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曉春(江蘇省連云港市孔望山小學)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作為語文教學階段的基礎目標,在語文教學中占據(jù)關鍵位置,是語文教學中主要的教學內(nèi)容之一。因此,教師應有效促進學生探究性閱讀及創(chuàng)造性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幫助學生感受良好的閱讀情境和閱讀熏陶。促進學生豐富語文閱讀視野,掌握良好的語文閱讀素材,從而發(fā)揮語文寫作能力?;诖?,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對促進學生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提升具有關鍵意義。
在小學教學階段,由于學生首次接受閱讀教學,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對閱讀的相關興趣。并逐漸擴充學生的閱讀量,從而促進閱讀水平提升。閱讀教學是語文階段的核心教學內(nèi)容,只有學生具備了良好的閱讀能力,才能夠有效積累閱讀素材,積極開展寫作。閱讀教學能夠促進學生提升語文學習素養(yǎng),拓展語文知識,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習態(tài)度。因此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也是語文教師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語文教材涉及了多種類型的知識。作為一門具備綜合性的學科,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學習其他科目打下堅實基礎。其次,語文閱讀教學是學生首次接受語文口語知識,掌握并積累語文素材,以及提升口語能力的關鍵階段。學生在語文閱讀中,能夠有效積累語文知識,并具備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因此良好的閱讀能力,能夠促進學生掌握語文學科的基本知識,并提升與他人的交際水平。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合理掌握和理解教材知識,并基于自身閱讀能力的加持,深入理解語文教材的相關意義和主題思想。
不難發(fā)現(xiàn),在多數(shù)情況下,小學生在做語文閱讀題目的時候,往往不知道如何下筆。一方面是由于閱讀題目具有一定的難度,而另一方面是學生沒有掌握良好的閱讀能力,不能理解閱讀題目中的真正解題思路。因此閱讀能力的良好掌握,能夠幫助學生深入理解題目內(nèi)容,從而獲得良好的語文解題能力。此外,在實際教學中,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能夠促進學生其他科目的學習,使學生養(yǎng)成細心閱讀、仔細觀察的良好習慣,并將這種閱讀水平帶動其他科目的學習中,形成統(tǒng)一的整體,互相協(xié)調(diào),不斷提升學習成績。因此閱讀能力的提升,能夠幫助學生具備良好的語文學習素養(yǎng),帶動語文學習的良好興趣,提高語文學習積極性。因此在小學教學階段,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是多種多樣的。
新課改背景下,雖然教育部門強調(diào)要將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提升,作為關鍵的教學目標。但是在很長時間內(nèi)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模式困擾著教學,考試成績?nèi)允墙處熃虒W中最為看重的因素,忽略了對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其次,由于多數(shù)教師尚未仔細研究教材內(nèi)容,沒有及時了解學生的差異化學習水平,導致教學模式及教學方法應用不夠靈活,不懂得因材施教,因此降低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例如,我們經(jīng)??吹叫W語文教師為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經(jīng)常會采用讓學生進行反復閱讀某篇文章,或重復閱讀某段語句的教學方式。這種重復性的練習教學,只是讓學生圍繞著較為單調(diào)的閱讀材料進行反復練習,降低了語文閱讀教學的實際效率,減輕了學生對于語文閱讀的興趣和積極性,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此外,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多數(shù)教師會采用灌輸式教學,沒有注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培養(yǎng)。教師只是一味地在講臺上進行講述,學生在臺下自顧自地聽,沒有為學生構建良好的語文閱讀情境,學生也不能及時與教師進行溝通交流。這種應試的教育手段,嚴重抑制了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發(fā)育。導致學生只會死讀書,死記硬背,造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方式較為單一,削弱了學生的教學主體位置。長此以往,使學生失去了閱讀興趣,減弱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際效果。
現(xiàn)階段,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對于語文閱讀教學目標制定存在了較為嚴重的問題。首先,部分教師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目標的制定過程中,總是基于自身的課堂教學主導地位,往往會依據(jù)自身的經(jīng)驗,以及對教材內(nèi)容的判斷,因此沒有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其次,部分教師沒有注重對學生差異化閱讀能力的了解和認知。只重視在課堂教學中形成良好的教學氛圍,但卻沒有意識到學生實際的閱讀需求,因此沒有顧及那些閱讀水平較差的學生,閱讀教學僅僅成為優(yōu)秀學生的專屬環(huán)境。雖然整體課堂教學的氛圍較為濃烈,但是卻不能良好地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因此減弱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際效果。
