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平
摘?要:基于旅游活動本身、旅游產業(yè)和旅游事業(yè)三方面的導向性,結合全球化時代性、新時代使命性,旅游教育價值主張培養(yǎng)具有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批判性思維、創(chuàng)造力、人力管理知識、協(xié)作能力和情商的復合型人才。這一價值主張具體分解為7大指標36項可衡量的操作性技能,以此為基礎,構建起旅游專業(yè)GPS系統(tǒng)。旅游教育據此從始至終進行倒推和反思,確立相應的培養(yǎng)目標和課程體系,實現(xiàn)旅游教育內涵式發(fā)展。
關鍵詞:旅游教育;價值取向;旅游面向;以人為本
中圖分類號:TB?????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2.090
在中國,社會轉型發(fā)展的影響一直在持續(xù),原本以農業(yè)為主的經濟逐漸式微,取而代之的是工業(yè)、高科技農業(yè)和全球化競爭。與之相適應的,旅游教育的價值主張是為工業(yè)化經濟作貢獻,確保學生快速學到知識,以便更好地適應企業(yè)需求。旅游教育應該面向旅游活動本身、旅游產業(yè)和旅游事業(yè)三個方面,三者互為基礎互為條件,共同組成了旅游教育的內容。根據全球化的要求、新時代的使命和旅游的三個面向,旅游教育價值主張培養(yǎng)具有解決問題的能力、領導力、團隊合作能力、溝通與人際交往、較強的職業(yè)道德及得體的舉止、主動性、靈活性、適應性的復合型人才,這些技能也是最受企業(yè)歡迎和青睞的技能。通過咨詢相關專家,以新時代思想理論、人力資源理論、社會心理學等理論為支撐,將以上技能分解為文本分析等7大指標36項技能,以此搭建旅游專業(yè)學生的GPS系統(tǒng)。
1?旅游教育的價值取向
1.1?旅游的本質及其內容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經成為當下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對于什么是旅游?旅游的本質是什么?以及由本質決定的內容等問題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論述。總體來看,旅游的本質以“體驗說”和“審美說”為主,目前轉向了“旅游實踐”。不管旅游的本質是體驗也好,還是實踐也罷,都規(guī)定著旅游的內容,即旅游活動及現(xiàn)象本身、旅游產業(yè)和旅游事業(yè)。
1.2?旅游教育的指向及價值取向
旅游教育是旅游和教育的結合,旅游教育隨著旅游的發(fā)展在內容和形式上發(fā)生相應的變化,最核心是旅游的內容規(guī)定了旅游教育的指向及其價值取向以及旅游活動和旅游產業(yè)的人本思想。旅游教育是一項面向旅游活動、旅游產業(yè)、旅游事業(yè)的系統(tǒng)工程。每一個結合與面向都代表一種不同的價值取向。面向旅游活動的教育即以旅游活動以及由此引起的社會、文化、經濟等現(xiàn)象為對象,研究旅游活動產生的基礎與條件、發(fā)展規(guī)律與范式、運行模式與特點、產生結果與效應等。面向旅游產業(yè)的旅游教育主要包含面向企業(yè)的應用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是目前旅游教育的中堅力量。面向旅游事業(yè)主要是培養(yǎng)旅游公共管理人才,比如旅游行政管理人才等。
2?旅游人才需求的價值主張
經濟轉型發(fā)展帶來的影響一直在持續(xù),原本以農業(yè)為主的經濟逐漸式微,取而代之的是工業(yè)、高科技農業(yè)和全球化競爭,為了抓住機會,學生必須表現(xiàn)得非常出色,大學的“核軍備競賽”順勢開啟。根據《福布斯》的統(tǒng)計,21世紀20年代之后,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是:①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②批判性思維;③創(chuàng)造力;④人力管理;⑤協(xié)作能力;⑥情商。顯然,傳統(tǒng)的大眾教育已經不能滿足社會需求了,學校出現(xiàn)了與社會的斷層和脫節(jié)。旅游管理專業(yè)面臨的矛盾和問題在這個發(fā)展轉變過程中更加突出和尖銳。
3?旅游教育培養(yǎng)目標
3.1?為“將來準備”是旅游教育培養(yǎng)目標的基點
現(xiàn)行旅游教育中每一位老師只負責自己的科目,都有一套自己的教學計劃。雖然每門課程都培養(yǎng)學生不同的技能,但是課程之間沒有協(xié)調,也不一致。這種職業(yè)孤立情形的出現(xiàn)可能由于教師只需要負責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或者根本沒有時間和同事一起交流討論。在這種模式之下,教師在傳遞“什么才是對學生最主要的”方面有很大的權力。學生也會理性地行動,遵從每一位教師的教導,盡量滿足他們的期待,而不是花時間為將來作“將來準備”。
