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辦學理念體系是構建學校文化的基石,對此出現認知錯位會影響到學校文化建設核心構建,造成原則性錯誤。教育進入現代化,須借力于文化,讓文化賦魂功能為學校提供精神動力。全面、準確地把握辦學理念構建原理,是構建現代辦學理念的思想基礎。文章就學校文化建設中容易出現的辦學理念認知錯位現象提出解決的辦法,即是系統(tǒng)構建辦學理念體系提出一些具體原理與辦法,讓文化建設能從基礎上把握好大的架構。具體做法:辦學理念要做到內涵精準、界定明確;辦學理念要做到獨特表征、差異定位;辦學理念要做到整體分析、系統(tǒng)構建。
關鍵詞:辦學理念;系統(tǒng)構建;構建原理;學校文化;基點
唐長遠,字安之,號田翁,廣東清遠陽山人。現任廣東省清遠市陽山縣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機關黨委書記。提出用“與時代精神相結合,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與地方文化傳承相結合,與學校發(fā)展史相結合”的理念構建校園文化,形成以傳統(tǒng)“賢”文化為主題文化立校戰(zhàn)略。
教育現代化需要文化理念為學校高質量發(fā)展提供強有力的精神支撐,在推進教育現代化背景下談學校文化建設辦學理念體系的構建原理,能讓文化真正助力于學校的發(fā)展。下面筆者結合陽山縣黃坌老區(qū)學校(以下簡稱黃坌學校)談談這方面的探索。
一、辦學理念要內涵精準,界定明確
要想把山區(qū)學校文化建設好,就要把辦學理念內涵精準把握好。辦學理念主要構成如下:核心理念、學校定位、學校使命、學校精神、教育理念。厘清以上五個概念的界定,把握好它們的內涵,才能準確表述出學校文化的辦學理念。
(一)把握核心理念的本體觀,確立學校文化基點
核心理念是文化內核,是對世界本原的假設,是對世界觀的哲學概括。它是構成文化體系的邏輯基點,體現出的是學校文化本體觀。什么是本體?就是指事物的本原、本質。辦學理念的本體觀就是對學校本質的認識,是指從學校生活中發(fā)現和形成的,對本校的存在與發(fā)展最本質、最根本的依據的認識。
黃坌學校把核心理念定為“高貴”。人是自然界中唯一能使用符號的物種。符號能讓人進入哲學、科學、藝術的符號國度。從這個角度來說,人是自然中最高貴的物種。學校是育人的地方,兒童是人類的未來。從這個角度來說,教育是最光輝的職業(yè)。黃坌學校當地文化體現出人性的尊嚴,黃坌人崇文,天生就有一種文化貴族的氣質。因此,把辦學核心理念定為高貴,是從人性的本體、教育本質、當地歷史人文角度來綜合考量的結果。
核心理念是整個學校文化的邏輯基點,必須具備內核的屬性,唯其如此,制定出來的核心理念才能連接到精神內核,引領出人的潛在能量,激發(fā)出人的精神動力。黃坌學校核心理念定位為高貴,當人一旦接觸到高貴這一詞語就會萌生愿景的力量。
(二)把握學校定位的屬性觀,確立學校文化優(yōu)勢
辦學理念中的學校定位是指對自身獨特本質的認知,是一種屬性觀。所謂屬性觀,就是對不同事物獨特本質的認識。國家課程計劃中提到,要“以人民為中心,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這也就是意味著需要立足于本校優(yōu)勢辦教育,辦有當地特色的教育。
黃坌把自身學校定位為“文化共同體學?!?。其要點在于人是一種文化動物,而學校文化聚焦的正是人的文化屬性。文化共同體包括三個要素:共同的文化記憶、共同的文化生活、共同的文化精神。黃坌學校辦學有三大優(yōu)勢:九年一貫制學校,同班學生有達九年共同生活的經歷與記憶;寄宿制學生,學生讀書生活契合在一起時間長;黃坌是老區(qū)學校,本縣第一位共產黨員誕生地,有著108天堅守陣地的革命老區(qū)斗爭精神的紅色文化基因,他們有著共同文化精神。這些優(yōu)勢對文化共同體的學校定位提供了支撐。
