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傳統(tǒng)的“一刀切”教學模式已難以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初中英語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學效果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未來發(fā)展。然而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顯著,如語言基礎、學習能力、興趣愛好等方面均存在明顯差異,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往往忽視了學生的這些差異,導致教學效果參差不齊。因此,基于學生差異的初中英語分層教學活動設計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以人教版八年級上冊Unit1Wheredidyougoonvacation?為例,通過設計分層教學活動,探討如何根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因材施教,為初中英語教師提供一套可操作的分層教學活動設計方案,以提高初中英語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促進初中英語教學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
一、初中學生學習差異分析
本文以初中某班為例,該班總共有33名學生,其中男生19人,女生14人,根據(jù)該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差異化分析。
(一)學習水平差異
在探討該班學生的學習水平差異時,不得不正視一個事實,該班級學生英語考試最高得分為98分,其中90分以上者僅有2人,80~89分之間有5人,70~79分之間有8人,60~69分之間有11人,而低于60分的則有7人。這樣的考試成績背后隱藏著的是學生間學習基礎、學習習慣及學習潛力的巨大差異。
英語作為國際交流的重要工具,其學習成效直接關系到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和未來發(fā)展。從本班英語成績的分布來看,僅有約6%的學生(90分以上)能夠躋身優(yōu)秀行列,這些學生擁有扎實的英語基礎,并展現(xiàn)出對英語的濃厚興趣和高度的自學能力。同時,這部分學生往往能夠靈活運用聽、說、讀、寫、譯各項技能,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是班級中的學習楷模。然而,占據(jù)班級“大半壁江山”的40%的學生(70~89分)則處于一般水平,雖然能夠基本完成學習任務,但缺乏足夠的主動性和探索精神,往往需要在教師的督促下才能勉強跟上學習進度,這部分學生需要更多的關注和引導,才能調(diào)動學習潛能,提升學習效率。相比之下,33%的學困生群體(60~69分)則面臨著更為嚴峻的挑戰(zhàn),這類學生的英語基礎薄弱,對英語單詞的讀寫感到困難重重,語法知識掌握不牢固,導致學習進度緩慢,成績難以提升。更為嚴重的是,這部分學生對英語學習缺乏興趣,甚至產(chǎn)生了厭學情緒,這對他們的長遠發(fā)展構(gòu)成了極大的威脅。至于最后的21%的特困生(低于60分),其英語學習幾乎處于停滯狀態(tài),對英語知識一竅不通,這不僅影響了其學業(yè)成績,還可能對其自信心和自尊心造成打擊。針對這部分學生,教師需要采取更加特殊和個性化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逐步建立對英語的興趣和信心。
(二)學習風格差異
除了學習水平上的差異外,學生之間在學習風格上也存在著顯著的差異。學優(yōu)生(A層)通常具備高度的自律性和主動性,上課能夠認真聽講,緊跟老師的思路,積極記筆記,遇到不懂的問題會主動尋求答案。這種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不僅幫助學生鞏固了課堂知識,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相比之下,中等生(B層)則顯得較為被動和依賴,往往缺乏自主學習的動力,需要教師的不斷提醒和督促才能勉強完成學習任務。在記筆記和做作業(yè)方面,中等生也常常表現(xiàn)出敷衍了事的態(tài)度,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習效果。而學困生(C層)往往對學習缺乏興趣和動力,上課時常常心不在焉,甚至睡覺或玩手機,對于考試不及格也顯得無動于衷,仿佛學習與他們無關。這種消極的學習態(tài)度阻礙了他們的學業(yè)進步,更對他們的未來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三)學習目標差異
進入初中后,部分學生逐漸失去了學習的目標和動力,以至于將及格視為學習的唯一目標。這種心態(tài)嚴重削弱了學生的學習動力,導致學生在學習上缺乏主動性和自覺性。然而,學生應清醒地認識到學習不僅是為了考試和分數(shù),更是為了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zhì)和競爭力,只有不斷學習、不斷進步,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因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和目標意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動力,讓學生明白學習的重要性和意義所在。
二、分層教學
▲第一步:設計不同教學目標
(一)課題
Unit1Wheredidyougoonvacation?
