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泰山的漢代回聲

        2024-04-29 00:00:00王劍冰
        山東文學(xué) 2024年3期
        關(guān)鍵詞:無字碑光武帝封禪

        一、光武帝來到奉高城

        劉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的西漢政權(quán),在公元9年的時候遇王莽篡漢,導(dǎo)致西漢就此滅亡。西漢立國二百一十年,產(chǎn)生了十一個皇帝,同后世有的朝代相比,時間也不算短。此后的公元25年,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劉秀重新奪回劉氏江山,等于又持續(xù)下去。

        王莽篡位建立新朝后,公元22年,劉秀與其兄為恢復(fù)劉姓統(tǒng)治,起事于舂陵,也就是今天的湖北棗陽一帶,組成“舂陵軍”。公元25年六月,劉秀在群臣的擁戴下稱帝于鄗,在今天河北柏鄉(xiāng)一帶,重建漢政權(quán)。

        劉秀長于用兵,往往以少勝多,出奇制勝。其先后滅掉王莽政權(quán)和各方割據(jù)勢力及眾多農(nóng)民起義軍,最終建都洛陽,史稱東漢。東漢到曹丕廢除漢獻(xiàn)帝建立魏朝,也存在了一百九十五年,這樣,兩漢加起來共四百零五年。足夠長了。

        作為東漢的第一位皇帝,劉秀以旁系維持劉氏正統(tǒng),政治圈中善于縱橫捭闔,在歷朝歷代皇帝中,名聲是不錯的。泰山封禪史上說這位漢光武帝身高七尺三寸,美須眉,大口,高鼻梁,額角飽滿,頗有帝王氣象;說他才兼文武,勤于政事,“每旦視朝,夜分乃寐”;說他不喜浮華,克勤克儉,登基多年,依然“身衣大練,色無重彩,耳不聽鄭衛(wèi)之音,手不持珠玉之玩”;說他提倡儒學(xué),注重民生,知人善任,豁達(dá)大度。

        由此,劉秀所實(shí)行的各項(xiàng)政策措施,既維護(hù)了東漢封建統(tǒng)治,也維護(hù)了國家統(tǒng)一,百姓得到休養(yǎng)生息,國力迅速恢復(fù),創(chuàng)造了中國歷史上“風(fēng)化最美,儒學(xué)最盛”的光武中興時代,奠定了東漢前期八十年間國家強(qiáng)盛的物質(zhì)基礎(chǔ)。

        還有重要的一點(diǎn),自秦始皇以來,皇帝都講究死后的大事,也就是動用國庫,大修陵墓,光武帝卻不循前人之風(fēng),多次下詔提倡薄葬。光武帝駕崩后,葬在了原陵,也就是今天河南孟津的謝村,一處不起眼的地方。

        按照劉秀的創(chuàng)舉和貢獻(xiàn),封禪泰山應(yīng)該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所以群臣屢次提議,要光武帝像漢武帝那樣,去封禪泰山,光武帝卻是每次都推脫了。據(jù)《后漢書·張純傳》記載,建武三十年,也就是公元54年,司空張純再次上書,陳述光武帝封禪泰山的重要性:

        自古受命而帝,治世之隆,必有封禪,以告成功焉?!駭z提之歲,倉龍甲寅,德在東宮。宜及嘉時,遵唐帝之典,繼孝武之業(yè),以二月東巡狩,封于岱宗,明中興,勒功勛,復(fù)祖統(tǒng),報天神,禪梁父,祀地祇,傳祚子孫,萬世之基也。

        張純說的有根有據(jù),態(tài)度懇切,頗為動情。代表了大臣們的真實(shí)愿望。然而還是被劉秀斬釘截鐵地回絕了。說自我即位三十年來,百姓怨恨滿腹,《論語》說:“我欺騙誰?難道欺騙上天嗎?”“居然以為泰山的神靈不如林放嗎?”為什么要玷污記載七十二位封禪賢君的史冊!若是各郡縣遠(yuǎn)道派官吏前來上壽,用虛浮溢美之辭歌功頌德,朕一定剃去他們的頭發(fā),處以髡刑,讓他們?nèi)ミ吔蛪ā?/p>

        髡,是當(dāng)時一種割發(fā)的刑法,屯墾就是種地,也就是剃去頭發(fā)并發(fā)配去勞動改造。劉秀借用孔子阻止魯國季氏的話來談?wù)摯耸?,顯然也不合適,而且這火發(fā)得也有點(diǎn)不靠譜,大臣都是好意,況且張純還是劉秀十分信任的重臣,何至于以此嚴(yán)厲的態(tài)度?

        這一年光武帝東巡到泰山附近的濟(jì)南,不知道張純上書是否是這一次。當(dāng)時光武帝出于對泰山的景仰,還專門下令官員去祭祀泰山和梁父山。所以讓人懷疑劉秀態(tài)度的真實(shí)性,很多歷史書籍上的東西,只能參考,不可太當(dāng)真。

        按照光武帝的性情,拒絕的理由,或認(rèn)為自己本劉氏宗親,他所建立的朝代延續(xù)了西漢正統(tǒng),封禪不合乎禮法,怕落下話把兒?;蚴桥沦M(fèi)錢,封禪不是簡單的一場祭祀禮儀,那要上下聯(lián)動,八方牽扯,百官隨從,武裝護(hù)駕,禮儀裝束,吃喝用度,無不在其所。如此,我們也贊許他的態(tài)度。但愿這態(tài)度是真誠的,沒有作秀的成分。

