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承擔著“立德樹人”的重任,在教學過程中有的放矢地發(fā)揮優(yōu)良家風的思政育人功能,能夠更好地促進大學生良好品德的養(yǎng)成,最終形成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取向和理想追求.以教育技術學專業(yè)《微課設計與制作》課程為例,闡述在教學中如何借助學習通平臺,融入家教家風實施課程思政的具體舉措:課前由學生通過學習通平臺自主學習有關家教家風的微課資源,增強學生的家教家風意識,讓學生初步了解如何將家風元素融入教學主題的微課創(chuàng)作方法;課堂教學主要通過“精”選題、“妙”設計、“巧”制作三個階段引導學生掌握如何將家教家風元素融入微課作品的創(chuàng)作之中;課后讓學生通過學習通平臺交流思政微課的設計經驗,開拓學生的設計思路,提升他們的微課創(chuàng)作能力.研究結果既可以為高校專業(yè)課程踐行“立德育人”教育重任提供新的教學思路,同時也可以彌補高校傳統(tǒng)德育教育單一“說教式”模式的不足.
關鍵詞:學習通;家教家風;課程思政;微課設計;制作
中圖分類號:G 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6883(2024)03-0103-06
DOI:10.19986/j.cnki.1007-6883.2024.03.013
1 家教家風融入高校課程教學的意義
優(yōu)良的家教家風是中華民族千百年傳統(tǒng)文化涵養(yǎng)的結晶和精髓,以“孝”為核心,兼以“悌、忠、信、禮、義、廉、恥”,教導后人要懂得進取、心懷家國等傳統(tǒng)家風一直以來都以其獨特的方式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的思想與行為,具有較強的教化與警世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論時代發(fā)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fā)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1]優(yōu)良的家教能夠培育優(yōu)良的家風,千千萬萬家庭的優(yōu)良家風也必然能涵養(yǎng)出愛國、文明、誠信、敬業(yè)、友善等社會好風氣.
高校承擔著“立德樹人”的重任,“德育”實際上就是“育德”,“育人”先“育德”一直以來都是我國教育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青年強,則國家強”[2],新時代的青年大學生肩負著民族的未來和國家興衰的重任,他們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大學時代正是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與此同時,由于大學生缺乏相應的人生閱歷和獨立擔當?shù)哪芰?,容易受到一些消極觀念的影響和侵蝕,[3]再加上當前高校重專業(yè)、重就業(yè)的大趨勢,以及社會就業(yè)競爭越來越激烈等因素,部分大學生傳統(tǒng)美德缺失、家庭觀念淡薄、人際關系冷漠,以自我為中心的特征越發(fā)凸顯.[4]高校教師有責任充當他們人生道路上的指路明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的放矢地發(fā)揮優(yōu)良家風的思政育人功能,更好地促進大學生良好品德的養(yǎng)成,促使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自覺去踐行,讓優(yōu)良的家教家風真正地“入腦入心”并“外化于行”,最終形成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取向和理想追求.[3]
2 學習通開展《微課設計與制作》家教家風課程思政教學的可行性
《微課設計與制作》是教育技術學專業(yè)課程之一,旨在培養(yǎng)本專業(yè)學生數(shù)字化資源設計、開發(fā)的綜合能力,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好的微課能夠借助巧妙的設計,憑借視覺與聽覺的雙重刺激,讓學生在短時間之內沉浸于其中,獲得比課堂教學更好的學習效果.簡單地說,一個優(yōu)質的微課除了應該具備相應的教學功能之外,還必須達到一定的審美標準.從目前來看,大多數(shù)大學生的審美能力相對偏低,為了讓學生能夠做出“有血有肉”的微課,讓微課既能體現(xiàn)內在的教學價值,又能體現(xiàn)外在的審美價值,不管是對教師還是對學生而言,都是一個極大的挑戰(zhàn).
《微課設計與制作》課程每周2學時,學生既要學習相關的基礎理論、設計原則,同時還需要學習各種制作技術,而且制作微課所需要用到的技術是不需要統(tǒng)一的,可以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做出靈活選擇,有利于實施因材施教.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僅僅依靠課堂這么短的時間是絕對沒辦法做到的.
