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單元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在主題語境下搭建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促進學生各項關鍵能力的提升。教師應以大單元教學分析、目標、活動、評價這四個關鍵要素為突破口,分析、提煉主題大概念、擬定單元目標和課時目標,圍繞主題設計9個教學活動,即引出話題、齊讀教學目標、檢查預習成效并學習閱讀技巧、細讀文章完成相應任務、結合視頻探討文章標題的深層含義、小組討論并展示、總結課堂所學、學生自我評價和分層完成課后作業(yè),從而實現(xiàn)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關鍵詞:學科核心素養(yǎng);高中英語;大單元教學;單元目標;主題語境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4)14-0101-07
在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學應以高中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引導,以主題語境、語篇類型、語言知識、文化知識、學習策略和思維品質為依托,圍繞英語學習活動觀,指導學生學會用英語解決生活問題,進而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然而,以往的高中英語教學一般是教師依據(jù)課文的編排順序從頭到尾進行教授,每節(jié)課圍繞著單篇內容設計聽、說、讀、寫等活動,知識零散、不成體系,不利于學生建立英語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形成完整的英語知識結構體系,也不利于學生利用所學英語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正是在此背景之下,主題引領、素養(yǎng)本位的大單元教學設計應運而生。大單元教學通過大概念統(tǒng)領和整合教學資源,構建由點至線、連線成面、連面成網(wǎng)的大單元教學體系,進而促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一、大單元教學的特征
崔允漷教授指出,大單元教學設計中的單元是一種學習單位,一個單元就是一個學習事件、一個完整的學習故事,或者說是一個微課程[1]。有別于以課時為單位、指向教學內容、注重應試技能的傳統(tǒng)單元教學,大單元教學以學生學會作為單元結束標志,指向學科核心素養(yǎng),注重學生能力、思維、品格的培養(yǎng)。大單元教學有如下幾個特征。
(一)真實情境下的任務單元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十分重視真實情境中的教學,在課程內容、核心素養(yǎng)、學業(yè)質量、英語學習活動觀、教材編寫等方面均強調真實情境的創(chuàng)設,考慮高中生的生活經(jīng)驗及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提升高中生在真實的情境中運用英語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單元教學亦遵循《課程標準》的要求,強調情境的重要性。
(二)大概念統(tǒng)領的教學內容
《課程標準》指出,要重視以學科大概念為核心,使課程內容結構化,以主題為引領,使課程內容情境化,促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落實[2]。其中“大概念”是相對學科零碎的知識而言的,是許多松散的知識內在邏輯的概括和提煉。不同于嚴格遵守教材單元順序的傳統(tǒng)教學,大單元教學呼吁大概念,提倡用大概念統(tǒng)攝教學內容。大概念的引領需要教師建立課程內容的知識體系,依據(jù)主題劃分出教材中同一邏輯范疇的教學內容,并由此整合教材內容,對隸屬于同一大概念下的教材單元進行教學設計。
(三)注重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
大單元教學要求教師從教材整體邏輯出發(fā),按照主題和大概念設計課堂,如此一來,要求學生也要基于單元視域思考和解讀文本,明確文本中各要素之間的邏輯關系,厘清文本的精神內涵。因此,在大單元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觀察、分析、想象、判斷、理解、創(chuàng)新等關鍵能力得到考驗,思維品質得以提升。
(四)大單元教學的關鍵要素
崔允漷教授指出大單元教學的核心要素包括素養(yǎng)目標、課時、情境、任務、活動、資源、評價等組成。劉飛認為大單元教學的要素包括情境、內容、方法、資源等,在教材原有單元基礎上,對四種要素進行大單元整合設計[3]。國外成熟運用于教學設計的ADDIE模型,也為大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提供了一定的參考價值,它包括Analysis(分析)、Design(設計)、Development(開發(fā))、Implementation(實施)、Evaluation(評價)。由此可見,學者對大單元教學的要素見解都有共通之處。結合高中英語的學科特點及教學經(jīng)驗,筆者認為大單元教學設計的關鍵要素至少應包含分析、目標、活動和評價。