        但是僅僅過了兩年時間,光武帝竟然自己改了主意。說是戲劇性變化,倒不如說還是在戲中,在表演?;实垡彩侨?,也是有反復(fù)的,自己說出去的話,有時候還得想法子收回來。他的想通,到底是因?yàn)槭裁矗挥兴约褐?。后人不知道的,是他整出了一個既讓自己下臺階又能堵住眾人笑口的理由。

        這是公元56年正月的一天,劉秀進(jìn)行齋戒,晚上讀《河圖會昌符》,偶然讀道:“赤劉之九,會命岱宗。不慎克用,何益于承。誠善用之,奸偽不萌?!薄俺鄤⒅?,會命岱宗”,意思就是崇尚紅色的劉姓皇帝的第九代,應(yīng)該到泰山盟會祭報天命。按照漢代傳說,劉邦是赤帝子化身,赤劉就是劉邦,而他自己正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

        讖語預(yù)言的意思很明確,就是劉秀必須上泰山封禪,否則于皇位繼承無益,只有很好地厲行,才能克不利于萌動中。這樣就將封禪一事,弄成了天意。這種一百八十度的大轉(zhuǎn)彎,也真是太勞神。年邁的老皇帝可能有了什么感應(yīng),忽覺去日不多,必要去泰山上給后世留下點(diǎn)什么才對?

        翌日上朝,便命虎賁中郎將梁松和大司空張純等人查閱《河圖》《洛書》,找尋有關(guān)“九世封禪”的說法。這個時候大巨們再請求漢光武帝封禪泰山,劉秀也就裝模作樣地就此應(yīng)允,張純還找到了漢武帝元封元年封禪時的禮儀典籍及刻石文,以便光武帝參考。于是選定黃道吉日,下詔書,要到泰山進(jìn)行封禪。這個時候,劉秀已經(jīng)在位三十二年。

        公元56年,也就是中元元年正月二十八日,光武帝劉秀以“受命中興”的理由,率領(lǐng)眾王公大臣,浩浩蕩蕩地從洛陽出發(fā)了。

        此前的這條路上,走過秦始皇和漢武帝的車輦。當(dāng)年他們是何等風(fēng)光,氣勢何等威嚴(yán),然而漢光武帝的這次出巡就有些不一樣,他是不得已才去封禪,如果早知道有今天,還不如早年就動身。這一年,他已經(jīng)六十二歲高齡,實(shí)際上行將就木,第二年他就離開了人世。

        既然是一次非同尋常的封禪,也就由著大臣們的安排。所以場面鋪排得也是很大,車隊(duì)排了百里之長。跟隨他封禪的有太尉趙熹、大司空張純等王侯百官及十二位少數(shù)民族的“蕃王”。

        一個多月以后,二月九日抵達(dá)山東,十日先到曲阜,光武帝會見了當(dāng)?shù)貏⑹献谧?,還親自前往孔子故居拜祭,向孔氏后裔賜酒肉。二月十二日,到達(dá)泰山腳下的奉高城。

        奉高又一次熱鬧起來。先是郭堅(jiān)伯率刑徒五百人修治泰山道路,后來增加到一千五百人,又有騶騎三千人在登封臺上壘方石,修建封禪壇。侍御史與蘭臺令史帶領(lǐng)工匠先上山刻封禪紀(jì)文。

        皇上來了,四方的官員也都趕來朝拜,皇上自然高興,這其中就有齊王劉右、北海王劉興等。

        十五日開始沐浴、齋戒,做封禪的準(zhǔn)備。光武帝住在了太守的府舍,跟隨的諸王也住府中其他館舍,其他的諸侯則被安排在縣衙。不知道漢武帝以前是如何解決這些吃住的問題,或者是光武帝帶的人實(shí)在太多,諸卿、校尉、將軍、大夫、黃門郎等百官及宋公、衛(wèi)公、褒城侯、東方諸侯等貴族,被安排在城外汶水邊進(jìn)行齋戒,當(dāng)然汶水邊也是有著接待條件的,而且條件也不會錯。還有太尉、太常等官員,被安排在了泰山腳下的官署。

        為皇上的這次盛事,當(dāng)?shù)乇M出了最大努力,以使各方滿意。各方滿意,皇上才會滿意,皇上滿意,就會有提升、撥款、補(bǔ)貼、減免的空間。

        整個泰山之南,全都駐扎了各類人員及兵馬,戒備森嚴(yán)。齋戒的人不再走動,一個個場所靜穆肅然。只有先行官馬第伯等七十余人,在山腳下的官署及祭山壇、周明堂等處,做些必要的工作。馬第伯在一個場地看到兩塊大石,一塊石頭正在刻文字紀(jì)功德。還有一塊應(yīng)該是武帝時期的,這塊石頭太大了,放在這里,肯定是當(dāng)時沒有辦法運(yùn)上去。

        前后準(zhǔn)備了十天,石工已經(jīng)在山頂刻好了封禪文,虎賁中郎將又登山察視一遍。齋戒后,二月二十二日清晨,光武帝在泰山下的東南方舉行了隆重的焚柴祭天儀式。

        禮畢,光武帝說:“泰山雖已從食于柴祭,今親升告功,宜有禮祭。”于是讓使者以一整頭牛行祭于岱廟。

        而后,皇帝登玉輦上山。山勢巍峨,風(fēng)光迷人,光武帝一路看過來,或許后悔沒有早些到來,或許想起之前為封禪整的游戲,不免好笑。畢竟,留給他的時日不多了。

        按照先行官馬第伯的描述,漢光武帝這次沒有走秦始皇和漢武帝的東路,而是選擇了中線,也就是從泰山的南麓上山。

        前面提到地方官員遣派役夫一千五百人整修山道,這山道看來就是中線。東線是一條老路線,也就是常走的山路,不可能動用如此大的力量。那么這條山道也就是今天的紅門至中天門一線。回馬嶺之前的路段可以騎馬,到了回馬嶺便需要步行攀登,也就是馬第伯說的“至中觀留馬”。這一點(diǎn),泰山學(xué)者劉興順先生、王曉亭先生和周郢先生都做過考證。那么,為什么不走老路,而選擇一條并未走過的新途呢?