對于課時少、任務多且制作技術個性化的《微課設計與制作》課程而言,在實施家教家風課程思政的過程中,主要利用學習通平臺在“資源發(fā)布”及“討論”方面的功能,通過發(fā)布與家教家風相關的微課學習資源,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的方式增強對優(yōu)良家教家風的認識;通過主題討論引導學生充分認識新時代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重大意義,促進學生形成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的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助推家、校、社共育良好機制的建立,有效提升家庭家教家風工作的實際成效.同時結合《微課設計與制作》課程教學的內容,指導學生開發(fā)出更多弘揚優(yōu)良家教家風的微課學習資源.由此可見,學習通是《微課設計與制作》課程實施家教家風思政教學極為有效的補充及強有力的推手,依托學習通開展《微課設計與制作》課程家教家風思政教學是完全可行的.
3 以家教家風為切入點的《微課設計與制作》課程思政探索
根據(jù)習近平總書記對于“立德樹人”的重要論述[5],在各學科教學中進行課程思政建設,是深化高校課程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升素質教育水平的有效方法.課程思政是實現(xiàn)大學生能力素質與思想道德素質雙提升的系統(tǒng)性工程,其核心在于確立“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結合”的教學理念,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育人主渠道”的作用,著力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教學全過程,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6]下文以《微課設計與制作》課程為例,探討如何以學習通平臺為依托,以家教家風為切入點,分三個階段實施課程思政.
3.1 課前階段
這一階段主要是由教師在課前通過學習通發(fā)布學習資源供學生自主學習,學習內容主要包括:
一是,微課基礎知識、微課設計原則及開發(fā)流程.
二是,制作微課有關軟件教學視頻(包括動畫制作、課件制作、錄屏、配音、視頻編輯等軟件)供學生選擇性地自學.由于微課制作軟件豐富多樣,可以由學生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自由選擇,不需要統(tǒng)一,這部分內容不適合也沒有那么多的時間在課堂上統(tǒng)一講解,更適合學生自學.
三是,微課優(yōu)秀作品.做微課,一定要“多看、多想、多練”,其中“看”是重要的前提.通過看優(yōu)秀的微課作品,可以吸取別人的優(yōu)秀經驗、誘發(fā)創(chuàng)作靈感,會讓接下來的學習和實踐事半功倍.教師精心挑選各種比賽獲獎優(yōu)秀作品及歷屆學生優(yōu)秀作品發(fā)布在學習通供學生觀看,作品主題多樣化,包括家教家風小故事微課(如岳母刺字、孟母三遷、朱德家書等)及各種可以融入家教家風元素的主題微課,讓學生通過觀看這些微課,增強家教家風意識,初步了解如何將家風元素融入其他主題的創(chuàng)作經驗;同時在學習通上發(fā)布討論題引導學生評析作品,各抒己見,開拓微課設計思路,積累相關經驗.
3.2 課中階段
這一階段主要通過課堂講解、匯報、討論、作品展示及點評等形式重點培養(yǎng)學生“選題”“設計”及“制作”微課的能力.同時在學習通上進行經驗交流與分享,讓學生的思想隨時碰撞出靈感的火花.
《微課設計與制作》的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掌握微課的設計與制作方法,通過微課的形式,培養(yǎng)學生選題、規(guī)劃、設計、制作、審美、創(chuàng)新等方面的綜合能力.微課的創(chuàng)作最為關鍵的就是“選題——設計——制作”三個環(huán)節(jié),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實現(xiàn)與家教家風的有機融合,需要做好以下三件事情:
3.2.1 “精”選題
微課的選題就好比農夫的選種一樣,優(yōu)良的種子更容易獲得豐收,劣質的種子則事倍功半,再辛苦也得不到好的收成.可以說,微課的選題決定著一節(jié)微課的成?。袃r值、有創(chuàng)意的選題才能成就一個好微課.在《微課的設計與制作》這門課程的教學中,重點之一就是要指導學生如何進行有意義的選題.不是所有的題目都適合用微課的形式去表現(xiàn),比如太簡單的、難度太大的、千篇一律的題目,都屬于無意義的選題.有意義的選題應該除了能體現(xiàn)一定的教學價值以外,還要同時體現(xiàn)相應的“育人”價值.
