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進一步提升高職學生合唱技巧,讓其擁有更好的表現效果,教師應基于學生實際發(fā)展需求,積極探索有效、可靠的教學形式和內容,并以此為依據打造鮮明的合唱技巧發(fā)展環(huán)境。其中,情境化理論能有效降低學生合唱技巧知識內化難度,進一步拉近學生與合唱活動的距離。為深入探討高職學生合唱技巧教學方式,特結合相關工作經驗,分析基于應用情境化理論提高學生合唱技巧的意義與思路,從四個方面探討二者的具體結合方式,為高職合唱教學提供新的視角和啟示。
關鍵詞:情境化;高職學生;合唱技巧
注:本文系教育部產學研項目“美育視閾下高師音樂教育拔尖人才培養(yǎng)研究”(230819571007228)研究成果。
合唱是一種聲樂演唱形式,它把音樂、詩歌、演唱融合在一起,并且這種教學形式,能引導學生進入豐富多彩的音樂世界,滿足其情感發(fā)展,培養(yǎng)其形成良好的樂感和高尚的藝術情操,還能培養(yǎng)學生合作、協調的集體主義觀念及群體意識[1]。
情境化(Contextualization)是一種教學方法或策略,它強調將學習內容嵌入具體的、有意義的生活或工作場景中,使學習過程更具現實意義和吸引力。情境化理論強調以真實情境為背景,讓學生在情境中探索知識,以感性和實踐的方式體驗、了解知識。這種模式將學生置于一個能夠激發(fā)他們學習興趣的環(huán)境中,讓學生通過探索、嘗試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
高職學生的學習動力普遍較弱,他們對合唱的興趣也往往不如本科院校的學生。教師在合唱教學中更需要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讓他們認識到合唱藝術的重要性和價值。實踐經驗證明,借助情境化教學能提升學習的趣味性,提高學生問題解決的能力和實踐技能,增強他們的學習投入度和學習效果。因此,有必要探討如何借助情境化理論提高職學生合唱技巧。
一、基于情境化理論提升高職學生合唱技巧的意義與思路
(一)意義
整合分析情境化理論在高職學生合唱技巧教學中的具體成果表現可見,其能有效促進學生能力與素養(yǎng)的內化,讓學生以較好的狀態(tài)滿足合唱標準和要求。因此,結合情境化理論的合唱技巧教學活動意義非凡。具體而言:一是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合唱參與度。情境化理論模式會科學利用生活化、趣味化、多元化情境要素,巧妙地滲透合唱技巧,如此不僅能降低學生對合唱藝術的認知門檻,激發(fā)他們對合唱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提高其合唱知識與素養(yǎng)水平、學習參與度,還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合唱技巧,從而提高合唱教學的質量和效果。二是能提升學生合唱表現能力[2]。在情境化理論指導下,教師會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合唱曲目要求,設計出符合學生實際水平和需要的合唱情境,使學生在模擬情境中不斷練習和鞏固合唱技巧,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合唱表現能力。三是能增強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合唱是一種集體藝術,需要每個學生都能夠與其他學生協調配合,共同完成演唱任務。在情境化理論指導下,教師通常會設計符合需求的合唱情境,并引導學生在各種情境中相互協作、互相配合,如此有效增強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為其未來的合唱表演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思路
一是要以學生為中心。在運用情境化理論進行合唱技巧教學時,教師應始終以學生為中心,充分考慮學生個體差異、興趣愛好和學習需求,即要深入了解學生實際情況,設計更加貼近學生生活、富有吸引力合唱技巧教學情境,以讓學生能更加全面地體會、內化各類合唱技巧。二是以實踐為導向。在情境化理論指導下,教師應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機會,讓他們在模擬情境中不斷練習和鞏固所學技能,即要組織多樣化合唱技巧教學活動,如合唱比賽、合唱表演、合唱訓練等,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不斷提高合唱技巧和團隊協作能力。三是要有針對性,即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合唱曲目要求,設計符合學生實際水平和需要的合唱情境,以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合唱技巧。同時,教師還應根據學生的反饋和表現,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和方案,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需求和提高合唱教學的效果。四是要有動態(tài)性,相關教師應時刻關注合唱技巧教學的新理念、新技術和新方法,不斷更新和完善情境化理論的教學內容和方法,以適應學生日益增長的學習需求和社會發(fā)展的變化[3]。同時,注重與其他學校、教師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探討合唱技巧教學的最佳實踐模式,動態(tài)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和能力。