        重要的一點(diǎn)是,與當(dāng)時人們方位崇尚的改變有著極大關(guān)系。也就是說,在西漢與東漢相交之際,都城的造向由“坐西朝東”變成了“坐北朝南”。換句話說,即此前的“以東為正”變成了現(xiàn)在的“以南為正”。

        這種方位崇尚也是有根據(jù)的,《易經(jīng)·說卦傳》中就有:“圣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禮記》也有:“天子負(fù)南向而立”,孔子說:“雍,可使南面”。以前東向是為了追崇太陽,但是古人一定發(fā)現(xiàn)了一年四季,陽光都從南面射入的現(xiàn)象,也就將重要建筑包括都城、殿堂及官府衙門都改成南向。天子、諸侯及州府官員升堂聽政也全都坐北向南。此后南面也便象征了皇位、官爵與權(quán)力。

        這樣說來,自光武帝之后,泰山南谷口也就成為山之端門,而中路成為了登山的正途。后來的唐朝和宋朝皇帝封禪,也都是走的這條道路,東路由此逐漸變得蕭條。

        由于首次走一條新線登山,人們還是感到了一路的艱難。從先行官馬第伯的記錄看出,山道崎嶇,登山時能騎馬就騎馬,不能騎馬則走路,到了中關(guān)回馬嶺,也就是現(xiàn)在的壺天閣,馬再也上不去,于是棄馬步行。光武帝所乘玉輦也是到此不得已而停止。

        所有登山者一路累到氣喘。一個個顧不得形象,不時或坐或躺在石頭上,吃點(diǎn)東西喝點(diǎn)泉水補(bǔ)充體力。還有的相互攙扶,你拉我拽,好容易到達(dá)了天關(guān),大概在今天的五大夫松樹處,以為已經(jīng)到了,問路上的人,卻說還有十多里。往上看到巖上的松樹,蒼翠茂盛,猶在浮云之中。

        再走,又遇到了蜿蜒曲折的羊腸小路,由于有了奉高方面的提前準(zhǔn)備,路上不時設(shè)有攀登的繩索。尤其是懸崖絕壁處,繩索從上懸垂下來,有人在兩邊扶著,前后也有人幫扶,一個接續(xù)一個地向上攀爬,由于懸陡,后邊的人能看見前邊人的鞋底。

        大家走十步歇一次,直累得喉嚨干渴,變成五六步歇一次。休息時簡直丑態(tài)百出,有的跌跌絆絆雙手一撐就坐倒在地上,有的也不管坐在了陰潮的濕土上,即使前面有干燥的地方,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兩條腿卻是邁不動了。

        這是當(dāng)時攀登泰山的群像,包括大小官員及隨從,不知道光武帝如何經(jīng)受,即使是有人攙扶,但“上天梯”這樣的險途,他老人家也是生來第一回經(jīng)歷?;噬系淖饑?yán)早已失掉,能往前走已經(jīng)是不錯了。

        上到岱頂早就是午后,原來的計(jì)劃也就跟著改變了。往下看去,后面的人還長長的一直排到山下。看到光武帝已經(jīng)上去,都加快了速度。整個山道上人頭攢動,彩旗飄展。到了山頂,滿滿地圍在封禪臺周圍。

        負(fù)責(zé)封禪的侍者都身著華麗的衣裝,隆重的禮樂聲中,光武帝已經(jīng)換上黃色的封禪禮服,南向立于封禪壇前。身后依次排列著文武百官。

        整個封禪活動的內(nèi)容有三項(xiàng):一、祭祀天地;二、秘封告天玉牒;三、在“封”禮之壇旁邊立碑。

        儀式開始,整個山頂一片寂靜,人們肅穆以待?;实郯葸^之后,尚書手捧大小為“厚五寸,長尺三寸,廣五寸”的玉牒,玉牒上刻有秘密的祈禱文字,皇帝親自放入石檢,封上金泥,而后秘藏于石壇之內(nèi)。人們屏聲靜氣,看著儀式的每一項(xiàng)過程,感受皇帝的宏大內(nèi)心,更感受泰山之上的崇高奇?zhèn)ァ?/p>

        按照刻文所記,太尉趙熹、行司徒事特進(jìn)高密侯鄧禹、衛(wèi)公姬常、宋公孔安及孔子后裔褒成侯孔志,以及東海王疆、沛王輔、楚王英、濟(jì)南王康、東平王蒼、淮陽王延、山陽王荊、中山王焉、瑯琊王京及宗藩趙王盱、北海王興、齊王右,都參加了這盛大的祭祀。

        禮成,皇帝再拜。這個時候,群臣和軍士連呼萬歲,聲音從泰山之巔撒向四方,引發(fā)陣陣回響。之后,光武帝命人將高九尺、廣三尺五寸、厚一尺二寸的石碑立于壇上。

        光武皇帝的封禪文,是由張純執(zhí)筆。銘文細(xì)述了光武帝封禪的原委,不厭其煩地羅列《河圖赤伏符》等書,滿篇皆是“赤帝九世”“九世會昌““天地扶九”“道在舊世之王”等讖語,來神化封禪,證明自己“受命中興”,當(dāng)然是想借泰山來確立自己的地位,以鞏固東漢政權(quán)。