作為高校教師,應時刻牢記“立德樹人”的光榮使命,確立“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結合”的教學目標.由此,本課程結合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的“要弘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要求,在微課的選題環(huán)節(jié),踐行課程思政的理念,引導學生在選題時考慮融入家教家風元素.學生結合自身興趣,經過查閱資料、頭腦風暴等形式,最終形成了諸多有意義且內容豐富多樣的微課題目,有直接講家風故事的,如“曾子殺豬”“餐桌禮儀之食有家規(guī)”等等;有將家風家教融入其他主題教學的,如《卜算子·詠梅》“棧與隊列”“茶道”等等,這些選題既能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學習內容,同時又可以融入優(yōu)良的家教家風,實現(xiàn)德育教育的效果.
“曾子殺豬”:講述了曾子用自己的行動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誠實待人的故事.同時也教育大人,自己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一定要以身作則,言行一致,為孩子做出應有的表率.
“餐桌禮儀之食有家規(guī)”:通過介紹餐桌上應該遵循的各種禮儀,宣傳“守規(guī)矩”“懂禮貌”“重禮儀”等良好家教家風.
《卜算子·詠梅》:通過學習這首詞的相關知識,了解作者陸游所表達的青春無悔的信念以及作者的愛國情操及高潔的人格,鼓勵、引導學生學習梅花高潔、謙虛、堅強等高貴品質,這些品質都可作為家教家風的素材.
“棧與隊列”:通過這個微課,傳遞守規(guī)矩、懂禮儀等家風家教,如排隊要注意先后,不能隨意插隊,坐電梯要懂得先出后進的基本道理等等.
“茶道”:潮汕人喝茶如吃飯,但是并非所有人都明白工夫茶當中所深藏的內涵,此微課通過介紹潮汕工夫茶的茶道及其中蘊含的道理,傳承潮汕人“和睦”“謙讓”“尊老愛幼”“待客真誠”等傳統(tǒng)美德,這些都是優(yōu)良家教家風所必須具備的.
類似這樣的選題一方面可以展示相應的教學內容,同時又能夠把家教家風自然地融入其中,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升華,改變了以往生硬、灌輸式的德育教育模式,能夠讓學生在學習其他知識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品德的熏陶,形式上更能為學生所接受.
3.2.2 “妙”設計
選題確定之后,便需要對微課的內容進行創(chuàng)新性的精心設計.微課設計主要包括“教學內容設計”“畫面設計”和“解說詞設計”三個方面:
3.2.2.1 教學內容設計
微課的教學內容設計是傳統(tǒng)課堂教學設計的濃縮和提煉,不能僅僅局限于教材內容的簡單重現(xiàn),而是要善于對原有的教學內容進行加工、修改和整合,讓其變得更加生動、更加有趣味,才能更好地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在指導學生進行微課教學內容設計時,引導、鼓勵他們改變千篇一律的設計模式,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家庭氛圍等方式,將微課內容與家教家風有機地融合到一起,開拓學校德育教育的育人新模式,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影響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以本校微課大獎賽獲獎微課作品《卜算子·詠梅》為例,簡單介紹其教學內容設計思路:
《卜算子·詠梅》微課共分為三個部分:導入部分、主體內容及結尾部分.
導入部分:微課的開頭部分能否引人入勝,是決定一個微課是好是壞的關鍵.現(xiàn)實生活之中,很多學生的父母其實也是優(yōu)秀的老師,《卜算子·詠梅》改變傳統(tǒng)課堂由老師向學生直接講解這首詞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通過創(chuàng)設寒冬的一個清晨,爸爸與兩個孩子在家中的生活情境,為融入家教家風做好鋪墊.當兒子看到窗外綻放的梅花,聞到梅花的香味時,不禁對爸爸發(fā)出了“爸爸,梅花好漂亮而且很香”的感嘆,爸爸借機引出“你只知道梅花香,那你知不知道梅花香自苦寒來?”的話題,進而自然地引入微課的主體內容《卜算子·詠梅》.整個過程沒有涉及到任何對家庭的介紹,卻為我們展示了一幅和諧的親子圖,無須一言一語,便讓我們感受到這個幸福家庭“愛”的氛圍,從而打開德育教育之門,引導學生領悟“有愛才有家”的道理,再把“愛家”上升到“愛國”的層面,培養(yǎng)他們的家國情懷.
