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習近平總書記在致全國優(yōu)秀教師代表的信中提出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教育家精神是“四有”好老師重要論述的思想升華:“心有大我、至誠報國”指向理想信念,“言為士則、行為世范”指向道德情操,“勤學篤行、求是創(chuàng)新”“啟智潤心、因材施教”指向扎實學識,“樂教愛生、甘于奉獻”“胸懷天下、以文化人”指向仁愛之心。
關鍵詞:教育家精神;“四有”好老師;“四個引路人”;“四個相統(tǒng)一”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24)01-0020-04
2023年9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致全國優(yōu)秀教師代表的信中提出,以教育家為榜樣,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道德情操,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學篤行、求是創(chuàng)新的躬耕態(tài)度,樂教愛生、甘于奉獻的仁愛之心,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1]。一時間,學習教育家精神、理解教育家精神、宣講教育家精神、落實教育家精神,成為全國教育界的共識與行動。個人以為,要貫徹落實、遵守踐行教育家精神,首先必須學習理解教育家精神,做到心理認同、思想統(tǒng)一,這樣踐行教育家精神才能有的放矢、漸入佳境。
一、“四有”好老師重要論述的提出與發(fā)展
2014年9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指出:我想,好老師沒有統(tǒng)一的模式,可以各有千秋、各顯身手,但有一些共同的、必不可少的特質(zhì)。第一,做好老師,要有理想信念。第二,做好老師,要有道德情操。第三,做好老師,要有扎實學識。第四,做好老師,要有仁愛之心。[2]從此,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實學識、仁愛之心四個標桿,成為全國教師追求的目標與境界。2018年5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師范大學師生座談會上強調(diào):“2014年教師節(jié)時我同北京師范大學的師生代表座談時就如何做一名好老師提出了4點要求,即: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我今天再強調(diào)一下?!盵3] 2023年5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diào):引導廣大教師堅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養(yǎng)扎實學識,勤修仁愛之心[4]。在“四有”好老師標準之前加了四個動詞——堅定、陶冶、涵養(yǎng)、勤修,構(gòu)成動賓結(jié)構(gòu),主體當然再次明確為“教師”,指向更加明確。筆者認為,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教育家精神,是“四有”好老師重要論述的思想升華。
二、教育家精神是“四有”好老師的思想升華
(一)“心有大我、至誠報國”指向理想信念
習近平總書記說:“正確理想信念是教書育人、播種未來的指路明燈。不能想象一個沒有正確理想信念的人能夠成為好老師?!盵2]“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決定事業(yè)成敗。沒有理想信念,就會導致精神上‘缺鈣。”[5]這次闡述教育家精神時,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明確了理想信念的具體內(nèi)涵,那就是“心有大我、至誠報國”。“教師的信念——這是學校里最寶貴的東西。”(蘇霍姆林斯基語)理想信念一旦樹立,就會形成巨大的內(nèi)驅(qū)力,經(jīng)過理性的思考轉(zhuǎn)換為自覺而持久的行動,并貫穿于教育全過程。
2019年4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強調(diào),“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國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共命運,才能更好實現(xiàn)人生價值、升華人生境界”[6]。在“大我”之前,加上“祖國”“人民”的修飾詞,在立意、思想、胸襟方面,做了限定。所以,這里的“大我”與“祖國”“人民”,是具有并列意義的范疇。正如梁啟超所述,“以一家對一身,則一家為大我;以一地方對一家,則一地方為大我;以一民族一國家對一地方,則民族國家為大我”[7],也就是“成就大我而無我”(唐·傅翕《行路難詩》)。
(二)“言為士則、行為世范”指向道德情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合格的老師首先應該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師首先應該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盵2]這是教師安身立命、教書育人的前提條件,正如盧梭所說,“在敢于擔當培養(yǎng)一個人的任務以前,自己就必須要造就成一個人,自己就必須是一個值得推崇的模范”[8]。習近平總書記還強調(diào)“教師的工作是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老師是學生道德修養(yǎng)的鏡子”[2]?!扮R子”的隱喻,非常貼切,修煉自己是為了照見別人,而且這種內(nèi)修還必須來自一種自覺與習慣,在有意無意之間,從習慣成為慣性,從慣性成為品格、品質(zhì),就像印度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所描述的一樣:“真正的老師只對他自己下功夫,就像磨一面鏡一樣,他把自己最終做成了鏡子。但他是一面沒有目的的鏡子,他并不去有意尋找誰的臉來照。他只是在那兒,但來到他面前的人看到了他自己?!盵9]
