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敏瀟
【摘要】教師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滲透動畫資源,推出更多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需求的美術學習活動,讓學生在豐富的美術創(chuàng)作實踐中,啟發(fā)美術學習思維,強化美術學習體驗,激發(fā)其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學生對動畫有特殊興趣,教師做好學情調研,科學借助動畫資源展開教學活動,讓動畫發(fā)揮其教育價值,成為美術教學的重要輔學手段,為順利推進美術課堂教學提供助推力。
【關鍵詞】小學美術;動畫資源;教學實踐
小學生有豐富的觀看動畫經(jīng)驗積累,并對動畫有特殊情結,教師以此為抓手,借助動畫資源創(chuàng)造更多教學契機,強化學生美術認知體驗,引導學生順利進入美術核心學習,讓動畫成為學生感知美術、學習美術的重要幫手。傳統(tǒng)的美術學科教學往往不能引起學生重視,教師在教學方式、教學活動、教學方案等方面做出創(chuàng)新探索,組織學生開展美術觀摩、手工制作、實地寫生等學習活動,啟發(fā)學生美術學習思維,開闊學生學習視野。
一、整合動畫資源,探尋美術教學切入點
動畫資源的整合是美術課堂滲透動畫元素的第一步,教師借助多種渠道搜集、篩選動畫素材,為教學活動組織、教學方案設計提供有力參數(shù),提升動畫資源與學生學習實際的契合度,為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的啟發(fā)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1.搜集豐富動畫素材
可搜集到的動畫資源眾多,教師不妨組織學生開展動畫素材收集活動,要求其從海量信息中搜集不同美術元素、不同故事情節(jié)的動畫素材,參與班級篩選活動。學生對動畫較為熟悉,對動畫素材搜集活動能夠積極響應,為美術課堂帶來豐富活力。教師結合當前教學內容,科學運用動畫對美術教學活動進行優(yōu)化處理,在提升美術學科教學成效的同時,順利啟發(fā)學生美術思維。
在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美術“形體的組合”的教學時,教師借助二維動畫《機器貓》和3D動畫《冰河世紀》的視頻片段,為學生展示不同的熒幕視覺效果,帶領學生感受平面與立體的區(qū)別,讓學生在觀賞動畫的同時感受不同形體的變換形式,增強學生對美術課堂學習的期待。在互動交流環(huán)節(jié),教師設置相關問題:對比這兩部動畫,你更喜歡哪一部?為什么?學生經(jīng)過一番激烈討論、各自闡述自己的觀點,并得出結論,更多的學生喜歡《冰河世紀》,因為其動畫立體感較強,帶給大家的觀景感覺更加真實。通過觀賞、對比經(jīng)歷,學生的視覺感受能力得到提高。教師利用多媒體展開多地建筑物圖片,帶領學生分析圖片中包含的形體,以及建筑設計靈感。在學生對形體有了初步了解后,展示各種幾何石膏形體,介紹幾何形體和自然形體相關的美術學科知識,引導學生了解形體是具有三維空間的立體實物,掌握形體的基本知識,并學會應用各種形體來組成藝術作品。
2.激活學生美術思維
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滲透動畫元素,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美術學習的興趣,還能潛移默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順利啟發(fā)學生的美術創(chuàng)造思維,在創(chuàng)造性探索中成長美術核心素養(yǎng)。教師結合學生具備豐富動畫觀看、動畫人物臨摹經(jīng)驗的學習基礎,導入學生感興趣的動畫角色為原型,推出人物形象素描學習任務,傳授繪畫技巧,帶領學生仔細觀察、分析這些形象特點,使其順利進入創(chuàng)作環(huán)節(jié)。