德育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事情,家庭中“耳濡目染”的行動教育對于學生品德的影響更為直接有效.為了將家教家風的宣傳貫穿于微課學習之中,開頭部分的設計改變了以往由老師對學生進行生硬的課堂說教式方式,創(chuàng)設了家的情境,在溫馨、舒適的家庭環(huán)境之中進行知識的學習、引導品德的形成,教育形式具有創(chuàng)新性,也顯得更加生動有趣.這樣的內容設計形式可以讓通過這個微課進行學習的學生也能夠感同身受.
主體內容:延續(xù)導入部分的情境,由爸爸充當老師的身份,為兒女介紹陸游所寫的《卜算子·詠梅》這首詞.通過對作者陸游、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原文譯文、重點字詞的學習,引導孩子感受梅花孤高、不畏嚴寒、堅貞自守的高貴品格,體會作者借梅言志的信念以及矢志不移的愛國之心,寓品德教育于知識教育之中.這個學習的過程除了可以學習知識,還可以拉近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系,讓孩子對父親產生崇拜、尊敬的心理,有利于促進家庭文化氛圍的形成,這些家風家教對孩子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課堂教學無法達到的教學效果.
結尾部分:這一部分對微課進行了主題的升華,借學習《卜算子·詠梅》這首詞,爸爸引導兒女要學習梅花的精神,勇敢直面學習及生活中所遇到的種種困難,學會堅強,努力拼博,邁上更遠的人生路.
通過這樣的內容設計,在實現(xiàn)知識傳授的同時,融入了課程思政的育人理念,強調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為子女確立了良好的家風,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對學生進行了品德的熏陶,改變了僵硬式的傳統(tǒng)教育模式,創(chuàng)新了知識教學與德育教育的模式,大大提升了教育的效果,可謂是“一舉三得”.
3.2.2.2 畫面設計
微課的教學內容必須通過視覺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視覺效果能否為內容增值,關鍵在于微課的畫面設計.精美的畫面能夠吸引學習者的目光,讓學習者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有利于提高學習的效果.畫面設計的技巧靈活多樣,應結合不同微課的設計風格加以靈活應用.可參考以下幾個基本原則:
一是,畫面要簡潔,界面的規(guī)劃及色彩、素材的搭配要合理.
二是,圖文并茂的內容比純文字更容易吸引學習者的學習興趣.
三是,借助劃線、標注、關鍵詞變色或放大等技巧可以更好地吸引學習者的注意力.
四是,“一圖勝千文”,適當運用圖片、表格代替文字內容,更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以《卜算子·詠梅》微課為例,開頭的幾個畫面都設計得很唯美,一下子就能把學習者引入到微課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之中,讓視線久久停留在精美的畫面之中.
3.2.2.3 解說詞的設計
語言的魅力在于除了表達信息之外,還可以傳遞情感態(tài)度.在微課的設計當中,解說詞的設計同樣是至關重要的.相同的意思用不同的語言表達,可以獲得截然不同的效果.通過微課解說詞的設計可以改變學生馬虎應付的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膶W習精神.微課解說詞的設計也應該做到“字斟句酌細推敲”,才能為微課錦上添花.
以微課《卜算子·詠梅》中開頭用于創(chuàng)設情境的這幾句解說詞為例:
【原文】同學們,你們了解過梅花嗎?梅花是中國傳統(tǒng)之花,位列“歲寒三友”之一,又被譽為“花中四君子”之首,梅花因其凌寒獨放、暗香幽遠,成為歷代文人墨客競相吟味的對象.南宋愛國詩人陸游對梅花就情有獨鐘,他歌詠梅花的詩詞有一百多首,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這首《卜算子·詠梅》.講這首詩歌之前,我們先一起了解一下作者吧.
【修改】寒冬的清晨,窗外梅花正開得爛漫,空氣中彌漫著一股別具神韻、清逸優(yōu)雅的清香.(兒子)“爸爸,外面的梅花開得好漂亮,而且很香哦.”(爸爸)“是啊,但是你只知道梅花香,是否知道梅花香自苦寒來?”(兒子)“為什么說梅花香自苦寒來?”(爸爸)“冬天,許多花都已經凋謝了,而梅花卻迎著寒風而綻放.照耀梅花的是寒冬的殘陽,滋潤梅花的是殘雪的雨露,但它依然傲立雪中,為這寒冬點綴著光彩.被譽為‘花中四君子’之首,梅花凌寒獨放、暗香幽遠的精神,使得它成為歷代文人墨客競相吟詠的對象.”“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陸游,他對梅花的愛可以說到了癡迷的程度,因為梅花的品格與陸游十分相似.這與陸游一生的遭遇息息相關.”(引出作者簡介)
很顯然,原文解說比較生硬,單刀直入的介紹缺乏吸引力;經過修改之后的解說詞表達更加生動,更能夠傳遞解說者的情感,也更容易引起觀看者的共鳴.而且通過父子對話的方式引入學習,能夠體現(xiàn)出家的溫馨,感受到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愛,帶動學生對家庭和諧氛圍的向往,既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尊重長輩、謙虛好學等良好品德,又有利于家教家風的傳承.