        儀式結(jié)束之后,下山時暮色已深。光武帝命令隨從百官依次下山,皇上跟在后面。道路擁擠而顯得狹窄,隨從跟著爬上斜坡,舉著火把照亮。因是在山道上,也沒有了規(guī)矩,不可能有人高喊讓皇上先走,皇上就能過去,光武帝也就成了凡人,不得已跟著前面的人邁動步子。走得快了就迫近了前面的人,想停一下,又會被后面的踩上。也真難為了他老人家。

        因?yàn)樯降勒。ハ嗤茢D,隊(duì)伍從上到下綿延有二十里。天色將晚,竟然下起了大雨,路上就更熱鬧了,隊(duì)伍顯得愈加混亂,有人不停地維持秩序。

        雨霧彌漫,幾乎看不清道路。大家就呼著喊著,一人在前面走,后面的人踏在他的落腳處,才敢跟隨下去。光武帝回到山下已是深夜,而隨行大臣直到天亮才下山完畢。

        第二天,皇帝的醫(yī)官詢問皇上的身體狀況,皇上卻說,很好,雖然山勢險峻,路途艱難,但朕不感到勞累。這話不知是真是假,也許他還處在做了一回“凡人”的興奮中。

        二十五日,光武帝再禪梁父山,祭地神,而后往京城洛陽回返。

        路上又是折騰了一個多月,直到四月初五,光武帝才到達(dá)洛陽。顛簸的車輦,可不是柔軟舒服的軟臥,光武帝也是真累了,大臣們也累了。休息了幾天,到十一日,光武帝發(fā)布詔令,大赦天下,免除嬴、博、梁父、奉高全年田租柴草。并將建武三十二年,也就是56年,改稱建武中元元年,以紀(jì)念泰山封禪之行。

        說實(shí)在的,一次長途跋涉,加上操心勞累,真的是難以恢復(fù)。很快就有不好的消息傳來:跟從光武帝封禪的御史大夫張純,回來后不久,于三月戊辰日,也就是5月13日不幸離世。這位始終為皇上封禪而呼吁奔走的老臣,最終還是死在了封禪的事情上。

        更不好的消息再次從宮中傳出:不知道登山的勞累還是其他原因所致,半年之后,光武帝也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中元二年,也就是57年二月,劉秀病逝于洛陽南宮前殿,享年六十三歲。光武帝的遺詔說:“朕無益百姓,(葬禮)皆如孝文皇帝制度,務(wù)從約省。刺史、二千石長吏皆無離城郭,無遣吏及因郵奏。”臨終所言仍然值得一說,表明一位維護(hù)大漢江山的劉姓老人的良苦之心。

        劉秀于公元25年稱帝,至公元57年駕崩。說起來,他到底在生命終結(jié)前登上了一次泰山,舉行了舉世矚目的封禪大典,即使按照“赤帝九世”等古怪讖語,也算是了了一樁心事,總體上說,劉秀的一生,也算是善始善終。

        光武帝去世二十八年之后,泰山又迎來了東漢第三位皇帝,光武帝劉秀的孫子章帝劉炟,那是元和二年,也就是公元85年二月初六,漢章帝東巡,二十一日到達(dá)泰山腳下。他沒有像先帝那樣登上泰山進(jìn)行封禪,只是在山下壘砌祭壇,按照古制以柴燃火祭告泰山。大概是覺得自己同漢武帝與光武帝相比,無論哪方面都不及,登岱封禪,恐有負(fù)天地,就只能在山下表示崇敬。

        這個時候出現(xiàn)了十分神奇的現(xiàn)象,有三十只黃鵠從西南飛來,經(jīng)過祭壇上空。這簡直就是宏大場景中的特技。無論真假,《后漢書》將這一場面記錄在案,實(shí)可謂一片吉祥之象。

        章帝是先祭告泰山,而后才來到了奉高。二十二日,在汶上的漢明堂祭祀五帝。二十三日,祭祀二祖、四宗,二祖就是漢高祖劉邦、漢世祖光武帝劉秀,四宗是漢太宗文帝劉恒、漢世宗武帝劉徹、漢中宗宣帝劉詢、漢顯宗明帝劉莊。

        章帝也夠虔誠恭敬,在泰山這神圣之地,將大漢自劉邦以來的著名先祖都祭祀一遍。而后舉行了隆重而盛大的朝會,大會內(nèi)外群臣,以示皇威。高興之余,不忘像他的老子一樣,表示姿態(tài)。二十六日,同樣是詔令大赦天下,免去博、奉高、嬴賦稅,不收今年田租和毛草。

        這幾個地方的百姓也真夠幸運(yùn),估計(jì)那些年都是想著怎樣移民到此,不在乎皇上祭天祭地?zé)狒[,只在乎這最后的結(jié)果。也就常盼著哪位皇帝登基,登基后能到泰山來巡游,封禪也好,祭祀也罷,只要是來了,就會帶來好處。

        據(jù)說章帝來時人員規(guī)模以及設(shè)置安排動靜也不小,奉高城住不下,還建造了另外的朝暮地。今天屬于泰安的寧陽汶河岸邊,還有章帝東巡泰山時留下的闕陵城遺跡。

        生活在那個時代的張衡與班固,都寫出了《東巡頌》,以記錄這次事件。

        時間再往前走,距漢章帝又過去三十九年,到了延光三年,也就是公元124年,漢安帝東巡途經(jīng)東平至泰安郡,駐蹕奉高。他也是不敢登岱行封禪大禮,同樣如章帝那樣,以柴禮祭告泰山,祭祀五帝于汶上漢明堂。