二、基于情境化理論提高高職學生合唱
技巧的路徑
(一)基于趣味化情境,營造體驗環(huán)境
實踐經驗證明,基于趣味化情境教學模式不僅能激發(fā)高職學生對合唱藝術的興趣,降低學習難度,使抽象的音樂知識與技能變得生動活潑,更能通過營造豐富的合唱體驗環(huán)境,讓學生在快樂參與中自然習得合唱技巧,從而實現提升高職學生合唱技巧能力的目標?;诖?,首先,教師應在課程設計階段充分挖掘各類富有趣味的生活化元素,然后以此為依據,構建符合高職學生認知特點和興趣愛好的教學情境。例如,可嘗試結合當下流行影視、動漫、游戲音樂等元素,創(chuàng)設相關主題合唱項目,讓學生在演繹熟悉旋律中,自然而然地練習和掌握合唱基礎技能[4]。其次,教師應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方式,將趣味化情境融入日常教學和訓練。需注意,在創(chuàng)設趣味化情境時,要保障設計的合唱教學活動與合唱技巧訓練緊密結合,避免娛樂性過強而影響學生合唱技能內化或提升。
以《上春山》趣味情境合唱技巧教學為例,結合部分學生“情感表現”和對當下熱門歌曲的追捧,可創(chuàng)設以下合唱技巧趣味學習情境:首先,從歌詞入手營造春天爬山的情境,感受春天的氣息?!岸绿鞐盍泶簾煛薄叭氯齺砩角嗖萋钡?,這些詞句不僅描繪了春天的美景,還帶有一種古典詩詞的美感,這種情境化的描繪有詩意和畫面感,增加了歌曲的趣味性,給學生合唱的動力。其次,教師可嘗試播放完整、正確情感的視頻和音頻資料展現貴州地區(qū)的如爬山節(jié)、爬坡節(jié)等這些民俗活動,讓學生感受這些民俗活動的歡樂和熱鬧氛圍,引導學生唱出流暢且富有律動感的旋律。在合唱中,各個聲部之間的和諧配合,使整首歌曲更加動人和悅耳。同時,在實際練習過程中,教師還應積極指導學生如何根據情境調整音量、音色、節(jié)奏及和聲效果,使學生在理解歌詞感受情緒的同時,也能準確把握合唱作品的藝術張力。
(二)基于扮演式情境,打造活力環(huán)境
實證教學經驗表明,扮演式合唱教學情境能有效幫助高職學生理解和掌握合唱中各種技術和藝術處理,并進一步提升其團隊協作意識,強化其合唱技巧水平。究其原因,扮演式情境教學法能基于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學生深入體驗不同角色在合唱中的情感表達和技術表征,如此便能有效激發(fā)高職學生內在學習動力,打造充滿活力的合唱教學環(huán)境。一方面,教師應結合合唱教學目標和任務,梳理具有代表性的角色形象,然后基于情境需求,設計生動且貼合實際的扮演活動[5];另一方面,教師應鼓勵學生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角色塑造,通過語言、動作、表情及聲音等多種形式來傳達角色的情緒和故事,從而在實踐中磨礪和提升合唱技巧。需注意,應充分考慮學生個體差異、特長,合理分配角色,以確保團隊所有學生均能在適合自己的角色中有所知、有所長。
以眉山職業(yè)技術學院原創(chuàng)作品混聲小合唱《山》為例,該作品聚焦一群來自大涼山的學生,從“故鄉(xiāng)的山”到“知識的山”再到“人生的山”細膩勾畫了他們在求學路上的心路歷程。首先,教師根據歌詞內容,啟發(fā)引導學生進入角色——自己就是從大涼山(或者是自己家鄉(xiāng))走出來的一名淳樸的學子,要把自己求學的故事和對未來人生的希冀唱給觀眾聽?!肮枢l(xiāng)的山”音色甜美、節(jié)奏舒緩,“知識的山”音色稍作調整,略堅定,充滿青春的活力,“人生的山”要有拼搏、挑戰(zhàn)的意味。情緒上層層遞進,歌唱的張力也在逐漸擴張。其次,在合唱技巧滲透上,針對不同求學階段的角色,教師可嘗試指導學生思考如何調整自己的音色及節(jié)奏變化,來體現“我們是自己的山峰”“我們是自己的傳奇”“我們是明天的太陽”的青春朝氣與活力。如此不僅能讓學生在深入理解歌詞內涵的基礎上,鍛煉并提升各自的發(fā)聲、節(jié)奏、音準和情感表達等基本合唱技巧,還能培養(yǎng)他們的團隊協作能力和舞臺表現力,最終實現合唱效果的整體升華。
(三)基于互動式情境,構建合作環(huán)境
互動式情境加合唱技巧教學模式主要是指教師基于集體討論、小組分工、相互反饋等形式,鼓勵、引導、支持學生共同探索、解決合唱中的技術問題,如此便能形成有效互助共享學習氛圍[6]。對此,教師可基于高職學生合唱技巧發(fā)展現狀,梳理學生可能存在的合唱技巧問題,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問題類別,然后設計相關合作交互情境,以打造橫向和縱向流通的合唱技巧發(fā)展環(huán)境。需注意,教師在設計互動式合作情境時,既要確保其能夠彌補學生實際合唱技巧的短板,又要兼顧不同層次學生的發(fā)展需求,使每個學生在互動過程中都能夠有所收獲。
