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船舶材料與焊接課程”是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yè)的必選課程,在培養(yǎng)船舶建造行業(yè)人才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課程思政建設對推進課程教學改革具有重要的意義及價值。文章首先介紹了“船舶材料與焊接”課程內容的特點以及教學目標,其次圍繞學生的產出,從專業(yè)、理論、思政、實踐四個維度建立MTIPO課程體系,最后重點探討了課程思政融合設計,包括建設方法路徑、協(xié)同育人模式、課程思政案例庫以及多元評價方式等。旨在提升學生的思想素質,培養(yǎng)具有愛國主義精神、實干精神、助力海洋強國建設的應用型人才,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關鍵詞:課程思政;船舶類課程;教學改革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而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zhàn)略舉措。[1]目前,高校教師在課程思政建設改革方面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充分挖掘不同學科專業(yè)必選課、限選課、任選課中的思政元素,并將其融入教學內容,充分發(fā)揮課程思政的育人作用。如北京師范大學王世平等人從提升教師思政育人能力出發(fā),挖掘課程思政元素,探討了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課程思政的建設研究。[2]昆明理工大學高晉以問題為導向,引入課程思政創(chuàng)新型教育方式,建立了汽車設計課程思政教學大綱,結合多元化的教學方法,較好地在課程中融入課程思政元素。[3]河北經貿大學的祃海霞構建了三階段四保障專業(yè)課程思政育人體系,形成了思政元素集群設計框架,為專業(yè)課程思政元素的運用提供了思路。[4]廣東工業(yè)大學的何昭水等以線上線下多維度協(xié)同混合教學為載體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提出六位一體的課程思政教育模式,實現思政元素與專業(yè)元素的交融。[5]課程思政的實施需要教師將育人意識融入教學過程中,課程思政建設對于推進課程教學改革具有重要的意義。[6]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再次強調要加快建設海洋強國。建設海洋強國需要強有力的人才支撐。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yè)是培養(yǎng)現代船舶設計、研發(fā)、建造以及管理方面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的專業(yè),是提供建設海洋強國人才保障的專業(yè)之一。文章以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yè)必選課“船舶材料與焊接”為例,通過對課程內容整合重組,結合教學全過程分析,構建課程思政建設體系,形成有效的實施路徑,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協(xié)同思政課程,潤物無聲地達到教書育人的目標,培養(yǎng)具有擔當建設海洋強國大任的應用型人才。
一、船舶材料與焊接課程思政目標
構建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成果產出為導向的課程思政教育理念,形成“船舶材料與焊接”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從課程的思政目標、模塊化設計、教學方法以及思政效果評價四個維度構建思政課程實施路徑,構建船舶專業(yè)課程中的思政邏輯,將思政教育融入船舶專業(yè)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打造高質量、集成化的“思政+”專業(yè)課程思政案例,以課程思政理念推動專業(yè)課程教學改革。
船舶材料與焊接課程是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yè)的專業(yè)必選課程,山東交通學院設置的理論學時為32學時,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掌握船舶材料性能、結構、凝固、熱處理方面的理論知識,能夠對船舶工程領域中金屬材料方面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評價;了解焊接電弧的形成及焊接冶金過程,掌握焊接結構組織及力學性能特點;了解整體造船、分段造船的焊接方法;掌握焊接接頭的工藝設計及焊縫位置的布置;熟悉常見焊縫缺陷的類型;掌握常船舶焊接質量檢驗的方法和檢驗過程,能夠利用探傷技術檢測焊縫的缺陷,并可以判斷缺陷的類型。課程思政目標是從船舶材料與焊接知識體系中提煉思政元素,培養(yǎng)學生工匠精神,愛國主義情感,海洋強國理念,具有敢于擔當、勇于奉獻的職業(yè)道德。
