動,提升學生對美術作品賞析能力。總之,在信息技術的應用背景下,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實時共享、多維互動的學習平臺和資源,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高高中美術教學質量和效率。
作者單位:黃晉昇 甘肅省臨夏縣中學
參考文獻
[1]黃政.運用信息技術提升高中美術教學的實踐路徑[J].課堂內外(高中版),2023(39):7-9.
[2]王東鵬.現代信息技術在高中美術教學中的運用探析[J].美術教育研究,2020(7):152-153.
[3]劉小青.高中美術學科與現代化信息技術整合的教學實踐與研究[J].互動軟件,2022(10):2107-2108.
[4]馬鵬飛.淺談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提升高中美術課堂教學效率[J].考試周刊,2021(10):115-116.
[5]劉琳.淺探信息技術視域下的高中美術教學的有效策略[J].中國寬帶,2020(8):52.
[6]趙俊超.中小學色粉畫信息化教學設計與實踐研究——高中美術模塊《色粉風景畫臨摹》課例報告[J].新課程導學,2022(25):36-39.
[7]劉茗.高中美術教育中融入電腦輔助設計技術的教學實踐探究——以高中美術園林藝術課程為例[J].大眾文藝,2022(10):118-120.
[8]李慧琴.信息技術融合對高中美術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探析[J].文淵(小學版),2021(9):3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