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馬克思主義勞動理論強調“自由自覺的勞動是實現(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基礎?!绷暯娇倳浺苍谌珖逃髸现赋?,“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要在廣大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chuàng)造性勞動?!笨梢姡瑒趧咏逃龑W生成長發(fā)展的重要意義。但現(xiàn)有勞動教育實踐仍然存在著對勞動認知出現(xiàn)偏差、對勞動意識培養(yǎng)比較薄弱、參與勞動實踐的積極性不高等問題。為此,文章將從繼承并弘揚紅色文化的視角出發(fā),對當前大學生勞動教育發(fā)展現(xiàn)狀全面展開分析,并提出相應的促進措施,以深入推動大學生勞動教育進步與發(fā)展,從而培育出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
關鍵詞:紅色文化;勞動教育;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4)18-0152-04
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中指出:“全黨全社會必須高度重視部分青少年存在的不會勞動、不珍惜勞動成果的問題,并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勞動教育?!保?]該意見對各高校勞動教育課程提出了總體要求,隨后國家又陸續(xù)出臺并實施了一系列勞動教育的相關政策。習近平總書記也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要在廣大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chuàng)造性勞動”。但在實施過程中發(fā)現(xiàn),部分青少年受功利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個人主義等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貪圖享樂和“躺平”,勞動觀受到較為嚴重的侵蝕破壞。
本研究針對當今大學生勞動教育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主要采用問卷調查的研究方法,并根據(jù)年級采取分層抽樣的方法,發(fā)放調查問卷214份,回收調查問卷200份,問卷回收率93.5%,其中有效調查問卷200份,有效率100%,其中包括大一學生61份,大二學生61份,大三學生43份,大四學生35份。
一、紅色文化融入勞動教育的重要意義
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勞動教育的意義在于傳承熱愛勞動的社會風氣,帶動全社會尊重勞動、崇尚勞動;在于繼承并弘揚紅色先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勞模精神;在于培育新時代高素質勞動者,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xiàn)。
(一)傳承熱愛勞動的社會風氣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建設、改革事業(yè)中不斷繼承并發(fā)展的先進文化,具有豐富的科學內涵。將紅色文化中堅持不懈、頑強拼搏、居安思危等偉大思想融入勞動教育,有利于當代大學生銘記先輩光榮奮斗的歷史,感悟國家發(fā)展進步的內在規(guī)律,理解勞動實踐的時代價值,有利于糾正部分大學生對勞動實踐的錯誤看法,從而繼承熱愛勞動的民族品質。同時,深受紅色文化熏陶的大學生可以自覺抵制坐享其成、貪圖享樂、不勞而獲等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樹立正確的勞動觀,懂得在勞動實踐中積極踐行“不怕吃苦、不言放棄”的高尚品格,以此帶動社會“熱愛勞動、勞動光榮”的社會氛圍。
(二)繼承并弘揚紅色先進文化
紅色文化源于勞動實踐,同時反作用于勞動實踐。將紅色文化融入勞動教育,可以選用充滿奮進力量的紅色故事震撼學生的心靈,用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偉大的紅色精神激活學生的精氣神,用言辭樸素、情感充沛的紅色家書感染學生的心靈……這樣不僅有利于在思想上提高大學生對勞動教育的認識及重視,在實踐中提高勞動的技能水平,促進勞動教育實踐的發(fā)展,還有利于讓大學生體會到紅色故事的動人、感受到紅色家書的重量、感悟到紅色精神的氣質,從而深切感悟到紅色文化的豐富內涵及其與勞動教育的密切聯(lián)系,進而繼承好、發(fā)展好先進的紅色文化。