(二)學情分析
本單元的教學對象為八年級學生,年齡在13~14歲之間,具有較強的好奇心、探索欲和表達欲望。經(jīng)過七年級的英語學習,其已經(jīng)掌握了一定量的基本詞匯、語法結(jié)構(gòu)和日常交際用語,為進一步深入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語言能力方面,學生已經(jīng)能夠熟練地運用所學詞匯和句型來討論日常生活中的各種話題,特別是能夠圍繞過去發(fā)生的事情展開討論,并能嘗試用自己的語言對其進行簡單的評價和描述。此外,八年級的學生還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知道如何有效地利用課余時間進行預習和復習,對即將學習的內(nèi)容能夠適當?shù)靥崆白龊脺蕚?。這種預習習慣有助于學生在課堂上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識,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終身學習的意識。
(三)教學重難點
掌握本課重點詞匯、重點句型和一般過去時態(tài)的使用,掌握規(guī)則動詞和不規(guī)則動詞的過去式。
(四)分層教學目標
1.初級教學目標:掌握詞匯,奠定基礎
初級教學目標是教育的基石,設定了每位學生必須達到的最基本的能力要求。具體而言,這一目標要求學生能夠熟練掌握課本中的基礎詞匯,包括正確讀寫單詞,并能初步運用這些詞匯進行簡單的句子練習。此外,學生還需通過課堂活動和練習加深對語法規(guī)則的基本理解,為后續(xù)的英語學習打下堅實的語言基礎。為實現(xiàn)這一目標,教師可以采用游戲化教學、情境教學等方法,使學習過程更加生動有趣,幫助學生輕松掌握基礎知識。
2.中級教學目標:強化技能,提升自信
在初級目標的基礎上,中級教學目標進一步要求學生提升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在這一階段,學生不僅需要鞏固和擴展詞匯量,還需通過大量的聽說練習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和聽力理解能力。同時,閱讀和寫作訓練也是必不可少的,學生需要學會從文本中提取信息、理解作者意圖,并能夠用流暢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為實現(xiàn)中級目標,教師可以設計分層次的任務,鼓勵學生根據(jù)自身水平選擇適合的挑戰(zhàn),同時提供必要的指導和反饋,幫助學生樹立信心,逐步提升英語水平。
3.高級教學目標:綜合應用,交流無礙
高級教學目標是英語學習的最高境界,要求學生具備綜合運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在高級教學目標下,學生不僅要獨立完成聽、說、讀、寫等各項任務,還需具備跨文化交際能力,能夠在不同情境下自如地運用英語進行交流。為實現(xiàn)這一目標,教師可以組織各種形式的英語角、演講比賽、辯論賽等活動,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鍛煉口語的機會。同時,鼓勵學生參與在線英語學習社區(qū),與來自世界各地的英語學習者交流互動,拓寬視野,提升英語實際應用能力。
▲第二步:設計分層教學活動
(一)課前階段
以人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1Wheredidyougoonvacation?為例,教師在課前利用PPT制作暑假在云南旅游的視頻,并用英語配音,隨后在課前將視頻發(fā)給學生預習,要求學生觀看視頻后回答問題,并將語音答案上傳到平板。教師根據(jù)A、B、C三個學生層次設計出具有拓展性、思考性和知識性的課前任務單,如表1所示。
根據(jù)學生課前任務單反饋情況,教師結(jié)合教材與課標要求,為各層次學生制訂不同的教學目標,并結(jié)合當前教材的章節(jié)重點、難點以及課程標準中對學生能力發(fā)展的具體要求,精心撰寫本課時的教學計劃。在此過程中,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定差異化的教學目標,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在適合自己的難度水平上獲得成長。對于A層學生,可引入更具挑戰(zhàn)性的拓展材料,促進深度學習;B層學生則聚焦核心知識的鞏固與提升,強化基本技能;C層學生則側(cè)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簡單應用,逐步建立學習信心。課堂提問也需精心策劃,既有面向全體學生的普遍性問題,又有針對各層次學生的特定問題,以激發(fā)學生的思考興趣和參與熱情。在小組課堂展示環(huán)節(jié),教師根據(jù)各小組的特點和優(yōu)勢,靈活安排展示內(nèi)容,如A組展示高水平的口頭和筆頭作文,鍛煉其綜合表達能力;B組復述課文,加強語言組織和復述能力;C組朗讀課文,掌握語音語調(diào)和朗讀技巧。這樣的安排不僅達成了教學目標的分層目標,還能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增強課堂的互動性和趣味性,使課堂更加生動有趣,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二)課中階段
在課堂上,教師巧妙地運用教學平臺,實現(xiàn)練習題的分層推送,確保每位學生都能獲得與其能力相匹配的學習挑戰(zhàn)。以Unit1Wheredidyougoonvacation?的SectionB旅行日記為例,教師精心設計了一系列分層課堂任務,旨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
對于A層學生,教師以拓展性問題為主進行提問,如:
(1)教師口頭提問:Doyouthinkit’simportantforstudentstogotravelling?Why?