3.2.3 “巧”制作
微課的制作是通過相應的技術把微課的設計方案變成產品的最后環(huán)節(jié),起到“一錘定音”的作用.制作一個微課需要應用到多種不同的技術,比如錄屏、動畫制作、配音、視頻剪輯等等.微課《卜算子·詠梅》制作過程中應用的技術工具主要包括萬彩動畫大師、Flash、AE、配音家、剪映等.由于課堂教學時間的限制,再加上微課制作技術的多樣化,很多工具的操作都需要學生在課后進行自主學習,這個過程可以很好地鍛煉學生不畏艱難、刻苦鉆研的精神,培養(yǎng)他們積極向上、勇于實踐、大膽創(chuàng)新的良好品德.
3.3 課后階段
從微課的選題到微課教學設計方案的確定,再到微課作品創(chuàng)作成型,每一個階段都會配合課堂教學的進度,要求學生在學習通上同步上傳相關材料,進行生生互評、師生互動.同時,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學生也都會通過學習通發(fā)布討論主題,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互動或是尋求幫助.“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當學生的設計思路出現(xiàn)瓶頸的時候,這種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集思廣益,拓展思路,誘發(fā)靈感,對于微課作品的創(chuàng)作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4 結 語
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當代中國人特別是當代大學生的莊嚴使命,復興的道路上荊棘密布、困難重重,需要我們有勇往直前的膽魄以及創(chuàng)新的時代精神.在高校專業(yè)課程教學中融入家教家風的思政元素,是踐行“立德育人”教育重任的有效途徑,可以彌補高校傳統(tǒng)德育教育單一“說教式”模式的不足,讓蘊含傳統(tǒng)美德精華的家教家風在教學中發(fā)揮其獨特的教化作用,讓大學生在知識的學習與實踐中養(yǎng)成良好的品德,有助于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參考文獻:
[1]習近平.中共中央國務院舉行春節(jié)團拜會[N].人民日報,2015-02-08(1).
[2]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習近平同志代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的報告摘登[N].人民日報,2022-10-17(2).
[3]趙利興,李淑敏.家風教育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的路徑探討——以“學習強國”平臺“紅色家書”為中心[J].湖北開放職業(yè)學院學報,2021(11):95-97.
[4]覃娥.運用家風家教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探究[J].湖北師范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5):98-100.
[5]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N].人民日報,2016-12-09(1).
[6]王明強.以文化人,學以成人:新時代課程思政的內在要義與歷史必然性[J].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4):242-248.
An Explo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Subject“Design and Production of Microlectures” Based on Xuexitong
——Star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amily Education and Family Values
CHEN Li-xia
(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Chaozhou,Guangdong,521041)
Abstrac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ear the important task of“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In the teaching process,they play a targeting role in educating students with excellent family traditions,which can better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good moral character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ultimately form the value orientation and ideal pursuit in line with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This paper takes the subject“Design and Production of Microlectures”for the education technology major as an example to elaborate on the specific measures of integrating family education and family values in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via the Xuexitong platform. Before the class,students study the microlecture resources on family education and family values via the Xuexitong platform themselves,in order to enhance students’ awareness of family education and family values,and enable themselves to have a preliminary understanding of how to incorporate elements of family values into the creation of microlectures of the teaching themes. In class,students are guided to master how to integrate elements of family education and family values into the creation of microlectures in three stages:“precise”topic selection,“clever”design,and“skillful”production. After the class,students are asked to exchange their experience in designing microlectures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via the Xuexitong platform,so as to develop their design ideas and enhance their ability to create microlecture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not only provide new teaching ideas for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practice“moral education”,but also make up for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traditional mor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a single“didactic”mode.
Key words: Xuexitong; family education and family valu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icrolecture design; production
責任編輯 周春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