以“節(jié)奏把握”互動式發(fā)展情境為例,針對學生存在的明顯問題,教師圍繞合作交互教學,設計如下技巧內化情境。
第一,教師播放一段節(jié)奏明快、富有動感的音樂,要求學生聆聽音樂節(jié)奏和韻律。
第二,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并為每個小組分配一個特定的節(jié)奏型片段,要求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和練習,準確地掌握并演繹出這個節(jié)奏。在這個過程中,小組內的學生可以互相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經驗,共同探討如何更好地把握節(jié)奏,形成互助共享的學習氛圍。
第三,在每個小組都掌握了各自節(jié)奏型、節(jié)奏片段基礎上,組織一個節(jié)奏接力活動,即讓各個小組依次進行表演,其他小組則負責傾聽和評價。在學生表演過程中,教師引導各小組學生密切配合,確保節(jié)奏的準確性和流暢性,而傾聽和評價的小組則需要關注表演小組的節(jié)奏表現,提出建設性的反饋和建議,幫助他們更好地改進和提高。
第四,對整個活動進行總結和點評,肯定學生的努力和成果,同時也指出他們在節(jié)奏把握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鼓勵他們在今后的學習和實踐中繼續(xù)探索和進步。
如此,互動式小組情境教學不僅能有效解決學生合唱技巧相關問題,還能培養(yǎng)學生團隊協作精神、自信心,提高他們的合唱能力水平。
(四)基于多元化情境,拓展合唱技巧
多元化情境教學能打破單一教學模式的局限,引導高職學生在多種音樂類型、風格和情境中提升合唱技藝,并進一步增強他們音樂理解能力、團隊協作意識等,如讓學生有機會接觸并掌握不同地域、時期的合唱作品,從而拓寬音樂視野,提高審美水平[7]。對此,教師可根據學生能力水平選取不同文化和時代的音樂作品,打造多元化合唱教學形式,如引入世界各地民族音樂、現代流行曲目等,以讓學生在實際演唱中對比、體驗,從而掌握更多風格音樂的合唱技巧。需注意,在追求多元化的同時,要保證學生扎實掌握基本的發(fā)聲、音準、節(jié)奏、和聲等合唱基礎知識。同時,教師在這一教學模式中,要引導學生批判性地思考問題,引領學生學會分析和評價不同情境下的合唱歌曲,從而進一步提高其審美能力和判斷力。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首先,教師精選涵蓋世界各地及不同時期的經典合唱作品,同時,針對選擇的每一首合唱歌曲,教師不僅要傳授相關的合唱技巧,還要詳細介紹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文化內涵及所代表的音樂風格特征,幫助學生建立全球音樂文化的視角。其次,組織不同風格作品的合唱演出,并讓學生對各類作品進行比較分析,如討論分析不同音樂背景下合唱技巧的不同運用——不同風格間切換時如何調整嗓音、節(jié)奏和情感表達。如此,便能全方位、多層次地提升高職學生合唱技巧。
三、結語
高職院校應在重視學生合唱技巧培養(yǎng)的同時,主動梳理有效的培育引領措施,為學生打造更加系統、有效的發(fā)展環(huán)境,以在滿足學生多元發(fā)展需求的同時,進一步提升本校學生的合唱能力與素養(yǎng)。教師在高職合唱教學中,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需求和發(fā)展特點,積極探索和應用情境化理論,為學生打造鮮明、有趣的合唱技巧提升環(huán)境,以此促進學生合唱技巧的全面提升和合唱藝術的深入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呂雪婷.淺談合唱藝術中聲樂發(fā)聲技巧的訓練策略[J].藝術評鑒,2021(13):69-71.
[2]劉壯.探析合唱指揮技巧中起拍的有效運用[J].戲劇之家,2022(20):87-89.
[3]梁澳香.電視音樂節(jié)目中合唱指揮技巧的運用:以CCTV《歌聲與微笑》為例[J].新聞前哨,2021(9):115-116.
[4]王軼.高職院校學生合唱排練中聲音的訓練策略研究[J].戲劇之家,2021(33):108-109.
[5]吳晶晶.談高職音樂課堂中合唱教學對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J].現代職業(yè)教育,2020(31):216-217.
[6]童一帆.淺析如何通過合唱訓練有效提高高職學生綜合藝術素質[J].北方音樂,2019(22):195,207.
[7]李晴.高職音樂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合唱技巧[J].現代職業(yè)教育,2020(3):176-177.
作者單位:
眉山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