二、船舶材料與焊接課程思政體系構建
構建以“OBE理念、工程認證、課程思政三位一體”的課程思政建設體系。以工程教育專業(yè)認證標準為前提、以OBE教學理念貫徹為抓手、以課程思政貫穿授課全程為主要方式方法,構建專業(yè)課程思政改革體系的MTIPO體系,即M-major;T-theory;I-ideological;P-practice;O-outcome。圍繞學生的產出,從專業(yè)、理論、思政、實踐四個維度建立課程體系,形成完善的“船舶材料與焊接”思政課程教學模式,如圖1所示。從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出發(fā),與工程教育認證中畢業(yè)要求相結合,制定包含課程思政教學質量標準(教學大綱),思政目標與教學目標結合;充分挖掘課程思政元素,以海洋強國戰(zhàn)略為主導,融入“四個自信”、工匠精神等。構建達成思政目標的方式,包括課程內與課程外兩個方面:在課程內采用線上、線上融合方式,與思政教師協(xié)同育人;課程外與專業(yè)知名專家教授進行思想交流,建設校內外課程思政基地等。
三、船舶材料與焊接課程思政融合設計
(一)構建船舶材料與焊接課程思政建設方法路徑
立德樹人是課程思政建設的根本目標,結合知識內容與思政目標編寫課程思政教學大綱。整合課程內容,形成材料基礎知識模塊、鋼的熱處理模塊、船舶材料模塊、船舶焊接模塊、創(chuàng)新試驗模塊、科研項目工程模塊等6個內容模塊,從知識、專業(yè)、應用3個層面出發(fā),構建了“3層次”“6模塊”的課程思政建設內容:在基礎知識模塊中主要包括材料的性能、結構等內容;在鋼的熱處理模塊中,包括普通熱處理、表面熱處理以及激光熱處理等內容;在船舶材料模塊中,將建造船舶的金屬材料根據船體結構應用進行分類,包括結構鋼、特殊性能鋼、有色金屬材料以及復合材料等;在船舶焊接模塊中,以電弧焊為基礎,重點掌握焊條電弧焊、埋弧焊、氣體保護焊等常用船體焊接方法,并結合船舶材料模塊,了解結構鋼、不銹鋼、有色金屬的焊接;在創(chuàng)新實驗模塊中,根據船舶結構特點,選取甲板、桅桿等材料,進行實驗設計以及焊接操作。學生掌握了以上各個模塊內容后,將在企業(yè)船舶焊接工程師的指導下參與焊接項目,也就是項目工程模塊,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在教學方法上,采用線上線下結合,利用學習通、雨課堂、智慧樹以及校網絡平臺等,完成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中思政元素的全過程融入,采用持續(xù)改進的多元評價方式,跟蹤育人效果,如圖2所示。
(二)構建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協(xié)同教育模式
開展課程思政教育思想大討論,加強教師思政教育培訓,學校定期開展校內外專家培訓,采用線上線下結合方式,強化教師課程思政理念,拓寬教師課程思政建設思路。同時開展課程思政系列活動(專題講座、公開課、示范課等),可以在開學前教研室組織進行課程思政說課展示,在教學中開展課程思政公開課、示范課等活動,使專業(yè)教師自覺將思想政治教育納入教學內容。通過課程思政專項培訓以及開展的活動,挖掘出課程思政的內涵,通過分析課程思政的育人機理,確立課程的思政育人目標,構建思政育人格局,探索協(xié)同教育模式。如在“船舶材料與焊接”課程中的“鋼的熱處理”模塊中,線上布置閱讀“中國熱處理發(fā)展史”,學生書寫感想感悟,課中與學生探討交流,然后引出課程知識點。這里面就結合了思政課程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形成從知識傳授到價值引領,與思政課程協(xié)同,達到立德樹人的目標,如圖3所示。
(三)建立課程思政案例庫
以“三位一體”模式為指引,修訂課程教學質量大綱,設計思政課程目標,增加課程的知識性、人文性。課程進行模塊化分類設計,挖掘、提煉、整合教材蘊含思政元素,將思政育人目標融入課程總目標,挖掘課程內容中的思政元素,如晶體結構知識點中的科技強國元素,金屬塑性變形知識點中的工匠精神元素,形成“一課一思政”,挖掘了包括海洋強國、科技報國、愛國情懷、四個自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工匠精神、民族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科研精神等在內的課程思政元素,在課程教學中采用案例教學法、情景演示法、問題引導法、交流討論法等,將課程思政“鹽溶于水”,具有較好的教學成效。如在材料基礎知識模塊中的金屬的力學性能專業(yè)知識,以事故案例為切入點,挖掘安全意識、嚴謹治學等思政元素,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和科學研究精神,以及嚴肅認真的工作態(tài)度和安全生產意識。在熱處理概述專業(yè)知識講授中,通過介紹港珠澳大橋橋體用鋼,引出建設港珠澳大橋的意義,挖掘“四個自信”、海洋強國等思政元素,培養(yǎng)學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船舶焊接模塊中的氬弧焊專業(yè)知識中,利用教師的科學研究,與企業(yè)開展合作研發(fā)的焊絲為切入點,挖掘科技強國、創(chuàng)新精神等思政元素,培養(yǎng)學生科學研究精神以及努力學習,科技興國、科技強國的信心。
