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歆怡
摘要:文章闡述課程思政建設的內涵與特點及課程思政評價體系的作用,分析目前國內運用比較成熟的評價體系在專業(yè)課程中的運用情況,探討當前閩江師專課程思政評價體系的主要問題,并提出構建課程思政教學管理評價體系的建議。在成效方面,以專業(yè)基礎課“機械制圖及AutoCAD”課程思政評價指標為例,開展CIPP模式下的課程思政評價,對接專業(yè)課和崗位,更加彰顯學生的職業(yè)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閩江師專;課程思政;評價體系;教學管理;職業(yè)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5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4)09-0041-04
基金項目:本文系閩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課題“課程思政視閾下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編號:MK202108)階段性研究成果
當前,國內圍繞課程思政主體開展的相關課程思政的論述和實踐很多,但是針對課程思政評價體系的探索研究則開展不多。因此,高校要構建基于教學管理人員、教師、學生等要素結構的課程思政評價體系,這對于推動課程思政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而高校評價體系的建立和應用,可以為課程思政的設置與優(yōu)化提供實踐經驗,提升課程思政質量。
課程思政,是指以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形式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這種教育理念,具有潛在性、長期性、多樣性和可接受性等特點。為了實現(xiàn)課程思政教育,教師要具備發(fā)散性思維,采用側面熏陶、長時間耳聞目睹等多種方式,使課程思政教育得以積累沉淀。除此之外,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枯燥單一的教學方式,將課程思政的內容自然融入所教授的課程中,讓學生在生動的教學案例中進行實操,進而提升課程思政的有效性。
1.課程思政評價體系是課程思政教學成效的有效反饋
高校課程思政評價體系的設立,有助于教師把握課程思政教學成效,發(fā)現(xiàn)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例如,評價專業(yè)課程融合思政教學設計的合理性,評價思政元素與教學大綱是否緊密結合,評價思政教育元素在課程中的顯示度,評價課程思政質量管理、監(jiān)督監(jiān)控、教學進度安排等。通過評價體系的檢測,教師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教學過程中是否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并有機融入思政內容,為改進課程思政教學質量提供依據[1]。
2.課程思政評價體系對教師的教學有指導作用
課程思政評價體系會從三個方面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是否達到教學目標進行檢測。一是課程教學,即課程教學中是否有機融入思政內容,是否采用有效手段組織學生開展教學活動,是否對學生的思想產生共情作用。二是課程內容,即教學設計是否合理,是否能夠將教學設計中的思政內容有序、科學地傳授給學生,學生對思政部分學習成效是否達標。三是課程考核,即學生對課程思政教學的目的是否認同。課程思政評價體系將從以上三個方面,為教師的教學工作開展提供標準,指明方向。
3.課程思政評價體系是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保障
建立科學合理的課程思政評價體系,是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保障。對于學生而言,課程思政評價體系能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使學生有一種自我價值實現(xiàn)的自豪感。同時,課程思政評價體系能讓學生做到“知行合一、德行并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1.課程思政評價主體單一
閩江師專要使現(xiàn)有評價體系具備合理性和科學性,應當先明確評價目標。例如以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為中心,將他們培養(yǎng)成為具有優(yōu)良文化素養(yǎng)和高尚道德品質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但是,目前的課程思政評價指標的評價主體僅是學校教管部門和學生,主要靠學校領導、教學督導聽課后形成評價,學生評價則通過填寫評教表格產生。因此,課程思政實施整體評價存在局限性,缺少社會評價、教師自評和他評的環(huán)節(jié)。課程思政具有涉及專業(yè)廣、學科跨度大的特點,雖然在評價后會給任課教師帶來一些好的建議和意見,但教學評價主體的單一性,使得課程思政評價指標的全面性、客觀性和有效性受到影響。
2.課程思政評價體系指標單一
