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潔
摘要:在有效教學的范疇中,有效教學的評價標準是學生的有效學習,其核心是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的,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明確教學目標,改進教學方法,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盡心地教是認真地學的前提,認真主動地學才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
關鍵詞:教學目標;有效教學;有效學習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
新世紀更加關注素質教育,教學改革,新課標,高中數學的知識大多都是在教室中獲得,老師起到教授和引導的作用,而學生的作用就是獲得知識,相對于化學等實驗學科,數學更看重的是理論,但同時數學又服務于實際的生產生活。
在有效教學的范疇中,有效教學的評價標準是學生的有效學習,其核心是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有效學習的實質是學生在學習中獲得了多少,得到了多少有效的知識,是否可以進行舉一反三,從而加強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看有多少學生在多大程度上實現了有效學習,在教學的主要陣地--課堂中取得了怎樣的進步和發(fā)展,以及是否引發(fā)了學生繼續(xù)學習的意愿。
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不僅僅是由知識的堆積而成,新時代的教學目標主要是契合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這與教學的三維目標的理念是相同的,整合、協(xié)調地實現教學的“三維目標”是學生進步和發(fā)展的基本內涵。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并不只是傳統(tǒng)教學強調的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而是指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上獲得全面、整合、協(xié)調、可持續(xù)的進步和發(fā)展,是注重全面教學目標的進步和發(fā)展。
教師在有效教學的過程中,起到的不僅僅是一個教師的角色,同時也起到的是一個學習者的角色,只有教師獲得了正確的方法,才能更好的進行有效教學。
首先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實現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學生,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師生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高效互動是從根本上克服傳統(tǒng)課堂弊端的出路。課堂教學中的傳統(tǒng)方法可能并不符合新時代的教學理念,限制了學生的手腳,扼殺了學生的思維。
其次,明確教學目標,改進教學方法。教師的課堂教學要做到一切以學生為中心、以目標達成為核心。從每一名學生抓起,人人學會是目標。揪住一個知識點“無限”放大,四處出擊,形成上掛下聯,左顧右盼。讓課堂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學生的身動、心動、神動和肯學、想學、會學成為課堂的基本元素。圍繞課堂教學目標,落實“堂堂清”。該掌握的要當時掌握;該會運用的,要當堂運用;該檢測的要當堂檢測。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積極改變學生學習行為,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充分利用各種手段和方法,實現有效教學。我們可以通過實物進行教學,直接將對象呈現在學生面前。在學習日常生活中比較生疏的內容時,實物能直觀真實有效地為學生提供理解、掌握新知所必需的感性經驗。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做課堂需要的實物。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科學的發(fā)展,新技術正在被應用于教學當中,多媒體課件教學,形象生動,數學中常用幾何畫板進行輔助教學,能使抽象的問題具象化。當然有效教學不拘泥于哪種固有的模式,只要適合學生們,學生們得到了有效的學習,都是很好的方式方法。
我作為一線教師17年,一直都在想著怎么能夠讓學生積極有效的學習,也一直在摸索在學習。其實我們都知道基層教師是有效教學的第一陣線,教師要在日常的授課中不斷地體會自身對于有效學習的經驗和反思,從而獲得動力繼續(xù)進行有效教學。葉瀾教授曾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的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課后反思確實很重要,但是反思的第一要務是,我是否進行了有效教學,學生是否在課堂上進行了有效的學習;其次反思自身也會讓我們在課堂中的教育教學行為及其潛在的教育觀念有著重新認識,更好的成長和進步。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后反思就顯得更加重要和必要了。
總之,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的,盡心地教是認真地學的前提,認真主動地學才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通過課堂實踐的磨礪,真正走出課堂教學的種種誤區(qū),創(chuàng)造出"真實、開放、有效"的和諧課堂。通過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落實使每個學生在每節(jié)課上有所得、有所獲,為學生全面、和諧、可持續(xù)發(fā)展注入后勁。
我們重視教育,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學目標更能在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穩(wěn)步扎實的提高教學質量,達到預想的教學目標,從而達到有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