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生理學”是一門醫(yī)學基礎課程,更是一門基于實驗的課程。前期為響應教育部號召并達到“教學標準不降低,教學質量不打折”的效果,山東第二醫(yī)科大學教師多措并舉,順利完成留學生“生理學”跨國課程。通過分析當下留學生生理學實驗教育現(xiàn)狀,探討了“生理學”實驗課程網(wǎng)上授課手段和方法的進化過程,通過應用信息化技術制作“生理學機能實驗”教學線上系統(tǒng)性課程,分析多樣化教學方式的經(jīng)驗和不足,為特殊情況下的實驗教學工作提供思路和借鑒。
[關鍵詞] 留學生;生理學機能實驗;教學改革;系統(tǒng)性課程
[基金項目] 2021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PTGES調節(jié)G-CSF分泌在肺腺癌微環(huán)境中的作用和調控機制”(82103571);2021年度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EP4在肺腺癌微環(huán)境中的作用和調控機制”(ZR2021QH295);2022年度濰坊醫(yī)學院教育國際化專項課題“疫情背景下留學生生理學機能實驗課程教學改革”(2022ZXGJ010)
[作者簡介] 王 彤(1991—),女,黑龍江齊齊哈爾人,醫(yī)學博士,山東第二醫(yī)科大學基礎醫(yī)學院講師,主要從事肺癌發(fā)生和轉移機制研究;張曉蕓(1978—),女,河北唐山人,碩士,山東第二醫(yī)科大學基礎醫(yī)學院教授,主要從事高等醫(yī)學教改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4)13-0085-04 [收稿日期] 2023-11-30
引言
目前網(wǎng)絡信息發(fā)達,應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制作線上課程。結合我國臨床醫(yī)學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以及二年級本科留學生的知識結構、學習能力和年齡特點,我們圍繞臨床醫(yī)學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遵循教學規(guī)律,將課程體系向突出專業(yè)特色方面轉變,為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以及理論知識運用、綜合分析、協(xié)作創(chuàng)新等方面的綜合能力,在教學中探索并運用新的教學模式——應用信息化技術制作“生理學機能實驗”教學線上課程。運用雨課堂授課平臺,構建“生理學機能實驗”系統(tǒng)性課程,以培養(yǎng)人才為中心,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一、留學生“生理學”實驗教育現(xiàn)狀
隨著“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政策的提出,越來越多的留學生來到中國學習,而如何確保在華留學生的本科教育質量,是廣大青年教師和各大高校要面臨的新課題[1]。在臨床醫(yī)學專業(yè)中,“生理學”是一門重要的專業(yè)基礎課程[2],是國內外醫(yī)學生初窺醫(yī)學知識海洋的開端,是基礎醫(yī)學的核心,亦是基礎醫(yī)學通往臨床醫(yī)學的橋梁學科,其中機能實驗教學占據(jù)“生理學”教學任務的半壁江山,為更好地理解“生理學”的理論知識提供了重要的實驗支撐。通過機能實驗的學習,能夠讓學生養(yǎng)成實驗—理論相結合的科學研究思路,提高動手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為學生未來的研究生教育、科學研究和臨床實踐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扎實掌握并靈活運用“生理學機能實驗“知識對其他臨床醫(yī)學課程的學習意義深遠。目前許多世界一流大學都非常重視本科教學,其教學目標、教學理念、教學手段等方面也在不斷反思和改革中前行。時任教育部副部長林蕙青指出:醫(yī)學教育亟須在理念、模式、內容、方法、管理等方面推進改革創(chuàng)新,讓醫(yī)學教育與時代發(fā)展同頻共振。
近年來,各高校留學生醫(yī)學教育持續(xù)發(fā)展,“生理學”實驗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前期我們從留學生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出發(fā),大膽在教學過程中嘗試進行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適當調整和改革,通過一年的教學實踐,獲得了良好的教學質量。
二、留學生“生理學機能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由于留學生“生理學”實驗教學難度相對較大,因此為提升留學生“生理學”實驗教學質量,必須從多個維度開展教育布局。首先,要充分了解留學生“生理學”課程的學習痛點及難點,并逐一做好系統(tǒng)化教育規(guī)范,汲取現(xiàn)有“生理學”課程教學經(jīng)驗,逐步提高留學生“生理學”實驗操作能力,彌補留學生“生理學”教學的不足,有效強化留學生“生理學”教學質量[3]。其次,在“生理學”的教學中,不僅要求留學生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還要對留學生機能實驗問題的提出、設計、自主學習、邏輯推理和綜合分析等多方面的能力進行培養(yǎng)。