(四)構建多元評價的課程思政教學效果評價體系
構建以立德樹人為目標的多元評價機制和持續(xù)改進機制,設計的課程思政評價主體包括有教學管理者(督導)、專家、教師同行、學生群體、企業(yè)、社會等,圍繞學期前、學期中、學期末、學期后,通過課堂觀察、課堂反饋、調查問卷等形式,對課程進行綜合評估,采取“線上+課堂+線下”的學習共同體自我評價、督導評價、思政教師評價、專業(yè)課教師評價與個人品行、素質、知識、能力相結合的方式,針對評價的客觀與公正性等各環(huán)節(jié)進行系統(tǒng)的剖析與反思,實踐對學習育人過程的動態(tài)持續(xù)地監(jiān)控、評估、反饋和調節(jié)。如校內評價中包括督導對教師課程思政元素與教學內容結合、課程思政在實現形式以及在教學中的實施效果進行評價,通過評教的方式對教師進行評分及反饋。采取問卷調查的方式,讓學生對所有課程思政案例的真實感受進行評分。校外評價的開展主要通過學生在企業(yè)的實踐實習、畢業(yè)學生在企業(yè)的表現等形式由企業(yè)給予反饋。在評價體系中將校內師生的評價與校外持續(xù)跟蹤評價相結合,將課程思政案例內容與企業(yè)專家進行探討和調研,通過督導、學生、企業(yè)專家的反饋,有針對性地對課程思政案例進行改進,推動課程思政建設可持續(xù)性發(fā)展,如圖4所示。
四、結語
文章通過構建的船舶材料與焊接課程思政建設體系及方法路徑,強化了專業(yè)課教師課程思政教育理念,并以此為范式,在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yè)的其他課程中推廣,使專業(yè)課程之課程思政實施路徑有章可循,實現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干精神的助力海洋強國建設的目標。船舶材料與焊接課程思政的建設與實踐取得了一定成果,獲得山東省課程思政教學比賽一等獎,并獲得校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離不開課程思政的建設,如何將課程思政發(fā)展提升至專業(yè)思政,是未來研究的重要主題,需要教師繼續(xù)深入研究,使課程思政育人效果進一步提升。
參考文獻:
[1] 王祖山,譚雪霏. 課程思政從“懸浮”到“落地”的實踐策略[J]. 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3,43(04):165-172.
[2] 王世平,趙春燕. 立德樹人理念下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課程思政建設路徑研究[J]. 高教學刊,2022,8(21):184-188.
[3] 高晉. 立德樹人教育理念下汽車設計課程思政改革探索[J]. 高教學刊,2022,8(21):139-143.
[4] 祃海霞. “三階段四保障”專業(yè)課程思政育人體系構建探索[J]. 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22(09):65-68.
[5] 何昭水,譚北海,謝侃,等. 三全育人背景下信息學科課程思政“六位一體三提升”教學實踐探索[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23(06):82-86.
[6] 熊明良. 課程思政視域下應用型本科高校審計學專業(yè)課程教學改革——以廣東省某地方高校為例[J]. 大學,2021(36):146-148.
(責任編輯:牛雪璐)
基金項目:國家第二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行業(yè)引領,產教融合,地方高校焊接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范式的探索與實踐”(項目編號:E-CL20201918);山東交通學院本科教學研究改革項目“海洋強國戰(zhàn)略背景下《船舶材料與焊接》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建設研究”(項目編號:2022YB77);山東交通學院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海洋強國戰(zhàn)略背景下研究生課程思政建設研究——以《材料結構與性能》課程為例”(項目編號:JYY202224)。
作者簡介:孟君晟(1982—),男,博士,山東交通學院船舶與港口工程學院海洋裝備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學、材料表面改性;史曉萍(1983—),女,碩士,山東交通學院船舶與港口工程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學、材料表面改性;王華奇(1991—),女,碩士,山東交通學院船舶與港口工程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藝術設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