山區(qū)教育要實現現代化,就必須確立優(yōu)勢辦學戰(zhàn)略,構建起自己的品牌。黃坌學校中考成績連續(xù)6年平均分全縣第一,其九年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特色優(yōu)勢明顯。文化共同體的學校定位把山區(qū)寄宿制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出來。學校定位要點就是尋找辦學優(yōu)勢,找到一條獨一無二的特色發(fā)展之路。
(三)把握學校使命目的觀,確立學校文化方向
實現教育現代化,山區(qū)學校必須設計出具備驅動力的學校使命,構建出師生愿意為之付出努力的辦學目標,這是學校文化建設中必不可少的課題。學校使命屬于目的觀,它是指對自己學校存在的獨特理由與意義的認識和信念,是對理想的學校愿景的終極性判斷。
黃坌學校把辦學目標定位為辦有文化品位的學校;把學校使命定位為“有文化品位的學校、有生命尊嚴的學生”。“六連冠”教學佳績,都在詮釋著學校文化品位的內涵與故事,辦山區(qū)有影響力的學校是黃坌學校品牌定位。黃坌學校注重對學校使命的定位,把生命的尊嚴作為高貴文化的人格體現,學校文化建設要旨就是實現人格的尊嚴,讓人活著有仰望天空的希冀。
(四)把握學校精神人性觀,確立學校文化信念
實現教育的高質量發(fā)展,就必須關注師生的精神狀態(tài),注重引領師生走向理想的生存狀態(tài)。學校是師生精神棲息的理想之地,這就決定了教育活動的進行必須建立在對高貴人性的向往之上。良好的教育首先應對人性做出合適的理解。所謂人性觀,就是指對學校成員長期以來所形成的基本精神理性的認識及其主張。人性觀思考和回答的是學校師生“信什么”的問題。
黃坌學校把學校精神策劃為“感恩”,是基于對人是自然界唯一會使用符號的動物的假設認知,這一特殊性決定了人是蒙恩的動物,人可以借助符號演繹進入文化的理想王國。從感情的角度而言,人應當感恩于人類的優(yōu)越的先驗性設計,即人是特殊的文化動物。感恩是人類所能體現出的對高貴人性的回應方式,即人越是認識到自身的獨特性,就越容易萌生感恩的惜福之情。
最能體現出學校精神的則是校訓的策劃,校訓規(guī)定了師生的行為規(guī)范,體現了學校的意志。因此,學校精神的策劃,要從行為規(guī)范方面回應核心理念假設,讓核心理念在師生精神導向中體現出來。學校精神是核心理念的思想境界表現形式。黃坌學校通過感恩的思想境界的構建,讓高貴人性體現在日常感恩言行之中,讓感恩情感培植出高貴品質內涵。
(五)把握管理理念實踐觀,確立學校文化方式
任何文化的落實都必須借助于切實可行的操作形式;因此,對辦學理念策劃務必要重視好對管理理念的設計,做好學校文化的實踐觀策劃。實踐觀就是對學校的理念和理想如何體現在行動上的認識。
黃坌學校為了落實好高貴的核心理念,吳德明校長根據學校九年寄宿制學生讀書生活在一起時間比較長的特點,提出了“智慧生活”的教育管理理念,按照他的形式設計,智慧生活是指師生要過一種經過審視的生活,讓知識指導生活,讓生活驗證知識,讓學校文化進入一種知識與生活互動的共振狀態(tài)。
管理理念決定著學校的行為文化,在策略管理理念時,就當從核心理念高貴如何體現在師生的行為文化方面來思考。黃坌學校在落實高貴的核心理念時,把日常生活與高貴的辦學理念聯系起來,使得高貴的人性能在日常生活中體現出,讓智慧生活的精彩閃現出人性高貴的品格。
二、辦學理念要獨特表征,差異定位
辦學理念由不同的觀念構成,要構建出系統(tǒng)的辦學理念,先要區(qū)分出不同觀念中的獨特性。只有定位出差異性,才能避免出現表述錯位的現象,達成各觀念準確表述出其本身所固有本質特征。
(一)辦學理念要確立五種觀念
理念是指觀念的體系。觀念泛指客觀世界在人頭腦中的反映。辦學理念主要是由五種不同觀念構成系統(tǒng),分別是:核心理念體現出的本體觀、學校定位體現出的屬性觀、學校使命體現出的目的觀、學校精神體現出的辦學人性觀、管理理念體現出的實踐觀。辦學理念的策劃,就是如何去表述清楚這五種觀念的內涵。學校文化中的辦學理念體現出的五種觀念,在辦學理念中具體回答如下問題:
本體觀——從哪里來?
屬性觀——你是誰?
目的觀——住哪里去?
人性觀——以什么精神狀態(tài)去?
實踐觀——如何去?