以往傳統(tǒng)的“生理學機能實驗”教學多采用現(xiàn)場示教為主的教育方式?,F(xiàn)場示教的教學方法是以制作的教學幻燈片為引導進行講解、教師親自示范的傳統(tǒng)的實驗教學模式,是我國醫(yī)學教育中最為傳統(tǒng)的,同時是當前運用最為普遍的教育模式,在包括醫(yī)學教育在內的多個學科廣泛運用[4]?,F(xiàn)場示教教學方法具有直觀性、學生答疑便利等優(yōu)點。教師只需照本宣科地向學生傳授規(guī)定的大綱知識,對教師來說能夠很好地展示實驗細節(jié)、應對緊急的突發(fā)狀況,對學生來講也能及時吸收教師的示教并能現(xiàn)場解惑,學習后結合實驗報告的書寫,加深理論和實驗的聯(lián)系和理解。
單純現(xiàn)場示教的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對教師及學生的學習能力要求較高,學生人數(shù)過多時不易觀察且容易遺忘等。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多通過不斷提升教師全英文授課的能力、提高教學幻燈片制作水平等方式來達到促教促學的目的。但是,新時代背景下,隨著我國高等醫(yī)學教育的迅猛發(fā)展以及醫(yī)學前沿研究進展的日新月異,對醫(yī)學畢業(yè)生綜合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傳統(tǒng)的機能實驗教學方法越來越無法滿足當今時代留學生教育人才培養(yǎng)的需求,教學方法亟須改革突破。
三、應用信息化技術制作“生理學機能實驗”教學線上課程
對于臨床醫(yī)學生來說,“生理學”的學習意義并不僅限于“不了解正常功能就不能理解疾病”。在“生理學機能實驗”教學過程中引入錄制視頻教學模式,通過這一團隊化的新型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養(yǎng)成終身自主學習習慣及能力,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動手能力以及良好的科研思維能力,拓展課堂學習的內涵與外延,從而提高臨床醫(yī)學生的整體素質和綜合能力??傊?,視頻錄制教學方法能夠提高臨床醫(yī)學生的綜合能力,無論是在以后的科研道路上還是在行醫(yī)道路上,這些能力都是至關重要的。
機能實驗線上課程是基于團隊的教學模式,針對“生理學”經(jīng)典的實驗包括:“蟾蜍坐骨腓腸肌標本制備、骨骼肌刺激強度、刺激頻率與收縮形式之間的關系”“蟾蜍神經(jīng)干實驗”“哺乳類動物手術常規(guī)”“呼吸運動的調節(jié)”“心血管活動的調節(jié)”及“影響尿生成的因素”等六個實驗,理論講解與實驗操作相結合,以解決留學生不能到實驗室現(xiàn)場操作為目標,有利于實現(xiàn)學生前期預習和隨時復習的要求。線上課程的操作視頻是使用機能實驗室新購置的泰盟BL-420I信息化信號采集與集成化處理系統(tǒng)的高清攝像頭錄制,能夠清晰地再現(xiàn)實驗的整個操作過程,并能夠展示數(shù)據(jù)的采集整理、結果的記錄等過程。線上課程的制作旨在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提前預習,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可以加強課后復習,進一步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強化學習意識,培養(yǎng)合理安排學習時間的習慣。但不可否認,這種教學方式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學生無法到實驗室實際操作,但也彌補了現(xiàn)階段異國學習的不便。我們通過信息化視頻錄制技術和精美的后期制作剪輯,并配以講解音頻,改良傳統(tǒng)的理論視頻公開課,加強學生實驗操作的學習;改善網(wǎng)上教學存在的缺陷,提升教學效果。此外,將制作好的視頻上傳到雨課堂平臺,構建“生理學機能實驗”系統(tǒng)課程,內容(包含了各實驗的詳細講解和操作過程)豐富,并能長期保存。該系統(tǒng)課程的構建有利于學生隨時隨地“想學即學,想看即看”,達到了人才培養(yǎng)的目的。此措施不僅能應用于臨床相關專業(yè)的留學生的教育,亦可拓展到其他實驗相關學科,保證了教學質量,也避免了學生在海量的網(wǎng)絡視頻中選到錯誤的學習素材。
針對“生理學機能實驗”課程,通過信息化技術,改善了視頻公開課的教學效果,解決了網(wǎng)上單一講解教學中存在的如下問題。(1)課堂上通過語言和教學幻燈片講解理論知識相對抽象問題。語言再生動都不如學生看一遍實驗操作理解得深刻,必須通過實驗進行實際動手操作。若學生能提前配合教師做好預習工作,教師課上強調實驗重點和解題思路,學習效果必定會事半功倍。(2)視頻公開課教學針對理論課的學習較多、實驗操作較少,使用教材存在差異,且有些教材的版本較老,存在不符合山東第二醫(yī)科大學特色的教學內容和方法等問題。學生的分辨能力較差,如不做出適宜的選擇,會誤導學生,為學生后期學習操作帶來嚴重阻礙。(3)教師和學生課堂交流時間有限,教師不能及時得到學生對課程效果的反饋,無法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及時更正問題。
