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中圖分類號:G807.4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24.03.000
基金項目:廣州技工教育市級科研項目-技工院校公共體育課融入思政元素的研究(GZHRK2021A09)。
備注:1
作者簡介:劉瓊(1987—),男,博士研究生,中級-講師; 研究方向為體育教育訓練學;職業(yè)教育。。
通信作者:劉瓊(1987—),男,博士研究生,中級-講師; 研究方向為體育教育訓練學;職業(yè)教育。,978123994@qq.com。
普通作者:朱靜媚(1986—),女,碩士研究生,中級-講師; 研究方向為職業(yè)教育。
摘要:本文運用文獻資料、專家訪談等研究方法,探究了技工院校公共體育課開展課程思政的重要意義、現(xiàn)實困境以及實踐路徑,針對開展公共體育課程思政所面臨的現(xiàn)實問題,提出加強公共體育課教師隊伍的思政能力、構建具有技工院校特色的公共體育課程思政體系、以生為本聚焦高技能人才培養(yǎng)等實踐路徑,為技工院校公共體育課程思政的開展提供科學的理論與實踐借鑒。
關鍵詞:技工院校;公共體育課;課程思政;實踐路徑
Study on the Value Implication and Practice path of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 in Technical Colleges
LIU Qiong" "ZHU Jingmei
(Guangzhou Industry amp; Trade Technician College,Guangdong" Guangzhou 510000,China)
Abstract: By using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literature materials and expert interview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significance, realistic dilemma and practical path of carrying out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es in technical colleges, aiming at the practical problems faced by carrying out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practical approaches, such as strengthen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bility of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construc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ystem of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chnical colleges, and focusing on the cultivation of high skilled talents, to provide scientific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of technical colleges.
Key words: technical colleges;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ractice path
前言
體育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xiàn),體育強則中國強,青年強則中國強,技工院校作為我國培養(yǎng)技能人才的主力軍,更應該把體育課程擺在重要的位置,著力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優(yōu)秀技能人才。在“課程思政”背景下,技工院校公共體育課程必須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深入挖掘公共體育課程中的思政資源,注重愛國主義教育和傳統(tǒng)文化教育,培養(yǎng)學生頑強拼搏、奮斗有我的信念,激發(fā)學生提升全民族身體素質的責任感[1],全方位落實大思政教育,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根本目的。
1 技工院校公共體育課開展課程思政的重要意義
1.1 助推“健康中國”國家戰(zhàn)略之需
黨的十八大以來,體育強國被多次提及,“建設體育大國和體育強國,是中國人民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蓖七M健康中國建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重要基礎,是全面提升中華民族健康素質、實現(xiàn)人民健康與經(jīng)濟社會協(xié)調發(fā)展的國家戰(zhàn)略,將健康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把健康教育作為所有教育階段素質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2],此舉為時代之需。技工教育是職業(yè)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培養(yǎng)技能人才的搖籃,公共體育課程在技工教育體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作為基礎課程,技工院校公共體育課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習得體育技能、促進身心健康,形成終身體育習慣為主要目標,核心素養(yǎng)既是學生心理健康的具體指標體現(xiàn),同時又是重要的課程思政元素,在鍛煉學生身心健康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因此,技工院校公共體育課程思政的深化改革有利于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實現(xiàn)既定的戰(zhàn)略目標。