        話題再轉(zhuǎn)回來。秦始皇封禪泰山時的事情,史傳不知其詳,司馬遷也慨嘆無從述證。后來漢武帝封禪泰山,什么事都秘密進(jìn)行,隨從也不多帶,《史記》和《漢書》都語焉不詳。只有東漢光武帝上泰山,敢于興師動眾,且與民同樂,共同登岱。不少記載,都較為詳細(xì)??梢娙伺c人不同,皇帝和皇帝也不一樣。

        但無論怎樣,三位史上較有影響的帝王的封禪,還是給泰山留下了深刻印象。光武帝封禪泰山后,中國進(jìn)入三國及魏晉南北朝的社會大動蕩大分裂時期,再也沒有一個統(tǒng)一中國的新帝王出現(xiàn)。封禪泰山,也不是誰輕易就能做到。

        泰山,也就有了漫長的五百年的冷清與寂寞。

        二、再談泰山無字碑

        說到漢光武帝的封禪泰山,還是想到泰山之巔的那塊無字碑。到他這里,已經(jīng)是三代帝王。由于是光禿禿的一塊石碑,上面沒有一字,也就不好確認(rèn)到底是誰立在那里。前面說到是秦始皇所立,也是沒有更加確實(shí)的文字佐證。

        那么就有人推測,此碑原是有字的,只是經(jīng)過長期的風(fēng)雨侵蝕,原來的文字被風(fēng)化剝落殆盡,以致成了無字碑。那么一個是刻字較淺,二是石料不好。但從現(xiàn)存的無字碑看,風(fēng)化的情況并不嚴(yán)重,不是石質(zhì)的問題。另一塊秦代所立的“李斯碑”,在宋代尚能辨認(rèn)出一百四十六字。

        這樣就又有人推測,說是很可能是漢武帝所立。據(jù)《史記·封禪書》記載,漢武帝曾在泰山頂上立過石碑,但沒有說他曾“刻石”。

        對于漢武帝所立碑,還有一段傳說,說漢武帝來泰山封禪,見到以前的帝王來泰山都樹碑立傳,他有些不屑,認(rèn)為自己功德蓋世,萬民俯首,于是便別出心裁,立一塊巨石于絕頂,以示其功高上加高,其德無以言表。

        立碑時,岱頂瑞云飄忽,霞光四射。此碑高達(dá)數(shù)丈,上下漸削,石色瑩白,雖經(jīng)百世露浸雨濕而不生苔蘚。每當(dāng)艷陽普照,石碑熠熠發(fā)光,金光射目,碑中幾行篆字,皆言武帝功德,遠(yuǎn)視則有,近視則無。還說,立碑時有人在地下挖得一卷金書玉簡,上面寫著:“武帝劉徹,壽終十八?!蔽涞垡惑@,又恍惚地讀為“八十”,以后果然活到八十歲。

        應(yīng)劭《風(fēng)俗通》也有這樣的記載:

        俗說岱宗上有金篋玉策,能知人年壽修短。武帝探策得十八,因倒讀曰八十,其后果用耆長。

        明顯是傳說,而且武帝劉徹只活到了七十歲。

        清代顧炎武在《山東考古志補(bǔ)錄·辨無字碑為漢碑》中,力主無字碑系漢武帝所立。他論證說,《史記》記載秦始皇刻石,無不先言立石,后言刻石,如果秦始皇在泰山別立一座不刻文辭的無字碑,《史記》不可能不記載。同樣,如果漢武帝在泰山立石后,又刻上文辭,《史記》《漢書》也不可能不記載。郭沫若先生亦主此說,他的《登泰山觀日未遂》詩云:

        夙興觀日出,星月在中天。飛霧嶺頭急,稠云海上旋。晨曦光晦若,東辟石巍然。摩撫碑無字,回思漢武年。

        顧炎武的看法有一定道理,但不少人還是有疑問,認(rèn)為這不大符合漢武帝的性格,他完全可以在泰山之巔為自己的功績銘刻天地。

        另據(jù)有人考證,《后漢書·張純傳》記載:“中元元年(公元56年),帝乃東巡岱宗,以純視御史大夫從,并上元封舊儀及刻石文?!睆埣兯系脑馀f儀,應(yīng)該是漢武帝元封元年登封泰山的禮儀,其刻石文當(dāng)指漢武帝立石的銘文。這篇銘文,一直到了東漢末年,泰山郡太守應(yīng)劭在《風(fēng)俗通義》第二卷里有了記載:

        封者立石高丈二尺,刻之曰:事天以禮,立身以義,事父以孝,成民以仁。四守之內(nèi),莫不為郡縣,四夷八蠻,咸來貢職。與天無極,人民蕃息,天祿永得。

        前面已經(jīng)提到,河南項(xiàng)城人應(yīng)劭于漢獻(xiàn)帝初平元年至興平元年,也就是公元190—194年任泰山郡太守,他是位很有學(xué)問且很勤奮的史學(xué)家,太守當(dāng)?shù)煤?,研究也搞得好,除著有《風(fēng)俗通義》外,還撰有《中漢輯敘》《漢官儀》《禮儀故事》和《漢書集解音義》等。后人對他的評價很高,他的著作成為補(bǔ)充《史記》和《漢書》《后漢書》的另一經(jīng)典:“漢代朝廷制度、百官儀式所以不亡者,由劭記之?!?/p>

        應(yīng)劭任泰山郡太守的時間,距漢武帝登封泰山僅三百年,當(dāng)時武帝封禪遺址及立石銘文或還有跡可尋,至此后來的顏師古、劉昭等大學(xué)者都引用了他所記載的銘文。

