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薇
摘 要:在當前“教—學—評”一體化構建環(huán)節(jié),英語教師須立足于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目標,對當前的教學體系、評價體系以及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進行有效評估、管控,完善教學循環(huán)結構,對當前的教學工作開展情況進行有效點評,并且?guī)椭鷮W生找到正確的學習方向,提高英語課程教學效率。本文對核心素養(yǎng)下小學英語“教—學—評”一體化構建策略進行分析探索。
關鍵詞:“教—學—評”;構建;核心素養(yǎng)
作者簡介:張薇,山東省棗莊市薛城區(qū)興仁泰山路小學。
在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師須對現(xiàn)有的“教—學—評”一體化建設目標進行合理評估、評判、打造,同時引領學生在學習期間進行自主高效地總結練習,參照學習目標,在正向的教學循環(huán)回饋體系下實現(xiàn)個人能力、素質的全面發(fā)展提升。
一、“教—學—評”一體化的概念
在新課改背景下,各學科教學需打造“教—學—評”一體化,從而實現(xiàn)精準教育、精細化引導,但是在傳統(tǒng)教學活動中,大部分教師雖然具備“教—學—評”一體化思想,但是由于找不到評測方向、評測重點,在評價過程中丟失重心,導致學業(yè)測評、教學活動以及學生的學習品質無法得到有效循環(huán)控制。“教—學—評”一體化模式下的英語教學活動應當具備明確的開展方向,教師需立足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目標,對評價內容進行合理設定,同時明確教學指導方向,規(guī)范學生的學習行為,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語言思維、文化意識等多個方面,以推動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同時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不斷地調整教學策略,從而實現(xiàn)持續(xù)深入的課程改革。因此從宏觀層面上講,開展“教—學—評”一體化建設,需要打造一個教學循環(huán)體系,引入豐富的教學內容,結合行之有效的評價方法,促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與提升,教師在此期間需要構建豐富的知識任務體系,同時完善當前的評價結構、評價流程。
二、“教—學—評”一體化建設的原則
(一)生本管理原則
開展生本管理思想下的教育工作可響應素質教育的號召,在“教—學—評”一體化構建環(huán)節(jié),教師須立足于學生的實際發(fā)展需求,對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學習目標、后續(xù)的評測標準進行合理設定,一方面提升學生英語學習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實現(xiàn)精準教學,因此教師需要立足學生實際情況,在“教—學—評”一體化建設中對各項指標進行合理設定、優(yōu)化,兼顧學優(yōu)生、學困生的差異化學習需求。
(二)循環(huán)管理原則
“教—學—評”一體化建設須具備一個完整全面的循環(huán),能夠做到三個環(huán)節(jié)的相互反饋、互補,實現(xiàn)信息資料的高效流通。長時間以來,部分教師往往只是關注教學測評,卻沒有對學生的學習方向、學習情況進行合理的分析判斷,導致教學評價失衡,簡而言之教師并沒有參照教評結果積極回饋與教學革新,同時也未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對評價指標進行合理設定,將課程教學、學生學習以及后續(xù)的測評環(huán)節(jié)單獨割裂開來,無法發(fā)揮出課程教學的連貫性和過程循環(huán)性作用。因此打造一個完整全面的教學循環(huán),秉承循環(huán)管理思想、管理理念,將各環(huán)節(jié)的數(shù)據(jù)結果進行有效分析,反饋于各流程、各體系,是提高教學品質以及教學水平的關鍵舉措。
(三)多元化評價的原則
大部分教師在“教—學—評”一體化構建環(huán)節(jié)往往沿用單一的評價措施,并未運用體系化、整體化、多元化的評價策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還無法得到更加全面的評價指導,進而也無法擺正自身的學習方向,無法找到自身的學習定位,基于此,教師應當結合多元化的評價措施,比如讓學生進行自評,或者引入家長評價、其他科任教師評價、社會評價等多種元素,進一步指出在當前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英語教學中存在的欠缺和不足。因此教師在“教—學—評”一體化打造中,應當結合多元化的評測指標,結合多方建議,秉承“三全育人”思想中全員參與管理的思想觀念,立足于學生的現(xiàn)實需求,結合多方建議完善當前的教學改革工作。
