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新課改的推進,教育行業(yè)也迎來了新的發(fā)展機遇與挑戰(zhàn)。為了培養(yǎng)出符合新時代發(fā)展需求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教師就要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束縛,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目前,課程思政受到廣泛關注,這也使得我國大部分的教學模式都在課程思政的視域下展開。英語教學也更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希望學生能夠提升跨文化交際能力,這也為英語方面的教學賦予了更大的價值。本文論述了課程思政概述和開展跨文化思辨英語教學的意義,并從多方面闡述了課程思政視域下跨文化思辨英語教學模式的優(yōu)化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初中英語;課外閱讀;教學探究
作者簡介:崔蔚(1990.08-),女,西安財經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應用語言學、英語教學。
一、課程思政概述
課程思政指以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隨著我國時代的不斷發(fā)展,教育觀念也在不斷發(fā)生變化。由傳統(tǒng)教學模式培養(yǎng)出的人才并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的發(fā)展,甚至喪失在市場中占據先機的機會。課程思政則是應對教學改革的重要舉措,使得我國的育人格局更加清晰。課程思政的演變過程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將學科德育作為改革的核心。這一階段主要是為了提高德育的實效性,并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課程教學當中。第二階段,高校開展德育課程。這一階段主要是為了豐富高校的德育課程知識,為其劃分出明顯的遞進層次。將原本課程思政中與學生身心發(fā)展不匹配的問題解決,確保課程思政的有效落實。第三階段將德育納入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這一階段將課程思政融入了整個教育體系當中,并確定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課程思政滲透到教學的全過程當中。
二、開展跨文化思辨英語教學的意義
隨著全球化發(fā)展,我國與其他國家的交際往來越來越頻繁。英語是主要交流工具。因此,跨文化思辨英語的教學受到重視,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英語交際能力,這也增加了英語學習的實用性。但是在實際的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過于注重英語理論知識傳授,這就使得跨文化思辨英語的發(fā)展受到了限制。如果能夠打破這種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局限性,將中西方文化相關內容體現在教學當中,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提升跨文化交際能力。開展跨文化思辨英語教學的意義概括為以下三點:1.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讓學生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更加主動。通過跨文化思辨英語教學教材,學生能夠了解到不同的文化,激發(fā)其好奇心,引導他們了解世界多元文化。2.能夠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真正發(fā)揮英語教學的價值。通過開展跨文化思辨英語教學,學生接觸的英語文化內容不再片面化。教師也能夠轉變教學觀念,不再只注重詞匯和語法方面的教學,而是注重提升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這在緩解學生學習壓力的同時,提高了英語教學質量。3.能夠使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發(fā)展需求,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當今時代的背景下,學生除了需要具備較強的專業(yè)能力,還需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
三、課程思政視域下跨文化思辨英語教學模式的優(yōu)化策略
(一)創(chuàng)新教師的教學觀念
想要對課程思政視域下跨文化思辨英語教學模式進行優(yōu)化,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創(chuàng)新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師要清楚地意識到,跨文化思辨英語教學的真正意義,這樣也能夠提高教師教學的有效性。大部分教師在教學中依舊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這樣雖然能夠確保教學工作“不出錯”,但是也不會產生很好的教學效果。因為在傳統(tǒng)教學中,一般都是由教師對學生進行單方面的知識傳輸,而英語作為一門綜合性強的學科,這種教學模式過于單一。教師也需要從知識、能力和情感三個方面去創(chuàng)新教學觀念,這樣才能將跨文化意識融入到英語教學中,提高英語教學的思政價值,從而實現教師教學質量的提升。建議高校組織教師定期學習創(chuàng)新型學術討論會,與此同時,還可以定期開展校內交流會,讓教師之間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成果,這樣也有利于教師整體教學水平的提升,能夠達到取長補短的效果??傊?,無論是內部交流會還是外部交流會,都需要教師能夠吸取新型的教學理念,有了創(chuàng)新型的教學理念,教師才能夠更好地開展跨文化思辨英語教學,促進教學模式朝著現代化的方向發(fā)展。
(二)優(yōu)化英語課程教學資源