2023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diào)研并發(fā)表重要講話,要求“老師應該有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自覺,不斷提高自身道德修養(yǎng),以模范行為影響和帶動學生,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大先生,成為被社會尊重的楷模,成為世人效法的榜樣”[10]?!把詾槭縿t、行為世范”,是對我國知識界的德行要求,也是傳統(tǒng)文人的一個行為準則。比如,“文為世范,行為士則”(《三國志·魏書·王毋丘諸葛鄧鐘傳》),“文”“行”并舉,規(guī)范創(chuàng)作與行為的統(tǒng)一。而《世說新語·德行》則提出言行并舉的要求:“陳仲舉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登車攬轡,有澄清天下之志?!睆拇?,“言為士則、行為世范”,就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人厚植傳統(tǒng)、砥礪意志、不斷內(nèi)修的通行準則。習近平總書記先后用了“模范”“楷?!薄鞍駱印钡雀咭?guī)格的詞匯,再次升華了“大先生”“教育家型教師”道德修養(yǎng)的境界。
(三)“啟智潤心、因材施教”“勤學篤行、求是創(chuàng)新”指向扎實學識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思政課的本質(zhì)是講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老師要用心教,學生要用心悟,達到溝通心靈、啟智潤心、激揚斗志?!盵10]將“啟智潤心”與“溝通心靈”“激揚斗志”相組合,構(gòu)成循序漸進、不斷提升的動力系統(tǒng)。在闡述教育家精神時,習近平總書記又將“啟智潤心”與“因材施教”相組合,作為教育家育人智慧的重要標識?!皢⒅菨櫺摹笔乔疤幔瞧焚|(zhì),是目標,“因材施教”是情懷,是方法,是效果,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使教師“既授人以魚,又授人以漁,能夠在各個方面給學生以幫助和指導”[2]。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扎實的知識功底、過硬的教學能力、勤勉的教學態(tài)度、科學的教學方法是老師的基本素質(zhì),其中知識是根本基礎。”[2]所以,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不斷攀登、永不停歇的理念,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始終處于學習狀態(tài),力爭站在知識發(fā)展前沿,刻苦鉆研、嚴謹篤學,不斷充實、拓展、提高自己。躬耕態(tài)度,是教師在教書育人默默奉獻的過程中,逐步積淀的精神狀態(tài)和心理品質(zhì)?!霸鷮崱?,重在“實”,包括真實、誠實、厚實、充實,從知識到技能,從能力到水平,從習慣到慣性,最后形成特色、風格。
(四)“樂教愛生、甘于奉獻”“胸懷天下、以文化人”指向仁愛之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育是一門仁而愛人的事業(yè),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2]教師的仁愛之心,不同于血緣關系的天性,是長久單向付出的愛,是不圖回報的愛,是不間斷的包容與寬容,是必須讓學生感受到溫暖、愉悅、觸動的愛。通過不斷培育、持久激發(fā)、全力傳播,通過真情、真心、真誠去感染、感動、感化學生。教師愛崗敬業(yè),有教育情懷、職業(yè)認同,有專業(yè)自信、職業(yè)態(tài)度,有學生立場、兒童視野,這樣“奉獻”就不是一句口號,可以落到實處;進而“甘于”,在“甘”字上狠下功夫,甘愿、甘心、甘當,無怨無悔,一如既往。
作為技能扎實、志向?qū)R坏膶I(yè)教師,我們在立足三尺講臺的同時,也要胸懷五洲四海,以教育家的大視野、大格局、大情懷、大智慧來展示人間大愛、教育仁愛,向世界展現(xiàn)中國教師的教育情懷與教育理想;要在“樂教”的沉醉之中充分體現(xiàn)愛生,在關愛學生、助力學生、引領學生,與學生一起奔跑、一起發(fā)展的過程中提升“樂教”的層次與品位,讓“仁愛之心”成為我們個人、事業(yè)發(fā)展的內(nèi)在品質(zhì)與不竭源泉。
三、教育家精神內(nèi)蘊豐富的精神譜系
“四有”好老師的四個維度,意蘊豐富,具有密切的聯(lián)系,具有交融、交叉、疊合、多元的整體意義,所以爭做“四有”好老師,不是逐項落實、一一貫徹,不是一個簡單的施工程序,而是一種美好的、完美的追求,永遠難以企及的境界。教育家精神的六個向度,也具有整體性、系統(tǒng)性、科學性、發(fā)展性?!昂氲雷非蟆敝白非蟆?,是內(nèi)在的自覺行動,也是奮斗奉獻的不竭動力?!坝酥腔邸敝爸腔邸?,看上去是育人的路徑技巧,實質(zhì)上是修養(yǎng)氣質(zhì)、人格力量。從“四有”好老師的四個維度到教育家精神的六個向度,既可以看到升華、拓展,又能感受到圓融、圓滿,同時路徑更加明晰,切合可行。