二、大單元教學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實踐
大單元教學是一種串聯(lián)不同教學主題的教學方法,不僅有助于教師把握教學目標,而且能夠完善教學組織流程。
(一)分析教材,提煉大概念
依據(jù)大單元教學的內涵,在高中英語教學設計時,除充分考慮學情外,最為關鍵的一步就是教師要深入學習,全面細致地分析教材內容。人教版高中英語選擇性必修3 Unit 4 Space Exploration單元屬于人與自然主題,與選擇性必修4 Unit 3 Sea Exploration單元同屬于自然科學板塊,且都屬于探索自然主題。這兩個單元在內容上有差別,一個是探索太空,一個是探索海洋。若將兩個單元全部內容按照聽、說、讀、寫、語法等課型設計課時的話,課堂容量太大,學生難以吸收內化知識。于是,筆者將“探索自然”這一大概念分成兩個小單元,先上選擇性必修三Unit 4 Space Exploration太空探索的內容,后上選擇性必修4 Unit 3 Sea Exploration海洋探索的部分。這樣可將整套教材“探索自然”這一大概念分成“太空探索”和“海洋探索”這兩個小概念。
(二)擬定單元目標和課時目標
選擇性必修3 Unit 4 Space Exploration這個單元圍繞著“太空探索”這一主題,內容涉及人類探索太空的歷史與成就、太空生活、宇航員選拔、火星探索計劃、天文百科知識,以及對耗費時間和金錢進行太空探索的討論。
授課對象為柳州高級中學柳南校區(qū)高二某班學生,該班學生樂于合作,善于觀察,高考選考物理、地理和生物科目考試,對自然、宇宙等話題感興趣;學生課前能簡要概括英語課本文章內容,可以用簡單的英語表達自己的想法,但填補缺失信息句的能力還有待提升。學生對太空探索的背景信息了解不多,描述人類太空探索成就的話題語言掌握較少,對太空探索價值的觀點思考也不夠深入。因此,學生需要學習運用閱讀策略,并通過音頻、視頻、文本、圖表等多模態(tài)學習資源加深對太空探索知識的了解,在教師引導下深入思考太空探索的挑戰(zhàn)和價值。結合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與學情,本研究以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4個方面擬定本單元目標(如表1所示)。
《課程標準》強調,教師要關注聽、說、讀、看、寫等技能的訓練,設計適宜的活動提高學生的理解性技能和表達性技能。為了在完成單元目標過程中充分地訓練學生的各項技能,筆者結合教材內容及編排特點,確定讀思課、聽說課、語法課、讀寫課、展示課等五種課型。按照大單元教學的要求,結合課程內容和學情,確定各課時內容及目標(如表2所示)。
(三)圍繞主題,設計教學活動
大單元教學設計基于主題語境,圍繞大概念展開,旨在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在設計本單元各課型時,教師要圍繞主題意義,創(chuàng)造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提出與實際生活相關的問題,引發(fā)學生分析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欲望。教師同時要關注學生已學的知識,重視學生新舊知識的連接,逐步推進教學,體現(xiàn)大概念為核心的學習要求。教學活動是實現(xiàn)課時目標和單元目標的途徑,除了要完成教學目標、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本課時所有教學活動的設計也要符合英語學習活動觀的要求,實現(xiàn)“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chuàng)新”的螺旋式上升。
教學活動既要包含學生聽、說、讀、看、寫的技能訓練,又要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策略和學習習慣,增強學生英語語言運用能力和民族認同感。為了更好地達到上述目標,教師應結合學情和教學內容,設計貼合實際的課堂。例如,在本單元讀思課中,由于大部分學生能夠簡要概括文章大意和段落大意,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和課堂活動的連貫性,筆者提前布置預習任務,讓學生在課前預習Reading and Thinking部分的內容,要求學生寫下段落大意,并完成活動2中填補缺失信息句的任務。課堂教學活動設計如下:
活動1:師生互動,用日常對話引出本課話題(1分鐘)
教師提問學生:Hows the weather today?Whats the temperature?How do you know?How do people predict the weather?
