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華瑞
摘要:為了提升學生從小學數學過渡到初中數學后的學習效果,文章針對初中數學與小學數學的有效銜接路徑進行了研究。通過本次研究發(fā)現,教師需要以初中和小學之間數學知識的聯系、區(qū)別等作為基礎,將二者的知識點進行有機管理和融合,為學生學習知識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教師要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幼小銜接。教師要在關注學生心理細節(jié)的前提下,通過知識之間的差異對比,配合教材的深入挖掘以及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順利進行知識的銜接。幫助學生在心理上適應教學階段以及知識的變化,以所學的各項知識作為基礎,投入新知識的學習中,以提高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學;初中數學;過渡教學
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不應再單純地應用“灌輸式”的教學模式,應保證學生能夠在數學知識學習中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主動對知識進行探索和應用。同時,教師需要對學生在知識學習中思維發(fā)展的差異性給予關注,始終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原則。在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和初中數學的銜接是學生奠定堅實數學基礎、推動后續(xù)知識學習以及數學思維發(fā)展的必然要求。教師需要在小學和初中數學教學銜接的過程中,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采用先進的教學模式進行知識講解,為學生提供針對性的指導,確保學生能夠在數學知識學習過程中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全面激發(fā)學習欲望及主動性,以達成既定的教學目標。此外,小學和初中數學的銜接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推動課堂教學工作的有序落實以及學生數學技能水平的提高。
1? ?以數學聯系和區(qū)別實現自然融合和有機關聯
從目前小學和初中階段的數學教材內容來看,二者在內容方面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在學習的深度、學習要求、表達方法方面卻存在明顯的差別。這樣,在小學和初中數學教學中,中小學教師需要全面掌握小學數學和初中數學二者之間存在的聯系,并在探討二者差異的前提下,以恰當的方法進行數學知識的教學工作。此外,教師需要從宏觀思維層面對中小學數學之間的聯系進行全面的探討和應用。比如,小學數學教學中有關問題解決策略方面的教學是以數學思維方法的應用為主,與數學思維的轉化以及數形結合有著密切的聯系,這也是初中階段數學知識學習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題的解決需要教師引導學生使用畫線圖和列表的方法,這也客觀反映了學生在基礎知識學習中的分類討論以及數字和形狀組合的應用思想。這些基礎思想和方法在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以及問題解答中也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因此,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對這些基礎數學思想進行全方位展示,并根據學生個人學習能力適度進行拓展。在小學和初中數學教學銜接的過程中,初中教師需要帶領學生對于小學階段已經掌握的基礎知識進行回顧,確保學生能夠從舊知識逐漸向新知識遷移和過渡。對于初中教科書中添加的符號意識、模式思維和推理能力等核心素養(yǎng)內容,教師可以利用循序漸進、減小梯度的方法,確保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能夠實現自然過渡。
2? ?利用教學情境實現知識的有效過渡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和初中數學教學工作需要數學教師引領學生意識到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系,而這也是情境教學法在數學知識教學中應用的主要原因。在小學數學與初中數學銜接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下跟隨教師的教學規(guī)劃逐漸過渡到新知識的學習中。比如,在數與代數這部分知識的教學過程中,學生需要先后經歷數與代數的抽象運算、建模,并逐漸掌握數與代數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小學數學教學則是利用算術進行問題的研究和解答,而初中數學教學則是以有理數作為出發(fā)點。由此看來,教師在引導學生從傳統(tǒng)的算術逐漸過渡到有理數的過程中,需要立足于學生已經掌握的小學數學基礎知識體系進行知識的延伸以及對接,從而建立算術與有理數之間的過渡環(huán)節(jié)。
實際上,數學學科本身就是一門源自生活、運用于生活的應用性學科,教材中記錄的各項基礎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都有著緊密的聯系,如日常的購物、方向辨別、長度測定等都是數學學科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的差異,在綜合考慮學生真實生活以及場景的前提下,提煉其中的生活因素,將其融入教學工作中,為學生建立貼近真實生活的教學場景。這種教學情境因為完全貼近學生的真實生活,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回憶個人的真實生活經歷,回答教師提出的各種基礎問題;隨后,跟隨教師指引進入新課的學習中。在新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夠根據之前教師提出的各項基礎問題,結合個人的實際生活,深刻理解新課中的各項基礎概念以及公式,這對于學生數學學習能力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 ?教師需要關注學生心理上的銜接