1.2 落實“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之需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立德樹人是教育之根本任務,對教育應“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的問題作了多次重要講話,明確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3]。在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高技能人才過程中,技工院校公共體育課程承擔著“育體”的重要任務,與德、智、美、勞相結合,充分挖掘潛在的課程思政教育資源,發(fā)揮體育課程的育人功能,并與思政課程真正做到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將有利于克服思政課程與專業(yè)課程長期“兩張皮”的尷尬現(xiàn)象,使立德樹人重要教育理念扎根于所有課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此為教育根本任務之需。
1.3 促進技工院校公共體育課程改革之需
技工院校公共體育課程是各專業(yè)學生必修的基礎課程,本課程對于建設健康中國和人力資源強國,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的作用[4]。技工院校公共體育課程秉承“健康第一”的理念,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為主要目標。然而,據(jù)調查顯示,我國青少年的身體健康指標連續(xù)多年下降,提升青少年的身體素質迫在眉睫。技工教育承擔著重要的育人任務,但是技工院校公共體育課程對各運動技術的學習、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力有不足,又缺乏完善的“學、練、賽”體育競賽育人體系,不利于學生運動習慣養(yǎng)成,難以實現(xiàn)終身體育。如今,國家大力發(fā)展職業(yè)教育,技工院校要發(fā)揮主力軍作用,加大公共體育課程改革力度,為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技能型人才奉獻力量,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2 技工院校公共體育課程思政的現(xiàn)實困境
2.1 公共體育教師的思政能力普遍薄弱
技工院校開展公共體育課程思政,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體育教師的思政能力是關鍵,但就目前而言,技工院校體育教師的思政能力較為欠缺。首先體現(xiàn)在課程思政意識較為薄弱,受到傳統(tǒng)固化思維的影響,大部分體育教師認為公共體育課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課堂上保持適當?shù)倪\動量,提高學生身體素質。這種觀念非常片面,殊不知公共體育課程既是學生增強體質,習得鍛煉方法與知識的重要途徑,也是技工院校開展課程思政教育的重要陣地。其次,技工院校體育教師對體育教學中思政元素的敏感性不強。受到競技體育的影響,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普遍過度重視技術教學,而忽視挖掘教學中的隱性思政教育資源,他們認為隱性的教學目標只能使學生在運動實戰(zhàn)中體會,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如何將潛在的隱性教育資源顯性化、目標化值得技工院校體育教師認真思考。此外,技工院校體育教師長期缺乏進修、培訓機會,教育理念、教學方法以及對新時代下技工院校體育課程的理解都因循守舊,急需通過學習培訓,更新知識體系,適應時代變化。
2.2 缺乏健全的公共體育課程思政體系
任何課程都需要一個完整的課程標準,而傳統(tǒng)的公共體育課程標準缺乏思政相關的課程目標、評價標準以及具體的實施路徑。眾所周知,課程思政目標是解決培養(yǎng)什么人的問題;課程思政實施是解決如何培養(yǎng)具有正確思想品德的人才的問題;評價標準則主要用于檢驗課程或學習的效果質量,為改善課程教學提供反饋信息。在課程思政背景下,技工院校公共體育課程作為重要的課程思政陣地,在教學體系上存在諸多問題,如:傳統(tǒng)的公共體育教學中思政教學目標并不清晰、技術技能教學與思政教育融合度不高、體育教師思政意識和挖掘思政元素的能力尚不足、教學評價缺乏對思政內(nèi)容掌握的考核標準等等,這些問題嚴重阻礙技工院校課程思政,非常不利于培養(yǎng)服務于人民和國家的高素質高技能綜合性人才,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不斷完善公共體育課程思政體系。
2.3 生源質量問題增加思政教育的難度
技工院校招生對象主要是初中畢業(yè)或未參加中考的學生,少部分為高中畢業(yè)以及從其他中專或技校轉學的學生,而且大部分學生的家庭環(huán)境比較復雜,家庭條件不太好,導致學生的文化基礎薄弱,學習能力較差,存在性格偏執(zhí)自我、厭煩說教等心理問題,這些問題給課程思政的開展帶來很大的阻力。子曰:“有教無類”為師者,應對所有學生懷有大愛,技工院校的學生人生觀和世界觀并不成熟,急需學校給予正確的引導,幫助他們挖掘自身潛能,因此技工院校必須充分發(fā)揮公共體育課程思政的陣地作用,對學生的思想進行干預,抓住關鍵期開展課程思政教育,確保他們成為一名思想正確、品德優(yōu)良、技能高超的技能人才,成就出彩人生 。
3 實踐路徑研究:技工院校公共體育課程思政實施長效機制
3.1 加強公共體育課教師隊伍的思政能力