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自主思考,從天氣出發(fā),聯(lián)想到天氣預報,再探究人們獲取天氣預報的方式,進而明白本課學習太空探索的話題。
【設計意圖】本活動旨在從生活中的常見現(xiàn)象出發(fā),激活學生背景知識,引導學生建立知識和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同時讓學生做好學習本課內容的準備。
核心素養(yǎng)提升點:本活動通過4個問題,讓學生從日常現(xiàn)象中追本溯源,學會從深層次看待問題,幫助學生更深入地觀察世界和認識世界,鍛煉學生的思維品質。
活動2:學生齊讀本課時學習目標(1分鐘)
引出本課話題后,為了讓學生明白本課要學習的內容,教師展示課時目標并讓學生齊讀:
By the end of this class,I will be able to:
1. Summarize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and each paragraph and choose the right sentence to make the passage coherent and cohesive with reading strategies.
2. Collect the information about space exploration.
通過齊讀課時目標,學生既可以知道本課學習目標,又能夠通過目標有意識地注意課堂中的重點環(huán)節(jié),從而更好地掌握學習重點,即掌握總結段落大意和選句填空的技巧、收集關于太空探索的信息、分析太空探索的利弊、學習人類孜孜不倦探索太空的精神。
【設計意圖】本活動旨在通過展示學習目標,幫助學生樹立目標意識,讓學生明白本課要做什么,從而有意識地進行學習,同時為課后自我檢測、自我反思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做鋪墊。
核心素養(yǎng)提升點:通過制訂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學生能培養(yǎng)自身的元認知策略,以及提升英語學習效率的意識和能力,從而促進學習能力的發(fā)展。
活動3:檢查預習成效并學習閱讀技巧(7分鐘)
由于文本缺失5個句子,教師課前已讓學生預習文章并將缺失的5個句子填補到課文中。為了保證課堂活動的連貫性,教師先檢查學生預習成效,并總結閱讀技巧。
1.教師邀請1名學生說出填補缺失信息句的答案及依據(jù),根據(jù)學生回答引出填補缺失句的技巧,從“一找位置,二尋詞匯,三看邏輯”這三個層面進行指導;再邀請4名學生說出其余答案及依據(jù),教師給出相應的反饋。
2.學生說出概括段落大意的技巧,教師引導學生從中心句、重復的關鍵詞語、表示轉折及總結的語篇標記詞之中選擇詞語概括大意,再請學生概括段落大意。
Para 1:The reasons for space exploration
Para 2:Earlier achievements in space expiation
Para 3:Ongoing work despite the risks
Para 4:Chinas huge progress in exploration
Para 5:A bright future of space exploration
【設計意圖】本活動旨在幫助學生運用閱讀技巧概括大意、依據(jù)文章組織結構和上下文邏輯關系填補所缺失的信息句,提高學生運用有效策略把握文本結構的能力。學生通過自主思考如何填補缺失信息句和概括段落大意,以及課上教師對學生預習任務的反饋和指導,進一步明確解題關鍵,養(yǎng)成課前預習的好習慣。同時,本活動也能夠幫助學生完成課時目標和單元目標中的學習能力層面的要求,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成就感。
核心素養(yǎng)提升點:通過課前預習及課中反饋,學生加深了對段落大意和選句填空這兩種題型的思考,從而更有邏輯性地完成英語學習任務,提升思維品質。
活動4:細讀各段,回答相應問題、完成思維導圖(14分鐘)
在解決文章的完整性問題以及掌握文章框架結構后,學生能夠借助細讀課文對文章內容有更加具體的了解和思考,教師可以針對各段內容設計相應的任務。
Para 1:Why do people want to explore space?Why does the passage begin with two questions?
Para 2:Finish a mind map about achievements of space exploration with a time line(如圖1所示).
Para 3:What accident is showed?What challenges human might face in space exploration?(Try to think from aspects of geography,physics,biology,etc.)Why dont people stop exploring?
