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1年5月內江市教育局印發(fā)了《關于調整內江市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體育考試的通知》,將內江市體育中考由40分增至70分。文章運用訪談、問卷調查、文獻資料等研究方法,探究體育中考制度改革對內江市第三中學體育教學方面的影響。結果顯示:內江市體育中考改革后,提升了教師地位及體育學科地位;在教學內容上以中考考試內容為主要內容,改革后學生、教師壓力增大;改革后學生學習態(tài)度認真,課堂表現(xiàn)趨勢向好,同時也發(fā)現(xiàn)教學場地是限制內江市第三中學體育發(fā)展的重要因素。提高場地建設與維護,不斷提高教師技能與能力,拓展教學方法、手段以便更好與體育中考改革相適應,促進教學相長形成良性發(fā)展局面。
關鍵詞:體育中考制度;體育教學;制度改革
[第一作者簡介:楊忠(1999—),碩士生,研究方向:學校體育。
通訊作者簡介:唐小慧(1999—),碩士生,研究方向:學校體育。]
A Study on the Impact of the Physical Education of Middle School Examination System
o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s
-- Taking the Third Middle School in Neijiang City as an Example
YANG Zhong, etal.
(Chengdu Sport University, Chengdu 610000, Sichuan, China)
中考作為國家9年義務制教育的終結性考試,同時也是挑選人才的選拔性考試,因此受到社會廣泛關注。體育中考制度不僅是對學生體育能力的考核,更是對健康生活方式的推廣和對全面素質教育理念的實施,對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社會的健康進步具有重要意義。體育中考作為中考考試的重要內容,隨著時代的進步以及健康意識的發(fā)展,為進一步增強學生體質健康以及提高學校體育事業(yè)的教學質量。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2020年頒發(fā)了《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和《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文件中明確指出體育中考需要不斷地總結經(jīng)驗,調整考試的分值并將其逐步提升至語數(shù)外同等的分值,文件還提出要改進體育中考測試內容、方式和計分辦法,提高體育中考的分值[1],在國內掀起了體育中考制度改革的熱潮,各地積極探索并出臺相關政策,助推體育中考的發(fā)展。本文通過分析內江市第三中學初中體育教學受體育中考制度改革的影響,提出建議以更好地推進體育中考制度改革和教學發(fā)展。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體育中考制度改革對內江市第三中學初中體育教學的影響,調查對象為內江市第三中學初中部的體育教學分管領導3人、教師13人、初中學生240人、家長120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wǎng)(CNKI)查閱有關體育中考改革相關政策、體育中考制度改革現(xiàn)狀、體育中考制度改革對體育教學影響等相關文獻,為本文的研究順利開展奠定基礎。
1.2.2" 問卷調查法
根據(jù)調查目的設計調查問卷,針對本文在具體實施現(xiàn)狀的各個方面進行相關調查,向所抽取學校初中部學生、家長、初中部體育教師發(fā)放問卷調查。本文所得觀點及結論是對問卷調查進行綜合分析下得出。
1.2.3" 訪談法
為了解體育改革對體育教學的影響以及學校體育中考改革政策實施情況,對內江市第三中學初中部的校領導、初中體育教師及在校初中生進行了訪談。
1.2.4"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對調查獲得的數(shù)據(jù)運用EXCEL2016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對數(shù)據(jù)結果進行整理和分析,為研究提供理論支持。
2" 結果與分析
2.1" 內江市體育中考改革歷程及內容變化
