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對初中生個人健康成長以及社會發(fā)展均有重要意義,我們可以借助網絡資源豐富教育內容、利用網絡技術掌握學生心理狀態(tài)、利用網絡平臺拓展交流渠道、借助網絡建立學生心理檔案等手段,構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助推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斷深入發(fā)展。
【關鍵詞】網絡;健康發(fā)展;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檔案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志碼】B
【論文編號】1671-7384(2024)05-071-02
在現代網絡技術高速發(fā)展背景下,各類數據信息實現了高效流通,通過對網絡技術的合理運用,能夠進一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成效。因此,有必要對網絡環(huán)境下構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進行深入研究,從而進一步增強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呵護初中生健康成長。
借助網絡資源,豐富教育內容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初中生個人健康成長以及社會發(fā)展均有重要意義。
網絡環(huán)境下,教師可嘗試著借助網絡搜集和下載各類與心理健康教育有關的資源信息,以此豐富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這樣能夠為學生呈現多種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元素,有助于增強心理健康教育吸引力以及趣味性,從而可以激發(fā)和調動學生學習心理健康知識的興趣以及積極性,達到持續(xù)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的目的[1]。
例如:在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時,為了能夠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教師可以從網絡當中搜集和下載一些與自信心有關的網絡資源,并利用多媒體設備以圖片、音視頻等形式進行呈現,既可以豐富心理健康教育元素,也能夠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吸引力。如教師從網絡當中搜集我國著名婦產科專家林巧稚的相關資料信息,通過名人故事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播放視頻“醫(yī)學科學家林巧稚”,故事講述林巧稚讀書時受到男同學歧視,有一次期末考試,一個男同學趾高氣揚地說:“你們女同學如果能考及格就已經很不錯了!”林巧稚聽后,毫不示弱,十分自信地說道:“女同學怎么樣,你們男生能考100分,我們女生也可以考100分!”就這樣在自信心的鞭策下,林巧稚刻苦攻讀,最終在全班得了第一名。
這種引入網絡資源的方式,豐富了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教師也可以通過新穎多樣的網絡資源,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維持其良好的專注力,能夠促使心理健康教育變得更加深刻、有效,有助于初中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與發(fā)展。
借助網絡技術,掌握學生心理狀態(tài)
初中生處于青春期,大多心思細膩又極為敏感,在渴望表現自我的同時,又不愿與教師以及父母展開溝通交流,所以通常情況下,教師以及家長很難及時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從而難以及時開展相關心理疏導以及教育工作。而網絡則為教師及家長提供了一條掌握學生心理狀態(tài)的新路徑。由于網絡輔導本身有著私密性、非接觸性等特點,所以學生往往更喜歡在網絡當中發(fā)表相應的言論,而通過這些言論,教師便有可能及時掌握學生心中所想,判定其心理健康狀況[2]。
例如:某學校教師與班級當中的每一位學生均加了QQ或微信,同時也通過調研等活動,掌握了學生經常使用的微博賬號名稱等,然后這名教師會通過這些網絡平臺,從學生的言論中分析和判斷其是否遇到了困難、是否存在相應的心理問題。
有一次,該教師發(fā)現本班級的小紅(化名)在微信朋友圈發(fā)了這樣一條信息“此時的我很壓抑”,該教師看到之后,立即感覺不對,及時與這名學生家長進行了溝通,得知小紅的父母因為一些瑣事在當天吵了架;之后在第二天上學時,教師將小紅叫到了辦公室,通過一番交流得知小紅的父母經常吵架,小紅非常痛苦、煩惱,甚至有了離家出走的念頭。這名教師及時與小紅的家長進行了溝通,并對小紅展開了長期的疏導教育,最終通過教師和家長的密切配合,小紅再次變得陽光快樂起來。
通過這一案例不難發(fā)現,網絡技術為教師提供了了解學生心理健康狀態(tài)的便捷渠道,教師對這一渠道進行靈活運用,從而更加高效地掌握學生真實心理狀況,為自己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參考和支持,進而提高教育針對性以及有效性,幫助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3]。
建設心理健康交流平臺,提供傾訴以及教育渠道
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技術創(chuàng)設一個心理健康交流平臺,利用該平臺為初中生提供一個可以傾訴的渠道和交流渠道,從而讓學生在較為寬松的狀態(tài)下表達自身的一些心理問題,并互相進行慰藉,同時教師也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建議,幫助學生調整心理狀態(tài),排解煩惱[4]。
例如,教師可以利用校園官網或者是微信公眾號創(chuàng)設一個匿名的心理健康交流平臺,在這一平臺當中學生可以匿名發(fā)布一些信息,然后共同進行交流討論;也可以匿名私下向教師發(fā)送信息,再由教師進行解答。借助這種方式可以避免學生因為尷尬心理而不愿意傾訴自身遇到的問題,可以引導學生主動地將自身當下遇到的一系列問題向其他同學進行傾訴或者向教師說明,從而獲取來自教師以及同學的理解和幫助,而且這樣也便于教師長期跟蹤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落實好心理維護工作,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成效。
借助網絡打造學生心理健康檔案
做好初中生網絡化心理健康檔案的建設工作,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的一個關鍵舉措。對于網絡化心理健康檔案,一般應涉及智力水平、心理現狀以及興趣愛好、個性特點等一系列內容。
教師可以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時,隨時隨地調取學生的心理健康檔案,了解學生當下的心理健康狀況,然后合理選定對應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以及方式方法,從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以及有效性。
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在完成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后,開展心理健康測試,再結合測試結果,借助網絡技術隨時對每一位學生的心理檔案信息進行補充和調整,實現檔案信息的有效更新,從而為之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可靠參考依據。另外,借助網絡心理健康檔案,教師還能夠預測學生可能出現的一些心理問題,從而及時采取針對性措施進行提前干預,達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5]。
綜上所述,進入到網絡時代后,各類網絡技術以及網絡平臺開始涌入課堂,促進了教學方法的優(yōu)化與變革,顯著提高了教育工作成效。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初中階段教育教學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應該積極適應網絡環(huán)境,做好教育模式的改進和創(chuàng)新。
參考文獻
劉世輝. 泛在網絡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研究[J]. 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23,40(1): 70-72.
馬玲瓏. 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模塊化探究[J]. 西部素質教育,2022,8(24): 124-127.
王曉涵. 積極心理學視域下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J]. 西部素質教育,2023,9(18): 120-123.
孫娟. 消除不良情緒,加強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J]. 讀與寫,2021,18(33): 80-81.
王夢柯,袁曉琳. 發(fā)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對農村初中生心理健康影響的實驗研究[J]. 中國健康教育,2023,39(12): 1125-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