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是語言類學科中十分重要的一個教學板塊,以“語言輸入”為主要關鍵詞,對學生語言知識的積累與語言文化的解讀都能夠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英語這類外來語言學科的閱讀教學活動還能實現對學生語言思維的培養(yǎng)與鍛煉。而在新課標的大背景下,教師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與開展又多了一個新的目標,即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因此高中英語教師在設計和開展課外閱讀教學活動時,需要同步推動學生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四項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與提升。本文主要圍繞新課標下高中英語課外閱讀教學的路徑展開分析,簡單介紹了新課標下高中英語課外閱讀教學的要點,并綜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與實際需求為教學活動的設計和開展提出一些建議,以期能夠為教師提供有用的參考,實現高中英語課外閱讀教學效果的優(yōu)化與提升。
關鍵詞:新課標;高中英語;課外閱讀;教學路徑;分析
進入高中階段以后,各學科教學內容的深度和難度就都有了質的提升,而新課標中除了向教師提出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以外,還明確指出了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提升需要結合課內外閱讀教學,認為課外閱讀同樣是一種語言知識輸入的有效路徑,能夠助力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發(fā)展。英語本身是一門外來語言,我國學生的英語學習缺乏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學生無法在日常生活中積累更多課本中未曾涉及的詞匯、句型、語法等常規(guī)或非常規(guī)的語言知識,而教師組織開展的課外閱讀教學活動主要為解決的就是這一問題。從本質上來說,語言與思維和文化有著密切聯系,課外閱讀活動的合理設置與有效開展不僅能夠推動學生英語語言思維的發(fā)展,還能完善學生對英語語言文化的認識,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高效語言學習。
一、新課標下高中英語課外閱讀教學的要點
結合當前階段高中英語課外閱讀教學實踐來看,閱讀素材選擇隨意、閱讀管理與指導不到位、閱讀評價不及時是教師主要面臨和需要解決的問題,幾乎涵蓋英語課外閱讀教學活動的所有階段,其中閱讀素材的選擇對整體教學活動的影響貫穿始終,閱讀管理與指導的不到位放大了學生間的個體差異性,閱讀評價不及時則在一定程度上消減了學生課外閱讀的動力,也削弱了學生進行英語課外閱讀的自信心,這三個問題的疊加實際上對學生課外閱讀效果也造成了更為顯著的負面影響。為了解決以上三個問題,高中英語教師有必要在課外閱讀教學活動的設計中重點關注以下三個要點,即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及閱讀材料與學生語言基礎和語言學習能力的適配性,從三個不同的視角出發(fā)優(yōu)化和完善高中英語課外閱讀教學體系。
(一)以英語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
核心素養(yǎng)是新課標中的關鍵詞,對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也是新時代教師設計和開展所有教學活動最主要的追求,因而高中英語教師在選擇課外閱讀教學材料與設計課外閱讀教學活動時,首先需要遵循的就是以英語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的原則,將淺層的閱讀理解導向深層的閱讀思考,助力學生實現從低階思維到高階思維的過渡,引導學生在閱讀課外優(yōu)秀英語讀物的過程中將視角拓展至語言知識積累以外的地方,鼓勵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大膽的質疑和深入的探究。
(二)以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前提
“以生為主”是新課標導向下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核心追求,而在高中英語課外閱讀活動中,學生是開展一切閱讀活動的主體對象,也是深度理解與深度學習活動最核心的體驗者。相較于對教材內課文的閱讀,對課外英語書籍或文章的閱讀自主性更強,學生只有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才有可能取得實際的成長與提升。因此高中英語教師在設計課外閱讀活動時還需要遵循以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前提的原則,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領學生積極思考,在實踐中激活學生的思辨能力。
(三)以高度契合的閱讀材料為載體