Para 4:Complete a mind map about Chinas progress(如圖2所示).
Para 5:Whats the future of space exploration?
段落1的問題讓學生理解人類探索太空的原因及背后的驅動力,同時對文章以兩個問題開始的寫作方式進行思考,明白提問對引出文章內容的重要性。段落2的任務引導學生關注時間順序詞,感知語言特色,幫助學生學會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將人類太空探索的重要成就列舉出來。通過段落3的問題,學生明白人類在探索太空的過程中不是一帆風順的,會遇到很多困難和挑戰(zhàn),學生再結合自身選科情況,與同桌從物理、地理、生物等方面探討太空探索面臨的困難,并學習人類迎難而上探索太空的優(yōu)秀精神。教師讓學生通過段落4完成中國太空探索歷程的思維導圖,幫助學生理解和歸納關鍵信息,讓學生體悟中國在航空領域的進步和國際地位不斷提高的表現(xiàn),從而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同時學生能進一步關注文本中描述事件序列的功能詞,如afterwards、then、followed by、later、more recently等,領會描述事件的內在邏輯。通過段落5的問題,學生展望太空探索的未來,發(fā)揮想象力,激發(fā)為創(chuàng)造美好未來而努力的決心。
【設計意圖】本活動旨在通過精讀各段內容,讓學生挖掘、理解文本深層信息和內涵,訓練“精讀”的閱讀技能。教師設計制作思維導圖的任務,學生能夠有目的地收集、整理有關中國及全人類探索太空的信息,同時也能引發(fā)思考,看到人類為太空探索做出的努力,學習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教師引導學生關注時間功能詞,為之后的展示課做鋪墊。
核心素養(yǎng)提升點:通過任務引領挖掘文本信息,學生能掌握閱讀技能,關注語篇知識,提升自身的語言能力。在閱讀過程中,學生能增加有關太空探索主題的知識,學習宇航員不畏困難的精神,從而提升自身的文化意識。學生與同伴共同探討文本內涵,能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和合作精神的發(fā)展。
活動5:結合文章內容探討標題“The Frontier”的深層含義,觀看人類不懈努力探索太空的視頻(5分鐘)
在充分挖掘文本各段內容的內涵后,學生對太空探索有了更深的理解,學生能夠結合自己的理解探討文章標題的深層含義,感悟文章標題、課文內容與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教師通過提問引導學生思考文章標題,再請學生觀看人類探索太空的視頻,引導學生回答下述2個問題,充分思考本文傳遞的意義。
1. How do you understand the title?
2. 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itle and the proverb on the opening page of this unit?
學生通過結合frontier的中英文釋義、文章內容和視頻,明白太空對人類而言是未知領域,從而對本單元Page頁Neil Armstrong所說的“Mystery creates wonder and wonder is the basis of mans desire to understand.”這句話有更深刻的認識,理解文章所傳達的人類求知無止境、探索永不停止的觀念。
【設計意圖】本活動結合文本內容、視頻和本單元主題名言,讓學生主動思考文章標題的含義。聯(lián)系生活現(xiàn)實,學生能發(fā)現(xiàn)標題在“太空探索”的主題語境中對自身的啟發(fā),感受人類探索未知領域的決心。同時,本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為完成思維品質層面的課時目標服務。
核心素養(yǎng)提升點:學生思考文章與現(xiàn)實的聯(lián)系,有利于培養(yǎng)用英語思考問題、分析生活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從而提升自身的思維能力。學生觀看視頻資料,訓練“看”的語言技能,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文化意識素養(yǎng)。
活動6:小組討論太空探索的利弊(7分鐘)
學生感受到人類探索太空的決心后,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四人一組思考探索太空的利弊,并展示討論內容。教師引導學生從國家、社會、個人和自然等層面進行思考,鼓勵學生從多個方面思考太空探索的利弊。討論結束后,各小組學生派代表發(fā)言,教師給出及時的反饋和鼓勵,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發(fā)言結束后,教師展示太空探索的部分觀點,幫助學生拓寬思維的廣度。
Advantages:boost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among countries;improve social infrastructure and stability;better understand the universe;provide people convenient service,such as weather forecast,space food,medical equipment,etc.