教師在教學“抽象的雕塑”時,讓學生先觀察教材中的雕塑圖片,分析這些雕塑作品的形象特點、使用材料、制作方法等,并鼓勵學生從美術的角度展開思考,自由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學生對雕塑概念的理解不同,觀察雕塑的角度不同,能夠表述不同的觀點。教師對學生積極發(fā)言的行為給予表揚,并展示一些經(jīng)典動畫片中的卡通形象雕塑作品或圖片,讓學生傳閱后,利用現(xiàn)有的材料進行雕塑創(chuàng)作,塑造動畫形象。學生主動探尋適合的制作材料,能夠搜集泥巴、橡皮泥、鉛筆、樹枝、紙團、顏料等材料,展開雕塑創(chuàng)作。教師進行班級巡視,觀察學生制作情況,對“卡”在制作步驟的學生,及時給予技術支持,讓所有學生都能順利完成制作。在學生完成創(chuàng)作后,教師要求學生將作品擺放在展示臺,由集體評選最喜歡的幾個作品,讓設計者介紹設計思路、制作經(jīng)驗,以及對作品的理解。教師創(chuàng)新教學程序設計,讓每位學生都成為主動參與者,強化學生美術學習體驗。
二、創(chuàng)設動畫情境,營造趣味性課堂氛圍
動畫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能夠為學生帶來多種感官的沖擊,激發(fā)學生深入美術探索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對接學生現(xiàn)階段觀看的動畫信息,推出相關學習活動,營造趣味性、靈活性學習氛圍,其助學效果顯著。
1.媒體展示動畫信息
教師借助多媒體播放動畫視頻,對學生多種感官形成沖擊,并提出相關引導問題,引導學生在觀賞的同時,思考相應學習問題。信息技術在教學活動中的廣泛應用,為動畫資源的展現(xiàn)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為學生營造更加趣味性的智慧課堂氛圍,強化學生學習實踐體驗,突出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在動畫信息呈現(xiàn)環(huán)節(jié),教師對接教學內容,提升動畫素材的契合性,幫助學生順利進入到美術學習活動。
教師在課堂教學融入動畫時,有機對接教學內容,為學生從觀看動畫到美術學習的順利過渡奠定基礎。在教學“學構圖”時,教師帶領學生觀看動畫電影《熊出沒之雪嶺熊風》,要求學生在看到唯美的畫面場景時叫停,做截圖處理,對定格畫面做具體分析,并嘗試將畫面模仿繪制出來。小學生喜歡豐富多彩的畫面內容,看到喜歡的畫面就要求暫停動畫,截取了豐富的清晰畫面,并對這些畫面做篩選,最終選擇兩幅畫面作為模板。教師組織學生觀察這兩幅畫面,分析圖中景物的大小、位置、疏密、虛實等布局,讓課堂學習井然有序進入良性互動環(huán)節(jié)。學生繪畫時經(jīng)常隨意起稿,對構圖沒有確切的概念理解,教師利用動畫資源層層引導,讓其意識到好的構圖對藝術作品的重要性,從而積極主動學習構圖知識。
2.師生互動演示動畫
學生對熟悉的故事情節(jié)、動畫形象、精彩畫面較有感覺,教師配合生動性語言對其中的美術元素做演示和講解,能夠對學生心理形成觸動,快速喚醒學生的相關動畫記憶,完成動畫認知到美術感知的過渡。教師適時布設觀察任務,要求學生觀察動畫形象的各種表情動作,并選擇一個形象進行模仿創(chuàng)作,學生能夠積極響應,課堂學習氣氛活躍。在教學活動中滲透動畫情境教學法,能夠有效強化學生學科知識內化。
教師在教學“喜怒哀樂”時,借助多媒體展示一組學生比較熟悉的小黃人、哪吒、樂迪、包墩墩等動畫形象圖片,讓學生觀察其面部表情、肢體動作等,說一說這個動畫形象此刻的心情。學生對辨別表情的學習任務較感興趣,能夠積極響應,課堂氣氛高漲。待學生能正確判斷所有的動畫人物表情后,教師布設相關的訓練任務,要求學生選擇一張圖片進行模仿再創(chuàng)作,將圖片中原本高興的表情轉換為悲傷的表情,把原本哀傷的表情轉換為喜悅的表情,并參與集體展評活動。學生對美術模仿繪畫比較熟悉,能夠輕松完成模仿操作。教師加入轉換表情要求,適當提高創(chuàng)作難度,激發(fā)學生更多創(chuàng)作潛力,強化學生對表情的掌握。