小學數學和初中數學之間是一種相互聯系又有所區(qū)別的關系,初中數學的內容范圍以及學習難度有了明顯的提升。在這種情況下,小學和初中數學的銜接教學則需要教師關注學生心理方面的有效銜接。在小學階段,學生知識學習過程單一,學習環(huán)境十分固定,通常會在教師的引導下立足于自己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進行知識的學習和應用。在進入初中階段之后,學生面對的外在環(huán)境變得更加復雜,接觸的事物類型有所增加,學生在個人生理、心理發(fā)展不成熟的情況下,很容易產生焦慮等不良情緒。學生如果對接觸的陌生數學知識無法有正確的理解,便會產生對數學知識學習的厭煩感。教師需要以正確的思想對于學生在知識銜接中存在的心理問題給予重視,為學生預留足夠的時間適應環(huán)境方面的變化。學生在全面熟悉陌生的環(huán)境之后,會以一種輕松的狀態(tài)學習,這樣有利于提高知識學習的質量和效率。教師需要定期和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根據學生的各種問題,通過溝通和交流的方法幫助學生緩解不良情緒,使其始終以一種積極的態(tài)度進行知識學習。教師在引領學生進行數學知識學習時,需要預留出一定的時間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并讓學生針對這一時間階段內知識的學習情況,全面表達自己的想法,表達的內容包括對于新環(huán)境的感受以及對新知識的學習理解等方面。在教師和學生經過全面溝通之后,教師能夠客觀掌握學生的想法以及對課堂教學的意見,根據學生的真實狀況進行總結和分析,從而全面掌握學生心理方面的變化,并使用多元教學方法,保障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跟隨教師的教學節(jié)奏以及規(guī)劃轉變學習態(tài)度及方式,以最快的速度適應初中階段的數學知識學習。
4? ?利用知識差異對比實現知識銜接
小學數學和初中數學知識之間是一種相互銜接、承上啟下的關系,教師需要在初中階段數學教學過程中,通過二者之間進行對比和分析,引導學生完成知識的銜接學習。小學階段數學的應用題回答一般都是使用算術進行解答,而初中則需要利用代數方法獲取問題答案,也就是學生最為熟知的列方程求解。算術解法是將問題中的未知量存放于特殊的地位,根據題干中給出的已知量求解具體的未知量;代數解法則是將所求解的未知量和已知量處于同等的地位,挖掘各量之間存在的等量關系,通過方程或者方程組的建立,幫助學生求解未知量。此外,小學階段的算術解法更加傾向于類型的照搬照用,而代數解法則更加注重學生知識點的靈活使用,對于學生問題分析和解決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這也是小學和初中階段思維的重要轉折點。但在初中數學的早期學習階段,學生更加傾向于使用算術解法,對于代數解法的應用相對較少,對于尋找數量間的相等關系也不知從何下手。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認真落實數與代數的銜接工作,保障學生能夠意識到部分問題無法使用算術解法求解。代數解法可以在挖掘相等關系的前提下列出方程式,利用解方程的方法便可以輕松得到最終的未知量數值。在銜接教學中,教師需要幫助學生進一步建立基礎數學知識體系,并持續(xù)進行訓練。在初中數學問題解答的過程中,等量關系是其中的關鍵因素,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于常見的等量關系進行整理和歸納。
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利用比較分析法,引導學生對于初中階段數學知識的各項優(yōu)勢全方位進行分析。針對最為常見的求解同等路程到達時間這類題型,教師可以讓學生優(yōu)先使用已經掌握的數學算式方法求解答案。學生即便能夠得出正確的答案,耗費的時間也較多。隨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深入挖掘題目內涵的基礎上,讓學生思考是否能夠使用方程求解解決這一問題。學生可以根據方程式的具體公式,代入題目中的信息得出最終答案,保障學生能夠在意識到初中階段數學知識優(yōu)勢的基礎上,以舊有知識與全新場景產生沖突的情節(jié)為基礎,跟隨教師逐漸過渡到新知識的學習中,幫助學生在建立新舊知識聯系的節(jié)點,逐漸形成完善的基礎知識框架,這對于學生個人數學綜合能力及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小學和初中數學之間是一種相互銜接、彼此區(qū)別的關系,且二者的銜接教學也是學生基礎知識體系建立和數學思維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在小學和初中數學教學銜接過程中,教師需要利用二者之間的區(qū)別和聯系實現知識的有效過渡。此外,教師需要利用教學情境,將小學和初中知識融入其中,幫助學生在熟悉的場景下進行知識復習以及過渡學習。同時,教師需要在關注學生心理方面的銜接,通過溝通和交流,幫助學生緩解不良情緒的同時,實現心理方面的銜接。為了進一步提升小學和初中數學的銜接教學效果,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于小學和初中數學知識之間的區(qū)別全方位進行對比,配合對教材內容的深度挖掘以及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幫助學生意識到二者之間存在的聯系,使其積極參與到初中階段的知識學習中,逐步提升數學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張瑩.小學與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銜接策略[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1(17):105-106.
[2]宋燕珍.有效銜接小學數學與初中數學教學的方法研究[J].試題與研究,2021(16):29-30.
[3]包洪梅.小學數學與初中數學有效銜接策略[J].數學大世界(上旬),2020(10):42.
[4]高潔.談小學高年級數學與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銜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0(19):156-157.
[5]王建軍,楊永寶.有效銜接小學數學與初中數學教學的方法研究[J].教書育人,2020(11):80.
基金項目:
本文系2022年度臨夏州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初中數學與小學數學有效銜接的實踐與研究》(課題立項號:LX[2022]GH066)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