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OBE教育理念注重學習結果,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在日語專業(yè)課程中,可以通過設定明確的學習目標和評估標準,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培養(yǎng)其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日語專業(yè)學生不僅需要掌握語言技能,還需要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和社會責任感。文章以“日語精讀”為例,通過探討如何在日語專業(yè)課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以期對以成果為目標導向,以學生為本的日語專業(yè)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產生積極促進作用。
關鍵詞:OBE教育理念;課程思政;日語精讀;教學改革
日語學科發(fā)展順應國家與時代要求,日益完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OBE教育理念是當今世界高等教育發(fā)展的先進理念,與課程思政結合是高校課程的內在要求。本研究將兩者結合,以“日語精讀”為例,進行課程思政教學規(guī)劃和實踐,對教學實踐結果進行反思總結,探討解決相關問題的新方法。
一、理論依據
(一)OBE教育理念
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即成果導向教育,1981年由美國學者Spady等人提出,是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OBE教育理念重點聚焦學生通過教學過程所獲得的學習成果,即教學成果的產出,其目標是通過清晰地聚焦教學系統(tǒng)課程、教學和評估三大方面,確保學生獲得在未來生活中取得實質性成功所需要的各種能力,例如自我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OBE教育理念同時注重學生個體自主性,重視因材施教,強調人人都有成功的可能性,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不同的教育模式和評價方式,獲得學習成果,進而實現(xiàn)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的目標。
(二)課程思政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二十三次全國高等學校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指出“我國高等教育肩負著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yǎng)人以及為誰培養(yǎng)人這個根本問題”。[1]青年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才有前途,民族才有希望,立德樹人,培養(yǎng)大學生思想政治正確無疑至關重要。
根據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內容,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課程思政”理念。課程思政是指在高校的日常課程中自然融入思想政治內容,并非專門開設一門思想教育課程。課程思政要求教師在傳授學生專業(yè)課知識的同時,積極引領和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培養(yǎng)專業(yè)學識過硬、思想政治覺悟高的新一代社會主義事業(yè)接班人。[2]
二、日語專業(yè)課程思政的必要性
(一)日語專業(yè)教學迫切需要改革創(chuàng)新
日語專業(yè)作為外國語言文學學科,具有教學內容、教學重點固化等學科局限性,日語教學大部分仍運用傳統(tǒng)教學方式,亟須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和突破。OBE教育理念不同于傳統(tǒng)教學方式,從以教師為中心轉換為以學生為主體,不同于現(xiàn)有的單一教學評價體系,給日語專業(yè)教學提供新思路,有利于促進日語學科建設。
(二)可準確實現(xiàn)現(xiàn)代日語人才培養(yǎng)目標
教育部外國語言文學教學指導委員會日語分指導委員會研制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日語教育指南》指出:“旨在培養(yǎng)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扎實的日語基本功和專業(yè)知識與能力,掌握相關專業(yè)知識,適應我國對外交流、國家與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涉外行業(yè)、日語教育與學術研究需要的日語專業(yè)人才和復合型日語人才?!保?]教學內容上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指示要求,融入思想政治元素,可提升教學質量。
(三)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和人文素養(yǎng)
日語專業(yè)不僅能培養(yǎng)語言技能,還可以深入了解和體驗日本文化。融入思政教學,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日語,了解不同語言文化的背景,培養(yǎng)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在日語專業(yè)課程中,思政教育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語言的重要性和影響力,引導學生正確使用語言,尊重不同文化和價值觀,培養(yǎng)和鼓勵學生通過國際交往收獲跨文化友誼。