閩江師專課程思政評價指標的構建未能采用相對統(tǒng)一的評價標準,現(xiàn)有的評價體系和評價指標仍然過于簡單,部分課程的評價僅僅停留在思政元素和專業(yè)知識傳遞等最基本的層面上。課程思政評價則僅停留在教師的教學設計、課堂的教學成效和學生綜合能力等方面,無法涵蓋課程思政評價的方方面面,缺少有效全面的評價體系,存在無法實事求是地做出準確的評價、客觀公正地反映教師課程思政的現(xiàn)狀、學生在課程思政實施過程中的收獲等問題。
3.評價體系缺乏價值引導
盡管閩江師專教學管理體系已初步完善,形成了學生知識和能力的評價體系,但是缺乏課程思政塑造學生價值體系的具體評價指標。在課程思政評價體系中,未能體現(xiàn)出課程思政價值引導的特點,有時甚至將課程思政、立德樹人歸為教學態(tài)度評價。課程思政評價體系沒有緊跟時代背景,沒有將其貫穿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對課程思政教育的推動作用未能得到充分發(fā)揮[2]。
1.倡導以人為本,確定多元評價主體
課程思政評價體系主體分為兩部分,一是教學督導、同行教師、本人、學生等,二是校企合作的企業(yè)人員、招聘企業(yè)的相關人員。不同主體的側重點不一樣,除了原有的教學督導和學生的主體評價,同行教師的評價將更加關注教師的教學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合理性。企業(yè)人員的評價將側重于評價學生的職業(yè)操守、職業(yè)道德、工匠精神和團隊協(xié)作精神等方面,以及他們是否滿足社會和企業(yè)的需求。這樣,能確保多元評價主體的參與,有利于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2.評價體系全面系統(tǒng),引導課程思政大方向
課程思政評價是對課程思政教育效果、對教學育人成效的評定。將課程思政工作的實效,與《福建省高校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建設標準(試行)》進行一一對應和匹配,并建立可對應的矩陣關系,為評價考核提供清晰的目標和考核要求,也是閩江師專進行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主要方向。課程思政評價指標包含課程思政教學管理的評價、教師隊伍的評價、課程思政與課程內容教學特色的評價、思政教學目標設計的評價、課程思政育人成效的評價等多個方面,在實際操作中,學校要將各教學環(huán)節(jié)目標緊密聯(lián)系起來,以形成目標明確且全面的綜合評價體系。在設計評價體系的各項指標時,學校應盡可能全方位體現(xiàn)課程思政的教學特點和教學要求,最大程度地反映課程思政育人成效的結果評估。這樣的評價體系,將有助于推動課程思政教育的深入發(fā)展,提升閩江師專育人的綜合成效。
3.評價指標科學,反饋體系可量化
閩江師專在設置具體的評價指標時,必須在事實判斷基礎上再進行價值判斷。指標表述必須指向清晰明確,具有可測性,并且可量化,避免表達空洞、模糊、籠統(tǒng)的情況。評價體系要能夠客觀地反映閩江師專課程思政教學中的各種價值之間的關系,以保證測量結果的可靠性和真實性。
CIPP模式是美國著名教育評價家斯塔弗爾比姆在1966年提出的,是一種基于泰勒的目標導向評價模式,其主要應用于課程思政評價體系的構建,能夠為決策提供服務改進[3]。CIPP模式共包括以下四個階段。一是背景評價(Context evaluation),是指對已確定的教育背景、課程思政資源配置等評價體系的目標進行考核評價,確定方案的初始目標是否與最終使用者的需求相吻合。根據吻合程度對下一步方案進行調整,并為決策層提供咨詢,進而為下一步的工作做好預先的鋪墊。二是輸入評價(Input evaluation),是指參與評價的專家從理論的層面對即將開展的活動進行預測,如閩江師專的組織架構、規(guī)章制度、經費預算等方面,預測其可能達到的效果,進而為最終的決策者提供服務。三是過程評價(Process evaluation),是指在計劃實施的過程中,對課程思政的課前、課中、課后的實施情況持續(xù)進行檢查,并將檢查結果反饋給具體負責的校方管理人員,方便他們了解計劃的進展情況,及時進行調整和改進。四是評價結果(Product evaluation),是指通過測量等方法,評價課程思政的實施結果,并對比是否達到預期效果,并達到事先設定的質量要求。CIPP模式提出的基本評價結構為:背景評價、輸入評價、過程評價、評價結果四部分內容。面向專業(yè)基礎課“機械制圖及AutoCAD”的課程思政評價體系指標對應為:課程背景評價、課程實施投入評價、教學過程評價、思政成效評價。CIPP評價體系經過多年實踐和完善,具有規(guī)范性、科學性及可施行性,在思政教學評價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而課程思政評價體系則可以從評價指標、評價過程以及評價方法參考、借鑒,根據實際工作情況,進一步優(yōu)化、完善閩江師專課程思政評價體系[4]。
1.課程背景評價
課程背景評價包含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機械制圖及AutoCAD”課程的定位,該課程是智能制造學院所有專業(yè)的基礎課,涉及學生廣,以專業(yè)知識為載體,以培養(yǎng)具有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的合格的工程技術人員為目標,充分調動學生求知向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逐步自我完善。二是“機械制圖及AutoCAD”的課程思政目標,課程思政目標設定為注重學生技術素養(yǎng)和文化內涵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精神,提升學生服務國家、社會和人民的社會責任感,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讓學生立足本專業(yè)學習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5]。