初中升學體育考試是初中生在完成初中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后即將進入高中一年級之前所進行的考試制度[2]。探尋內江市體育中考發(fā)展歷程對研究改革成效具有重要價值,據(jù)調查結果顯示,內江市2018至2021年體育中考總分值均為40分,考試內容為跳繩、立定跳遠和投擲實心球三項,無選考項目,其中,跳繩16分,立定跳遠和投擲實心球各占12分。中考總分770分,體育40分,體育占比5.71%。依據(jù)2021年5月印發(fā)的《關于調整內江市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體育考試的通知》,2022年起內江市體育中考統(tǒng)考項目改為:選考項目+必考+抽考項目,2022年內江市實行新高中階段學校體育考試方案,考試項目由原來的3個增加到5個,學生需要練習的項目7個,總分增加30分,由原本的40分增加至70分,新增選考項目及抽考項目。在必考內容項目設置上,更加注重學生的下肢力量、爆發(fā)力、耐力素質等機能水平,同時將原有的跳繩更換為男生1000m、女生800m;新增籃球、排球、足球作為選考項目,體育中考項目中引入三大球并作為選考內容,一方面能培養(yǎng)學生的運動技能與興趣愛好,一定程度上也考慮了學校體育基礎條件,有利于教學的實施。抽考項目內容設置上更加強調身體素質的全面發(fā)展,內容上新增50m、引體向上(男)/仰臥起坐(女),將跳繩由必考項目改為抽考項目。
2.2" 內江市2022年體育中考評分標準改革分析
2022年內江市體育中考考試分為三部分:必考項目、選考項目、抽考項目。在分數(shù)占比上,必考項目分數(shù)達到42分,較原有必考項目增加了2分,選考項目和抽考項目總分達到28分,分數(shù)設置上仍然以必考項目為主。內江市體育中考改革在內容上,對考試的內容劃分較細。在考試評判上,明確評分標準,中考體考測試更加科學、合理化、個性化,體現(xiàn)在內容、分值上更尊重學生、貼合實際[3]。
2.3" 體育中考制度改革對教師地位及體育學科地位的影響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于2020年10月印發(fā)了《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和《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在中學體育考試中不斷總結經(jīng)驗,逐年增加分值,要達到語數(shù)外分值的水平。體育成為“第四主科”,這標志著學校體育工作從弱勢地位轉變,體育學科的重要性得到了歷史性的提升。體育中考的改革推動了教學內容的多樣化,不再僅僅局限于傳統(tǒng)的身體素質測試,而是包含了更廣泛的運動技能和健康知識,這使得體育學科更加全面。隨著內江市體育中考政策的改革實施推進,體育中考在學校體育教學中的正面作用越來越突出,體育分值的提高增加了學校和社會對體育課的重視。隨著體育中考制度的改革,教師需要樹立正確的體育教學觀念,加強對體育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這不僅要求教師更新教學理念,也意味著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扮演的角色更加關鍵。為了適應新的考試制度,教師需要采用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yǎng)和身體素質。這對教師的專業(y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而提升了他們在教育體系中的地位。體育中考改革促使學校加大對體育教學經(jīng)費的投入,這不僅有利于提升教學質量,也進一步凸顯了體育教師在校園中的重要性。
在走訪調查中,大多體育教師會在課堂末加入部分身體素質練習,全面發(fā)展學生。限制內江三中體育教師教學內容的一大重要原因為體育教學場地。因此,加強和改進學校體育器材質量對于提高師生對體育器材的滿意度非常關鍵,也是學校應對體育發(fā)展所必須堅持的重要舉措[4]。體育中考制度的改革不僅對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地位產(chǎn)生了積極影響,也提高了體育學科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性。通過這些改革,體育教育被賦予了更多的關注和資源,有望在培養(yǎng)學生的身體素質和綜合素養(yǎng)方面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2.4" 體育中考制度改革對教學方法的影響
