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振靜
初中階段是學生語文學科素養(yǎng)形成的關鍵時期,而語文學科素養(yǎng)不僅包括基本的語文知識、語文能力和語文學習方法,還包括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文化意識等多個方面。如何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yǎng),是當前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自學·議論·引導”教學策略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旨在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提升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對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具有積極意義。因此,應該將其科學地運用到初中語文教學中。
一、“自學·議論·引導”的核心理念
“自學·議論·引導”是一種教學思想,體現了現代教學論的基本原則,符合素質教育的本質要求,能夠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在這種教學思想下,學生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成為主動探索、獲取知識的主人。同時,教師也從單一的知識傳授者轉變?yōu)閷W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
“自學·議論·引導”的教學思想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創(chuàng)新學習。其中,“自學”是要求學生能夠獨立思考、主動學習,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取知識和技能;“議論”是要求學生能夠通過與他人的交流和討論,深化對知識的理解,拓寬視野,提高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引導”則是要求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合適的方法和手段,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
二、基于“自學·議論·引導”理念提升初中生語文學科素養(yǎng)的價值
1.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自學·議論·引導”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通過引導學生自學、獨立思考、相互交流,以及教師的引導和啟發(fā),讓學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識,產生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古代詩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詩歌的背景、作者的經歷和情感、詩歌所表達的思想和內容。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詩歌,還可以產生對古代文化的興趣和熱愛,更好地感受到古代詩歌的韻味和魅力,從而產生學習熱情。
2.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yǎng)
培養(yǎng)語文學科素養(yǎng)包括語言、文學、文化和思維等多個方面的內容,是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目標。在“自學·議論·引導”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可以通過自主探究和小組討論等方式,深入地了解語文學科的知識和技能,并通過互相交流和啟發(fā),不斷提升語文學科素養(yǎng)。例如,在學習現代小說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分析小說的人物形象、情節(jié)發(fā)展和語言特色等,并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和交流,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小說的內涵和藝術價值。
3.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保障,它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在“自學·議論·引導”的教學模式下,學生需要自主探究、獨立思考,并積極參與小組討論和交流,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自主學習的習慣、思考問題的習慣、合作學習的習慣等。
首先,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學生需要學會如何利用各種資源,如圖書館、互聯網等,自主查找所需的學習資料,并能夠自我規(guī)劃學習進度和時間。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也能提升學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的能力。其次,可以培養(yǎng)學生思考問題的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
4.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語文學科不僅是一門語言學科,還涉及文化、歷史、哲學等多個領域。在“自學·議論·引導”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可以通過自主探究和小組討論等方式,拓展知識面,提升綜合能力。例如,在學習文化類文章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文章所涉及的文化背景、歷史背景等,并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和交流,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價值,提升語文學科素養(yǎng)。
三、基于“自學·議論·引導”提升初中生語文學科素養(yǎng)的策略
1.創(chuàng)設良好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教學質量。在“自學·議論·引導”模式下,教師可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產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下面以朱自清的《春》為例,具體闡述如何通過創(chuàng)設良好情境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春天的美麗景色。比如,可以播放一些春天的圖片、視頻等,讓學生感受到春天的氣息和魅力。這樣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為后續(xù)的課文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和理解,進一步感受《春》這篇文章中的語言美和意境美。學生可以先通讀一遍課文,了解文章的大意和基本結構。然后,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問題,引導學生深入閱讀和理解課文。例如,可以問學生:“文章中哪些句子描寫了春天的哪些特點?文章中的哪些詞語用得比較好,為什么?”這些問題能夠啟發(fā)學生思考,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文章的語言美和意境美。
最后,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深入探究課文。例如,可以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春天的景象,或者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通過寫作的方式,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表達出來,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同時也有助于提高寫作能力。
2.豐富學習資料,引導學生自學
在“自學·議論·引導”的教學思想指導下,學生自主學習是教學的重要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需要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料,以引導學生自學。這些學習資料包括相關書籍、網站、論文等,也可以是組織學生制作的手抄報、PPT等。通過這些學習資料,學生可以自主探究、自主學習,提高知識水平和綜合素質。
以《桃花源記》為例,教師可以提供與《桃花源記》相關的寫作背景、原文解讀、文學評論等資料。這些資料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桃花源記》的文學價值和文化內涵,同時也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在提供這些資料的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制作手抄報、PPT等方式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這不僅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表達能力,還可以促進學生的交流和合作。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引導學生自學。例如,可以組織小組討論,讓學生在互相交流中學習;可以引導學生參加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可以制定個性化的學習計劃,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自主學習。這些方式都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3.組織合作學習,引導學生探討
要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yǎng),合作學習是非常重要的方法。合作學習可以引導學生深入探討和交流,提升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同時也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強化學習效果。為了組織好合作學習活動,教師需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需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分組,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和掌握知識。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情況,設計多種合作學習的方式,比如小組討論、集體報告、角色扮演等。
例如,在《曹劌論戰(zhàn)》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小組討論,讓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擬戰(zhàn)爭場景進行對話和交流。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和歷史背景,同時也可以提升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在小組討論中,學生可以互相交流,分享觀點,相互學習,共同提高。教師也可以參與學生的討論,了解學生的想法和困惑,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
除了小組討論,教師還可以組織集體報告或角色扮演活動。在集體報告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共同完成一個報告任務,例如對某個歷史事件或人物進行研究和展示,這樣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表達能力。在角色扮演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扮演不同的角色來模擬某個場景或事件,在活動過程中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同時也可以提升學生的表演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注意一些問題。首先,教師需要給予學生恰當的指導和支持,幫助學生解決合作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其次,教師需要保證合作學習的公平性和有效性,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到合作學習中來,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和特長。最后,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合作學習成果進行及時評價和反饋,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和不足之處,同時也可以激勵學生在以后的合作學習中更加努力或表現更好。
4.加強科學引導,傳授學習方法
在“自學·議論·引導”的教學思想下,加強科學引導是傳授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手段。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引導,如問題導學、案例分析、啟發(fā)式教學等,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能力。
在問題導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提出具有啟發(fā)性和深度的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例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出以下問題:“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對魯迅的成長有哪些影響?魯迅在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生活有哪些不同?”這些問題能夠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文學價值和社會意義,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
除了問題導學,案例分析也是一種有效的引導方式。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通過分析案例的來龍去脈、優(yōu)缺點等方式,幫助學生了解學習內容的實際應用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比如,在語文學習中,教師可以選取一些經典的文學作品,通過分析其主題、情節(jié)、人物性格等方面,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表達方式和創(chuàng)作技巧。啟發(fā)式教學則是通過啟發(fā)學生的思考,引導學生自主發(fā)現規(guī)律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如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歸納等方式,自主掌握數學規(guī)律和公式,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綜上所述,“自學·議論·引導”是一種先進的教學理念,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提高其學科素養(yǎng)。要提升初中語文學科素養(yǎng),“自學·議論·引導”具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學習資源、引導學生自學、組織合作學習和傳授學習方法等作用。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料、組織合作學習、加強科學引導等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和提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