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軼翚 靳凱 白雪蓮
摘? 要:計算機編程是學生需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將思政教育融入“C語言編程”課,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和道德品質至關重要。將思政教育與編程課程融合應用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引導他們關注社會問題?;诖?,文章詳細研究了思政教育在“C語言編程”課程中的融合應用,分析了思政教育在課程中應用存在的問題,總結了思政教育在課程中融合的必要性,由此提出了針對性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思政教育;C語言編程;融合應用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4)17-0111-04
在當下的高等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思想道德品質已成為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標?!癈語言編程”作為數(shù)據(jù)科學與大數(shù)據(jù)技術專業(yè)的一門重要的學科專業(yè)基礎課,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固然重要,但在技術知識和技能培養(yǎng)的同時還應兼顧對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yǎng)。將思政教育與“C語言編程”課程融合應用,可以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問題,理解技術應用對社會的影響,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學生不僅關注技術的實現(xiàn),還會思考技術如何服務社會、如何遵循倫理和法律規(guī)范,從而更好地應對社會挑戰(zhàn)。本課題基于此,詳細研究思政教育在“C語言編程”課程中的融合應用策略,在提高學生專業(yè)技能的同時培養(yǎng)其道德素質、社會責任感和創(chuàng)新能力,這對探索如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思想道德品質具有一定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一、思政教育在“C語言編程”課程中應用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自身課程思政能力不足
教師自身對課程思政的理解不深入,具體表現(xiàn)為缺乏對思政教育的全面理解,以及缺乏將思政教育融入課程的創(chuàng)新思維。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未建立完整的課程思政體系,未挖掘出課程思政的內涵與外延,也未探索出適用于課程的思政教育方法與策略,以致課程思政的融入效果不佳。
(二)課程思政與專業(yè)內容不統(tǒng)一
“C語言編程”是一門貫穿程序設計理念的課程,理論性和實用性并重,具有很強的專業(yè)性,很多教師沒有找到課程思政的切入點,只是照搬照抄,沒有將思政元素與專業(yè)知識相結合,而是一味地貼著、硬靠著,并沒有真正地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而是將課程思政分解成了“課程+思政”,從而導致了隱性思政教育效果不佳。
二、思政教育在“C語言編程”課程中融合的必要性
(一)借助思政元素講解編程基礎思想,易于學生理解
“C語言編程”課程普遍面臨著課時不足的問題,有些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僅依據(jù)課程PPT進行刻板的傳授,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下降。借助思政元素來講解編程基礎思想,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程序編寫的思路與人類思考方式有很多相似之處,程序中處處顯現(xiàn)了人類思維的痕跡,其中包含著許多心理學啟示、科學思想和哲學思想。在講解程序指令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前搜集與課程有關的經典故事、該領域最新研究動態(tài)和典型案例,在講授編程知識的過程中,將這些經典故事和案例融入其中,引入相關思政元素,這些貼近生活的典型故事,能夠激發(fā)學生之間的情感共鳴,從而增強教學的生動性與趣味性,提升學生對編程的興趣和熱情。[1]
(二)黑客低齡化,思政元素幫助學生建立正確價值觀
隨著編程技術的日益普及并且逐漸低齡化,有些年輕的編程愛好者卻心存不正當?shù)哪康?,利用非法手段入侵遠程的信息系統(tǒng),破壞其中重要的數(shù)據(jù),其負面影響不可忽視。因此,有必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觀念。將思政教育有效地融入“C語言編程”課程中,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還能夠融入思想品德教育,從而實現(xiàn)以知識結構作為知識體系的骨干支撐,以思政元素作為核心靈魂,使整個課程更加豐富飽滿、鮮活生動,讓學生在掌握知識技能的同時,得到了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熏陶。[2]
三、思政教育在“C語言編程”課程中的融合應用策略
(一)加強課程思政資源挖掘
“C語言編程”課程中思政資源的發(fā)掘,要以立德樹人為總目標,以“C語言編程”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為指導,在此基礎上,要堅持將課程思政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對“C語言編程”課程中的思政元素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挖掘,如圖1所示。
1. 從課程知識內容中挖掘
教師需要整理“C語言編程”課程的知識結構,不斷提煉和發(fā)掘其所包含的思政元素。以“循環(huán)結構”這一章節(jié)為例進行了實例分析,“學生小明被紅十字會的宣傳視頻所打動,他決定每個月給紅十字會捐款,第一個月給紅十字會捐一塊錢,第二個月給紅十字會捐兩塊錢,第三個月給紅十字會捐三塊錢,以此類推二十個月下來,小明一共捐了多少錢?”在解決問題的全過程中,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得到培養(yǎng),也讓他們切身地體會到積薄而為厚,聚少而為多的內涵。
2. 從C語言的應用中挖掘