三、推出動畫活動,增加動畫資源應用性
教師推出豐富的動畫學習活動形式,以分角色表演動畫故事、創(chuàng)編動畫情節(jié)、創(chuàng)作動畫形象等活動,為學生帶來更多學習啟發(fā),增強動畫資源應用強度的同時,強化學生學習實踐體驗,成長學科綜合能力。
1.角色扮演動畫場景
學生喜歡動畫的因素包含動畫中緊抓人心的事件走向、精彩的故事情節(jié)、迷人的動畫造型、能引起情感共鳴的角色性格等。教師在教學方案設計時,適時增加一些分角色扮演、動畫造型展示、動畫故事講述等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加入美術探索學習環(huán)節(jié)。教師結合學生“過家家”的游戲經(jīng)歷,組織學生一起演繹動畫內容,對這新穎的活動形式,學生能夠積極響應,情境創(chuàng)設發(fā)揮其更高的助學成效。
“靜物寫生”是指直接面對日常生活中相對靜止的物體為主要描繪題材的一種繪畫方法,寫生的對象可以是日用器皿、瓜果蔬菜、盆栽植物等。在教學“靜物寫生”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導入不同的動畫形象,鼓勵學生踴躍報名做展示模特,并選擇一個動畫形象進行模仿,現(xiàn)場做造型,營造靜物寫生學習氛圍。其他學生主動幫助模特凹造型、做道具,使其從表情、動作、配飾盡量還原動畫形象,課堂氣氛達到高潮。教師依次對這些造型做介紹,引導學生掌握靜物畫的不同表現(xiàn)方法,體驗構圖的不同角度、不同工具呈現(xiàn)的不同趣味,感受靜物畫的藝術美。教師以動畫形象展示的教學活動安排,讓學生經(jīng)歷觀察、發(fā)現(xiàn)、探索、創(chuàng)作的過程,并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創(chuàng)作一幅以線為主的靜物作品。
2.推出動畫創(chuàng)作活動
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推出動畫創(chuàng)作活動,鼓勵學生創(chuàng)造動畫形象、創(chuàng)編動畫故事內容、塑造不同的人物性格,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建立美術學習認知。學生完成創(chuàng)作后,教師組織展示活動,班級展示學生創(chuàng)作的動畫形象,依托作品介紹美術創(chuàng)作的技巧和繪畫方法,為學生帶來更多學習啟示。
在第九課“寫意蔬果”的教學時,教師播放動畫片《蔬菜不寂寞》的視頻片段,讓學生觀察動畫中各種蔬菜的形象,以及獨特的造型特點,結合自身對蔬菜的了解,進行寫意蔬果的作品繪制。學生在觀看動畫過程中,能夠選擇一種或幾種蔬菜作為創(chuàng)作原型。教師鼓勵學生展開自由討論,分享彼此的構圖規(guī)劃,為對方提出可行性規(guī)劃建議。在以往的美術學習中,水墨畫的創(chuàng)作較少,學生不能熟練運用繪畫工具,尤其是墨水的調和比例上經(jīng)常出狀況,多是水過多造成跑墨現(xiàn)象,還有調色時,經(jīng)常多種顏色混在一起,以至于顏色越調越臟,消磨掉耐心,影響美術學習自主性。教師針對這些問題,采取先演示,再嘗試,再演示的教學方法,通過如此反復訓練,逐步讓學生感受到水墨畫帶來的樂趣,克服畫水墨畫的畏難心理。
四、優(yōu)化動畫教程,布設操作性學習任務
在美術教學方案設計時,教師適時滲透動畫元素,為拓寬學生美術學習眼界提供助力,改變學生固有的學習方式,創(chuàng)新學習作業(yè)布置形式,強化操作性學習任務的布設,科學延伸美術學科訓練維度。
1.創(chuàng)新作業(yè)呈現(xiàn)形式
以往的美術作業(yè)呈現(xiàn)形式多為書面,在動畫教程啟動后,教師適時推出互動性、操作性、開放性作業(yè)任務,將動畫觀賞、動畫創(chuàng)作融入其中,保護學生對美術探索學習的興趣,并將書面作業(yè)有機更改為網(wǎng)絡展評任務,或動畫形象創(chuàng)編競賽活動。小學生好勝心較強,對于展示評價、競賽性質的活動比較敏感,能夠認真對待作業(yè),學習感知體驗更加豐富、立體,提升學科內化成效。
