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也勢必帶來學習評價的改革。如何科學合理地評價學生的體育與健康學習,發(fā)揮評價的反饋、導向、激勵與改進等作用,促進學生更好地進行體育與健康學習和積極參與體育活動,是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過程中非常值得關注的重要問題。在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中,運用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對學生進行課堂學習評價,既能關注到那些基礎薄弱但學習態(tài)度認真的學生,又能調動基礎好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真正體現(xiàn)評價的激勵和發(fā)展功能,從而增強學生對體育與健康學習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關鍵詞:體育核心素養(yǎng);過程性評價;終結性評價;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96"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4)03-0077-03
2016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的意見》提出,要完善體育考試評價辦法,創(chuàng)建課內外、各學段綜合聯(lián)動的學校體育評價體系,發(fā)揮體育評價的導向作用。同時,《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解讀》在“高中體育與健康學業(yè)質量下的評價方法”中指出,在體育與健康學習評價中,應將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形成優(yōu)勢互補。這樣有利于隨時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保證評價結果的效度和信度,做到及時、公正、準確地評價每一名學生,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多種評價方式相結合有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隨時發(fā)現(xiàn)問題(包括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和運動技能等方面),并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問題,從而促進學生和教師的不斷進步,實現(xiàn)評價的激勵和反饋作用[1]。如何利用評價的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fā)揮評價的教育教學功能,值得一線體育教師思考。本文以足球模塊二的課堂教學為例,運用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學習評價,既能關注到基礎薄弱但學習態(tài)度認真的學生,又能調動基礎好的學生學習積極性,真正體現(xiàn)評價的激勵和發(fā)展功能,從而增強學生對體育與健康學習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一、過程性評價
過程性評價強調在學習的過程中,將評價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促進評價過程與學習過程的融合[2]。在對學生進行過程性評價時,可提前將學生進行分組(以6人一組為例),以團隊(小組)模式貫穿整個模塊學習的始終,團隊內每名成員的表現(xiàn),都會影響到團隊的成績。課堂上教師從核心素養(yǎng)培育角度出發(fā),即針對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對每個團隊各項表現(xiàn)進行賦分(表1)。模塊學習結束時,每個團隊的所有課堂表現(xiàn)總分即為該團隊每位成員在該模塊學習過程中的平時成績,即平時分。
以足球模塊二第三單元第四次課教學為例,教學內容為:1.腳背正面射門(復習);2.傳球—停球—運球—射門組合練習;3.三對二局部戰(zhàn)術;4.五人制教學比賽;5.體能練習:夾球收腹跳。教學過程中,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根據(jù)過程性學習評價得分細化表(表2)對各個小組進行評價(賦分)。如“體能狀況”方面:小組內每個成員在各項練習中積極跑動,能按要求完成各項練習,則該小組得3分;組內1~2人在練習中跑動不積極,不能按要求完成各項練習,則該小組得2分;3~4人在練習中跑動不積極,不能按要求完成各項練習,則該小組得1分;5~6人在練習中跑動不積極,不能按要求完成各項練習,則該小組得0分。又如“正確的勝負觀”方面:小組內每個成員能正確對待比賽的勝負結果,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則該小組得3分;對待比賽的勝負結果,大多數(shù)成員能做到從容面對,但1~2人不能接受失敗的結果,則該小組得2分;比分領先或獲勝時,表現(xiàn)出“得意忘形”或過激行為,或在比分落后或失敗時,3~4人表現(xiàn)出難以接受比賽結果,則該小組得1分;比分落后或失敗時,5~6人表現(xiàn)出難以接受比賽結果,則該小組得0分。然后將每項的得分計入“過程性學習評價表”的相應欄目,在每個模塊結束后,再對每次課各個小組的“過程性學習評價表”進行匯總,最后得出各個小組模塊總得分,即為小組內每位成員的最終平時分。
二、終結性評價
終結性評價是在教學活動結束時進行的一次性評價,目的是考查學生是否達到了預期的相應要求,側重于對學生個體運動知識和技能的掌握以及運用情況的評價,考察注重的是最終結果,主要運用在階段性考核和期末考試中[1]。以足球模塊二教學為例,當本模塊學習結束后,教師根據(jù)“足球模塊學分評定表”內容(表3)對學生進行本模塊的終結性評價。
三、結語
《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中明確提出,構建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要將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其中,過程性評價主要關注的是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角色的勝任情況、良好的意志品質、遵守規(guī)則和尊重他人等方面;終結性評價則主要關注的是學生個體運動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以及在實際運用中的表現(xiàn)情況等。因此,在對學生進行學習評價時,只有將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對學生作出更加全面和公正的評價,才能真正體現(xiàn)評價的激勵和發(fā)展功能,從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進一步形成。
參考文獻:
[1]季瀏,鐘秉樞.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解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林怡.高校課程學習過程性評價的實踐研究[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5,29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