目前C語言已成為工程應用開發(fā)的一個重要工具,它在數(shù)據(jù)管理、應用程序開發(fā)、圖形圖像系統(tǒng)、編寫與設備的界面、排序與檢索等方面都具有很好的性能,主要用來開發(fā)系統(tǒng)軟件和大型應用程序。對此,教師應該引導學生使用C語言程序來解決實際問題,并對設計思路進行調整、改進算法,讓學生的科研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和一絲不茍的工匠精神得到加強,最后養(yǎng)成終身學習的習慣。[3]
(二)合理選擇思政教學內容
C語言編程本身就是一種思維能力鍛煉,而這種思考過程中所積累的智慧,更是人類對自己、對自然、對科學的理解。首先,教師要重視實踐教學,上機實踐為思政元素的融入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使學生學會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工作,提高自己的規(guī)矩意識,培養(yǎng)實事求是、嚴謹治學的態(tài)度,培養(yǎng)合作、互助、團結的精神。例如在進行函數(shù)訓練時,通過對模塊化編程思想的剖析,使學生了解到局部與全局的聯(lián)系,進而延伸到每個人都是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人都應該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中國夢的實現(xiàn)貢獻自己的力量。
其次,教師應將素質教育納入課程內容中,將計算思維、中國傳統(tǒng)文化、法律、誠信、道德、團隊合作等道德教育要素融入其中,使學生在掌握專業(yè)知識的同時,對國家的強盛與富強有更加深刻的認識,深刻地感受到中國的文化底蘊和民族精神。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學習C語言編程的過程中,學生會體會到自己所實現(xiàn)的程序是中每一行代碼就像是組成了一套精密算法中既不可缺少,又并非多余的組件,在這種嚴謹?shù)木幊逃柧氈?,工匠精神也會被無形中鍛煉并培養(yǎng)出來。[4]
最后,在課堂中引用地方特色。沈陽作為清王朝的發(fā)祥地之一,周邊留下了不少人文遺跡,如沈陽故宮、福陵、昭陵。在課上,教師可鼓勵學生運用switch語句,根據(jù)輸入的數(shù)字,來獲得清朝文化的具體內容,這樣在教學中,學生就能對清朝的文化有一個很好的認識,使教室充滿人文氣息,讓學生能夠自覺地對中華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進行傳承和發(fā)揚,從而提升自身的文化自信。
(三)優(yōu)化課程教學習題設計
在“C語言編程”這門課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運用多種思想案例,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導向。例如在講授“與”“或”“非”等邏輯操作時,可以這樣設計:井岡山紀念館里,陳列著早期紅軍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即行動要聽指揮,不從工人和農民身上拿走任何東西,打土豪要歸公;上門板、捆鋪草、說話和氣、買賣公平、借東西要還、損壞東西要賠、不調戲婦女、不虐待俘虜?!叭蠹o律”與“八項注意”既有“和”的關系,又有其自身的內在聯(lián)系,二者也為“且”的關系。請用邏輯運算符(!||&&)來形容這個句子。在此次例題的解析過程中,學生不僅能身臨其境地體驗從自然語言到邏輯符號的計算機語言的轉化,也能夠通過思考,體會人民軍隊對革命紀律的高度重視,明確除了正確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外,必須靠嚴明的規(guī)范和紀律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5]
(四)引入新型思政教學案例
在“C語言編程”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以“C語言編程+思政教育”為核心,設計出許多新穎的案例,如圖2所示。其中,場景案例作為引導性案例,貫穿各個章節(jié)的知識要點;前沿案例是指涉及計算機科學領域的最新科技事例,既能提高學生科創(chuàng)的興趣,又能開闊他們的眼界;企業(yè)案例是針對我國大企業(yè)的實際生產與發(fā)展,以培養(yǎng)學生的國家自豪感和問題解決能力為目的;創(chuàng)新例題是展示中國精神和紅色精神的“情境個案”,對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具有重要意義。在教師的指導下,在多種新的教學方法和媒體的引導下,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和資源集成,制定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方法,最終實現(xiàn)預訂的任務,讓學生可以主動學習、思考、探索和應用專業(yè)知識,取得較好的教育效果。
四、結語
綜上所述,思政教育在“C語言編程”課程中的融合應用可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運用其中的立場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使命感和責任感。這一研究可為教育教學改革提供理論和實踐的指導,對培養(yǎng)具有良好道德品質、創(chuàng)新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計算機人才有一定的啟發(fā)意義。
參考文獻:
[1] 黃繼海,劉秋菊,姜宇,等. 基于OBE理念的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改革實踐[J]. 中州大學學報,2020,37(03):110-114.
[2] 劉洪普,侯向丹,賈永娜,等. PBL教學模式在課程思政教學中的應用——以“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為例[J]. 教育教學論壇,2021(18):152-155.
[3] 邱曉紅. “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德智融合教學探索[J]. 教育教學論壇,2021(36):149-152.
[4] 丁發(fā)紅. MOOC與課堂教學融合在《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20(10):43+141.
[5] 張立銘,于占龍,楊文英. “一流課程”建設背景下《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思政探析[J]. 電腦知識與技術,2020,16(20):171-172.
(責任編輯:邵秋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