三、核心素養(yǎng)下小學英語“教—學—評”一體化構建策略分析
聚焦核心素養(yǎng),對小學英語“教—學—評”一體化構建工作進行優(yōu)化打造須從多個領域、多個方面來進行,首先英語教師需要對現(xiàn)有的教學目標進行合理設定,以核心素養(yǎng)為基準指導學生進行有效學習探索;其次,教師需要在原有教學目標的基礎之上,引領學生完成對學習目標的合理設定,保證學生在各個階段所設定的學習目標滿足教學大綱以及教學考核的標準,同時也符合學生當前的實際學習狀況。除此之外,在對評價目標以及評價主體進行引入的過程中,教師也應當聚焦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結合多元化的評測指標,銜接多方面的評價主體,對學生的最終學習成效進行有效點評,從而做到有效的教學循環(huán)。
(一)教學目標設置
1.圍繞核心素養(yǎng)設置多元化的教學目標。英語教師須對多元化教學目標進行合理設定,滿足學生層次化、個性化學習探索需求,要想提升英語教學效果,英語教師需要保證整個課程教學具備聯(lián)動性、多元性。通過對核心素養(yǎng)的內容進行分析可以看出,在培養(yǎng)學生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學習能力的過程中,如果缺少開放性的教學項目、教學活動,則會導致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受到限制,不利于學生高效發(fā)展。因此教師應當參照現(xiàn)階段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設置多元化的教學目標以及課程改革目標,立足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知識能力以及文化傳承能力、學習能力、文化品格,設置豐富的子目標,幫助學生在不同學年段完成相應的學習目標,實現(xiàn)高效學習探索。
比如針對三年級的學生,英語教師需要從語言知識積累的層面設立教學目標,讓學生在該環(huán)節(jié)完成對英語知識的積累探索,豐富自身的語言詞匯儲備;而對于四年級的學生,教師應當讓學生嘗試完成對基礎語法知識的系統(tǒng)化、結構化學習,增強學生的語言技能;而對于五、六年級的學生,教師需要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將英語核心素養(yǎng)作為重要培養(yǎng)目標,進而引導學生高效探索。
2.構建多樣化的教學任務群落。學習任務群、教學任務群是當前新課改背景下英語教師需要重點關注的內容,具體來說,教師需要延伸出豐富多樣的教學任務群,在學段教育銜接的大目標下,設置子任務,滿足學生在短時間進行集中突破學習的需求,比如說英語教師可以設計以語言知識為基礎的教學任務群,以提升學生在某個階段的語言能力為目標,夯實學生的語言知識儲備,讓學生在對應的情景交際以及語言環(huán)境下完成對語法、詞匯知識的實踐應用,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集中突破自身在某一領域的學習瓶頸,保證所學習到的知識不再呈現(xiàn)零碎化、碎片化、雜亂化的特征。
比如,為了短時間內幫助學生突破在口語方面的學習困境,英語教師可以組建口語教學任務群,讓學生在某一學期或每一個月集中開展口語練習,系統(tǒng)性地掌握口語表達技巧和方法。結合實踐探索,學生在經過一個月的練習之后會發(fā)現(xiàn),口語練習的根本目標是借助更加平緩、舒暢的語調、語氣來完成英語表達,對其中所蘊含的連讀、改讀、省讀等相關技巧進行領悟學習,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口語學習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學習興趣。而在該時間段教師也應當對學生進行實時高效的評測,參照學生的學習目標、學習需求,通過引入一篇對話練習,比如結合“songs in each unit”,讓學生進行歌曲表演,以口語對話交際的形式,將其中所包含的連讀技巧、發(fā)音技巧進行有效展示,以此來檢測學生是否達成了相應的學習目標。因此教師需要設計以語言知識為核心的教學任務群,幫助學生在某一時間內突破自身的學習瓶頸,同時實現(xiàn)思維、情感的充分發(fā)展。
(二)學習目標的設置與生成
在完成對教學目標的設立,構建多元化的學習任務群之后,英語教師則需要對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的目標進行合理設定評估,在此期間,教師需參照教學任務群讓學生在學習環(huán)節(jié)把握好自主學習的方向,結合自身的學習需求,找到自身學習探索的重心和出發(fā)點。比如英語教材中囊括的教學活動類型較為豐富多樣,其覆蓋范圍較為寬廣,包含各種各樣的選擇題、閱讀寫作題,英語教師需要挖掘出相關題型以及活動背后所蘊含的核心素養(yǎng)相關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盡可能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學生現(xiàn)階段的語言水平以及心智發(fā)展特征,更好地幫助學生設定學習目標,并將對應的學習目標進行量化描述,設計出相應的等級量表,即學生所設定的學習目標應當具備層次性、階段性,可囊括閱讀、寫作等多項活動。同時在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方面,相關學習目標也應當具備促進學生由低階思維到高階思維過渡的作用,應該包含從口頭輸出轉向書面表達的學習目標。