三、日語專業(yè)課程思政實施路徑——以“日語精讀”課程為例
(一)以成果為導向,明確課程目標
遵循OBE教育理念反向設計原則,從實際社會需求出發(fā),明確“日語精讀”課程目標?!叭照Z精讀”是高校日語專業(yè)的核心課程,周課時一般為8—10學時,約占日語專業(yè)課課時總數的一半,是學生基礎日語能力延伸到高級日語能力的關鍵課程。“日語精讀”課的主要目的是在鞏固基礎日語內容的前提下,詳細分析、解讀文章重點單詞和進階日語語法句型。
“日語精讀”融入課程思政的新內容,其目標在于讓日語專業(yè)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yǎng)其民族和文化自信心。中日是“一衣帶水”的近鄰,交流史可上溯到隋唐時期,經濟文化交流密切,同時中日文化上又存在顯著差異。當學生接觸到日本新事物、新觀念、新文化時,教師應適時引導學生學習日本文化,介紹中日文化交流史,激發(fā)民族自豪感,同時培養(yǎng)學生尊重、包容異國文化思想,避免產生排斥、抵觸心理。
(二)挖掘思政元素,優(yōu)化教學內容
挖掘思政元素并優(yōu)化教學內容,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貼近學生生活和學習實際,提高教學效果。東北財經大學“日語精讀”課程所用教材為《新經典日本語基礎教程(第二版)》(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以此教材為例,依據教材每單元的文章主題內容,首先分析提煉所涉及的思政元素,將其融入教學中。基于《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議指導綱要》,從教材內容提取出的思政元素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內容。
以第四課“ゴミの減量化”為例,本課介紹兩個教學案例,突出兩個思政元素。即導入北京冬奧會“碳中和”(案例1)和上?!吧罾诸悺保ò咐?),培養(yǎng)學生科學精神,激發(fā)其民族自豪感,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增強投身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責任感、使命感,培養(yǎng)科學理念和人文精神。
2022年北京冬奧會成為迄今為止第一個“碳中和”的冬奧會。北京冬奧會實施30多項低碳技術和措施,相比于傳統(tǒng)方案共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00萬噸左右。北京冬奧會落實“碳中和”,為全世界提供行之有效的中國方案,進一步證明大型體育賽事的“低碳可能性”?!耙黄鹣蛭磥怼痹忈尡本┒瑠W會精神,推動經濟發(fā)展綠色轉型,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為建設美麗家園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貢獻。
2019年7月1日,為響應國務院建設“無廢城市”的倡議,上海開始施行《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城市生活垃圾其實是被錯放的資源,它是一種豐富的可再生資源。垃圾分類是對其無害化、資源化、減量化處理的前提。教師課堂傳授日語專業(yè)知識同時,傳授環(huán)保知識、環(huán)保理念,培養(yǎng)學生成為具有責任感、使命感和人文精神的社會棟梁,利在當代,功在千秋。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以身作則并力所能及地參與保護環(huán)境、治理環(huán)境,每個公民義不容辭、責無旁貸。[4]
(三)采用多元化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
教師應改變傳統(tǒng)“灌輸式”教育,遵循OBE教育理念,開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學生為教學主體,采用多元化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進行專業(yè)知識傳授和思政教育工作,以便學生最大限度地接受和理解。教學方法基于建構主義理論,分為“教”與“學”。“教”方面通過任務驅動、小組討論、情境教學、啟發(fā)式教學法開展教學活動;“學”方面?zhèn)戎貜娬{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式學習,具體見圖2。
課前在“超星學習通”上布置任務,學生圍繞教師提前布置的任務分組調查或查閱資料,在課前制作PPT或思維導圖。羅列下節(jié)課預習內容分點,預習內容包括文章作者所處日本時代背景、當時日本大事件、日語語法等內容,學生可以提前進行碎片化的學習。
課中,學生首先通過PPT或思維導圖形式展示課前學習成果,教師點評后,再進入正式的課堂。多以提問、引導、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進行自我學習探索,在過程中進行適當點撥,把握教學速度,緊跟學生學習理解速度。巧妙地加入思政教育,補充思政相關事例和數據,播放采訪日方的相關記錄短片,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聆聽學生想法,最后總結概括升華思政內容。
課后,將預習內容中涉及的擴充知識和本課文章重點以PDF格式發(fā)給同學。作業(yè)形式除背誦、朗讀、翻譯等以外,可添加涉及本課思政元素的200字主觀性問答題,對課中思政教育內容有所反饋,重點關注有問題的學生,并及時進行引導。
(四)構建課程思政多元化評價體系
1. 評價主體
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評價一直占據主要且重要的地位,是教學評價的重中之重,包括課堂評價、期末評價等?!叭照Z精讀”課程除了教師評價,還應融入學生自我評價、學生互評、用人單位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不同主體參與評價,保證評價的客觀全面性。