結合實驗操作視頻錄制教學方式,進一步改善線上講解,并將改良的視頻錄制教學在全校范圍推廣普及,方便學生預習和復習,以及讓無法到課堂學習的學生受益。通過目前發(fā)達的信息化技術,利用網(wǎng)絡平臺彌補及改善線上教學存在的不足,增強學生自主學習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和臨床技能認識,使其建立正確的科研思路。滿足當今醫(yī)學教育中的人才培養(yǎng)需求,培養(yǎng)合格的臨床醫(yī)學人才,傳播中國醫(yī)學教育優(yōu)勢?!吧韺W機能實驗”教學線上課程具體實施步驟如下。
(一)視頻錄制和剪輯
1.錄制實驗的全過程,共六個實驗內容:蟾蜍坐骨腓腸肌標本制備、骨骼肌刺激強度、刺激頻率與收縮形式之間的關系、哺乳類動物手術常規(guī)、呼吸運動的調節(jié)、影響血液凝固的因素、心血管活動的調節(jié)及影響尿生成的因素。
2.剪輯:將錄制的視頻分段剪輯。
3.加入配音和字幕:方便學生理解、學習和記憶。
(二)課前發(fā)給學生預習
通過網(wǎng)絡平臺組建班級學習群(如釘釘群、雨課堂、微信群、QQ群等),每次實驗開始前一周,通過網(wǎng)絡群發(fā)布相應視頻,供學生提前預習。為使學生與教師之間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能更方便、及時地交流、討論,可以由班長統(tǒng)一收集預習實驗時的問題并匯總給教師,講課時教師逐一回答并做詳細講解。課堂上,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小問題檢測學生的預習情況。
(三)上課時邊講解視頻內容邊答疑
1.釘釘直播:課前10分鐘,教師設計幾個小問題,考查學生的預習情況。
2.利用幻燈片講解實驗題目、實驗目的、實驗材料(實驗動物和實驗試劑)、實驗方法、具體的實驗步驟、預期結果、結果討論和結果分析。
3.播放教師錄制的視頻,并詳細講解收集的問題、重點和難點。
4.總結實驗思路,舉一反三,加深印象。
5.鼓勵學生課下多看多學,做好復習。
(四)書寫實驗報告
實驗報告的書寫采用電子版上交的方式,由班長統(tǒng)一收齊后上交到討論群內,教師統(tǒng)一批改。實驗報告的成績占期末總成績的十分之一。
(五)實驗考試
在最后一次實驗課時統(tǒng)一進行考試,采用電子版無紙化試卷進行,考查學生的臨床操作技能和實驗動物操作技能,為之后的臨床訓練和科學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
(六)任務評價
在信息化教學中,可以采用個人自評、教師評價“兩位一體”的過程性評價方式。學生根據(jù)實驗操作情況及個人表現(xiàn)情況進行個人自評,教師則根據(jù)學生課前、課中及課后表現(xiàn)情況進行綜合評定。在后續(xù)線上講解結合實驗操作視頻錄制教學過程中,應增加對個人成績不理想、參與度不高的學生的提問次數(shù),提高他們對實驗課的重視程度,強化其對重點和難點的理解,最終提高其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臨床技能。
(七)教學反饋
1.滿意度調查。教學結束后,利用釘釘群對200名臨床醫(yī)學專業(yè)留學生以無記名形式對教學形式、教學效果、需改進的事項等進行問卷調查。涉及學生對教學模式的認可度、教學模式的改革對學生課堂學習的作用以及學習反思等。
2.課后測試。利用信息軟件,課后檢測學生對當堂知識的掌握程度。
3.期末考試分析。期末考試結束后,將使用線上講解結合實驗操作視頻錄制教學方法的授課班級的成績與未使用該授課方法的班級成績進行對比分析。
4.信息化技術(雨課堂、釘釘群、微信群或QQ群等)不僅可以及時公布重點內容及信息,在課上、課下及時檢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還能對信息進行及時反饋:(1)通過網(wǎng)絡打卡,對學生課前預習進行遠程有效監(jiān)督,避免出現(xiàn)學生預習不充分或未預習的現(xiàn)象,提升課堂學習效果。(2)教師至少在課前一周將精心準備的微視頻上傳到網(wǎng)絡平臺,讓學生自主學習,避免學生預習過程中抓不住重點或對難點不理解,影響課堂討論效果及學生最終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同時教師應鼓勵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3)針對課下實驗操作容易遺忘的特點,可以反復觀看視頻講解。
深度融入“實施科教興國戰(zhàn)略,強化現(xiàn)代化建設人才支撐”,通過研究和分析目前高等醫(yī)學院校人才培養(yǎng)需求,明確教學理念,細化教學內容,改革現(xiàn)有的教學模式,建立適合高等醫(yī)學院校的教學模式,將有助于推動醫(yī)學教育發(fā)展,培養(yǎng)高素質、適應國際需要的高級醫(yī)療衛(wèi)生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
結語
