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銀長
【摘要】目的:探究康復護理指導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康復的影響。方法:選取本院于2021年6月—2023年6月期間收治的100例腦卒中偏癱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參照組(n=50,常規(guī)護理)及康復組(n=50,康復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行走能力、上下肢肢體功能及對護理的滿意率。結果:護理前,兩組患者行走能力及上下肢肢體功能指標比較無差異(P>0.05);護理后,康復組行走能力及上下肢肢體功能指標優(yōu)于參照組(P<0.05)。參照組患者總滿意率為84.00%,低于康復組的98.00%,差異顯著(P<0.05)。結論: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采用康復護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肢體功能及行走能力,且患者接受度更高,值得臨床采納。
【關鍵詞】康復護理;腦卒中;偏癱;行走能力;肢體功能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guidance on limb function rehabilitation in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TAN Yinchang
Jiangmen Xinhui Distric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Jiangmen, Guangdong 5291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guidance on limb functionrehabilitation in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Methods:100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after strok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21 to June 2023 were selected,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reference group (n=50,routine nursing) and the rehabilitation group (n=50,rehabilitation nursing) using a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The walking ability,upper and lower limb function,and satisfaction rate with nursing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walking ability and upper and lower limb function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nursing (P>0.05);After nursing,the walking ability and upper and lower limb function indicators of the rehabilit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reference group (P<0.05).The total satisfaction rate of patients in the reference group was 84.00%,which was lower than 98.00% in the rehabilitation group,with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Conclusion:Rehabilitation nurs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limb function and walking ability of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after stroke,and the patient’s acceptance is higher,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doption.
【Key Words】Rehabilitation nursing; Stroke; Hemiplegia; Walk ability; Limb function
腦卒中是臨床上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之一,發(fā)病率較高,由于患者腦內血管破裂或阻塞,導致血液不能正常流入大腦,引起腦組織缺血損傷,對神經功能產生深遠影響[1]?;颊叱1憩F出頭痛、頭暈、肢體麻木等癥狀,且大部分患者經過治療后仍存在多種后遺癥,肢體功能出現障礙,導致偏癱,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對家庭和社會造成負擔,所以應在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及時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2]。目前,多采用常規(guī)護理進行操作,缺乏系統性,且患者因病情導致情緒不佳,影響恢復效果??祻妥o理針對常規(guī)護理的缺點進行修正,以患者為中心,護理中包含康復訓練,對患者的肢體功能實施針對性措施,在臨床試驗中取得了良好效果[3]。為探究兩種護理模式的具體差異,本院對納入的100例腦卒中偏癱患者進行對比實驗,結果匯總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于2021年6月—2023年6月期間收治的100例腦卒中偏癱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參照組(n=50)及康復組(n=50)。參照組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齡55歲~72歲,平均年齡(65.33±4.42)歲,病程21d~43d,平均病程(30.39±3.42)d;康復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齡55歲~74歲,平均年齡(65.84±4.68)歲,病程20d~44d,平均病程(30.87±3.55)d。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 參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1)加強對患者的生命體征監(jiān)護;(2)進行健康宣教及心理疏導;(3)根據醫(yī)囑進行用藥指導。