3.2?學生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在深入研究相關科學,以企業(yè)所需要的通用技能為導向,結合旅游學學科特點,咨詢了相關專家的基礎上,確定了七類36項基本技能。這些技能不僅有具體的名稱、定義和可衡量的方法,更重要是他們都是可以被培養(yǎng)的,是可以進行實際操作的。
4?旅游專業(yè)課程體系
根據這些基本技能,結合旅游的“三個面向”開設相應的課程,并不是每門課程都涉及到以上技能,而是有所側重,或者多門課程結合起來采用項目制的方法進行教學。具體的課程體系詳見圖1。
4.1?旅游專業(yè)課程體系的理論基礎
旅游活動是旅游產業(yè)形成和發(fā)展的基礎和先決條件,也構成了旅游教育課程體系的架構。由于旅游活動的綜合性和交叉性,在其他學科的基礎上結合旅游的特殊性形成了學科體系的基礎,具體內容詳見表3。
4.2?旅游專業(yè)課程體系的特色
據大學生必備網統(tǒng)計,截至2021年5月30日,全國共有503所各類大學開設旅游管理專業(yè),除了開設基本課程之外,各個學校需要突出自身特色和優(yōu)勢。通常來講,一流大學需要承擔起理論研究和支撐作用,應用型大學則在理論基礎上加以應用和發(fā)展,將地方性凸顯出來。
5?結語
由于旅游教育在中國發(fā)展歷程較短,交織著農耕經濟與工業(yè)經濟特色,帶有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的烙印,充分折射出中國特色文化與思想的特質。旅游教育一方面要為旅游發(fā)展提供理論支撐,另一方面要為旅游發(fā)展培育人才,核心是人才的培育。在經濟社會轉型發(fā)展時期,傳統(tǒng)的培育目標支撐下的培育體系制約了人才的培育,也影響了旅游的良性發(fā)展。本文在深入剖析旅游教育中的旅游三方面導向的基礎上,分析新時代旅游教育的價值訴求。依據社會對旅游人才的總體需求,以“人本”理論為基礎,剖析新時代人才所需的通用技能目標并分解為七大指標三十六項基本技能,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意義,并以此為目標形成旅游專業(yè)的課程體系,以此為基礎,構建起旅游專業(yè)的GPS系統(tǒng)。
參考文獻
[1]謝彥君.旅游的本質及其認識方法——從學科自覺的角度看[J].旅游學刊,2010,25(01):2631.
[2]張凌云.非慣常環(huán)境:旅游核心概念的再研究——建構旅游學研究框架的一種嘗試[J].旅游學刊,2009,24(07):1217.
[3]曹詩圖,曹國新,鄧蘇.對旅游本質的哲學辨析[J].旅游科學,2011,25(01):8087.
[4]方雨,黃翔.社會大眾視角下的旅游本質研究——基于扎根理論分析的方法[J].旅游研究,2017,9(04):2128.
[5]楊振之.論旅游的本質[J].旅游學刊,2014,29(03):?1321.
[6]謝彥君.基礎旅游學(第三版)[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11:140.
[7]謝彥君,孫佼佼.科學與哲學:旅游研究中的兩種不同路徑[J].旅游學刊,2016,(04):2432.
[8]高筱卉.美國“以學生為中心”的大學教學設計模式和教學方法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9:6074.
[9]管婧婧,董雪旺,鮑碧麗,等.非慣常環(huán)境及其對旅游者行為影響的邏輯梳理[J].旅游學刊,2018,33(04):?2432.
[10]鄧勇勇.旅游本質的探討——回顧、共識與展望[J].旅游學刊,2019,34(04):132142.
[11]方芳.現(xiàn)象學視野下的旅游研究[D].浙江大學,2020.
[12]趙劉.作為意向性的旅游:兼論旅游世界的時空構造[J].旅游學刊,2017,32(04):7886.
[13]王德峰.哲學導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6:3638.
[14]徐菊鳳.關于旅游學科基本概念的共識性問題[J].旅游學刊,2011,26(10):2130.
[15]田里,李雪松.旅游教育的價值取向研究[J].學園,2008,(03):3943.
[16]宋子千.以多學科研究的充分發(fā)展促進旅游學科成長[J].旅游學刊,2014,29(03):2230.
[17]陳海波.非慣常環(huán)境及其體驗:旅游核心概念的再探討[J].旅游學刊,2017,32(02):2231.
[18]周石其,賴慧芳,吳健,等.基于項目制的高?!罢n程思政”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以江西理工大學為例[J].高教學刊,2021,(10):612.
[19]朱運海,曹詩圖.論旅游發(fā)展幸福悖論的內涵及倫理價值指引[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1,55,(02):309316.
[20]Avila?Beck?ford,The?Skills?You?Need?to?Succeed?in?2020,F(xiàn)orbes?August?6,2018.https://www.Forbes.com/sites/elevate/2018/08/06/the?skills?you?need?to?succeed?in?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