線上授課雖能打破空間的限制,但學習的質量和效率大打折扣。且“生理學機能實驗”本身是一門必須親自動手操作的學科,單純地進行理論講解或視頻觀看無法留下深刻的印象和體會,在實驗中的邏輯思維和解決相應科學問題等方面都不能得到很好地鍛煉。
即便有這樣一些問題,但面對突發(fā)情況,師生也已逐漸適應了網(wǎng)絡授課形式。雨課堂平臺的不斷完善,為師生提供了一個更具有互動性的課堂。希望教師可以通過不斷學習,提高自身專業(yè)水平,用新穎的授課方式吸引留學生學習“生理學機能實驗”課程。利用發(fā)達的信息化技術,錄制精美的視頻并配以詳細的講解,在雨課堂平臺構建“生理學機能實驗”系統(tǒng)課程,可以彌補當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推動教育強國建設。2023年,留學生全體分批次返校,針對前期“生理學機能實驗”網(wǎng)絡授課的內容,將開展進實驗室重復學習。讓學生親自操作動物手術過程和檢測儀器的使用,能夠為后期臨床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胡敏,廖生潔.留學生生理學實驗教學質量提升路徑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yè)學院學報,2021,34(16):143-145.
[2]趙珅婷,白洪波,李建華.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外國留學生生理學在線教學探索[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22,11(2):59-60.
[3]胡淑婷,馬璐,羅彥.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留學生“生理學”線上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探索[J].科教文匯(中旬刊),2021(8):113-115.
[4]顏紅,郭志良,蔡欣,等.基于雨課堂的改良式TBL教學法在大班制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生命的化學,2021,41(5):1087-1092.
Analysis of Teaching Reform of Physiology Experimental Cours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WANG Tong, ZHANG Xiao-yun
(School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 Shandong Second Medical University, Weifang, Shandong
261053, China)
Abstract: Physiology is a basic course of medicine, also a course based on experiment. In response to the call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o achieve the effect of “no reduction in teaching standards and no discount in teaching quality”, the teachers of Weifang Medical University took multiple measures to complete the international physiology cours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hysiology experiment 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discusses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online teaching methods and methods for physiology experiment courses, and analyzes the experience and deficiencies of various teaching methods by apply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create online systematic courses for functional experiment teaching, so as to provide ideas and references for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special circumstances.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students; physiology experiment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systematic cour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