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實驗學校堅持“以海立德、以海啟智、以海強體、以海育美、以海踐勞”的理念,以海洋教育為載體,構建“以海育人”的特色“五育”融合跨學科育人模型,打造海洋教育跨學科特色課程群,強化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
學校將學科課程、活動課程和“愛國、求實、創(chuàng)新、拼搏”的南極精神以及“自強、探索、奉獻、和平”的大洋精神教育進行高度整合,系統(tǒng)設計和開發(fā)了適合內陸地區(qū)的跨學科課程體系。該課程體系由“自然海洋”“人文海洋”和“經略海洋”三部分構成,每個課程體系由知識學習和實踐活動兩大部分構成。目前,已經開發(fā)和實施了“親海閱讀”“海洋戲劇”“海洋繪畫”“珊瑚與海洋生態(tài)”“中華白海豚及保護”“認識海洋強國”等13門校本課程。
“自然海洋”的知識學習部分,主要依托學校的生物、科學等教師帶領學生學習有關生命之源的知識;實踐活動部分,讓學生通過自然博物館研學、自制水族箱等活動了解海洋。學校在校內建了約1000平方米的“微型中國海洋教育工坊”,以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為核心,以構建海洋特色課程為載體,深入研究海洋特色教育的開發(fā)和實施。
“人文海洋”的知識學習部分,開設海洋神話、海洋故事、海洋戲劇、海洋法治、海盜共和國五個課程;實踐活動主要是通過“舌尖上的大?!?、海洋館研學和海洋文創(chuàng)開展。例如,學校利用假期,帶領學生到北京動物園、北京海洋館開展實踐活動,提前設計任務,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觀察和學習。學生通過現場學習,不僅完成了任務單,增長了知識,開拓了視野,更增強了集體意識,形成了文明互助、自覺遵守社會公德的良好習慣。
“經略海洋”的知識學習部分包括海洋微塑料、白海豚保護,由不同學科教師進行跨學科合作;實踐活動包括海洋機器人、船模、科研小程序開發(fā)、極地探險四個活動。例如,學??萍冀逃行慕處熇眉倨冢瑸閷W生精心設計了培訓,包括人工智能基礎、機器人技術、海洋科技、海洋保護四大項20個小項的內容。學生在學校的海洋館通過學習,設計、制造出操控半自動運行的水下智能機器人。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學會了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感受科技創(chuàng)新的不易,從而逐漸在心中種下了科技海洋、戰(zhàn)略海洋的種子,懂得將個人的愛好與祖國未來的發(fā)展相結合。
未來,學校將繼續(xù)探索創(chuàng)新“海洋+”的教育模式,一方面深耕校內資源,不斷探索跨學科綜合課程,完善課程評價體系,推進學校課程數字化發(fā)展;另一方面將積極融合大學和專業(yè)研究機構多方資源,擴大海洋科學專家資源庫,持續(xù)打造海洋特色教育。
編輯 _ 汪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