1.2.2 康復組采用康復護理。(1)制定計劃。根據患者個體化差異制定相應的康復計劃,結合患者具體需求,將患肢進行良姿體位擺放,定時按摩,防止因臥床出現靜脈血栓。在患者肩胛骨或關節(jié)處墊枕頭,緩解關節(jié)壓力。一周后可以進行適當的動作訓練,如抬舉雙手等,力度根據患者耐受程度決定,幅度逐漸增大,從上肢到下肢依次進行。(2)正式訓練階段。1:鼓勵患者用自己的力量進行日常活動,比如穿衣服、系扣子、拍打手臂和腿部等。2:鼓勵患者在床上進行力量訓練,如握拳、抓軟球、抬腿訓練等。3:鼓勵患者借助輔助工具進行行走訓練,行走距離逐漸增加,可在走廊進行練習。4:鼓勵患者擺脫工具在病房內行動,逐漸進步為獨立行走,家屬和護理人員應密切關注患者運動時的狀態(tài),防止摔倒,若患者活動較為自然,可選擇增加每日散步活動,逐漸進階到提著塑料袋行走,增加走路時長及行走速度。(3)飲食護理。在患者正式訓練開始之前,要將易消化的飲食改為正常飲食,補充魚蝦等優(yōu)質蛋白質,減少油脂及鹽分的攝入,保證患者每日活動時有足夠的營養(yǎng)供應,為患者制定作息時間表并嚴格執(zhí)行,糾正患者不良的作息習慣。(4)健康宣教。為患者詳細介紹腦卒中偏癱的相關知識,態(tài)度應細心、耐心,安撫患者因肢體不能活動產生的焦慮、恐慌等負面情緒。在正式訓練過程中,患者常常會因為無法自然地控制身體而焦躁,護理人員需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并加以調節(jié)。(5)出院護理。護理人員將日常護理的要點總結并記錄,和患者家屬做好交接工作。將醫(yī)院電話留給患者及其家屬,若在日常護理中遇到問題,及時撥打電話聯系醫(yī)院。
1.3觀察指標 (1)對比兩組行走能力。采用6min步行實驗(6MWT)進行行走距離評價,指導患者以最大速度在50m走道中來回行走,記錄6min內的最長距離,距離與行走能力正相關[5]。(2)對比兩組肢體能力。采用Fugl-Meyer評定法進行數據收集,其中,上肢總分為66分,下肢總分為 34分,分數與患者肢體能力正相關。(3)對比兩組滿意率。采用本院自制滿意評價量表對患者進行滿意度收集。問卷共25題,每題共有4個選項,每個選項代表不同分數,分別為1、2、3及4分。其中,75分~100分為非常滿意,50分~74分為滿意,50分以下為不滿意。總滿意率=(非常滿意+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對比兩組行走能力 護理前,兩組患者行走距離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相較于參照組,康復組行走距離增加,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2.2對比兩組患者肢體功能 護理前,兩組患者上下肢肢體功能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相較于參照組,康復組上下肢肢體功能評分增加,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所示。
2.3對比兩組滿意率 參照組患者總滿意率為84.00%,低于康復組的98.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3所示。
近年來,臨床中腦卒中的發(fā)病率逐年升高,治療后存在嚴重并發(fā)癥,偏癱就是其中影響最嚴重的一種,且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高,患者主要表現出肢體功能受損,無法自主控制患肢,影響日常生活,因此,臨床上需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6]。常用的常規(guī)護理包含的內容較為單一,效果緩慢,優(yōu)點不突出。介于以上缺點,新型的康復護理均進行了改進,包含對腦卒中偏癱患者治療后的肢體訓練,可良好促進患者的肢體功能恢復,改善日常生活[7]。
本文對兩種護理方式進行對比實驗,結果如下。護理前,兩組患者行走能力及上下肢肢體功能指標比較無差異(P>0.05);護理后,康復組行走能力及上下肢肢體功能指標均優(yōu)于參照組(P<0.05)。康復護理計劃的內容全面,從患者臥床期間一直持續(xù)到患者出院,在住院期間,對患者肩胛、關節(jié)等地方進行保護,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康復方案,逐漸提升患者的肢體能力及行走能力[8]。在患者臥床期間,護理人員會酌情協助患者活動四肢及肘關節(jié),目的是幫助患者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huán),為正式康復訓練奠定基礎。正式康復訓練中,護理人員會根據患者身體情況設置目標,每天完成,提升患者的成就感及對恢復的信心;訓練后期,酌情增加訓練難度,增加患者外出活動時間,改變病房及走廊的訓練環(huán)境,開闊心境,同時加速各項身體功能的恢復,早日回歸正常生活。在實施計劃期間,護理人員對患者的飲食、心理、病房環(huán)境等進行改善,保持患者訓練時期的營養(yǎng)均衡,為身體提供足夠的營養(yǎng)物質;良好的病房環(huán)境可以提升患者的睡眠質量,消除白天在訓練過程中產生的身體疲勞。健康宣教配合心理疏導可以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正確認識疾病,并改善心態(tài),有助于增加患者對康復訓練的主觀能動性。參照組患者總滿意率為84.00%,低于康復組的98.00%,數據有差異(P<0.05)。數據證明患者更易接受康復訓練。在患者進行康復訓練時,護理人員會全程保持耐心,且在患者出院時會整理日常護理要點,和患者家屬做好交接,保證患者在家時也能進行規(guī)律的康復訓練,促進患者身體恢復。
綜上所述,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采用康復護理可有效改善行走能力及肢體功能,恢復日常生活能力,臨床上應給予重視。但本文實驗存在一定的局限,如未探究不同護理方法對患者的遠期影響,可改進方法進行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 盛井香,郭琳,馬莉,等.網絡平臺下的康復護理指導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康復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23,29(1):79-83.
[2] 霍娟娟,劉麗爽,郭亞娟,等.基于互聯網平臺的運動訓練指導在腦卒中偏癱患者居家康復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21,37(20):1521-1526.
[3] 邸佳,張大維,薛欣欣.康復護理聯合血液循環(huán)驅動泵預防腦卒中偏癱病人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效果觀察[J].護理研究,2022,36(8):1496-1498.
[4] 田虹,謝紅梅,劉志敏,等.連續(xù)康復護理模式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生活能力及相關血液指標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21,30(26):2946-2949.
[5] 孫慧,許堅.早期綜合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運動及神經功能的干預效果[J].貴州醫(yī)藥,2021, 45(2):330-331.
[6] 項麗敏,趙瑾,張振芳,等.個體化改良康復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偏癱患者創(chuàng)傷后成長、康復訓練依從性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1,18(24):3689-3693.
[7] MA YaoHua,DENG WenJing,LUO ZhiYi,et al. Inhibition of microRNA-29b suppresses oxidative stress and reduces apoptosis in ischemic stroke[J].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2022. 17(2):81-85.
[8] 楊玉玲,顧丹鳳.康復護理對預防腦卒中偏癱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效果的Meta分析[J].臨床與病理雜志,2020,40(9):2420-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