在高中階段的英語課外閱讀活動中,學生的閱讀材料實際上是由教師作為主導來進行選擇的,因而學生的英語課外閱讀活動在不具備完全自主性的基礎上反倒還存在一定的目的性,是否能夠達成預期效果全看教師選擇的閱讀材料與學生的能力、需求和興趣是否相契合。對此,高中英語教師在為學生選擇課外閱讀材料時除了要保證體裁多樣和內容廣泛以外,還要考慮到學生的英語語言認知水平,先從不同視角完成對文本的解析,再引導學生完成提煉文本主題與梳理語篇結構,讓學生能夠在批判性的閱讀中獲得有益成長。
二、新課標下高中英語課外閱讀教學的路徑
課外閱讀是拓寬學生視野、開發(fā)學生思維和增加學生語言積累的主要路徑,高中階段的語言學習本就不能只停留在習題講解、語法操練等表層教學活動中,學生必須要完成由低階思維向高階思維、由淺層學習向深層學習的過渡,才能夠在語言知識積累到了一定程度的情況下實現語言思維與語言能力質的提升。對此,教師在確立教學目標與設計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也需要綜合考慮多項影響因素,在遵循上文三個教學要點的前提下,圍繞著深度學習、閱讀情境、生活體驗、語言應用等多個關鍵詞來進行適應性的教學活動設計,引導學生在英語課外閱讀中學會完整概括文本大意和進行細節(jié)研究,在語言輸入的同時強化語言輸出,助力學生實現知、情、意、行等綜合素養(yǎng)的發(fā)展與提升。
(一)基于深度學習,引導學生聯系文本內容概括大意
閱讀本身就是一項會因為文本類型、語言特點、內容主題或語篇結構的不同而產生不同效果的活動,而英語在我國本身屬于是沒有特定語言環(huán)境基礎的外來語言,學生對英語體系下各類經典文學作品的主旨、結構、特征與主題的理解難免存在偏差,因此教師在實際開展英語課外閱讀教學活動時就需要先引導學生完成對標題的解析和文本大意的概括,進而引導學生進入深度學習狀態(tài),展開沉浸式閱讀。
以“Seeds on ice”為例,從單詞層面來進行解析,教師需要先將這個標題拆解為“seed”和“ice”這兩個單詞,其中“seed”的釋義為種子,“ice”的釋義為“冰”,因此這個標題就可以被直譯為“冰上的種子”,再綜合文章的內容簡介“The remarkable story of the Global Seed Vault—and the valiant effort to save the past and the future of agriculture”來看,這篇文章很明顯是一篇主要介紹種子的說明文,說明文的閱讀重點在于要說明對象的指代、特征、作用、帶來的影響和能夠產生的價值等內容。綜上,學生的大致閱讀方向就已經確定了,然后教師還需要基于說明文的特點來引導學生解析文章中每一段的段首句和段尾句,以完成對整體語篇結構的梳理。最后,說明文的閱讀需要伴隨著啟發(fā)性的思考,因此教師也可以結合文章內容提出一些能夠激發(fā)學生高階思維活動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并在文本中尋找答案。
(二)基于閱讀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進行語言表達
情境是學生進行閱讀活動的重要輔助,豐富的情境內容可以最大化調動學生的興趣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適當的情境轉化可以最大化降低學生的閱讀難度和引發(fā)學生思考。對此,高中英語教師在設計與開展課外閱讀教學活動時,需要且有必要結合文本內容來為學生創(chuàng)設合適的閱讀情境,并適當地將文本中沒有明確提到的背景知識融入其中,引導學生在情境中進行延伸性思考和語言表達。
以“Learning into rabbit legends”為例,文章的標題直譯過來是“學習兔子傳說”,內容主要也與兔子有關,主要包含兔子在中國文化中的形象“Cultural image of rabbits in China”和兔子在西方文化中的形象“Cultural image of rabbits in the West”這兩個部分的內容。在中國文化視角下的介紹中,文章引用了“嫦娥玉兔”的神話傳說,在西方文化視角下的介紹中,文章引用了“say the word ‘rabbit’ on the first morning of every month.”的傳統和《愛麗絲夢游仙境》的故事。而在閱讀情境的創(chuàng)設中,教師可以圍繞中西方文化中兔子共同指向的“吉兆”來進行延伸,由問題引導學生在閱讀的同時思考兔子為什么同時被中西方看作是“吉祥、好運”的象征,在問題情境中提高學生閱讀的專注度,借已知知識來搭建指向未知知識的橋梁,進而實現課外閱讀教學效果的提升。
(三)基于生活體驗,引導學生深入細節(jié)展開邏輯判斷
學習環(huán)境中各種貼近生活的元素會讓學生感覺更加親切,生活中的體驗與經驗也能夠為學生的閱讀理解提供更多幫助。實際上,教師在為學生篩選課外閱讀素材時尤其需要注重文本主題和文本內容與學生日常生活的聯系,方便學生結合生活經驗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與情感,同時與日常生活相關的話題與閱讀材料也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實現細節(jié)層面上的邏輯判斷。