為優(yōu)化課程思政視域下跨文化思辨英語教學模式,還需要優(yōu)化英語課程教學資源,這樣才能擺脫教材的限制。要想優(yōu)化英語課程教學資源,需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第一,網絡資源方面。網絡素材資源是豐富多彩的,悠揚動聽的音樂、風格迥異的圖片、身臨其境的動畫資料等讓人目不暇接。充分利用網絡素材資源能使英語課堂教學更豐富、更生動。教師可以利用網絡資源,制成多媒體課件來優(yōu)化課堂教學。例如,在教學旅游話題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欣賞名勝古跡的圖片,再讓學生制定自己的旅游計劃,有了視覺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得到激發(fā)。第二,文學作品方面。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更多優(yōu)秀的英文文學作品,讓學生通過閱讀分析人物的性格,還可以讓學生列出文章的主題、框架或故事梗概,培養(yǎng)語篇分析能力。這樣也能夠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夠更好地代入到文學作品當中,展開交流,英語交際能力就自然而然有了提升。第三,生活實際方面。語言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生活中能運用英語。因而英語教學應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選擇和利用來自生活的語言素材,拉近學生與英語知識之間的距離,讓學生能夠更自然地運用英語進行溝通交流。
(三)開展多樣化教學手段
為了優(yōu)化課程思政視域下跨文化思辨英語教學模式,教師還需要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滿足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教師可以采用的多樣化教學手段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線下教學手段,另一類是線上教學手段。線下教學手段是最常用的教學手段,即面對面教學。想要運用多元化的線下教學手段,還需從課堂入手,就是要將課堂變得更加多元化,為其注入新的活力。教師在運用多元化的線下教學手段時,要勇于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束縛。例如,教師可以開展實踐性教學活動,帶領學生一起去聽英語話劇,了解地道的英語表達。還可以帶領學生參與到實際的話劇排練當中,讓學生進行英語對話。這也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和掌握英語交流技巧。線上教學手段則是教師和學生通過其他工具進行交流,這種教學模式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相比,不會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線上教學模式相對來說比較自由,教師能夠運用的教學資源也比較多。而且目前的學習軟件中都有連麥的功能,學生可以在線上與教師進行交流,這樣也能夠讓一些比較內向的學生有機會展示自己,方便教師了解學生的實際英語學習情況。
(四)建立教學反饋系統(tǒng)
為加強課程思政視域跨文化思辨英語教學模式優(yōu)化的實際效果,需要建立教學反饋系統(tǒng),這樣可以通過實際的反饋來了解教學實際情況,并根據一些建設性的意見進行教學模式的完善與創(chuàng)新。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建立教學反饋系統(tǒng)并不是一件難事。但是由于不同高校的教學情況不同,建立的教學反饋系統(tǒng)也會存在差異。要想建立起一個真實有效的教學反饋系統(tǒng),需遵循以下幾個原則:1.公正性原則。建立教學反饋系統(tǒng)的目的是為了收到真實的評價,如果無法保證系統(tǒng)的公正性,不能做到實事求是和客觀評價,也就無法了解到教學模式的實際開展效果,更無法了解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確保教學反饋系統(tǒng)的公正性,學生在進行評價的時候,也能夠更加真實。2.民主性原則。要將學生作為教學反饋系統(tǒng)的主體,因為學生是最直觀感受教學模式實際情況的人。而且讓學生參與到評價系統(tǒng)當中,也能夠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3.保密性原則。只有確保其系統(tǒng)的保密性,才能減少學生評價時的顧慮,讓學生更大膽評價,這樣也不會影響到師生之間的關系。4.及時性原則。在教學反饋系統(tǒng)中對現有的教學模式進行及時評價,以便了解當前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因為教學模式在不同時間處于不同階段,只有及時做出反饋與處理,才能達到應有的效果。
綜上所述,在課程思政視域下優(yōu)化跨文化思辨英語教學模式具有重要意義,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英語教學內容比較片面、枯燥,無法充分發(fā)揮出英語這門學科中蘊藏的魅力,向學生展示英語學科蘊藏的價值。通過這種教學改革,能夠幫助學生拓寬視野,也有利于向世界傳播好中國聲音。在新時代背景下,學生的個人能力才是獲得市場競爭力的關鍵。學生如果能夠通過這一方式將自己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提升到更高層次,也能夠使其未來的發(fā)展擁有更大的可能性。并且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會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增強學生的愛國精神與民族自豪感。
基金項目:本文系陜西省教育廳哲學社會科學專項項目 “‘一帶一路背景下財經院校跨文化交際發(fā)展創(chuàng)新研究——以西安財經學院為例”(項目編號:19JK0306)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張茂華,陳興,強云.課程思政視域下跨文化思辨英語教學模式研究:基于高中英語教學實踐[J].海外英語,2023(4):195-197.
[2]于華.跨文化視域下的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J].湖北開放職業(yè)學院學報,2022(22):106-108.
[3]張瑜,徐家寶,強云.課程思政背景下跨文化思辨英語能力培養(yǎng)路徑:以英語師范生為例[J].海外英語,2022(19):120-122.
[4]肖丹.跨文化學習視域下英語專業(yè)課程思政教學路向探析[J].外國語文,2022(3):153-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