        后來光武帝來了,也就有了第三種說法,即光武帝所立。據(jù)《后漢書·志第七·祭祀上》記載,光武帝劉秀在泰山封禪時,曾經(jīng)也立過一塊石碑。而時任東漢泰山郡太守的應(yīng)劭曾寫道,光武帝劉秀立的碑在封壇的正南偏東方向。這與現(xiàn)在的泰山無字碑位置不符。

        不符并不是大問題,因?yàn)槭强梢耘矂拥?,在時間的長河中,什么事情都可以發(fā)生,按照后人意圖,移動一個位置并非難事。關(guān)鍵是還有下面的觀點(diǎn):光武帝劉秀是漢武帝的后世子孫。那么,如果漢武帝在泰山立的是有字碑,作為后世子孫的劉秀也不敢自認(rèn)為超越漢武帝功績,去立個歌功頌德的石碑吧。所以,光武帝立的可能就是一塊普通的封禪碑而已,也就是說,這塊無字碑還是太大,太顯眼了。

        光武帝劉秀封禪泰山時,從臣馬第伯寫了一篇《封禪儀記》,其中有“始皇立石及闕在南方,漢武在其北”的記載,如果不是后來有人移動位置,那么,玉皇頂上秦始皇的立石在今天碧霞祠西北角的玉女池附近,與山上漢武帝立石確實(shí)是一南一北。當(dāng)然,他也沒有完全表明是不是漢武帝所立的無字碑。

        大家知道,乾陵有一個無字碑,是一代女皇武則天所立,都說立的有思想有氣勢,無字勝有字,無聲勝有聲。那么很有可能,武則天是受了泰山無字碑的啟發(fā)。按照這個想法,泰山上的這塊無字碑,應(yīng)該是立于武則天時代之前??磥?,這無字碑之謎還真的是一時無法解開,只有等待著奇跡般的證據(jù)出現(xiàn)。

        “奇跡”還真的出現(xiàn)了,2009年,泰山管委會的專業(yè)人員陸續(xù)在碑上發(fā)現(xiàn)了“震”“極”“為”“帝”四字。其中“帝”字在無字碑西南棱上,“震”字在碑東側(cè),“極”字在“震”字北側(cè),“為”字在無字碑東北棱上。如果不是十二分仔細(xì),是看不到這四個字的。

        后來細(xì)心的人發(fā)現(xiàn)了問題,四字均為行楷書體。這“行楷書體”有點(diǎn)露馬腳,楷書起源于東漢時期,最初是王次仲以隸書為基本創(chuàng)造,也有說最早的楷書是三國時期魏人鐘繇書寫,所以被稱為楷書之祖。行楷也差不多在漢末出現(xiàn)。

        那么,秦代肯定不是了,因?yàn)榍卮淌抢钏沟男∽?。漢武帝也不是了,漢光武帝的可能系數(shù)也很小。那么,這四個字究竟是什么時期什么人留存下來,留存的時間與原碑是否一致?仍然沒有結(jié)論。

        還有,這么高大的一通石碑,如果是運(yùn)上來,以什么方式運(yùn)呢?如果不是運(yùn)上來的,那么在哪里取的石材?2006年,泰山管委會協(xié)同地質(zhì)專家,在“世界地質(zhì)公園”申報過程中現(xiàn)場勘查測定,“無字碑”屬于泰山花崗巖,并在巖石構(gòu)造、地貌、花紋等方面與岱頂?shù)摹罢扇朔濉毕嗤?,而且“丈人峰”一?cè)的石壁,確有被劈開與“無字碑”大小差不多的石塊痕跡?!罢扇朔濉痹凇盁o字碑”西北八十米處,兩者之間的這一段路較為平整,適合人工移動搬運(yùn)。由此他們推斷,泰山“無字碑”可能取自“丈人峰”。

        看來還是那句話,什么都怕時間。時間只要往前走著,就不會有解不開的疙瘩,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歷史長河中,曾有無數(shù)人類文明被歲月的煙塵所覆蓋,很長一段時間,科學(xué)家面對的很多問題,即使是根據(jù)歷史記載和古歷法來考定,也都不能準(zhǔn)確認(rèn)定。也就是說,存在著很多不確定性。

        時間走到了1947年,美國芝加哥大學(xué)化學(xué)家弗蘭克·利比首次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碳14,準(zhǔn)確測定了曾經(jīng)有過生命的有機(jī)體年代。這種碳14測年法的發(fā)明,對于考古學(xué)、海洋學(xué)和地球科學(xué)是一個巨大貢獻(xiàn),其對很多有過定論的問題給予了重新認(rèn)定。其中就有轟動世界的一個歷史懸案:那塊讓人崇敬了多年的耶穌裹尸布,教會用碳14測年法測試后竟然發(fā)現(xiàn)是假的,它的原料纖維出來的時候,耶穌已被釘在十字架上一千兩百多年。

        那么能否用碳14鑒定法來測定無字碑呢?可能不行,因?yàn)樘?4只能用于有機(jī)材料的鑒定。那就只能再等待,等待一個機(jī)會的到來。

        看著這塊厚重沉渾的無字碑,依然讓人感覺到一種威嚴(yán)莊重的氣勢,雖然表面無一字,卻似寫著千言萬語。它立在那里,享日照,受風(fēng)雨,時時發(fā)出一種歷史的回聲。

        三、中國最早的游記

        這里還要著重說一說《封禪儀記》,東漢光武帝劉秀建武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56年封禪泰山那年,作為先行官的馬第伯,先遣登山,探察道路,以親身的經(jīng)歷和感受,寫了一篇《封禪儀記》。

