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燕飛
摘 要 相對于傳統(tǒng)寫作形式而言,微作文不受時間、地點等因素的限制,有助于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熱愛寫作的良好習慣。從搭建支架、多元探索和建構任務三個角度入手,對初中語文微作文教學的有效策略展開分析,以創(chuàng)建高效率的微作文寫作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微寫作能力,讓他們掌握微作文的寫作技巧。
關鍵詞 初中語文? 微作文? 寫作教學? 有效指導
微作文是一種篇幅短小、形式多樣且內容靈活的文本形式,以簡潔的語言和簡短的篇目展現寫作者的所見所聞、所觀所感。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微作文能夠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提升學生的語用能力,促使他們在仿寫、續(xù)寫、擴寫、縮寫等多樣化的微寫作過程中表達自己的見解,抒發(fā)自身的情感,并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學會用語言和文字展現自我。為此,教師要根據微作文的內容、形式和功能,展開專項化的寫作指導,讓學生在語文課堂和寫作訓練中掌握微作文的寫作技巧,并能運用微作文實現互動交流和人際溝通。
一、 搭建支架,獲取寫作靈感
學習支架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和價值不容小覷。語文課堂上的問題、語文教材中的學習提示等,都為學生的思考和學習提供了支架,在學生跨越了自身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后,教師審時度勢地撤去支架,便可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在微作文寫作教學中,要想讓學生獲取源源不斷的寫作靈感,明確寫作的對象和背景,學習支架是必不可少的,教師應根據微作文寫作任務的具體內容,為學生搭建不同類型的學習支架,從而為學生提供思考的支點[1]。
1.提示類支架
提示類支架,是指以簡單的語言、符號、表格或圖示為載體,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究。在提示類支架的輔助下,學生往往能夠明確寫作目標和要點。在微作文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作文教學的內容,為學生搭建提示類的支架,幫助他們獲取寫作的靈感和素材。比如,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熱愛生活,熱愛寫作”寫作板塊中的第一題,要求學生“選取一個場景,寫一段文字”,給出了“九月份”這一時間限制。對此學生可能缺乏寫作靈感,一時之間摸不著頭腦,教師可以結合教材中的寫作要求,為學生搭建提示類的支架,讓學生于現實生活中尋找寫作靈感。
●寫作對象:九月份的景物、自然現象等,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作角度:由夏入秋、天氣轉涼后景物的變化或人們的變化,如____________________,從這一變化中,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
●寫作主題:生活中的點滴感受、九月份的獨特體會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或________。
從寫作對象、寫作角度、寫作主題到修辭手法,上述提示類支架涵蓋了微作文的主要內容。在支架的引領下,學生可以獲取寫作的靈感和基本素材,比如九月份的自然景物和自然現象、九月份獨特的風土人情等。借助提示類支架,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促使他們創(chuàng)作出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關的微作文。
2.情境類支架
微寫作可置于一定的情境之中,當學生進入到情境中,他們便可產生寫作靈感和寫作激情。所以,在微作文寫作教學中,教師還可以搭建情境類的支架,為學生打造多樣化的場景,讓他們產生如臨其境之感,如此方可創(chuàng)作出有新意、有感情的微作文[2]。
《春》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其語言清新自然,內容含蓄蘊藉,是開展仿寫訓練的有效載體。在微作文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春》的文本內容和語言特點,為學生搭建如下情境類寫作支架。
朱自清筆下的《春》既像剛落地的娃娃,又像小姑娘,還像健壯的青年,總之,從朱自清先生清新自然的筆觸中,我們能夠感受到春天的生機勃勃、活力滿滿。那么,你眼中的四季是怎樣的呢?你能否用恰當的語言生動形象地描繪你眼中的春、夏、秋、冬?請仿照《春》最后三段的內容,運用比喻修辭,寫一段簡短的文字,展現出你眼中的四季,凸顯出四季景物的特點。
這一情境支架以《春》的文本內容為主要素材,關聯了學生的真實經驗,意在讓學生在情境的引領下產生寫作靈感,確定寫作對象,并以仿寫的形式進行寫作。
二、 多元探索,開發(fā)寫作資源
微寫作篇幅短小,只有具備特定的交際情境和豐富的資源,才能寫出微作文的核心與精髓?;谖⒆魑牡倪@一特點,教師要從多元探索的角度入手,廣泛開發(fā)微作文的寫作資源,幫助學生獲取寫作素材。具體而言,教師可從教材和媒介兩個角度展開多元探索[3]。
第一,基于教材的寫作資源。統(tǒng)編初中語文教材中的學習提示、思考探究等板塊,為學生的微寫作活動提供了豐富的材料,教師要重點開發(fā)教材中的資源,引導學生展開多種形式的寫作活動。比如,《中國石拱橋》的“積累拓展”板塊提供了“盧溝橋”的相關材料,教師可對這兩則材料進行開發(fā),由此提出微寫作任務:“閱讀教材中的兩則材料,提煉關鍵信息和主要內容,將其縮寫為一段200字左右的文段,展現盧溝橋的主要特點和歷史意義?!被谝陨蠈懽饕?,學生要對教材中的資料進行解析,提取關鍵信息,確定詳寫什么、略寫什么。
第二,基于媒介的寫作資源。除了教材之外,教師也要積極開發(fā)媒介資源,如實物圖片、漫畫等,結合這些媒介資源設計寫作任務、提出寫作要求,讓學生從圖片或漫畫中提取有用的信息,鍛煉他們看圖寫話的能力。
三、 建構任務,推動寫作實踐
在新課標背景下,學習任務群成為語文教學中的熱門概念?;诖?,在微作文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建構創(chuàng)新化的寫作任務,推動學生展開微作文寫作實踐。在設計和建構微作文寫作任務時,教師要緊扣文體特征。以《范進中舉》為例。這是一篇典型的白話文小說,關鍵要素為人物、情節(jié)和環(huán)境,其中范進這一主要人物是全文的亮點,對此教師可以設計續(xù)寫類的微寫作任務。
范進在得知自己中舉后犯了瘋病,他為何會瘋?在得知消息到犯了瘋病這段時間內,他經歷了怎樣的心理活動?請依照范進的性格特點、身份地位等要素,寫出范進得知中舉消息后的心路歷程,重點描寫范進的個人感受和他對外界的反應。
對于這一寫作任務,學生需要細讀《范進中舉》這篇文章,篩選范進在得知中舉消息后的反應,在此基礎上展開合理想象,運用恰當的語言材料補足范進的心理活動過程。在這一寫作過程中,學生不僅加深了對文本的感悟和理解,還鍛煉了創(chuàng)意表達、書面寫作的能力,其語文素養(yǎng)也會大大提升。
鑒于微作文的功能與作用,教師通過搭建支架、多元探索以及建構任務等方式,實施了有效的微作文寫作指導,讓學生獲得了寫作靈感和豐富的寫作資源,推動學生展開了多樣化的寫作實踐。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夠根據寫作要求,立足不同的情境,靈活地把握微作文的寫作目標、內容和形式,進而以微寫作為載體,訴說自己的真實想法和見解,展現自身的真實思想和情感,發(fā)揮微作文人際溝通和互動交流的作用。
[作者通聯:浙江寧波市北侖區(qū)郭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