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霞 吳瓊
【摘要】“學法三結合”將個人、小組和全班學習整合到一起,打開了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新大門.與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相比,“學法三結合”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了傳統(tǒng)單向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經歷“自主思考—合作探究”過程,經歷知識生成和發(fā)展過程,最終完成預期的教學目標.文章立足于“學法三結合”教學模式,結合課堂教學實踐,針對“學法三結合”教學模式中小組學習組織形式展開探究,旨在提高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質量,并為一線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學法三結合;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
“學法三結合”是由李庾南老師在研究中提出來的,強調學習過程是主動建構的過程.可以說,“學法三結合”教學模式契合了當前課程標準的要求,有效改變了傳統(tǒng)單向灌輸式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和輔助下,通過小組合作形式展開探究學習.教師應科學構建學習小組,科學設計小組探究問題,使得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究中內化知識、發(fā)展技能、發(fā)展高階思維,最終促進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
一、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滯后情況剖析
《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標”)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綱領性文件,明確提出了要選擇能引發(fā)學生思考的教學方式,要求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時,從單一講授式的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靈活選擇啟發(fā)、探究、參與、交互等新型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在多元化的數(shù)學課堂中,經歷實踐、探究、體驗、反思、合作和交流等學習過程.就現(xiàn)階段而言,當前數(shù)學課堂教學依然存在諸多滯后性因素:
第一,教學方式不夠靈活.盡管初中數(shù)學教學內容不多,課時也相對比較寬裕,教師擁有足夠的時間開展數(shù)學探究活動.但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依然難以掙脫應試教育理念的束縛,常常壓縮學生的探究、互動時間,傾向于知識的傳授與灌輸,在課堂上向學生灌輸大量的知識點、講解大量的數(shù)學練習題等,試圖幫助學生完成知識鞏固.
第二,教學內容比較固化.課標倡導教師從整體上把握教學內容,要求學生在學習中了解數(shù)學知識的產生和來源、結構和關聯(lián)、價值和意義、知識與實際生活等,以便學生更好地理解數(shù)學知識的本質,并在探究中建立起有意義的知識結構.但在實際教學中發(fā)現(xiàn),當前數(shù)學課堂教學內容僅限于教材,忽視了數(shù)學知識的拓展和延伸.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視野、思維都會受到限制,致使其在學習中無法認識到數(shù)學學科的博大精深,難以從中獲得綜合性發(fā)展.
第三,數(shù)學課堂缺乏真正的互動.有效的教學活動是教師教和學生學之間的統(tǒng)一過程,由建構主義理論得知,學習本身就是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師生雙方均要積極主動參與其中,并積極創(chuàng)建深層次的互動,這樣才能在互動和交流中達成預期的教學目標.但在實際教學中,由于有的教師對其解讀不夠深刻,常常認為互動會浪費寶貴的課堂時間,致使互動機會非常少;即便偶有互動,教師所提出的問題也缺乏實效性,僅限于“是不是、對不對”等層面,難以實現(xiàn)深層次的互動.可以說,在這種表層的、缺乏實效性的互動教學中,課堂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學生無法實現(xiàn)知識的內化、思維的發(fā)展、能力的提升,難以達到課標的學習要求.
二、“學法三結合”與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概述
“學法三結合”最初是由李庾南老師提出來的.就目前而言,關于“學法三結合”的概念在學術界尚未形成統(tǒng)一的界定.但是諸多學者在研究的過程中,達成了某些共識.筆者結合以往學者的研究結果,基于自身的教學經驗,認為“學法三結合”就是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將學生的個人學習、同學之間的小組學習,以及全班學生的集體學習結合到一起,以此促進學生探究能力、溝通和協(xié)作能力、質疑能力、學習評價能力的全面發(fā)展.在“學法三結合”中,三種學習組織形式沒有明確的先后順序,也沒有固定的模式要求,可結合教學的需求靈活交替.可以說,“學法三結合”教學模式突破了傳統(tǒng)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束縛,并將學生和教材、學生個體、學生與學生、學生和教師等課堂元素整合到一起,使得課堂教學更加靈動而多樣.