        初以為是一篇記錄皇上封禪的詳細(xì)日志,細(xì)讀全文,卻感覺《封禪儀記》絕非一篇命題作文,而是個人的自發(fā)述寫。雖然展現(xiàn)了封禪活動的內(nèi)容,更多的卻是對于泰山的描寫以及旅途的感覺。簡直就是一篇史上最早的游記散文。

        在馬第伯之前,雖不斷有登泰山者,卻沒有留下游覽泰山的敘事文字,因而這篇散文顯得彌足珍貴,實(shí)際上可以視為中國文學(xué)史上山水游記的開山之作,也是描寫泰山的經(jīng)典之作。

        清代陳衍就在《石遺室論文》稱“東漢馬第伯《封禪儀記》記光武封泰山事,為古今雜記中奇?zhèn)ブ??!薄捌鎮(zhèn)ァ倍址至亢苤亍?/p>

        清王培荀在《鄉(xiāng)園憶舊錄》中也給予《封禪儀記》很高的評價,認(rèn)為其“形容山之高大,用筆古、寫景奇,為游山記開山之祖?!?/p>

        因?yàn)闅v史久遠(yuǎn),可惜文字大部散佚,經(jīng)后人輯集,版本都不大相同,僅略見大概。有些似是后人所加,可信度不高。

        但無論如何,我們都不能忽視這篇作品。作為一個重大歷史事件的參與者,馬第伯的泰山之行,自然負(fù)有著艱巨的政治任務(wù),但此文怎么看都是山水游記的味道。其細(xì)致地描寫了自己的登山經(jīng)歷與感受,用現(xiàn)在的話說,十分地接地氣。

        雖然是跟隨帝王上山封禪,《封禪儀記》卻少了那種公文寫作的嚴(yán)肅性與卑下氣,即使寫皇帝祭祀天神的禮儀,也多展現(xiàn)出一種雖鄭重卻自然的隨性色彩。

        讓人跟著他一忽騎馬,一忽步行,一忽飄入云霧,一忽拐入狹道,一忽手腳并用攀上繩梯。抬頭看到浮云中蒼翠茂盛的松樹,低頭看見山谷中石塊累累的溪流。還能忍俊不禁地看到這一幫大員先是走十步歇一歇,漸漸變成五六步歇一歇。還有不顧形象地坐倒在地,再也邁不動腿腳。跟著皇上的隨從,隨著性子敲擊路邊的大石頭,石頭發(fā)出響亮的聲音,但卻沒有誰敲石頭跟他相應(yīng)相和,因?yàn)槎祭鄣脡騿堋?/p>

        《封禪儀記》既有時間的連續(xù)性,又有記事的完整性,從上山寫到下山。上山不易下山難,又逢日暮天雨,更增加了行路的艱險。甚至連皇帝都是“欲行追前人,欲休則后人所蹈”,如此辛勞,光武帝卻對問視他的御醫(yī)說:“道峻危險,國家不勞?!狈舛U泰山的神秘莊嚴(yán)的大典,在馬第伯的文章中,變成了東漢君臣同享同受泰山的一場趣事。

        《封禪儀記》著實(shí)寫得繁簡相依,虛實(shí)相照,縱橫捭闔,俯仰大觀,讀之如入其境。

        譬如描寫上天關(guān)的艱難:仰望天關(guān),高聳入云,直上九霄。陡峭的石壁深遠(yuǎn)莫測,簡直沒有途徑可走。攀登的人,猶如爬桿而上,隱隱約約,像懸掛著的白石和冰雪,只有看到“白者移過樹”,才知道那是攀登的人。

        還有登天梯的景象:彎曲漫長的羊腸小路,名稱叫做環(huán)道,常常有繩索,可用來攀登。兩個隨從的人在旁邊扶著,前邊的人拉著向上爬,后邊的人可以看見前邊人的鞋底,前邊的人可以看見后邊人的頭頂,胸口貼著山石,如登天一般。

        正是作者將山的雄渾高峻和人的自身渺小,層層展現(xiàn)在攀登的艱難與強(qiáng)烈的感受中,才體現(xiàn)出泰山的高不可攀的雄偉氣勢。

        還有山頂?shù)木坝^,也是讓人感到新奇:

        “東山名曰日觀,日觀者,雞一鳴時,見日始數(shù)出,長三丈所。秦觀者望見長安,吳觀者望見會稽,周觀者望見齊西?!?/p>

        《封禪儀記》的語言可圈可點(diǎn),其中疊音詞頗多,如“往往道峻峭”之“往往”、“遙望其人,端端如”之“端端”、“碌碌不可見丈尺”之“碌碌”、“蹀蹀據(jù)頓”之“蹀蹀”。

        這些都為后世提供了學(xué)習(xí)與參照,譬如歷來為人稱道的柳宗元的山水游記,曾經(jīng)有不少說法是受到酈道元的影響,而有學(xué)者認(rèn)為其借鑒的還要往前,那就是東漢馬第伯的《封禪儀記》,且水平未能有所超越。通過分析柳宗元游記與《封禪儀記》的句調(diào),能清晰地發(fā)現(xiàn)它們之間確實(shí)多有相似之處。

        宋代鄭震在《作記之法》的論述中,就拿柳宗元的山水游記與《封禪儀記》進(jìn)行了比較,而給予馬第伯很高的評價:

        “作記之法,《禹貢》是祖。自是而下《漢官儀》載馬第伯《封禪儀記》為第一,其體式雄渾雅壯,碎語如畫,不可及也。其次柳子厚山水記法,度似出于《封禪儀記》中,雖能曲折回旋作碎語,文字止于清峻峭刻,其體便覺卑薄?!?/p>