(三)培養(yǎng)新時代先進勞動者
紅色文化可以為大學生勞動教育提供豐富的精神養(yǎng)料,有利于培養(yǎng)出新時代先進的勞動者。紅色文化蘊含了中國共產黨人偉大的政治抱負與理想信念,同時包含了對青年人的精神要求,特別是對祖國的熱愛、對民族的責任與擔當以及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不懈奮斗。這有利于大學生在紅色文化中汲取豐富的紅色營養(yǎng),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從而提高對勞動實踐的政治思想覺悟;有利于大學生在勞動實踐中正確踐行高尚的勞動品格,提高勞動實踐能力及實踐水平,進而爭做一名新時代思想、實踐先進的勞動者。[2]
二、大學生勞動教育的開展現(xiàn)狀
《說文解字》云:“勤,勞也?!边@說明了“勤”與“勞”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也曾指出:“中華民族是勤于勞動、善于創(chuàng)造的民族。正是因為勞動創(chuàng)造,我們擁有了歷史的輝煌;[3]也正是因為勞動創(chuàng)造,我們擁有了今天的成就?!庇纱丝梢姡瑒趧訉€人、中華民族和祖國成長的重要意義,而勞動教育又對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作用。但現(xiàn)有勞動教育實施過程中存在以下問題。
(一)勞動認知出現(xiàn)偏差
勞動教育是一種身心共同參與的教育模式。[4]因此,勞動教育的目的不僅是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勞動觀念,提升對勞動的認識水平,還在于培育學生的勞動能力,使學生成為一個真正的社會主義勞動者。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大學生對勞動教育的實際內容認知不清晰。[5]其中,有38.5%的被調查者認為勞動教育僅是一種簡單的體力勞動教育,也有36.5%的被調查者認為勞動教育僅是一種單純的思想認知教育,僅有25%的被調查者能夠正確認識勞動教育,認為勞動教育需要身心參與、知行合一。此外,大多數(shù)調查者由于受到功利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對勞動產生了錯誤看法,認為勞動會限制或剝奪自己的自由,帶來許多不同程度的痛苦,阻礙自身去追求幸福生活。
(二)勞動意識較為薄弱
調研資料表明,有高達91%的被調查者覺得有必要進行勞動教育,而僅有9%的被調查者覺得沒必要進行勞動培訓。從這里可以看到,當前大學生已經認識到了進行勞動教育的必要性,并覺得有必要進行高校勞動教育。但從大學生參與勞動教育的程度來看,僅有19.5%的被調查者能夠做到積極主動地參與社會勞動,有80.5%的被調查者表示偶爾會或完全不會參與勞動教育。大多數(shù)被調查者表示,自身參與勞動教育程度較低,是因為自身具有怕吃苦、害怕勞動等不良思想或受到考試、作業(yè)等外部學業(yè)壓力的影響。這反映了一定的社會現(xiàn)狀。當前社會存在一些功利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不良社會風氣,導致社會大眾對勞動產生了錯誤認識。同時,社會各行各業(yè)“內卷”十分嚴重,學生的作業(yè)、考試壓力沉重??傊斍按髮W生勞動意識仍較為薄弱。
(三)勞動實踐缺乏動力
社會在不斷向前發(fā)展進步,勞動教育的內容和實踐形式也應不斷增強時代性與創(chuàng)新性。在此次調查中,僅有9%的被調查者認為當前勞動教育開展效果非常好。另外,有64%的被調查者認為當前的勞動教育過于形式化,開展不夠充分,有82%的被調查者表示,自己只是通過走進養(yǎng)老院、福利院、社區(qū)等簡單實踐形式參與到勞動教育之中,自身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發(fā)揮。因此,當前勞動教育領域缺乏多樣化、層次性的綜合實施方式,提高學校勞動教育成效仍需要在實踐形式上有所突破。
三、紅色文化融入勞動教育的必要性
如今勞動教育問題是由社會、學校、家庭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將紅色文化融入勞動教育可以擴充勞動教育的豐富內涵、整治社會不良風氣、提高學校重視程度、糾正家長錯誤觀念、增強學生勞動意識。
(一) 整治社會不良風氣