因此從宏觀層面上講,學生在學習探索過程中所設定的學習目標應當結合實際,銜接讀、寫、聽、用以及語言交際等多種形式,實現(xiàn)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學習,凸顯出相應的層次感、梯度感。比如在講解“My favorite season”單元時,教師需要借助思維導圖,幫助學生理解并掌握本單元的知識,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核心內容。為此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目標設置不同的題目、題型,并且讓學生結合已有知識和經驗對新信息進行有效學習領悟,結合情境模仿以及角色扮演等活動,讓學生在本單元的學習過程中能夠領略知識重難點。具體來說,五年級的學生應當具備基本的文化交際意識以及自主學習意識,教師在設定本單元的教學目標以及學生學習目標時應當做到有的放矢,例如為學生設定的學習目標不應當局限在基礎字詞理解層面,而應當以對話練習、思維訓練為核心,比如,借助四季變化的特征開展對話練習,且具備跨文化交際的意識。此外,教師應當引領學生嘗試對高階學習目標進行合理設置,比如了解并掌握外國人在談論季節(jié)、氣候時的語言思維,讓學生完成本單元的學習之后能夠借助所學知識完成主題寫作。因此教師在當前“教—學—評”一體化思維下須對學生的學習目標進行合理設計,而不是讓學生無節(jié)制、無規(guī)律地參照自身的喜好來設定學習計劃,教師在該環(huán)節(jié)應當起到輔助、引導的作用。
(三)評價目標以及評價主體的引入
在引導學生根據(jù)學習目標進行自主高效地練習探索之后,英語教師則需要對當前的評價標準進行合理設定。具體來說,現(xiàn)階段的評測目標應當參照教學目標不斷完善,英語教師須立足核心素養(yǎng),對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文化意識以及自主學習能力進行有效評估評判,結合以上四大方面設計出分項評分目標,從社會實踐、綜合探索等多個領域對學生進行多樣化的評價指導。并且教師也需要設計出分層評價指標,針對不同的練習題目以及實踐探索項目,結合不同的評價標準,參照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情況對學生學習狀態(tài)進行有效評價,進一步反思教學目標以及學生學習目標的設定是否存在不足。
例如,在完成對“My favorite season”相關課程單元的教學講解之后,教師需要結合豐富多樣的創(chuàng)新評價指標,對學生在本單元學習過程中的高階思維發(fā)展情況以及對基礎語言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評估,通過設定每一位學生的能力雷達圖,按照以上所設定的各項指標,對學生的最終學習成果進行合理評判;同時也可以結合社會實踐,對學生的實踐操作演練情況進行評測,結合多方評價主體,共同完善學生的能力雷達圖,如家長、社會以及其他科任教師可對學生的綜合表現(xiàn)情況進行有效點評,對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語言思維能力以及對知識點的實踐使用情況進行合理的評估評判。比如讓學生參加社會實踐項目,讓學生充當城市小導游,向外國游客講解城市四季的冷暖變化,通過收集外國友人給予學生的評價建議,對學生的最終學習成果進行更加直觀、清晰、準確的描述。總體來說,在教學評價過程中,教師應當秉承層次評價、多維度評價、多元化評價的原則,不再局限于單一的評價內容以及評價標準,不再糾結于過往的應試教育的評價思維,對當前的教學活動開展成效以及教學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進行有效評價,為后續(xù)實施更加科學高效的教學提供參照指引。
四、結語
總體來說,在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英語教師須對現(xiàn)有的“教—學—評”一體化模式進行優(yōu)化創(chuàng)新,在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合理設立學習目標,同時參照教學計劃、教學方向以及評價反饋,促進學生實現(xiàn)個性化成長和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梁振,圣符程.核心素養(yǎng)下的“教·學·評”一體化教學設計[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21(32):41-42.
[2]唐琛,于少華,陳銀.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評”一體化教學實踐:以“飲食中的有機化合物——乙酸”教學為例[J].化學教學,2022(7):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