除了“四有”好老師、教育家精神,習近平總書記還提出了“四個引路人”“四個相統(tǒng)一”等要求。2016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北京市八一學校時,強調(diào)教師要發(fā)揮“四個引路人”的重要作用:廣大教師要做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做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做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引路人,做學生奉獻祖國的引路人[11]。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四個相統(tǒng)一”:“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tǒng)一,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tǒng)一,堅持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tǒng)一,堅持學術自由和學術規(guī)范相統(tǒng)一,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盵12]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有”好老師、“四個引路人”、“四個相統(tǒng)一”,是他一以貫之的教育觀、教師觀的體現(xiàn)?!八挠小焙美蠋?,是追求目標,“四個引路人”是神圣職責,“四個相統(tǒng)一”的行為規(guī)范,都是對教師政治意識、思想品格、知識能力、業(yè)務水平、學術素養(yǎng)的系統(tǒng)概括。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教育家精神,是在“四有”好老師、“四個引路人”、“四個相統(tǒng)一”基礎上,不斷凝練不斷完善不斷升華的結(jié)果,是全體教師人生和事業(yè)發(fā)展的航標和燈塔。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致全國優(yōu)秀教師代表的信[EB/OL].(2023-09-09)[2023-11-20].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309/content_6903084.htm.
[2]習近平.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的講話[EB/OL].(2014-09-10)[2023-11-20].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910/c70731-25629093.html.
[3]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EB/OL].(2018-05-03)[2023-11-20].https://www.xuexi.cn/ad80b63fd6787dfdf2e12408f4e4de35/e43e220633a65f9b6d8b53712cba9caa.html.
[4]習近平.扎實推動教育強國建設[EB/OL].(2023-09-15)[2023-11-20].http://cpc.people.com.cn/n1/2023/0915/c64094-40078799.html.
[5]習近平.在同各界優(yōu)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EB/OL].(2013-05-04)[2023-11-20].https://www.xuexi.cn/cb809aaf5637633df318556da414630e/e43e220633a65f9b6d8b53712cba9caa.html.
[6]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EB/OL].(2019-04-30)[2023-11-20].https://www.xuexi.cn/03e9d6261032c1c1733d895a6f2c3a6e/e43e220633a65f9b6d8b53712cba9caa.html.
[7]梁啟超.德育鑒[M].南京:譯林出版社,2022:76.
[8]盧梭.愛彌兒[M].李平漚,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7:99.
[9]克里希那穆提.再叫一次“先生”[J].當代教育家,2017(1):12.
[10]習近平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diào)? 堅持黨的領導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 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EB/OL].(2019-04-25)[2023-11-22].https://www.xuexi.cn/lgpage/detail/index.html?id=9026780183267979534&item_id=9026780183267979534.
[11]習近平在北京市八一學??疾鞎r強調(diào)?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 努力把我國基礎教育越辦越好[EB/OL].(2016-09-09)[2023-11-22].https://www.xuexi.cn/b89ece526e01cb7cbdacdfb1fe38e9d9/e43e220633a65f9b6d8b53712cba9caa.html.
[12]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diào)? 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EB/OL].(2016-12-08)[2023-11-22].https://www.xuexi.cn/746bd106b7d5dca0bc01f747f5bf37c0/e43e220633a65f9b6d8b53712cba9caa.html.
責任編輯:楊孝如
收稿日期:2023-11-16
作者簡介:周建忠,南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教材委員會語文學科專家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大學生文化素質(zhì)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