Disadvantages:cost an arm and a leg;occupy a lot of resources;cause pollution to environment,etc.
【設計意圖】本活動旨在訓練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讓學生學會客觀地看待太空探索的利弊。本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自由討論并口頭展示討論結果,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究精神,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核心素養(yǎng)提升點:學生自主開放地思考問題,能提升思維能力;學生合作探究問題,能幫助學生形成多渠道獲取信息和學習資源的意識,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本活動也有助于學生完成語言能力和思維品質層面的學習目標。
活動7: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口頭總結本課所學(2分鐘)
完成本課學習任務后,教師詢問學生本課所學的內容(包括概括大意及填補缺失信息句的技巧、總結本文各段大意、感知文章背后傳遞的價值觀等),學生回顧課堂內容,說出本課的收獲。
【設計意圖】本活動旨在讓學生自主總結課堂收獲,學會總結、反思階段性的學習成果。同時,本活動為活動9做鋪墊。
核心素養(yǎng)提升點:學生通過自主總結課堂所學,分析對比學習存在的問題和成效,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元認知策略的運用,提升英語學習能力。
活動8:自我評價(2分鐘)
為了讓學生了解自己在本課的學習情況,教師再次展示學習目標,學生依據(jù)學習目標逐項進行自我評價與反思,給自己各項目標完成度分3個評判標準進行評價(Excellent、Just-so-so、Hard),學生最后寫出改進措施。
【設計意圖】本活動旨在通過自我評價反思,幫助學生養(yǎng)成反思個人學習情況的習慣,找到課后查漏補缺的方向,提高英語學習效率。
核心素養(yǎng)提升點:通過自我評價反思,學生能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提升學習能力。
活動9:分層布置課后作業(yè)(1分鐘)
學生在完成自我評價后,可以依據(jù)學習目標的完成度和自身英語水平,完成相應的作業(yè),鞏固課堂所學,并做好語法課的學習準備。
必做作業(yè):學生將文章內容轉化成思維導圖或海報,用英語向同桌口頭介紹文章內容,并交換修改作業(yè);在Reading and Thinking課文中畫出不定式作定語和狀語的用法。
選做作業(yè):寫一篇英文短文,并談談本文帶來的啟示。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鞏固所學,訓練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同時為語法課學習做準備。
核心素養(yǎng)提升點:學生完成課后作業(yè)能鍛煉邏輯性和創(chuàng)新性,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與同桌相互介紹文章內容,能夠鍛煉“聽、說、讀、看、寫”的語言技能,促進英語語言能力的發(fā)展,進而促進自身文化意識和思維能力的提升。
以上教學環(huán)節(jié)相輔相成,各教學活動相互配合,幫助學生高質量地完成學習目標,促進學生構建知識體系,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關鍵能力和思維品質,符合核心素養(yǎng)要求下大單元教學的要求。除了讀思課,教師在設計其他課型的教學活動時,也應立足于主題語境,充分考慮每個教學活動的設計意圖和核心素養(yǎng)提升點,以求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實現(xiàn)教學有效性的最大化,達成全面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目標。
(四)設計形成性評價的評價標準
為了檢測學生是否完成學習目標,教師應將形成性評價貫穿整個課堂,并體現(xiàn)在教學實踐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除了口頭檢測、紙筆測試、情感關注等教師評價,還要設計學生自我評價、同伴互評等活動,以提升學生總結、反思和提煉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自我監(jiān)控學習狀況的元認知策略,幫助學生成為會學習的人。
教師在確定評價工具和方式時,應充分考慮教學目標、課堂內容等因素,形成切實可行的評價標準和方案,如本單元Reading for Writing部分學生習作評價量表(如表3所示)。
讀寫課堂要求學生在特定主題的語言輸出之后,梳理思路并形成個人看法,以文本、圖畫等形式進行歸納總結,創(chuàng)作出能表達個人思想的作品。本課要求學生在明晰人類對太空探索態(tài)度的基礎上積極思考,寫一篇以太空探索為主題的議論文。由此,在制訂學生習作評價標準時,教師可從內容、語言和結構三方面出發(fā),既要求學生關注作文中心主題,又要求學生形成議論文的文體意識及結構意識,還要注重語言的得體性和流暢度,努力擬定符合教材要求、為教學目標服務的評價指標。