教師調查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水墨畫基本功較弱,對水墨畫松樹有些抵觸心理,覺得是特別難畫的題材。在教學“學畫松樹”這部分內容時,教師要求學生課后觀看《熊出沒》,留意觀察狗熊嶺的松樹林,結合現(xiàn)實生活中的松樹形象,繪制一幅美術作品,并以照片或視頻的形式上傳到家校信息交互平臺。學生課余有充足時間從更多渠道搜集松樹形象信息,以及松樹繪畫技巧等,順利完成美術作品創(chuàng)作,并提交作業(yè)。在作業(yè)展評環(huán)節(jié),教師組織家長和學生一起對作業(yè)進行評價交流,創(chuàng)造更多教育契機,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機會。學生事先知道有作業(yè)展評活動,而且是當著家長的面,能夠更加認真對待作業(yè),拿出最佳創(chuàng)作水平完成美術作品創(chuàng)作。教師從這個角度展開作業(yè)設計,為學生保質保量完成學習任務提供督學作用,家長和教師的表揚更是對其起到更高的激勵作用,促使其產(chǎn)生更多美術學習主動力。
2.延伸學科訓練維度
單一、枯燥的作業(yè)內容容易造成學生厭倦心理。教師抓住學生較喜歡沒有固定答案的開放性學習任務的心理特點,結合教學實際,對接學生日常生活,合理延伸學科訓練維度,為學生布設更多探索性、開放性學習任務,為啟發(fā)學生美術學習思維奠定基礎,讓學生自由選擇是以小組形式進行合作探索,還是獨立完成學習任務。不同學生的學力基礎不同,教師對此有清晰認知,在學習任務布設時,提出相應具體要求,輔助學生順利推進創(chuàng)意實踐。
教師在教學“電腦美術—對稱圖形”這部分內容時,播放包含大量美術手法的剪紙動畫《過年》,引導學生總結對稱剪紙的折、畫、剪、貼操作步驟,深入理解對稱圖形的概念。在實踐操作環(huán)節(jié),教師詳細講解電腦美術制作方法,設計相關創(chuàng)作任務,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動畫為基礎,借助電腦制作美術圖案。學生對電腦操作的學習比較感興趣,能夠主動展開探索學習,初步了解電腦美術制作步驟。在親子創(chuàng)編任務布設時,教師要求學生結合動畫形象進行美術作品創(chuàng)作,或借助美術軟件制作網(wǎng)絡動畫,并與家長事先做好溝通,邀請家長給予學生一定的幫助,在學生電腦操作出現(xiàn)困難時,引導其克服困難,完成美術制作任務。教師對學生家庭情況進行調查,對沒有家長陪同條件的學生,布設不同層次的學習任務,避免學生養(yǎng)成不好的學習習慣。
在美術學科教學中滲透動畫素材,是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需求的,教師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依托動畫組織美術學習活動,借助多媒體對學生多種感官形成沖擊,鼓勵學生參與美術學習、美術創(chuàng)作,促進學生美術思維的成長。學生對動畫元素較敏感,教師以此為抓手,設計針對性教學方案,組織多元化趣味活動,布設多樣化學習任務,形成更高的學習調動效果,提升動畫與美術教學的契合性。
【參考文獻】
[1]鄒志偉.動畫資源在小學美術課堂中的應用路徑[J].美術教育研究,2022(13).
[2]毛伶俐.動畫資源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運用實踐[J].新教育,2022(23).
[3]戚祎.小學美術教學中動畫資源的穿插應用[J].學苑教育,2022(34).
[4]黃婷.動畫資源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運用[J].教師博覽,20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