以黃坌學校辦學理念的策劃為例:你從哪里來?我從高貴世界意志里來。你是誰?我是文化共同體。你往哪里去?我往有文化品位的學校、有生命尊嚴的學生那里去。你以怎樣的精神狀態(tài)去?我以感恩的心態(tài)去。你如何去?我沿著智慧生活的道路去。把辦學理念的五個觀念放進這樣的一個架構里來思考,可以幫助我們來理解各個觀念所站的位置與所起的作用。以這樣的問答式來策劃辦學理念的各個觀念,也可以幫助厘清辦學理念的內涵。
(二)辦學理念要厘清五種認知
學校文化建設是一項注魂工程,學校文化的靈魂來源于對世界意志的力量認知與依靠。這種認知是構建辦學理念必備的條件,沒有對世界觀的哲學認知正確性,就不會有辦學理念的完美構建體系。
靠什么——辦學的動力定位。儒家把“止于至善”作為世界存在意志,是宇宙生生不息的動力之源。儒家把大學之道定位在“親民”,就把教育基點放在宇宙存在“至善”的假設上。黃坌學校把辦學理念策劃為“高貴”,是基于世界的存在本質屬性是崇高,人的本質具備的高貴品質。高貴既體現出對世界存在定性之假設,也是宇宙萬物存在意志力量之體現。把學校文化核心理念定為高貴,就是把學校文化核心點放置在世界本體之中心,獲得了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負載著學校文化駛向有文化品位、有生命尊嚴的愿景之中。
是什么——辦學的優(yōu)勢定位。如果把世界存在假設為出于高貴的存在本質,這種高貴的是社會歷史發(fā)展動力;那么其必然在學??陀^存在中尋找到其存在形式。人的高貴性就體現在人是文化的動物,文化是人所具備其高貴性的集中體現。學校與其他組織的差異性體現在其文化性。文化共同體是學校體現出的高貴標識,是學校身份表征。學校本質特征就是文化性,文化是學校高貴本質表現形式。
為什么——辦學的方向定位。辦學使命就是世界發(fā)展所體現出的高貴本質在引領學校走向其趨同性的發(fā)展方向所體現出的引領力量。把人的潛意識中的高貴愿景體現在意識形態(tài)中的辦學使命方面,是讓高貴理性追求推動學校向前發(fā)展精神動力。黃坌學校把學校使命策劃為有文化品位的學校,有生命尊嚴的學生,是在目標方面表述出高貴愿景驅動力,是讓高貴的無形力量體現出可追尋的辦學使命。
信什么——辦學的精神定位。信什么是支撐起生命尊嚴的信念基石,人類從猿人到當代人,靠的是人能使用符號的高貴先驗性預設。符號性的先驗性設計是人的信心之源,人類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歸因于人的符號性特征和高貴性。對此,人只有存感恩的心,才能珍惜這份恩賜。感恩是人類情感基底,是人生存中能激發(fā)出精神力量的情感基石。黃坌學校定位感恩的人性觀,是對高貴特性的精神狀態(tài)的表述。
怎么辦——辦學理念落實的渠道定位。人要實現其高貴性,在行動上如何體現?師生該如何做才能體現出高貴的人性本質?那就要過一種智慧生活。人體現出高貴的表征就是思考,愛思考就是智慧體現。過一種經過審視的理性生活,就是教育達成學校使命的表征。人之高貴就在于其思考,唯其思考才能體現出人之為人的本質。智慧生活從行為上規(guī)范了師生的行事特征,讓知識改變生活,讓生活驗證知識,這樣的行為規(guī)范,就讓高貴的世界精神在師生的日常生活中找到了實踐操作的渠道,讓抽象的高貴在世人的生活中找到了顯現的形式。
(三)辦學理念要明確五種界定
辦學理念的策劃,其實質就是對辦學維度的文本表述,只有找到恰當的文本表現形式,才能準確地表達出辦學理念的意義。學校文化的建設背后則是文化符號的構建,只有構建起完整的文化意義的表述符號,才能準確地傳達出文化的豐富內涵。因此,辦學理念的策劃,要明確其五種觀念維度的側重點的界定。
核心理念是一種哲學維度的界定。核心理念是對世界觀的哲學定位,用一關鍵詞的形式表述對世界本原的假設。這是學校文化邏輯基點的定位,確立了學校文化核心理念。
學校定位是優(yōu)勢維度的界定。學校文化定位是對優(yōu)勢的選擇,是對學校辦學能力高低的衡量。只有找準與核心理念契合的辦學優(yōu)勢,才能正確地標識自身學校屬性。