例如,在本單元語法課的自我評價部分,教師可在幻燈片上展示學生自我反思的問題:我是否理解運用不定式作定語和狀語的用法?我是否能用不定式作定語和狀語描述我國太空探索的成就?我上課時表現(xiàn)足夠好嗎,還可以如何改進?……通過諸如此類的評價清單,學生既可以反思自身的知識掌握程度,又可以反思自身的課堂表現(xiàn),促進自身學習能力的發(fā)展。課后,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根據(jù)自我反思查漏補缺,鞏固已學知識點。
三、大單元教學的難點與建議
越來越多的高中英語教師在教學中開展大單元教學實踐,大單元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英語知識體系,保證教師教學的連貫性等,但實施該教學策略也有一定的困難,主要表現(xiàn)為:第一,教學內容難度、跨度大。大單元教學打破了整套教材最初的編排順序,雖然保證了教學內容之間主題語境的一致,但詞匯、語法等教材內容沒有重新編排,導致語篇內容難度、跨度大。例如,有的主題分布在選擇性必修一和選擇性必修四課文中,那么在學習選擇性必修四時,學生沒有中間單元的詞匯、語法積累,導致學習存在較大的障礙。第二,對教師教學水平要求高。在進行大單元教學設計時,教師需要深入研讀教材,挖掘教材各部分的深層聯(lián)系,梳理整合各課時教學內容,再將英語的各個零散知識點有邏輯地組織起來。此外,教師要合理地安排教學任務和時間,在有限的時間內將課堂教學效率最大化。同時,為了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內化吸收,教師還需要創(chuàng)設貼合學生認知的情境、設計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將知識點以易于學生接受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這些工作對教師來說無疑是一種挑戰(zhàn),增加了教學負擔。第三,對學生能力要求較高。在大單元教學實施過程中,雖然教師盡力把某一大概念下的英語知識點以易于接受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但對大部分學生來說,英語知識點多且復雜,很難形成英語知識體系,這就需要學生課前進行充分的預習,課后自覺復習和鞏固。這對基礎薄弱或自主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來說,存在一定的困難。
為了提升大單元教學的效率、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大單元教學,筆者提出以下建議:第一,適當調整詞匯、語法等內容的教學順序。教師在教授新單詞時,可以從全套書中挑選出屬于單元主題或本單元教學需要的詞,以思維導圖等方式系統(tǒng)地列出來,幫助學生形成主題意識。至于語法內容講解順序,教師可以先易后難,再補充單元典型語法,盡可能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第二,明確預習和復習的要求,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可以通過提供預習資料、布置預習任務、制訂課后復習計劃等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和復習習慣,幫助學生吸收消化所學知識。第三,注重因材施教。學生的英語基礎有差異,需要教師針對不同基礎的學生進行差異化教學,如作業(yè)分層、個性化任務、一對一課后輔導等方式,滿足學生不同的英語學習需求。第四,定期反思、總結大單元教學策略的實施效果。大單元教學策略作為一種新的嘗試,不同教師在不同班級的實施效果都有差異。因此,教師應定期反思和總結,探索出適合自己和任教班級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崔允漷.如何開展指向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大單元設計[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2):11-15.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4.
[3]劉飛.語文統(tǒng)編教材大單元教學設計框架構建及其運用[J].基礎教育課程,2020(23):40-51.
注:本文系柳州市2021年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學科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高中英語大單元教學設計研究”(2021C-353)的研究成果。
(責編 周偉琳)
作者簡介:黃湲,2000年生,廣西桂林人,在讀碩士研究生,中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為高中英語教學與課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