開展公共體育課程思政,體育教師是關鍵,教師的教學水平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的學習興趣[5],因此,技工院校體育教師要充分發(fā)揮體育教師的主導作用,不斷提高教師的思政能力,緊隨時代脈搏,吸收新知識形成新理念,把握技能人才核心素養(yǎng),時刻將教書育人的光榮使命與國家的發(fā)展需要保持統(tǒng)一方向,通過自學思政教材、思政培訓、開展課題等多種途徑加強思政意識培養(yǎng),促進思政內(nèi)容與運動技戰(zhàn)術學習、體能訓練充分融合。另一方面,通過多種形式加強教師之間的合作交流,技工院校體育教師應主動加強與其他專業(yè)教師的交流,了解學生所學專業(yè)特點,結合體育教學規(guī)律,完善教學設計,提高體育教學的實踐性和針對性。尤其應該加強與思政教師的交流與探討,通過邀請其共同備課,共同開展公共體育課程思政教學等多種方式,不斷增強思想政治覺悟,革新相關體育與健康知識體系,發(fā)揚以體育人的精神,樹立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的教育理念,為大思政育人貢獻力量。
3.2 構建具有技工院校特色的公共體育課程思政體系
技工院校開展公共體育課程思政,必須根據(jù)技工院校辦學特色,將思政元素貫穿公共體育課程全過程,全面深化課程改革,建立包括思政教學目標、課程思政教學過程、多元評價標準等在內(nèi)的公共體育課程思政體系。筆者認為,技工院校以技能技術教育培訓為主,以就業(yè)為導向,培養(yǎng)的技能人才除了需要健康的體魄為技術工作打好基礎,更應具備“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的工匠精神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因此,技工院校公共體育教學目標應在踐行健康教育的同時,融入愛國主義教育和工匠精神培育,圍繞競技精神、磨礪意志、團隊合作等核心內(nèi)容,通過日常體育教學、體育競技、社會實踐等多種方式,讓胸懷祖國、艱苦奮斗、永不言敗、精益求精的體操精神、乒乓球精神、女排精神等融合了傳統(tǒng)文化元素的思政內(nèi)涵 “潤物細無聲”般滲透在公共體育課程始終。還要建立科學的教學評價標準,使教師教的效果和學生學的情況有具體的標準可依,又可以利用評價反饋的問題,進一步完善公共體育課程思政體系,使得整個體系更具有針對性、可行性和實效性。
3.3 以生為本聚焦高技能人才培養(yǎng)
技工院校的生源良莠不齊,大部分學生文化基礎欠缺,但勝在動手能力強,公共體育課程在學生當中較為受歡迎[6]。因此,技工院新公共體育課程應根據(jù)學生的自身特點,密切聯(lián)系學生的專業(yè)特性、生活實際,重視學生的身心健康以及課程思政的可行性和教學效果,充分發(fā)揮體育課程的優(yōu)勢,在開展田徑、羽毛球、籃球、體能、乒乓球等體育競技項目的同時,巧妙融入課程思政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的拼搏意志、競技精神,潛移默化促使學生追求精湛的技能技術,塑造健全人格,實現(xiàn)公共體育課程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聯(lián)動結合,全力培育身體素質好、技能水平高、思想內(nèi)涵深的高技能人才。例如可以別出心裁的設計一系列的教學性比賽,讓學生體驗運動的滿足感、自我實現(xiàn)的價值感、團隊的榮譽感與小我的責任感。另外,鼓勵學生參加校外的乒乓球賽,運用教學中所學的知識,鞏固技戰(zhàn)術,讓體育鍛煉逐漸成為學生的生活習慣,實現(xiàn)終身體育。最后,可充分整合體育精神相關的教學點,開設專題,講中國女排精神、體育史、體育人物、體育禮儀、工匠精神等,將其中蘊含的愛國與敬業(yè)、英勇與拼搏、競爭與進取、責任與擔當、分工與合作、禮儀與傳統(tǒng)等精神品質進展思政點映射。
4 結語
在課程思政背景下,技工院校公共體育課程有必要且有義務結合各專業(yè)的特征融合思政教育資源,這是“健康中國”國家戰(zhàn)略之需、“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之需、公共體育課程改革之需。針對開展公共體育課程思政所面臨的現(xiàn)實困境,應著重加強公共體育課教師的思政能力、深化改革完善公共體育課程思政體系、加強教師之間合作交流,進一步完善技工院校公共體育課程思政體系建設,真正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本課題就技工院校公共體育課程思政目前面臨的迫切問題所提出的實踐路徑,在課程實施過程中還會有更多的疑難需要研究者總結并予以解決,希望本課題能夠為技工院校的體育教師們在教學或研究方面提供些許的啟示以及理論借鑒。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EB/OL].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2020-05-28.
[2] 中共中央,國務院. “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EB/OL]. http://www.gov.cn/zhengce/2016-10/25/content_5124174.htm,2016-10-25.
[3] 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4]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等職業(yè)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1-2.
[5]董翠香,樊三明,李夢欣等.體育專業(yè)課程思政建設應解決的問題及實施路徑[J].體育學刊,2021,28(2):65-71.
[6] 劉寶民,金正連. 關于職業(yè)院校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思考[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21,(12):1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