“學法三結合”教學模式契合了課標中的教學理念,有效改變了傳統(tǒng)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弊端,并在實踐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該模式契合了課標的理念.課標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綱領性文件,明確提出了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學和教師教的統(tǒng)一.這一綱領性文件不僅提出了轉變師生角色的要求,還提出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要求學生在數(shù)學課堂中,經歷觀察、實驗、猜測、計算、推理和實驗等過程,最終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學法三結合”教學模式將學生的個人學習、小組學習和集體學習整合到一起,激發(fā)了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學生也在教師的引導和點撥之下,高效達成了預設的教學目標.因此,從這一角度上來說,“學法三結合”教學模式與課標的理念相契合.
其次,該模式有助于強化學生的合作意識.長期以來,初中數(shù)學課堂都束縛在“單向灌輸”的教學模式下,課堂上的問題基本上都是由教師進行講解的,給予學生觀察、思考、探析和作答的機會非常少,致使學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難以提升.而“學法三結合”的教學模式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著眼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小組學習和集體學習,促使學生在主動探究中完成知識建構,并從中獲得綜合發(fā)展.因此,學生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形成了一定的合作意識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真正落實了課標的教學目標.
最后,該模式有助于提高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效率.在課標指導下,教師應聚焦“立德樹人”這一任務,基于數(shù)學學科的特點,積極推進課堂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使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shù)學教育,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學習中獲得不同程度的進步與發(fā)展.通過“學法三結合”教學模式的應用,學生不僅真正參與到數(shù)學課堂中,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經歷觀察、實驗、猜測、計算、推理和實驗等學習過程,真正提升了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效果.
三、“學法三結合”模式下的初中數(shù)學小組學習組織研究
鑒于“學法三結合”教學模式的內涵與特點,科學構建學習小組,促進小組學習模式的開展,是確?!皩W法三結合”教學模式順利開展的關鍵.
(一)科學劃分學習小組
科學劃分學習小組是保證“學法三結合”的關鍵,學習小組的劃分科學與否,直接決定了“學法三結合”教學模式的開展情況.具體來說,教師在劃分學習小組時,應關注以下幾點:第一,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了解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能力、學習態(tài)度、個性、性別等因素.在此基礎上,教師根據(jù)“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和要求,對班級內學優(yōu)生、學中生和學困生進行合理調配,并按照一定的人數(shù)要求,對其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第二,明確學習小組中不同學生的職責.為了保障小組學習模式的順利開展,教師在劃分完學習小組之后,還應選擇組織能力強、責任心強、具備表率作用的學生擔任學習小組組長,負責整個學習小組的學習活動.第三,教師可選擇責任心強的學生擔任記錄員,選擇執(zhí)行能力強的學生擔任檢查員,選擇性格活潑的學生當協(xié)調員,使得學習小組內所有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第四,落實幫扶機制,幫助數(shù)學學困生進步.在學習小組中,不僅對班級內成績不同的學生進行了合理搭配,也為學生的共同進步和發(fā)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在學習小組中,教師可讓學習小組內的學優(yōu)生和學困生結成幫助小組,通過“兵教兵”的方式,提升學困生的課堂參與程度,并幫助學困生及時解決學習中面臨的困惑.學困生在小組內學優(yōu)生的幫扶下,學習成績逐步提升,進而推動小組學習的順利開展.
(二)精準預設,設置合作學習目標
鑒于“學法三結合”教學模式的內涵,教師在指導學生開展合作學習時,必須確定學生的學習目標,以此保障數(shù)學合作學習的方向.教師在設置小組合作學習目標之前,應從以下兩個方面做充足的準備工作:一方面,教師要對現(xiàn)行的課標、數(shù)學教材進行深層次解讀,明確現(xiàn)階段數(shù)學課程的育人方向,了解教材中涉及的知識點和重難點,在此基礎上,教師要聚焦課標的要求,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重組教學內容,對其進行拓展和延伸,為小組合作學習的順利開展提供有力的支撐;另一方面,教師要認真研讀學情,精準預設教學目標,教師應了解初中生已有的數(shù)學知識水平、數(shù)學思維發(fā)展水平、學習能力、學習態(tài)度等.例如,在“用二元一次方程解決問題”的教學中,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在精準預設教學目標時,進行了課前分析.就本章節(jié)的內容來說,由于二元一次方程組是刻畫解決現(xiàn)實生活問題的有效模型,根據(jù)課標中的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還應立足于數(shù)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的內在聯(lián)系,以實際生活中常見的問題作為載體,經歷理解、分析、綜合、應用等過程,通過合作交流、思維碰撞等模式,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促進數(shù)學綜合能力的發(fā)展.同時,就這一段學生的實際學情來說,在學習本節(jié)內容之前,他們已經掌握了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概念、代入消元法和加減消元法等.教師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之前,基于上述分析,預設了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①能夠運用二元一次方程組,結合簡單的問題情境,進行列方程解答;②能夠通過合作探究等模式,運用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決實際問題,強化問題分析、概括和合作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③通過合作解決實際問題的學習過程,培養(yǎng)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設置問題,引領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
在“學法三結合”教學模式中,為了保障小組合作學習的順利開展,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還應聚焦預設的教學目標,為學生設置探究問題,使得學生在數(shù)學問題的引領下開展小組合作探究學習.例如,在“用二元一次方程解決問題”的教學中,教師在指導學生開展合作探究學習時,聚焦教學內容,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問題情境:李大叔家中有一塊長方形菜地,其長為25m,寬為3m.他打算在這塊長方形菜地中種上兩種植物,并且每一種植物的種植區(qū)都為小長方形,種滿菜地需要400克種子.李大叔預計費用為40元.已知蔬菜A的種子為1. 5元/20克,蔬菜B的種子價格為2元/20克,兩種蔬菜單位面積所需的種子數(shù)量相同,但是兩者的產量為3∶2.為了使兩種蔬菜產量保持一致,李大叔應該如何分配土地、購買種子?