對于體育教學方法,內江三中的體育教師較多地采取了講解與示范法、游戲法、完整法與分解法、問答法、糾錯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其中講解示范法的應用頻次最高,一方面既可以直接使學習者能夠對技術動作要領產(chǎn)生更為直接和深刻的動作認識,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學習者能夠真正掌握動作技術原理。在與體育中考改革前所使用的教學方法進行了比較后發(fā)現(xiàn),講解與示范法、糾錯法、討論法等的方法的運用比例也得到了相應提升。如游戲法、競賽法等教法使用頻率有一定下降。可見,教師對于教學方法的使用以講解示范法、糾錯法為主,同時體育中考內容的改革使得教師教學在“教”上會比改革前花費更多時間,教學的前期將花費更多時間在教會學生學會技術上。
考試改革一旦涉及學生切身利益,便會獲得學生、家長的大量關注[5]。隨著學生和家長逐漸提高對體育中考的重視度,學生學習態(tài)度也越來越認真,學生的自我學習積極主動性提高。體育中考制度改革,進一步提升社會對體育的關注度,提高了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與自覺性[6]。根據(jù)訪談結果得知,在體育中考制度改革后,對初中生升學的影響也有所增加,同時,健康意識的普及使得家長愈加重視體育,在以上因素的影響下,學生在體育課上的表現(xiàn)會更加積極,其體育學習的態(tài)度將會有所轉變。
2.5" 影響初中體育教學因素分析
2.5.1" 教學內容單一
體育教學內容的單一性體現(xiàn)在運動技能的重復性、新型運動項目的缺乏、個性化和選擇性的忽視、重技能輕知識以及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局限性,其教學內容仍呈現(xiàn)出“應試化”趨勢,在教學方面更注重于運動技能傳授、運動能力培養(yǎng),在某種程度上忽略了對于學生健康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學生在體育課堂上缺乏一定自由性。此外,教育系統(tǒng)的考試評估可能過于注重學生對特定學科的掌握程度,從而導致學生集中精力學習特定的教學內容,進而使教學內容顯得相對單一。
2.5.2" 教學環(huán)境限制
教學環(huán)境限制對體育教學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空間限制、設施不足、器材老化等問題,這些問題可能導致教學質量下降、學生參與度降低、教師教學難度增加等。體育場地作為教學的重要影響因素,內江市第三中學體育教學場地與教學器材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體育教學的開展以及日常學生鍛煉所需;此外,體育教學所需的器材設備受限,無法提供充足的教學設備;對于學校課程安排較為緊密,體育課堂往往只有有限的時間進行必要的運動項目和教學目標,加之課堂人數(shù)較多,導致體育課堂個性化教學受限。
2.5.3" 基礎薄弱,備考壓力大
體育課中個性化教學較少,大部分學生基礎較為薄弱,因此,學生可能對體育鍛煉缺乏興趣和動力,這會影響他們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加之部分新增考試內容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考試的難度,這對于本就基礎薄弱的學生來說更是雪上加霜。此外,體育中考改革后,備考內容的增加以及社會各界對體育中考關注度上升,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學生的學習量及增加了學生的學習壓力,面對備考壓力,學生可能會感到焦慮、緊張和不安,這些負面情緒會影響他們的學習和生活。
2.5.4" 社會關注度高,細節(jié)了解不夠
隨著改革的推行,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增加,學習態(tài)度也越來越認真,學生和家長對體育中考重視度不斷增加,但只是對其關注度增加,并未對評分標準及改革實施辦法進行深入了解。此外,雖然社會普遍關注學生的體育鍛煉,但對于學生每天應該進行多長時間的鍛煉以及每周鍛煉的頻率了解不足,同時,正確的鍛煉方法和技巧對于預防運動損傷、提高鍛煉效果也是至關重要,然而,社會對學生是否正確掌握科學鍛煉方法的細節(jié)了解不足,茫然地去關注學生的運動成績。
2.6" 體育中考制度改革背景下提升初中體育教學策略
2.6.1" 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培養(yǎng)健康體育意識