其中,同伴評價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在大學教育中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同伴評價被定義為個體對與其狀態(tài)類似的同伴的學習產出在數量、層次、重要性、價值、質量等方面所作的判斷。[5]自我評價體現(xiàn)了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反映學生對自身發(fā)展成果具有充分的主體意識。自我評價并非學習者對自我表現(xiàn)的隨意評價,而是在教師指導下依據一定的評價指標作出判斷,其目的在于讓學習者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自我反思,找出自身不足,針對性制訂和調整學習計劃與策略。[6]
2. 評價指標
多元化評價包括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是構建多元化學習評價方案的關鍵。傳統(tǒng)的終結性評價以理論筆試為主,對學習知識有一定促進作用,但評價模式單一,導致教學重分數和結果,輕能力和過程。過程性評價又稱之為形成性評估,是教學過程中進行的過程性和發(fā)展性評估,根據教學目標,采用多種評估手段和形式,跟蹤教學過程,反饋教學信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7]
“日語精讀”課程采用了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過程性評價占60%,終結性評價占40%。過程性評價指標包括出勤、學習通任務點完成度、小組作業(yè)及展示、課堂參與(搶答、問卷調查、學生互評的參與率)、單元測試等。在課程結束后運用終結性評價方法,對學生語言技能以及交際能力等各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定。教師可靈活選用觀察、活動、測驗、問卷調查、座談、檔案袋等多種形式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
四、“日語精讀”課程思政教學的實踐反思
“日語精讀”是日語專業(yè)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生語言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通過明確融合思政教育的學習目標和評估標準,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和社會意識。
此外,思政教育也面臨著困難和挑戰(zhàn)。首先,由于思政教育的內容廣泛而復雜,教師需要在有限的課程時間內進行有針對性的選擇和安排,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精心準備。其次,部分學生對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意義存在片面認識誤區(qū),需要通過更多教學實踐,讓他們深刻理解思政教育對于自身發(fā)展的重要性。[8-9]
五、結語
運用OBE教育理論對日語專業(yè)思政教育進行分析和實踐,教師可挖掘思政元素,聚焦思政內容,采用多元化教學方法,貼近學生日常生活和社會熱點問題,從身邊小事和細節(jié)入手,啟發(fā)和鼓勵更多學生表達自身看法與感想并進行恰當的梳理和引導,有效開展思政教育。教師應利用課程思政多元化評價體系,研究和總結教學實踐產生的問題,傳道解惑與思政教育雙管齊下,高標準、高質量完成課程內容。
參考文獻:
[1] 第二十三次全國高等學校黨的建設工作會議發(fā)言摘登[N]. 中國教育報,2014-12-31(06).
[2] 鄧靜姿. “新國標”指導下基于OBE教育理念的高級日語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 西部學刊,2022(08):112-116.
[3] 許宗華. 《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日語專業(yè)教學指南》解讀[J]. 外語學刊,2020(05):7-14.
[4] 李瀛. OBE教育理念下思想教育融入專業(yè)日語教學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以《基礎日語》為例[J]. 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21,23(05):88-91.
[5] 李梅,劉英群,周潛. 同伴評價的可信度與特點分析[J]. 電化教育研究,2016,37(09):48-54.
[6] 劉瑩. 自我評價與同伴評價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性研究[J]. 神州,2019(25):65-66.
[7] 米小玲. 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分析化學課程多元化學習評價方案的構建[J]. 廣西教育,2015(18):40-41.
[8] 任海丹. 基于OBE的日語泛讀課程模塊化改革的實踐與探索[J]. 齊齊哈爾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8(01):121-123.
[9] 尤芳舟. 新文科背景下日語課程思政建設的思考[J]. 外語學刊,2021(06):78-82.
(責任編輯:陳華康)
基金項目:2021年度遼寧省本科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OBE理論的課程思政研究與實踐——以《日語精讀》為例”(項目編號:30422024)。
作者簡介:韓蘭(1976—),女,碩士,東北財經大學國際商務外語學院碩士生導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日語教育;潘奧(1999—),女,碩士在讀,東北財經大學國際商務外語學院,研究方向為日語語言學;張昕禹(1997—),男,碩士在讀,東北財經大學國際商務外語學院,研究方向為日語筆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