        明代李日華在《紫桃軒雜綴》中也將柳宗元和馬第伯作了比較,認(rèn)為馬第伯的《封禪儀記》,體式雄渾,辭語如畫,柳子厚不可及。

        清代袁枚在《隨園隨筆》中提到文人作文不可避免的模仿問題,直接點(diǎn)出柳宗元的游記散文同《封禪儀記》的句調(diào)相似。

        清代王太岳在《青虛山房集》中談到自己讀書的體會,他當(dāng)然十分欣賞柳宗元,以為柳文是游記的巔峰,但是當(dāng)讀到更早前馬第伯的《封禪儀記》,便做了一番比較,此比較很是到位:

        “他日愛嗜柳子厚永州山水諸記,嘆其摘抉窈眇,善寫萬物之情狀,以為紀(jì)游之作,極于此矣。已而讀馬第伯《封禪儀記》,幽夐廉削,時若不及柳氏,而寬博雅逸,自然奇妙,柳氏之文蓋猶有不至焉?!?/p>

        由此可知,柳宗元的山水游記雖有酈道元的影子,但更多地受到了《封禪儀記》的影響。當(dāng)然,這不僅是在爭論柳宗元究竟是模仿酈道元還是馬第伯的問題,而是在為《封禪儀記》正名,一個個學(xué)者研究后得出的結(jié)論,使得中國山水散文的來處又深遠(yuǎn)了一層。由此,《封禪儀記》一直未引起學(xué)界的關(guān)注和重視,實(shí)為一件憾事。

        所以說,研究山水游記的繼承與發(fā)展,不應(yīng)忽視馬第伯的《封禪儀記》,其為后人對于泰山的歷史地理、封禪儀禮、民俗文化、旅游文學(xué)等方面的探討與研究,成為不可多得的早期最有價值的參考文獻(xiàn)。

        再者,跟著《封禪儀記》我們也見識了之前封禪的遺物。有漢武帝當(dāng)年封禪時所遺存的“形狀如鐘”的銅物和神象木甲、高九丈的圓臺、祭天的東壇;有當(dāng)時的散亂的酢、梨、酸棗及錢物;還有更早的秦始皇和漢武帝東巡泰山時所立的石碑石臺。而且還有同時的官員求福的情節(jié):“帝封禪至泰山下,未及上,百官為先上跪拜,置梨棗錢于道,以求福?!?/p>

        除了皇帝的個人祈福行為,也說明泰山封禪的悠久歷史與重大意義,以及泰山在每個人心中的崇高地位與巨大影響。而且還引出一個民俗問題,時至今日,崇尚神佛的善男信女,每于求神拜佛之際,或供果,或投錢,以求神靈護(hù)佑,帶來福祉,從漢光武帝時代的《封禪儀記》中看出,中國的這種民間風(fēng)俗,由來已久。

        馬第伯生平事跡難考,其在漢代文學(xué)史中是缺位的,可能也沒有過多的作品問世,或目前我們尚未知曉。但就《封禪儀記》一文的文學(xué)影響和文獻(xiàn)價值,足可使較為輝煌的漢代文學(xué)史再增加一道光環(huán)。

        總之,游記本身包含兩個部分,也就是“游”與“記”,“游”追求文學(xué)色彩,狀物寫景,馳騁想象,展現(xiàn)語言縱橫捭闔的能力?!坝洝眲t真實(shí)地記錄當(dāng)時的經(jīng)歷,及這經(jīng)歷中的人物、事件及其產(chǎn)生的意義,彰顯剝絲抽繭的縝密學(xué)養(yǎng)。

        因此,看似馬第伯完成的只是一篇公務(wù)出差的旅行記錄,述寫光武帝封禪泰山的過程,實(shí)際上它已經(jīng)將文學(xué)與歷史有機(jī)地化為一體,強(qiáng)烈地展現(xiàn)出游記散文的鮮明特色。作為中國最早的文學(xué)游記,《封禪儀記》也當(dāng)是后世旅行文學(xué)之圭臬。

        猜你喜歡
        無字碑光武帝封禪
        無字碑
        “因事立體”的封禪文
        “糟糠之妻”的由來
        漢武帝封禪
        泰山封禪
        炎黃地理(2019年12期)2019-09-10 07:22:44
        無字碑
        無字碑隨想
        《文心雕龍》與《文選》“封禪”文體的比較
        名作欣賞(2017年3期)2017-01-19 05:55:48
        光武帝平亂
        宋弘糟糠之妻不下堂
        天天摸天天做天天爽水多| 亚洲AV无码中文AV日韩A| 一本大道加勒比东京热|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天堂中文最新版在线中文| 少妇人妻在线视频| 亚洲综合国产成人丁香五月小说| 国产精品女主播在线播放| 大ji巴好深好爽又大又粗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久久网站 | 欧美成人精品三级网站| 久久无码一二三四|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7| 一个少妇的淫片免费看| 精品久久欧美熟妇www| 五月丁香六月综合激情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免费看| 女人无遮挡裸交性做爰| 欧洲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久久与欧美视频| 亚洲成人av大片在线观看| 国产动作大片中文字幕| 在线视频精品免费| 永久免费中文字幕av| av影院在线免费观看不卡 | 欧美在线三级艳情网站| 中文字幕麻豆一区二区| 青青草高中生在线视频| 日本高清视频www| 欧洲亚洲视频免费| 粉色蜜桃视频完整版免费观看在线| 国产精品无码素人福利| 香蕉久久久久久久av网站| 第九色区Aⅴ天堂| 亚洲av五月天一区二区| 亚洲成人色区|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播| 亚洲国产一区一区毛片a| 综合色就爱涩涩涩综合婷婷| 欧美高大丰满freesex| av资源在线播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