以學定教,以學情為導向,結合教學具體實際情況,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或多方法使用,在學生高漲的學習熱情中形成以學促教、以教促學的良性循環(huán)。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如游戲、競賽、小組合作等,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參與度。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和需求,制定個性化的教學策略。對于體育基礎薄弱的學生,可以從簡單的運動開始,逐步提高難度;對于擅長某項運動的學生,可以提供更多的挑戰(zhàn)和提升空間;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關注學生的進步和成長,而不僅僅是最終的成績,此外,在課程內容上要大膽創(chuàng)新,將考試內容與興趣內容進行組合,尋找契合點,培養(yǎng)學習興趣與學習技能;教師也要做好學生學習引導作用,積極開發(fā)學生自學能力;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與合作,共同關注學生的體育鍛煉和健康發(fā)展,鼓勵家長為孩子創(chuàng)造良好的家庭鍛煉環(huán)境,參與孩子的體育活動。
2.6.2" 轉換思路,提高自身實力
選考項目的薄弱以及部分新增考試內容,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進行練習,不能單單依靠體育課堂,還要依靠課外自覺鍛煉。學生要深刻認識到體育中考的重要性,也必須認識到“練就有效”的黃金法則,只有從最開始腳踏實地認真學習每一類、每一項內容,增加自身身體素質保持良好狀態(tài),經(jīng)歷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并通過長期的堅持和量的逐漸增加來提高自身考試競爭力。此外,還需要學生保持積極的心態(tài),用于面對挑戰(zhàn),學會自我反思與調整,不斷總結進而提升學習效果。
2.6.3" 尋求財政支持,加大體育設施投入
尋求財政支持并加大體育設施投入對于改善學校體育教學條件、提升學生體育學習體驗以及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進行市場調研,了解當?shù)鼗蛳嚓P地區(qū)的體育設施現(xiàn)狀以及未來需求,制定一個詳細的計劃,如何利用財政支持投資于體育設施的建設、改進或維護;與當?shù)卣?lián)系,獲取財政支持,積極尋求社會慈善機構扶持,同時,與家長、學生共同探討體育設施共建政策,提升基礎體育服務設施,改善學習氛圍。
2.6.4" 疏導壓力,提高效率
體育教師作為體育教學的主導者,要積極做好引導作用,疏導學生學習壓力,為學生制定明確的體育學習目標,讓他們了解自己需要達到的標準和水平,這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和動力;安排好各階段學習任務和學習內容,有的放矢,穩(wěn)步達成考試目標,同時,根據(jù)學生的身體狀況和運動基礎,制定合適的訓練計劃,避免過度訓練,確保學生有足夠的休息和恢復時間;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及時發(fā)現(xiàn)和解決他們在體育鍛煉中可能遇到的心理問題,鼓勵學生保持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挑戰(zhàn)和困難時不輕易放棄;教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保證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飲食、適當?shù)男蓍e活動等,這有助于學生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tài),提高體育學習效率。
2.6.5" 加大宣傳力度,豐富宣傳形式
加大中考體育宣傳力度,豐富宣傳形式對于提高學生和家長對中考體育重要性的認識,激發(fā)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熱情以及培養(yǎng)健康的生活習慣具有積極的作用。借由社會各界關注度上漲的東風,學校加大自媒體、宣講力度,組織召開家長交流會,發(fā)放體育中考改革介紹,多方位、多形式提高學生、家長對體育中考的認知,形成家校合力,為學生健康發(fā)展提供助力,提高學生和家長對中考體育的認識和重視程度,進而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3.1.1" 內江市體育考試內容改革具有以下特點:教學內容多元化且更加注重學生身體素質的全面發(fā)展。必考項目設置上新增耐力跑,同時將跳繩改為抽考項目。在抽考項目中,新增50m、引體向上(男)/仰臥起坐(女),對于教師與學生而言抽考項目作為不確定考試因素能一定程度上避免應試傾向。考試內容注重運動技能化,選考項目新增籃球、足球、排球、乒乓球,豐富考試內容的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愛好。分值設置更加合理化,必考項目變化程度不大與原40分總分基本持平,新增選考與必考項目共占28分,必考項目變化程度不大以及分數(shù)設置既保障學生基本必考分數(shù)的獲得,同時選考與必考項目也在一定程度上能選出體智并重的學生。