(2)復習旅游相關詞匯和表達
(3)閱讀Page52b部分,回答問題:
①DidJanehaveagoodtimeonMonday?Why?
②WhataboutonTuseday?Why?
綜合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熟練運用一般過去時態(tài),結(jié)合生活實際展開話題,模仿文中的旅行日記,以小組調(diào)查形式,口頭闡述自己的旅行經(jīng)歷,為寫作鋪墊。
(4)自由構(gòu)思,寫一篇游記。
(5)學習批改作文要點,同桌互改作文。
對于B層學生,教師以思考性問題為主進行提問,如:
(1)教師口頭提問:What’syourfavoriteplacethatyouhaveeverbeento?Why?
(2)復習旅游相關詞匯和表達。
(3)閱讀Page52b部分,根據(jù)兩篇旅行日記,設計了一份表格,讓B層學生完成表格填寫,并根據(jù)表格復述課文?;灸苓\用一般過去時態(tài),在支架幫助下寫出一篇游記。
對于C層學生,教師以知識性問題為主進行提問,如:
(1)教師口頭提問:Wheredidyougoonvacationduringsummerholiday?
(2)復習旅游相關詞匯和表達。
(3)閱讀Page52b部分,判斷對錯,對的寫T,錯的寫F。
①Jane’sfamilywenttoMalaysiainJuly.
②MysisterandItriedparagliding.
③TheyrodebicycletoPenangHill.
④Thereweretoomanypeoplesothatwecouldn’tgetonthetrain.
⑤Myfatherdidn’tbringenoughmoney.
答案可以在文中找到,給了C層學生一次體驗成功的機會,也幫助C層學生熟悉課文、掌握詞匯,理解和運用一般過去時態(tài)。另外,要求C層學生能熟練朗讀課文。
(三)課后階段
針對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與不同學業(yè)水平,教師可精心設計分層次的作業(yè)布置方案,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nèi)得到有效鍛煉。這種分層作業(yè)不僅體現(xiàn)了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還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動力。
A層:拓展性作業(yè)
(1)Page8:completethepassagewiththecorrectformsoftheverbsinthebracket.
(2)寫一篇旅游日記,或者脫稿錄制一段關于旅游口頭報告的小視頻。
B層:思考性作業(yè)
(1)Page8:completethepassagewiththecorrectformsoftheverbsinthebracket.
(2)能夠背誦本單元的課文內(nèi)容。
C層:知識性作業(yè)
(1)Page8:completethepassagewiththecorrectformsoftheverbsinthebracket.
(2)能夠熟練朗讀本單元課文內(nèi)容即可。
(四)板書設計
Unit1Wheredidyougoonvacation?
(1)stayedathome
(2)visitedmyuncle/museums
(3)wenttoNewYorkCity
(4)wenttosummercamp
(5)wentthemountain/beach
(6)Wheredidyou/Tina/Bobgoonvacation?
I/She/He...
(7)Didyougotosummercamp?
No,Ididn’t.
三、教學反思
本文基于學生差異的初中英語分層教學活動設計,以人教版初中八年級上冊Unit1Wheredidyougoonvacation?為例,驗證分層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诜謱咏虒W兩步驟的方式,對教學目標進行設計,隨后在教學中對A、B、C三個不同層次學生進行課前、課中以及課后教學設計,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促進全體學生的英語能力均衡發(fā)展。
成功之處:
(1)分層任務合理:根據(jù)學生不同水平設計的分層任務,既具有挑戰(zhàn)性又具有可行性,使得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nèi)得到鍛煉和提高。
(2)小組合作積極:小組合作活動促進了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使得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相互學習、相互幫助。
不足之處:
(1)課堂時間分配不均:由于活動較多且需要逐一進行反饋和指導,課堂時間分配不夠合理,部分環(huán)節(jié)顯得匆忙。
(2)評價機制不夠完善:在評價學生的表現(xiàn)時,我主要采用了口頭評價和小組互評的方式,缺乏更為系統(tǒng)、全面的評價機制來準確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
通過本次教學實踐和反思,我發(fā)現(xiàn)基于學生差異的分層教學活動設計對提高英語教學效果具有重要意義。在未來的教學工作中,我們應繼續(xù)探索和實踐這一教學模式,努力為每個學生提供更適合他們的學習環(huán)境和條件。
編輯:趙飛飛
作者簡介:許穎慧(1984—),女,漢族,浙江仙居人,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