如今社會環(huán)境錯綜復雜,大學生勞動教育面臨一系列的風險和挑戰(zhàn)。從國際看,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思想文化多元化的深入發(fā)展,西方資本主義思維模式、價值觀念也逐漸進入中國,對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產生深遠影響。同時,對中國勞動教育的發(fā)展也產生不同程度的阻礙。從國內來看,功利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不良社會風氣盛行,使部分大學生對勞動產生了錯誤認知,樹立了錯誤的勞動價值觀念;其舍棄了“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奮斗的青春最美麗”等優(yōu)秀價值觀念,片面追求暴富心理、貪圖享樂等不良心理。這與紅色文化所倡導的價值觀念嚴重不符。此外,隨著社會內卷的加劇,就業(yè)壓力逐年增長。許多畢業(yè)大學生未根據(jù)自身實際能力的高低選擇能夠創(chuàng)造最大社會價值的工作,而是以工作輕松、工資待遇好為根本標準,想要選擇一種貪圖享樂、少勞多得的工作。
(二)提高學校重視程度
學校是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tǒng)地對學生開展勞動教育的場所。但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大多學校對勞動教育的重視程度不足,主要體現(xiàn)在勞動課程設置形式化,缺乏完整、科學的課程體系;教師數(shù)量不足、質量不高,并且教師對勞動教育的重視不足、認知不正確,導致課程開展不充分;勞動教育形式單一,缺乏創(chuàng)新性與時代性;[6]校園宣傳不足,缺乏“勞動光榮,創(chuàng)造偉大”的校園氛圍。這在很大程度上與未將紅色文化的內涵融入勞動教育之中,導致未產生對勞動教育的高度重視有關。因此,學校亟須從紅色文化的角度認識勞動教育、開展勞動教育。
(三)糾正家長錯誤觀念
家庭是社會的基礎形式,在家庭中勞動教育對學生勞動教育的開展起到基礎性的作用。但如今大多數(shù)大學生出生并成長在物質條件極為豐富的時代,家長從小就會對孩子極為偏愛,很少或從不讓其做一些家務,導致現(xiàn)如今不少大學生生活“難以自理”,不積極主動勞動學習,整天怨天尤人。一方面,家長對勞動有錯誤的認識。家長大都會認為勞動會讓孩子吃苦、疲憊。因此,大部分家長會承擔大部分或全部家務勞動。另一方面,家長認為孩子要針對應試教育積極學習掌握書面專業(yè)知識,勞動會延遲孩子復習學習的時間,沒有意識到勞動教育對學生書本知識的理解與吸收具有一定促進作用,二者相得益彰、互為彌補。
(四)增強學生勞動意識
大學生是日后承擔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理應自覺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積極主動投入勞動實踐,提高自我勞動技能與水平。但當下大學生由于自身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未完全且正確地樹立起來,加上社會不良風氣、學校重視程度不足、家庭存在錯誤觀念等外部條件的影響,導致他們缺乏堅定的勞動意識,缺乏積極主動的勞動行為。這不利于滿足自身全面發(fā)展的需要,也不利于整個社會、國家的建設發(fā)展。
四、紅色文化融入勞動教育的實踐路徑
勞動教育是指多教學主體共同參與,彼此協(xié)作和配合的教學。紅色文化融入勞動教育,不僅必須社會與政府的頂層設計,還需要廣大家庭的共同支持配合以及大學生個人的努力奮斗。只有這樣,社會主義勞動教育才能進一步激發(fā)其生命力和活力,讓學生在感悟革命精神、繼承紅色基因、弘揚紅色文化中進行社會主義勞動教育,進而鍛煉成為我國真正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社會扛起教育責任,加強勞動教育
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必須嚴格貫徹落實黨的育人方針。大學生作為我國未來的建設者,應牢牢掌握和樹立正確的馬克思主義的勞動觀自覺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虛無主義等不良社會風氣,培養(yǎng)樹立各類紅色精神品質。同時,政府部門要加強頂層設計,制定并實施相關政策,整合社會各種紅色文化資源,充分開展多樣化、多層次的勞動實踐。要樹立勞動榜樣,充分發(fā)揮榜樣引領作用,增強大學生的勞動積極性,帶動全社會積極勞動、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要充分運用新媒體力量。利用新聞媒體深入傳播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華紅色文化,積極宣揚敬畏勞動、熱愛勞動、艱苦奮斗、誠實勞動的勞動精神,建立熱愛勞動、尊重勞動、珍惜勞動成果的良好社會風氣,為社會主義勞動文明建設奠定良好的群眾基礎。此外,當?shù)仄髽I(yè)也要加強勞動教育的社會責任感,為勞動教育的開展貢獻自己應有的力量。