學校使命是戰(zhàn)略維度的界定。學校使命是對核心理念化為學校目標的定位,這體現出辦學價值觀的選擇,體現出戰(zhàn)略策劃的界定性,是對辦學方法論的界定,以達成目標與辦學能力之間的平衡。
學校精神是心態(tài)維度的界定。學校精神所體現出的是一種對師生群體的心態(tài)的界定,學校以怎樣的精神狀態(tài)或者是怎樣的心態(tài)去履行自己的義務與責任,實踐自己的目標。
管理理念是操作維度的界定。學校管理理念策劃是確定如何行動的實踐問題,唯其策劃好如何實踐,才能讓核心理念找到呈現自身的成型渠道,實踐觀是讓不可看見的核心理念在世俗中顯現出來的行為文化形式。
三、辦學理念要整體分析,系統(tǒng)構建
我們在關注辦學理念體系內各部分構成差異特征的同時,也要站在整體分析角度進行系統(tǒng)構建、整體策劃,讓辦學理念發(fā)揮出整體功能,促使學校文化建設呈現出系統(tǒng)工程的完整性。
(一)辦學理念是一個觀念體系
辦學理念五個構件相互效力而成整體,缺少任何一塊都會失去文化體系的注魂效能。
缺少或錯誤地定位了辦學的核心理念,則學校文化就會失去構建的認知基點,文化構建就成了無源之水,失去借力于世界發(fā)展潮流的動力,其余四個構件就失去了支撐點而無法構建。
缺少或弄錯了學校定位,學校文化建設就會因站錯了地方而失去自身成長的優(yōu)勢,因缺少自身優(yōu)勢而與核心理念的世界發(fā)展規(guī)律錯失了契合點,會因自身定位的缺失而削弱了辦學優(yōu)勢。
缺少了辦學使命策劃,會讓學校文化建設失去了前進方向,造成空有辦學能力而沒有辦學目標,就會讓辦學戰(zhàn)略的制定失去了目標而無法聚焦辦學力量,造成辦學價值觀的錯失。
如果學校精神與核心理念的世界意志出現錯配,將會造成學校精神與世界潮流的逆反,難以形成合力,出現學校文化建設引領與時代精神的失調。唯有調整好助力與自力契合,才會促成學校發(fā)展的合力,推動學校教育的高質量發(fā)展。
管理理念的策劃唯有與世界潮流和學校文化方向相協調,才能讓世界發(fā)展動力融入學校日常教育教學之中,讓世界風云培育出學校文化時代精神,讓學校文化建設借力于世界潮流推進學校教育現代化,學校的發(fā)展才能借勢而行,促成自身的成長。
(二)辦學理念是一個連構組合
初次接觸辦學理念,總有一種難以理解系統(tǒng)構建的秘訣何在,系統(tǒng)構建的主線是什么的困惑。隨著思考與實踐的增加,理解的深入,對辦學理念的系統(tǒng)構建慢慢形成了整體的輪廓。
辦學理念系統(tǒng)構建基點在于對世界假設,黃坌學校對世界的假設是高貴,把高貴視為世界存在的意義。這樣高貴就成了黃坌學校文化構建的核心理念。后續(xù)的構建就是把這個高貴的假設在學校定位、學校使命、學校精神、學校管理中找到表現的形式,即文化由內而外延伸的變體。高貴所體現的核心理念,在學校定位中就體現在文化共同體之中;高貴在學校使命中就體現在有文化品位的學校,有生命尊嚴的學生;高貴在學校精神中就體現在感恩情感上;高貴在學校管理理念中就體現在智慧生活之中。這樣的一條文化鏈條,就是文化形式存在的整體構建規(guī)律,文化本身就是一個系統(tǒng),在這個系統(tǒng)中,潛意識的核心理念從一個內核概念為構建的邏輯起點,到學校定位的形式化、到學校使命的目標化、到學校精神的引領化、到管理理念的行為化,使一個潛意識的原型力量逐步演化成統(tǒng)領師生思想觀念、價值觀、思想形態(tài)、行為規(guī)范的靈魂力量,這就是文化立校與以往制度管理所不同的差異性。
(三)辦學理念是一個整體表述
初次接觸辦學理念的整體構建,對于整體表述的理解較難把握,如何才能更好地準確理解辦學理念的整體表述呢?這可以借助一個哲學話題來理解會比較容易把握。哲學常常涉及三個問題:你從哪里來?你是誰?你往哪里去?同樣,辦學理念的整體構建也有類似的問題序列。黃坌學校辦學理念策劃如下:
我從高貴那里來(本體觀),我是一所文化共同體學校(屬性觀),我往有文化品位的學校、有生命尊嚴的學生那里去(目的觀),我懷著感恩的心(人性觀),憑著智慧生活的道路前行(實踐觀)。這樣的編排序列,可以詮釋辦學理念的整體表述的內在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