3.1.2" 內江市體育中考改革后對體育學科地位的提高起到了一系列的良性作用,提高了體育教師對體育課堂的重視程度,對教師地位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各地開好體育課成為常態(tài),體育教師不再是最容易“生病”的教師。
3.1.3" 從教學內容而言,教學內容的主要構成部分為體育中考考試內容,興趣課及自主制定的課程占小部分。在教學方法的使用上,內江市第三中學體育教師教學方法較體育中考改革前改進幅度不大。然而,在改革后,體育教師工作量明顯加大,教學內容的增多也導致工作壓力加大。體育中考改革后,學生學習態(tài)度認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以及對體育的關注明顯呈向好趨勢。同時,學生體育中考分值增加以及需要備考項目數(shù)量增加,加重了學生學習壓力。
3.1.4" 內江市第三中學學生選考項目的選擇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學校體育場地,大多學生以選擇籃球為選考內容,其他項目因為場地原因較少被選擇。
3.1.5" 體育中考改革后,家長對學生體育中考關注程度有所增加,但仍有大部分家長對學生體育成績重視不夠,大多數(shù)家長對體育中考制度改革和體育評分標準了解程度較高,家長對考試內容以及考試模式的了解更進一步說明了家長對學生學習成長的重視程度。
3.2" 建議
3.2.1" 教學內容不單局限于體育中考內容,給予學生更多的課堂自由也非常重要。將內容創(chuàng)新、方法改進、形式變換放在學生看得見的地方,形成“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方法”多項組合,讓學生熱情課堂上得到釋放,在學生高漲的學習熱情中找到“學促教、教促學”的良性循環(huán)平衡點,同時,教師做好壓力疏導,減輕學生學習壓力,安排好各階段學習任務和學習內容,促使學生健康成長。
3.2.2" 呼吁教育部門公平分配體育教育資源,不僅僅依據(jù)中考體育的需求,更是考慮到所有學生的興趣和發(fā)展需要。加強體育器材管理,滿足學生對體育器械的需求,既保證選考項目選擇的多元化,同時為在校學生提供多元化的體育服務項目,培養(yǎng)學生運動技能。
3.2.3" 加強家校合作,并整合社區(qū)資源,共同促進學生的體育鍛煉和健康發(fā)展。教育局要加大體育中考改革的宣傳與教育,多方位、多形式提高學生、家長對體育中考的認知,減輕家長對體育的誤解;引導家長關注學生體育,提高家長對體育中考重視,助力體育中考改革健康發(fā)展。
3.2.4" 支持體育教師進行專業(yè)發(fā)展和繼續(xù)教育,以便他們能夠更好地適應教學改革的要求,提高教學質量。加強高素質教師人才引進,加強財政補貼,提高教師待遇,同時,設置獎勵競爭機制,提高教師競爭危機感,定期開展教師資格評估,以此來提高教學能力和水平。
3.2.5" 推動建立更為全面的學生體育能力評價體系,不僅衡量學生的技能水平,也關注學生的體育知識、運動態(tài)度和長期健康習慣,將過程性評價以及結果性評價結合起來,優(yōu)化其過程性考試項目,學生和家長共同參與其評價。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20(30):20-26.
[2]許弘,馬麗.“雙減”背景下體育中考改革的發(fā)展趨勢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22,37(1):
38-43.
[3]代慶波.成都市2019年體育中考改革對初中體育教學的影響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21.
[4]張雅婷.體育中考制度改革對攀枝花市直屬初中體育教學的影響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21.
[5]沈雨春.體育中考對初中體育教學的影響分析[J].智力,2020(12):31-32.
[6]毛振明.聚焦體育中考八大問題[J].體育教學,
2020,40(1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