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移動學習已經(jīng)成為教育領域的一大熱點。移動學習具有靈活性和便捷性的特點,適用于詞匯學習、聽力訓練、口語練習、閱讀理解和寫作指導等方面,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有巨大的應用潛力。筆者分析了當前大學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闡述了移動學習的定義和特點,探討了移動學習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場景和策略,以供參考。
一、當前大學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內(nèi)容與實際應用脫節(jié)
在當前的大學英語教學中,部分教師未能緊跟時代步伐,缺乏對學生實際學習需求與興趣的深入了解,且在教學方法上過分偏重理論教學,忽視了實踐教學的重要性。這種教學模式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其學習的核心目標在于實際應用,而非理論知識的堆砌。然而,目前部分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對課程的實踐性重視不足,未能根據(jù)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及興趣愛好來組織教學活動,學生無法深入理解英語學習的實際價值和意義,因而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缺乏高質量的互動性教學資源
在當前以移動技術為主導的學習場景下,教學資源的互動性已成為評估教學效果的重要指標之一。然而,部分現(xiàn)有教學資源仍然沿用傳統(tǒng)的靜態(tài)展現(xiàn)形式,缺乏充分的互動設計,未能有效發(fā)揮移動學習的潛在優(yōu)勢。
互動式學習平臺能夠為學生提供即時反饋和個性化學習路徑,有利于學生理解和吸收新知識。然而,目前仍有部分教學工具采用傳統(tǒng)的閱讀和記憶模式,這種單向輸出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充分的互動與反饋,進而影響了其學習的主動性和成效。
此外,移動學習的優(yōu)勢在于其靈活性和可訪問性,使得學習不再受到傳統(tǒng)教室環(huán)境的束縛。然而,當教學資源缺乏足夠的互動元素時,移動學習模式的潛在價值就難以得到充分展現(xiàn)。學生會感覺到學習是一種單向的、孤立的過程,而不是一個充滿互動與協(xié)作的過程。
二、移動學習的定義和特點
移動學習指的是依托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便攜式移動設備所開展的學習活動。這種學習方式的核心在于可訪問性,它強調學習可以跨越時間和空間的界限,能夠讓學習者體會到前所未有的靈活性和互動性,便于他們隨時隨地進行學習與交流。
移動學習的便捷性是其最顯著的特點。借助先進技術的力量,移動學習成功打破了教室的局限,擴大了學習的空間,從而極大地提高了學習的普及程度。無論是在咖啡館的閑暇時光,還是在公交車上的通勤間隙,學習者均可隨時隨地進行學習,達成高效利用碎片化時間的目標。
移動學習還具有即時性的特點。在信息化時代的大背景下,迅速獲取并有效運用知識已然成為現(xiàn)代人的迫切需求。學習者能夠實時獲取并瀏覽最新的學習資料,而教師也能迅速回應學生的疑問,構建出一種高效且充滿活力的學習模式。這種即時的反饋機制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還能增強學習者的參與感和滿足感,推動學習過程的持續(xù)優(yōu)化。
互動性是移動學習的另一顯著特點。通過移動學習平臺,學習者可以廣泛接觸豐富的信息資源,并與教師及其他學習者進行實時的交流。這種互動性并不局限于簡單的問答和討論,還包括了共同完成項目、參與虛擬實驗等多種形式的深度合作。這種互動模式不僅能夠豐富學習的內(nèi)容和形式,還能使學習過程變得生動有趣,極大地激發(fā)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在這一過程中,學習者能夠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識,拓展學習的深度和廣度。
三、移動學習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場景
在詞匯學習方面,各種移動學習工具,為學生提供了新穎且高效的詞匯記憶和測試方式。這些工具通過使用間隔重復算法幫助學生更好地記憶和鞏固新詞,有助于豐富他們的詞匯量。
在聽力訓練方面,數(shù)字媒體資源能夠支持學生進行移動學習。學生可以聽高質量的英語聽力材料,提高聽力,增進對不同文化背景和口音的了解。
口語練習則是移動學習的另一個關鍵應用場景。學生可以在英語學習平臺上與他人進行模擬對話練習,鍛煉口語表達能力。
移動學習在閱讀理解方面也展現(xiàn)出巨大的潛力。借助電子書籍和在線文章,學生能夠獲取多樣化的閱讀材料,從而加快閱讀速度,提高理解能力,拓寬視野,增進對不同文體的了解。
寫作指導是移動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線寫作平臺不僅能夠為學生提供寫作練習的機會,還能夠使學生接收到同伴和教師的即時反饋。這種互動和反饋機制有助于提高寫作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四、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增強移動學習效果的策略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移動學習以其卓越的靈活性和廣泛的可訪問性,正逐步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雖然移動學習的推廣與應用為教學開辟了新的天地,但在此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面臨著各種挑戰(zhàn)。這些挑戰(zhàn)涵蓋教學手段的更新、技術應用的優(yōu)化、學習者自律性的增強及學習內(nèi)容質量的保障等多個層面。鑒于此,教師需要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不斷探索適應移動學習特點的教學方法,以推動移動學習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深入發(fā)展,并有效應對其所帶來的各種挑戰(zhàn)。
