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恩超 于麗麗
摘要:學校教育,首要的任務就是激發(fā)學生讀書興趣,教會學生讀書方法,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半p減”政策出臺后,我們有了更多的時間沉浸閱讀、研究閱讀,不遺余力推進讀書活動的開展,并把讀書活動作為撬動學校教育生態(tài)改變的一個重要支點,促進學校教育發(fā)展的一個重要途徑,從而讓學校教育的良好生態(tài)已顯端倪。
關鍵詞:讀書共同體;“鏈接式”閱讀;閱讀課程化
五常市牛家滿族鎮(zhèn)中心學校(以下簡稱為牛小)始建于1941年,坐落于五常市最北部,是一所寄宿制與走讀制雙軌道的鄉(xiāng)鎮(zhèn)中心學校。多年來,學校秉持“讓每一個學生—興趣在這里培養(yǎng)、習慣在這里養(yǎng)成、歡樂在這里開始、希望在這里放飛”的辦學宗旨,努力踐行“讓教育創(chuàng)造幸福人生”的辦學理念?!版溄邮健贝箝喿x是一種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創(chuàng)造性來提高綜合閱讀能力的教學方法。鏈接式閱讀的核心理念是將語言、文化、思想和社會實踐進行有機的聯(lián)系,幫助學生理解和運用知識。采用校園陶冶教育法、教師先行法、領導政策激勵法,從課堂內外、學科融合、無字之書入手,構建“鏈接式”大閱讀模式的特色追求,為師生搭建各類閱讀展示平臺,讓閱讀成為一種美好的生活方式。
閱讀,教師是關鍵[1]。學校倡導每個教師自覺做到“個人閱讀天天有、閱讀分享月月見、閱讀打卡年年看”。
(一)環(huán)境營造
學校設立“休閑讀書吧”,實現(xiàn)教師隨時閱讀。積極創(chuàng)設讀書環(huán)境,讓校園每一個角落都成為讀書的地方。啟智、培根、潤心、鑄魂,在學校一樓一品的樓廊文化建設中,特別設立以“閱讀潤澤向善之心”的閱讀主題樓層,“休閑讀書吧”已成為教師們放松身心、緩解壓力的精神港灣。
(二)個人閱讀
每學期初,向教師推薦閱讀書目,包括必讀書目和選讀書目。個人閱讀天天有,撰寫讀書筆記,群內分享讀書感悟,定期做讀書匯報。教師讀書心得和讀書摘記由業(yè)務副校長與讀書工作負責人統(tǒng)一檢查,將教師讀書與教育教學活動的考核相結合。每逢寒暑假后學校舉辦讀書交流會,教師們以精心設計思維導圖、精讀概括內容精美的PPT等多種形式分享自己讀書的感悟和收獲。
(三)讀書共同體
學校在教師個人閱讀基礎上成立“讀書共同體”。從只有10名教師組成的第一組,已經發(fā)展到第三組,每一組都有2-3名校領導帶頭領讀。成立分組微信群,在共同體群內每天分享自己的讀書感悟或是經典摘句,恰到共情處開展“激情”研討。每月組織1次共同體教師讀書分享會活動,每個學期末舉辦1次有主題的讀書匯報活動。
(四)政策激勵
出臺措施激勵閱讀。學校把讀書作為年度量化考核的一項重要標準,成立校長基金會獎勵先進讀書工作者,階段性表彰優(yōu)秀讀書教師,鼓勵教師多讀書、讀好書?!白x書、教書、寫文章”正成為教師不斷成長進步的階梯。在“實踐、思考,再實踐、再思考”的過程中,提高了文化底蘊和專業(yè)能力,體驗到了做研究型教師的快樂與幸福。
閱讀,學生是主體。學校堅持每天開展“晨誦.午聽.暮省”活動,做到“時時有目標,人人有任務,階段有考核”。學校圖書館藏書3萬余冊,并以每年2000冊的數(shù)量不斷更新,自動借閱系統(tǒng)方便學生隨時可以借閱。學校把閱讀課納入課程表:1-6年級每周課后服務開設2節(jié)閱讀課,增加閱讀時間;3-6年級每周開設1節(jié)圖書室閱讀課,感受讀書氛圍。豐富圖書資源,形成圖書館—圖書角—家庭小書櫥三級書庫。
(一)共享圖書小站
每個班級都建立共享圖書小站,在班內開展“獻上一本書,看上百本書”的活動。做好資源整合,給圖書編號,蓋上班級專屬印章,放入圖書小站中,以便學生在課余時間閱讀[2]。
(二)愛心圖書接力
除同班級、同學年圖書共享外,每年的畢業(yè)生也會為學弟學妹們捐贈書籍。他們還會在書中寫下一段寄語,接力的學生都像開盲盒一樣打開書籍,一本接一本的續(xù)讀。
(三)校園廣播聽書
校園廣播填補時間空白。學生午飯后會在班級休息,學校利用廣播播放音頻或朗讀,讓學生們聽故事、聽美文、聽名著。廣播內容很多時候都是學生準備和播放,這樣不僅讓學生們用聽的方式補充了閱讀,而且還鍛煉了組織管理能力。晚上休息前,是住宿學生聽故事的最佳時間。于是,“愛的港灣”溫馨廣播再次出場,學生們在有趣的故事中進入夢鄉(xiāng)。(四)搭建展示平臺
舉辦校園讀書主題活動。通過“書香少年”“牛小朗讀者”評選、讀書置換、讀書演講、課本劇表演、講故事、傳統(tǒng)文化知識競賽等活動的開展,形成濃郁的讀書氛圍,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引領學生走上閱讀之路。