(二)學校提高重視程度,加強勞動教育
高校首先要從紅色文化的角度出發(fā),充分認識勞動教育的重要意義,進而增強高校勞動教育的重視程度,以促進高校勞動教育的全面發(fā)展。其次,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不能僅注重追求教師的數(shù)量,也不能僅片面追求教師隊伍的質量,要數(shù)量質量兩手抓,培養(yǎng)一支專業(yè)基礎實、綜合能力強的師資隊伍。再次,要強化高校勞動教育課程體系構建,注重規(guī)劃課程教學、課程目標重構、教學內容重塑、教學形式設計、課程評價體系完善。[7]
此外,要充分利用地方紅色資源,開展綜合性強的勞動活動,增強學生勞動意識,提升勞動實踐能力。最后,要注重宣傳校園宣傳。在校園內,通過開展各類勞動活動積極宣傳勞動精神,表彰校園勞動模范,以此提高學校勞動教育水平。
(三)家庭改變教育觀念,加強勞動教育
家長應增加對紅色文化的學習,以了解實施勞動教育的真正目的,并加強在勞動教育過程中家庭教育管理的主體職責,轉變過去陳舊、錯誤的家庭教育思想;在日常生活中培養(yǎng)自身勞動精神,提高自身勞動積極性,給孩子樹立良好形象,帶動孩子積極參與勞動,促進形成能勞動、愛勞動的家庭勞動氛圍;鼓勵孩子參與勞動,提升其勞動能力,磨練孩子自身意志,增強其對紅色文化的了解、實現(xiàn)紅色精神的內化。只有這樣,學生的勞動教育才能在家庭教育中得到顯著提升。
(四)學生增強勞動意識,接受勞動教育
新時代大學生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落實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培育科學的社會主義勞動價值觀,同時更應在紅色思想文化的引領下培養(yǎng)紅色精神,懂得祖國發(fā)展建設來之不易的艱辛,并認識到自身努力拼搏與祖國發(fā)展之間的巨大聯(lián)系,從而激發(fā)自身不怕吃苦、努力勞動的熱情。大學生要通過積極參與勞動教育,在勞動實踐中將勞動與自身專業(yè)特長結合起來,使自身專業(yè)特長得到更好發(fā)展,對培養(yǎng)勞動能力更具促進作用。大學生要積極學習紅色文化中的紅色精神,領悟紅色精神的豐富內涵,并在日常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積極傳承并踐行紅色精神,自覺抵制社會不良風氣及誘惑,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到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爭做一名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 中國政府網.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EB/OL]. (2020-03-26)[2023-09-30]. https://www.gov.cn/zhengce/2020-03/26/content_5495977.htm.
[2] 彭元輝. 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大學生學校勞動教育現(xiàn)狀及對策分析[J]. 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2023(17):65-68.
[3] 習近平在慶?!拔逡弧眹H勞動節(jié)大會上的講話[EB/OL]. (2015-05-02)[2023-09-30]. http://news.cnr.cn/native/gd/201505 02/t20150502_518438903.shtml.
[4] 鞏萱萱. 高校紅色教育與勞動教育協(xié)同育人的理論基礎與實踐路徑[J]. 西部素質教育,2023,9(01):37-40.
[5] 袁莉. 新時代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勞動教育的實踐路徑探析[J]. 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22(21):56-59.
[6] 雒珊珊. 基于思政視角淺析高校勞動教育的實踐路徑[J]. 山西能源學院學報,2023,36(03):1-3.
[7] 劉偉亮,魏華,陳思. 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課程建設的邏輯理路[J]. 高教學刊,2023,9(18):88-91.
(薦稿人:程薇,宿遷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牛雪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