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莉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基于課程進行整體建構,實現(xiàn)以課程為陣地、以學生為核心、以教學目標為引領、以學習方法與學習過程為抓手的整體教學。教師應將課堂教學與學生課外學習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以課堂引導學生的課外自主學習;再以學生的課外學習促進課堂學習。教師應通過對“立學課堂”的延伸,提升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整體建構? ?立學課堂
在“立學課堂”中,“立”為目標與結果,指向人的發(fā)展;“學”則為過程與方法,是“立”得以實現(xiàn)的途徑,其核心也是“人”?;谶@一教學理念,為了促進學生更好地發(fā)展,教師可以對“立學課堂”進行課外延伸,讓課內與課外相輔相成,進而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整體建構,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一、立足目標,進行課外拓展
“立學課堂”中的“立”體現(xiàn)的是教學目標與結果,表現(xiàn)為“立人”“立根”“立身”三個層面。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課堂教學為引導,以“立”為依據(jù)進行課外延伸,讓學生在課外語文實踐活動中實現(xiàn)“自立”。
(一)立足教學,以課外促課堂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樹立大語文教學觀,將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通過課外閱讀、課外語文實踐與社會實踐,將語文學習與學生的讀書、生活、社會實踐聯(lián)系起來,實現(xiàn)閱讀即成長、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的大語文教育。
以《清明》一詩的課外延伸探究為例。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組織學生完成朗讀古詩、結合注釋理解詩意、體會詩人情感等一系列教學之后,布置專項作業(yè)引導學生進行課外拓展“延學”:一是進行群文閱讀。閱讀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程顥的《郊行即事》、蘇軾的《踏青游》,借助工具書或網絡理解詩句的意思,自主收集有關清明的詩文并與大家交流;二是向家長請教清明祭祖的活動內容,了解祭祖的習俗和寓意以及清明節(jié)的起源、發(fā)展和文化內涵。同時,筆者設計交流與展示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清明節(jié)的習俗與文化,以課外拓展深化課堂教學。
(二)立足結果,以課外補課堂
“立學課堂”主張“在學中立”,解決了語文課程“培養(yǎng)什么人”“為誰培養(yǎng)人”和“怎樣培養(yǎng)人”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立足這一目標,以育人為核心,以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在豐富的語文實踐中學習知識、提升能力,以課外學習促進課堂教學,努力實現(xiàn)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以《慈母情深》一課的拓展為例。在教學完成之后,筆者布置課外拓展“延學”作業(yè):一是課外閱讀作業(yè)。要求學生運用批注法閱讀原文,記錄自己的感想,并寫一篇讀后感上傳到“班級空間”與大家交流。二是觀察體驗作業(yè)。讓學生留心觀察在生活中父母關愛自己、辛苦操勞的細節(jié),體會蘊含其中的親情。三是隨文練筆。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寫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經歷。在學生完成課外作業(yè)之后,組織交流活動,采用“以課外補課堂”的育人方法。
二、緊扣學習,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立學課堂”中,“學”指的是學習的過程與方法,它不僅是達成教學目標的關鍵,還是培養(yǎng)學生優(yōu)良學習習慣的重要途徑。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從課程、教材和學生三方面入手,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一)自主學習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能力,這同“立學課堂”中“學”的內涵是一致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精心設計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養(yǎng)成優(yōu)良的學習習慣。
以教學《獵人海力布》一課為例。首先,在教學之前,筆者根據(jù)教學目標精心設計“預習單”,要求學生進行自主預習,并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對學習中的疑難問題進行合作探究。其次,組織學生交流預習的情況,引導學生完成對課文的學習。最后,布置課外延伸作業(yè),要求學生閱讀《中國古代神話故事》一書,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在閱讀中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提升學習能力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課文只是學生學習的一個例子。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探究學習的方法,讓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習慣,提升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要以課文教學為例,引導學生運用遷移的方法,將課內學到的方法應用于課外的閱讀之中。
以教學《精衛(wèi)填?!窞槔T诮虒W過程中,首先,筆者引導學生結合注釋理解句子的意思,并將小古文翻譯成白話文,進而理解課文的內涵與主題。其次,筆者通過歸納總結,讓學生初步掌握學習小古文的方法。最后,給學生布置課外拓展閱讀作業(yè),要求學生自主閱讀《后羿射日》《女媧補天》和《開天辟地》三篇小古文,借助工具書或網絡資源將三篇小古文翻譯成現(xiàn)代白話文,分析故事所表達的主題思想,整理成電子文檔上傳到“班級空間”與大家一起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筆者讓學生相互點評,取長補短,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以人為本,設計多種語文實踐
(一)強化閱讀
閱讀既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方法,也是發(fā)展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強化閱讀教學,將課內閱讀同課外閱讀緊密結合,以課內閱讀為引領,以課外閱讀為補充,通過加大課外閱讀量,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綜合素養(yǎng)。
以《古人談讀書》一課的拓展閱讀教學為例。在教學過程中,筆者讓學生借助注釋理解課文內容,總結出讀書要“心、眼、口”并用、“志、識、恒”共存,要在閱讀中勤學好問,實事求是,學而不厭,讓學生對讀書的方法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在此基礎上,筆者強化學生的閱讀訓練,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選擇自己喜愛的圖書進行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二)多種實踐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課程,教師要通過一系列的語文實踐活動完成既定的教育教學目標。這同“立學課堂”主張的“在學中立”的思想是一致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跨學科學習、挖掘傳統(tǒng)文化、觀察生活、撰寫調研報告等多種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學習中潛移默化地接受“立人”教育,從而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以教學“生活萬花筒”為例。首先,筆者讓學生明確本次習作的要求,組織學生進行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一是觀察生活。用心觀察生活中各種各樣的事情,既可以是親身經歷的,也可以是看到的、聽到的,從中選擇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事情進行深入體驗,了解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二是體驗生活。選擇自己喜歡或感興趣的事情去做一做。這樣,筆者通過課外延伸,讓生活成為學生自我教育的大課堂。
在“立學課堂”的教學中,教師要以語文學習為核心,以“立人”教育為目標,根據(jù)具體學情精心設計,通過實踐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要從整體建構理念出發(fā),將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yǎng)、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語文教學與立德樹人結合起來,進而提高語文的教學效率,實現(xiàn)語文課程的育人目的。
參考文獻:
[1]錢靜.小學語文“立學課堂”教學范式建構與實踐[J].閱讀,2020(79):4-7.
[2]俞超.“真學課堂”視角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探尋[J].課外語文,2021(15):27-28.
[3]陳麗云.“教學雙能”理念下小學語文“三學”課堂的實踐研究[J].語文世界(教師之窗),2022(5):18-19.◆(作者單位:江蘇省海安市城南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