要發(fā)展學生的閱讀能力,僅通過學生自讀是不夠的。首先,應該有完善的閱讀課程體系作指導。閱讀課型要多樣,比如閱讀指導課、好書推薦課、閱讀欣賞課、美文欣賞課等。牛小的閱讀課型有低年級繪本閱讀課、好書推薦課,中、高年級的整本書導讀課、推進課、交流課、延伸課等。其次,閱讀要向課外延伸。開設的閱讀課型是為了構建“鏈接式”策略,為從一篇帶多篇,一篇課文走向整本書閱讀、走向生活閱讀創(chuàng)造條件?!版溄邮健遍喿x是通過多種語文實踐活動,將一篇課文、整本書或是學科間進行融合。
(一)鏈接課堂內外
課內閱讀要從復雜的形式主義中解放出來,教學語文課文時,力求簡潔明了,突出重點。研讀課標后總結,要擁有大單元意識,構建教學大情境,帶著大任務出發(fā),充分挖掘“閱讀鏈接”和單元、課文之間的聯(lián)系,建立起網狀的學習結構,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例如:教學語文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祖父的園子”時,教師會把《呼蘭河傳》鏈接到本課中,鏈接一節(jié)好書推薦課,課文與原書彼此鏈接,互相補充,鼓勵他們課后繼續(xù)閱讀整本書,了解作者背景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本。教學六年級語文上冊的《七律·長征》時,鏈接閱讀《十六字令三首》《憶秦娥·婁山關》《念奴嬌·昆侖》等其他毛澤東詩詞,激發(fā)學生對原有知識的鏈接。
像這樣的相關鏈接文章或書目,每學年組會按照單元歸類,形成資源共享。在課內外閱讀中,學生們漸漸學會讀書的方法,并逐漸形成能力,最后轉化為習慣。從小鏈接走向大閱讀,實現(xiàn)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的雙贏。
(二)鏈接學科融合
融入音樂表達,增進閱讀體驗。例如在低段進行唐詩宋詞閱讀教學時,就會融入古典音樂,在感受聲律美的同時感受文字之美,啟發(fā)兒童從多角度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進行學習。古詩新唱、我為古詩配樂等活動備受學生們的追捧。
引進繪畫手法,幫助強化理解。學生們用簡筆畫勾畫出故事的人物或者思維導圖,再輔以適當解讀,那些已有的生活經驗便會被喚醒。學校為此開展了為故事、古詩、課文配畫活動,讓原本有些無法接觸到的文本語言轉化成直觀形象的元素,增強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認知。另外,繪制思維導圖也是學生最喜愛的活動之一,通過思維導圖不但梳理了文本內容,還可以借助導圖講述主要內容。
(三)鏈接“無字之書”
在校園中開辟了開心小農場,豐收時,那里便成了學生們“買賣”的樂園。一句句古詩詞成了“入場券”,要想進入農場,需要給小管家背誦一句與此處植物相關的詩句。為了在豐收時節(jié)獲得農場的“入場券”,學生們連續(xù)幾個月都在積累古詩詞。一畦畦蔬菜成了鮮活的教材,他們感受勞動的辛苦、記錄蔬菜的生長過程、寫下自己的感悟。學生們在教師的指導下,到田間地頭讀取這一頁頁無字之書。
家庭是最重要的閱讀場所,有效開展家庭親子閱讀活動,涵育家庭閱讀新風尚。
親子共讀。開展“最美書香家庭”“親子共讀”活動。校園讀書節(jié)時,對熱愛閱讀、堅持閱讀、陪伴閱讀的家庭進行表彰。同時開展創(chuàng)建“最美家庭書房、書柜、書角”活動,發(fā)動家長和學生積極行動起來,在家庭中建立閱讀專屬空間,營造舒適的閱讀環(huán)境,指導家庭選擇健康有益、適合兒童的讀物,鼓勵家長經常和孩子一起逛書店,每學期添置一定數(shù)量的正版好書充實家庭書房藏書量,倡導家長經常與孩子交流閱讀感受。
成立家長讀書共同體。在群內分享閱讀感悟,交流育兒心得,家長學習帶動孩子閱讀,打造書香家庭。牛小地理位置特殊,很多家庭都是隔代撫養(yǎng),但是在讀書共同體的帶動下,很多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也加入了讀書隊伍。他們和學生一起讀書打卡,撰寫讀書筆記,手寫讀書感悟,分享自己真實的感受。一位奶奶說:“沒想到這個年齡了,突然特別地想學習,想閱讀,是學校為我們提供了平臺,提供了一個可以交流的舞臺,讓我們也有了歸屬感和價值感?!?/p>
優(yōu)化課程,學科整合,五常市牛家滿族鎮(zhèn)中心學校構建的“鏈接式”大閱讀模式還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讀書工作也在創(chuàng)新中逐步取得新進展。
參考文獻:
[1] 彭瓊.欲教書育人,先讀書立身:書香校園建設談[J].人民教育,2023(8).
[2] 魏玲.用好“共享圖書”,抓實課外閱讀:中年段課外閱讀教學中開展“共享圖書”的探索[J].新課程,2021(44).
編輯/陸鶴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