以“Defend precious sleep”為例,睡眠是人一日活動中最重要的部分,而睡眠問題也是大多數人正在面臨的實際問題,有的人可能是因為學習、工作或娛樂活動擠壓了睡眠時間而無法擁有充足的睡眠,也有人因為失眠而白白浪費睡眠時間。高中階段的學生常因為學習任務過重或學習壓力過大而出現睡眠問題,那么學生在閱讀這篇課外文章時便更容易產生共鳴,進而積極主動地對文本中分散于各處的細節(jié)信息展開更深層次的探究與思考。而在搭建好文本的整體框架以后,教師就可以向學生提出更多細節(jié)性的問題來引導學生深入文本細節(jié)來展開邏輯判斷,諸如“Why do people panic because of the alarm? ”或 “What are the possible reasons for staying up late?”,學生需要綜合文章內容與自己平時的生活經驗來進行有邏輯的推理與判斷,并在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展開基于關鍵細節(jié)信息的邏輯性思維活動。
(四)基于語言應用,引導學生結合主題強化語言輸出
與其他課外學習活動不同,課外閱讀教學中的課外更多指的是閱讀材料的“課外”屬性,而不是閱讀活動本身的課外屬性,教師開展課外閱讀教學活動也不僅僅是為了鍛煉學生閱讀課外文本素材的能力,而是從語言的綜合應用這一角度出發(fā),引導學生實現英語語言知識的內化與遷移,因此教師除了要在閱讀理解環(huán)節(jié)為學生提供相應的指導以外,還需要關注閱讀訓練與其他技能訓練的結合,即在指向語言輸入的課外閱讀中鍛煉學生的語言輸出技能。
以“Losing yourself in flow”為例,這是一篇圍繞“l(fā)oneliness epidemic”展開的課外閱讀素材,重點介紹了有關“減少孤獨感”和“振奮情緒”的內容,無論是在主題還是內容上都極具探究與討論的價值。那么,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就可以先從聽力技能的訓練出發(fā),讓學生跟著聽力材料一起展開對文本內容的粗略閱讀,然后讓學生回歸到文本本身來進行理解層面的細致閱讀,之后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復述文本大意和文中提出的基本觀點,最后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經歷、理解與認知來探究與討論“How to transform loneliness”和“How to enjoy solitude”這兩個話題。這種指向多技能訓練的教學活動能夠有效推動學生語言綜合能力的發(fā)展與提升,在強化學生語言輸入技能的同時也能激活學生的語言思維。
(五)整體視角下高中英語課外閱讀教學活動實踐設計
除了短篇文章以外,高中英語課外閱讀材料還包含一些英文原版文學作品,如《傲慢與偏見》《小王子》《霧都孤兒》《茶花女》《老人與?!返龋@類文本閱讀材料的內容更豐富,閱讀難度更大,但能夠帶給學生英語閱讀思維與英語閱讀能力質的提升與變化。
而在以經典西方文學原著為載體開展的課外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設計一個更為完整的教學框架,并為學生設置階段式的閱讀內容與閱讀目標,逐步引導學生完成整本書的閱讀。首先,教師每周至少需要安排半節(jié)或一節(jié)專門的閱讀課來指導學生閱讀名著中的部分經典章節(jié),為學生提供實時的閱讀指導;然后,教師需要選擇恰當的時間安排一次或兩次閱讀分享會,引導學生分享自己的閱讀體會或閱讀中積累的語言知識;最后,教師可以選擇性地開展話劇表演活動,讓學生分角色演繹名著中的經典情節(jié)。
三、結語
總而言之,語言學習是一項十分復雜且需要持續(xù)進行的長期性活動,學生閱讀意識、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和閱讀能力、閱讀素養(yǎng)的提升本質上都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只有足夠多的實踐和訓練才能看到更為明顯的提升效果。而在追求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中,教師也需要不斷地進行經驗總結和實踐反思,結合時代的發(fā)展變化與學生的實時反饋來調整自身的教學設計思路與教學活動安排,為學生提供由淺至深、由簡單到困難的學習指導,同時在語言知識的積累以外完成對學生文化品格、思維方式、價值觀、人生觀等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一方面是讓學生可以在課外閱讀中收獲能力、思維與素養(yǎng)的多樣發(fā)展與多重提升,另一方面是讓新課標背景下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體系可以在一次又一次的教學實踐中變得更加完善。
參考文獻:
[1]呂軍容.深度學習下的高中英語課外閱讀課堂[J].英語畫刊(高中版),2023(24):22-24.
[2]郭靜.高中英語課外閱讀活動設計:以課外閱讀文本Learning into rabbit legends為例[J].英語畫刊(高中版),2023(22):52-54.
[3]鄒志娟.閱讀素養(yǎng)發(fā)展下的高中英語課外閱讀指導:以Defend precious sleep閱讀文本為例[J].英語畫刊(高中版),2023(19):64-66.
[4]朱婷婷.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高中英語課外閱讀的優(yōu)化[J].英語畫刊(高中版),2022(31):73-75.
作者簡介:楊文瑾,舟曲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