2.課程實施投入評價
課程實施投入評價包含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機械制圖及AutoCAD”課程思政教學設計評價,其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主要依據,是決定課堂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之一。例如,教案的設計要體現(xiàn)課程思政的培養(yǎng)目標,符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能提升學生的政治素養(yǎng)。要凸顯教案的個性化,有教師本身和所授專業(yè)的特色,使思政融入更自然,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二是“機械制圖及AutoCAD”的課程管理,包含課程思政專業(yè)化培訓、思政方面的專業(yè)支持、教學進度、課程思政質量管理監(jiān)督等幾方面內容,要求教研組教師開展教學研討,思政教師與專業(yè)課教師合作教學研討并形成集體備課機制。
3.教學過程評價
教學過程評價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機械制圖及AutoCAD”課堂實踐思政教學評價。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挖掘“機械制圖及AutoCAD”課程的思政元素,如對愛國主義情懷的培養(yǎng)、團隊協(xié)作及工匠精神的磨煉、職業(yè)道德的提升等方面進行深入的挖掘和提煉,積極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理念,使學生的心靈得到滌蕩[6]。教師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的真實情境,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對課程思政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有效互動。二是“機械制圖及AutoCAD”課程考核評價??己嗽u價設計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成效為核心”,運用多元主體進行評價,不同主體采用不同的評價方法[7]。例如,學生對課程思政教學目標的認可度、對課堂教學效果的反饋,都可通過學生自評、同學互評等督促學生總結課堂所學,為教師提供改進的方向,使教師通過評價結果對教學過程進行反思、改進,確保課程思政融入課堂教學的良好效果。三是課程思政成效評價。首先是情感目標的確立。通過課堂學習,學生能增強對本專業(yè)的熱愛,提升主動學習的興趣,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進而達到“立德樹人”的培養(yǎng)目標。其次是適應能力評價。在校企合作平臺中,由企業(yè)參與學生的思政教育,能讓學生更快、更好地適應企業(yè)的要求。
1.課程思政教學目標高度實現(xiàn)
以機械生產過程中的零部件為教學項目主線,引入大國工匠的事跡,能讓學生對大國工匠精神有深刻的體會,自主探索學習。在課堂評價方面,學生對“機械制圖及AutoCAD”課程的滿意度從2020學年~2021學年的95%,提升到2022學年~2023學年的97.03%。在實操方面,課堂練習準確率有明顯提高,學生對課程內涵領悟更深,能主動完成制圖項目,項目完成率從使用CIPP模式前的85%提升到現(xiàn)在的90%。這說明學生對專業(yè)課有著積極的持續(xù)性的學習動力,使得教學目標高度達成。
2.充分體現(xiàn)崗位職業(yè)素養(yǎng)
以崗位能力的培養(yǎng)為目標,實施基于項目的教學策略,能助力學生職業(yè)素養(yǎng)的提升。以智能制造學院某班學生的自評互評成績?yōu)槔航涍^“機械制圖及AutoCAD”課程項目的學習,學生的強國意識、標準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等三方面素養(yǎng)提升較快。但在自評和互評環(huán)節(jié)里,存在“標準意識”自評分明顯高于互評分的情況。經過分析,發(fā)現(xiàn)學生雖然了解國家標準對機械圖樣繪制的嚴肅性、科學性要求,但是在實際作業(yè)中會遺忘標準及規(guī)范。因此,教師可根據評價結果對教學過程進行反思、改進,并在后續(xù)教學引導中多次重申“讓習慣符合標準,讓標準成為習慣”的原則。這樣,能使智能制造學院的畢業(yè)生在適應各類崗位技能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中,形成與國標操作規(guī)范及安全生產相匹配的職業(yè)素養(yǎng)。
3.提升學生的社會適應性
CIPP模式下的“機械制圖及AutoCAD”課程思政評價實施后,教師可從機械類崗位進階需求的角度出發(fā),不斷改進“機械制圖及AutoCAD”教學設計的思政評價體系,引入學生技能賽和企業(yè)行業(yè)標準,量化技能點,培養(yǎng)學生適應崗位需求的專業(yè)素養(yǎng),提升學生的社會適應性,使他們在技能競賽、考證等領域弘揚大國工匠精神。實施CIPP模式的課程思政評價后,閩江師專智能制造學院機械類專業(yè)學生在福建省工程圖學學會組織的大學生先進成圖技術大賽中取得零的突破,獲得機械類團體二等獎一項、團體三等獎兩項、個人全能獎一項的好成績。學生評教項目中,融入課程思政項目的評價連續(xù)兩年好評率達到97%以上。