這一問題情境聚焦本節(jié)課教學內容,指向預設的教學目標,并且來源于學生的實際生活,可最大限度地喚醒學生的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欲望.接著,為了引領學生更好地參與到合作探究中,教師又圍繞這一情境,為學生搭建問題支架:①李大叔在分配土地的時候,需要考慮哪些因素?這些因素之間存在什么樣的數(shù)量關系?存在幾種土地分配情況?②李大叔在購買蔬菜種子的時候,需要考慮哪些因素?有幾種采購計劃?③如果不考慮資金的因素,李大叔可如何分配土地、購買蔬菜種子?如此一來,在細化的問題支架的引領下,學生主動參與到合作探究中.
(四)及時融入,師生合作
在“學法三結合”教學中,教師在指導學生開展合作學習時,還應明確自身在合作學習中的角色,堅持“有所不為”的原則,不要隨意打斷學生的合作探究,不要隨意給出自己的觀點或者評價,而是給予學生足夠的空間和時間,指導學生開展合作探究;教師還應堅持“有所為”的原則,以課堂教學活動設計者、組織者的角色,為學生預設合作學習的目標、搭建合作學習的支架,引領學生合作學習的順利開展,教師應在認真觀察、傾聽的基礎上通過適時的點撥和引導,或者以合作者的身份積極參與合作.例如,在“用二元一次方程解決問題”的“學法三結合”教學中,教師為學生預留了15—20分鐘的時間,引領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思考、交流與探究,找出題目中的關鍵信息和數(shù)量關系,完成既定的學習.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學生在問題探究中面臨的問題,及時提供引導.如教師可引領學生從數(shù)形結合的角度出發(fā),結合土地分配時需要考慮的因素進行思考;鑒于學生的合作討論情況,教師可引領學生從問題出發(fā),添加新的條件,結合“農作物種子的需求量=種植面積×單位面積種子需求量”的數(shù)學關系,以及題目中所給出的條件進行思考.如此,教師的點撥和引導幫助學生彌補了合作探究中面臨的困難,切實保障了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順利開展.
結 語
綜上所述,“學法三結合”教學模式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契合了當前課程標準下的教學理念,有效彌補了傳統(tǒng)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的不足,促進了學生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小組合作學習是“學法三結合”教學模式中的主要開展形式,科學構建學習小組、精準預設合作學習目標、搭建合作學習問題支架、積極開展師生合作等,能不斷提升初中數(shù)學合作學習的效果,推進“學法三結合”教學模式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左曉勇,萬霞.基于“學法三結合”的初中數(shù)學小組學習的組織研究[J].數(shù)理天地(初中版),2023(19):72-74.
[2]萬霞.基于“學法三結合”的初中數(shù)學小組學習的學生展學研究[J].數(shù)學教學通訊,2023(14):50-51,54.
[3]解小軍.智性對話:基于“學法三結合”的初中數(shù)學課堂創(chuàng)新實踐[J].數(shù)學大世界(中旬),2021(5):48.
[4]肖鵬.巧用學法三結合,實現(xiàn)數(shù)學課堂智性對話[J].數(shù)學大世界(中旬),2021(4):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