(一)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學習和互動式學習
教師需要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特點與能力層次,提供定制化的學習資源和路徑,從而實現(xiàn)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個性化需求的精準對接。這種精細化、個性化的教學模式不僅能夠顯著增強教學效果,還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
同時,教師要積極進行師生互動,鼓勵學生參與小組討論和協(xié)作,借助社交媒體平臺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到更強的參與感。如何確保每個學生都能獲得個性化的資源、如何調動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的積極性,是教師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教師要積極開發(fā)教學資源,設計趣味性的小組合作項目,采用多樣化的評估方法,如自我評估、同伴評估和教師評估等,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興趣變化情況,及時調整教學內(nèi)容。
(二)提供技術支持
學校要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如穩(wěn)定的網(wǎng)絡環(huán)境、高效的學習平臺等,并對大學生和教師進行定期培訓,確保所有教師和學生都能夠熟練地應用移動學習工具,自主應對可能遇到的技術障礙。此外,大學還應與相關機構進行合作,共同開發(fā)更先進的用戶友好型學習應用軟件,以降低技術門檻,優(yōu)化學生的移動學習體驗。
(三)培養(yǎng)學生的自律性
教師要引導學生設定明確的學習目標,為學生指明發(fā)展方向,確保他們能夠按時完成既定任務。在此基礎上,教師必須建立有效的監(jiān)督和激勵機制,引導學生朝著設定的目標不懈努力。教師可以設計進度跟蹤系統(tǒng),讓學生清晰地了解學習進度,以便他們及時調整學習計劃;可以設計獎勵系統(tǒng),采取口頭表揚、提供獎品等激勵措施,增強學生的動力;可以開展線上小組競賽等互動性強的活動,增強移動學習的趣味性,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和競爭意識,激發(fā)學生的內(nèi)在學習動機。
此外,促進學生進行自我反思也有利于增強其自律性。學生應當定期回顧并評估自身的學習活動,深入剖析存在的不足之處,并針對這些不足采取有效的改進措施。通過這種持續(xù)的自我監(jiān)督與適時調整,學生能夠更加自律。
教師必須深刻認識到,自律性的培養(yǎng)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任務。它要求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持之以恒地努力。因此,教師應積極營造開放包容的學習氛圍,給予學生適度的自主權,鼓勵他們進行自我管理。同時,教師還應根據(jù)學生的反饋和學習成效,靈活調整教學策略及方法,以確保自律性培養(yǎng)工作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四)提高學習內(nèi)容的質量
在數(shù)字化時代,移動學習已經(jīng)成為大學英語教育領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種學習方式的興起雖然為學生提供了便利,但也給教師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隨著移動學習的日益普及,如何提高學習內(nèi)容的質量成為重要的教育議題。教師要精心篩選適用于移動學習環(huán)境的高質量學習材料,引導學生與學習材料、小組成員進行積極互動。
第一,移動學習內(nèi)容的準確
性和實用性是基礎。在開發(fā)學習材料時,教師必須確保所有信息都是準確無誤的,并與學生的學習目標和實際應用場景緊密相關。教師要確保教學內(nèi)容覆蓋必要的語法和詞匯知識,如商務英語、學術英語等,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
第二,移動學習內(nèi)容的吸引力和互動性同樣重要。在移動學習環(huán)境中,教師要精心設計學習材料的呈現(xiàn)方式,既要具備足夠的吸引力,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要能有效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增強學習效果。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元素,如視頻、音頻和互動游戲等,來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例如,教師可以借助模擬真實生活場景的視頻來教授語言技能,或者使用互動測驗來加深學生對某一語法知識點的理解。
第三,移動學習內(nèi)容的設計應方便學生進行碎片化學習,即允許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完成部分學習任務。教師需要精心策劃學習單元,確保學生在有限時間內(nèi)能夠有效掌握相關知識,同時注重單元之間的系統(tǒng)性與連貫性,以便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逐步構建完整且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此外,教師需要定期評估和更新學習材料,確保它們能夠反映最新的學術研究和實踐趨勢。這意味著教師必須保持對英語教育領域發(fā)展的敏感性,及時將最新的研究成果加入學習材料。
結語
移動學習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展現(xiàn)出巨大的應用潛力,能夠為學習者提供多樣化的學習體驗。教師要認識到移動學習的重要性,從教學手段、技術、學習者的自律性和學習內(nèi)容的質量等方面出發(fā),促進移動學習的推廣與應用,以增強大學英語教學的效果。
(作者單位:六盤水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