總之,如何構建新型的教學管理模式,將課程思政教育貫穿于整個教學管理工作中,是目前閩江師專教學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閩江師專在制定課程評價指標的過程中,既要科學、合理、制度化,也要體現(xiàn)出靈活的張力,這有助于評價主體做出準確客觀的判斷,提高課程思政評價的水平和質量。
參考文獻:
[1]代長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觀念化教學改革研究[J].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04):91-96.
[2]賈建峰,烏日罕,丁義浩.課程思政視域下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的提質增效研究[J].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25(04):114-124.
[3]薛艷莉.基于CIPP模式的高職院校課程思政教學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J].廣西教育,2023(03):36-39.
[4]李佳樂.新時代研究生思政課實踐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基于CIPP評價模式[J].黑龍江生態(tài)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23,36(02): 133-137.
[5]杜曉彬,喬杉,堯雨晴,等.基于CIPP模式的高職院校課程思政質量評價體系研究[J].職業(yè)教育,2021,20(12):83-91.
[6]郭艷艷.“停課不停學”背景下《機械制圖》課程遠程教學實施方案的思考[J].浙江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20,21(01):58-61.
[7]寧小剛,張慶華,趙紅紅.課程思政視域下高職汽車類專業(yè)課程教學探究[J].職業(yè)技術,2022,21(06):97-102.
Explor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valuation System for the Curriculum of Minjiang Teachers College
———Taking the Course of "Mechanical Drawing and AutoCAD" as an Example
Li Xinyi
(Minjiang Normal College, Fujian Province, Fuzhou 350018,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elaborates on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as well as the role of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valuation system. It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of mature evaluation systems in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China, explores the main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valuation system in Minjiang Normal College, and proposes suggestions for constructing a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management evaluation system. In terms of effectiveness, taking the evaluation indicato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Mechanical Drawing and AutoCAD" as an example, we will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valuation in the CIPP model, connect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positions, more demonstrate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ies, and promote their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Key words: Minjiang Normal College;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valuation system; teaching management; professionalcompet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