基于此,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成為語文教學階段的關鍵任務。教師需要構建科學合理的教學觀念,制定良好的教學目標,基于學生的實際閱讀需求,有效把控教材內(nèi)容,進行科學完善的綜合分析。這樣才能快速了解學生實際的語文閱讀需求,針對性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多數(shù)語文教師注重對現(xiàn)有語文教材內(nèi)容的傳授和講解。但是卻沒有注重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良好培養(yǎng),尚未有效拓展學生的課外閱讀視野。雖然多數(shù)小學生對于一些課外閱讀資源較為感興趣,但由于課堂教學方式較為單一,學生往往會背負著較重的語文學習壓力。并且由于學生的認知能力較弱,不能夠合理地選擇課外讀物。
例如,部分學生會對一些玄幻類、修仙類的閱讀內(nèi)容感興趣,這也不利于學生良好閱讀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提升。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閱讀一些有價值、有思想的讀物,并注重對學生閱讀問題的糾正。總的來說,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并不是單純地講解傳輸教材知識,使學生進行重復練習和閱讀。教師應適時引導學生拓展課外閱讀視野,并為學生制定良好的課外閱讀計劃。這需要教師有效發(fā)揮課程教學資源,結合課外讀物,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教師要經(jīng)常為學生介紹一些高質(zhì)量的課外繪本或讀物,使學生能夠提高實際的閱讀能力,并與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交流,探討課外讀物的相關感悟;教師還可以每隔一段時間做一個關于閱讀的小調(diào)查,讓學生們把最喜歡的書列出來,然后挑選幾本大家都愛讀的課外書,充實到班級圖書角,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可以翻閱。也可以每周寫一篇《我最愛的故事》這樣的小練筆,讓大家盡情書寫自己讀到的故事,等等,讓學生體會閱讀的樂趣,從而結合課外閱讀補充課堂教學的空白之處,拓展學生的閱讀內(nèi)容,促進其閱讀水平的提升。
由于小學生大多處于兒童階段,且心理發(fā)育和生理發(fā)育正處于啟蒙時期。對于外界各種新鮮事物,具備一定的好奇心理。但是小學生在某個領域的集中力不會太過于持久,對閱讀能力的掌握及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仍處于初步階段。因此需要教師通過有效的閱讀教學引導組織,強化對小學生閱讀能力的階段性培養(yǎng),從而促進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
現(xiàn)階段,多數(shù)小學生在進行語文閱讀的過程中,容易粗心大意。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漏字,或者跳段的情況,大大減弱了學生語文閱讀的效率和效果,并減少了學生的閱讀信心。教師需要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悉心指導學生集中精力參與閱讀過程,而不是刻意地追求閱讀速度,需要注重整體閱讀質(zhì)量提升。
另外,在小學語文閱讀中教師要幫助學生積累閱讀素材。引導學生在語文教材或其他課外書籍閱讀中,遇到優(yōu)美的段落、語句,在筆記本上進行摘抄;或針對自身喜歡的文章,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溝通。在積累和溝通的過程中,能夠幫助學生掌握良好的語文寫作素材,從而強化了自身閱讀思考的過程,并鍛煉了與其他同學的溝通交際能力;還可以在班級內(nèi)開展閱讀之星的評比,每個月指定兩本課外書進行閱讀,每天讓學生堅持閱讀打卡,打卡內(nèi)容包括閱讀的時長、字詞摘抄、感受感想,等等。每一周為堅持閱讀的學生加分或者給予小獎勵,每個月組織一次評比,為閱讀之星頒發(fā)獎狀等,使學生們積極投入到課外閱讀中,積累大量的閱讀素材。此外,學生在進行語文閱讀或課外閱讀的過程中,也能夠通過對相關文學常識或歷史名著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三觀”,激發(fā)學生的語文閱讀思考能力。培養(yǎng)其語文思維,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素養(yǎng)。
閱讀環(huán)境對于小學生來說非常重要,一個充滿趣味的閱讀環(huán)境比那些枯燥乏味、一味地求閱讀數(shù)量的環(huán)境相比,更加適合小學生開展閱讀。教師要科學規(guī)劃教學環(huán)節(jié),通過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激發(fā)閱讀主動性。小學階段的學生缺乏對自主學習習慣及學習意識的培養(yǎng),因此教師可為學生構建趣味化的語文閱讀氛圍,充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參與熱情。轉變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模式,使學生全身心參與到閱讀教學過程中。
比如,教師可借助生活化情景模擬教學,使學生結合教材內(nèi)容,開展分角色閱讀?;趯W生的性格特點和實際愛好,以小組為單位,安排學生進行分角色閱讀。例如在《總也不倒的老屋》課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分角色,有的是老屋,有的雞媽媽,有的是小貓,有的扮演小蜘蛛,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展開閱讀教學,讓大家在故事發(fā)展中展開想象,小蜘蛛到底給老屋子講了什么故事?激發(fā)學生對于語文教材知識的充分理解和有效掌握。在此過程中,一方面能夠鍛煉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比如對課文涉及詞語的理解,如那句“我到了倒下的時候了”為何重復出現(xiàn)?另一方面也能夠幫助學生了解課文中老屋溫暖慈祥、助人為樂的形象,感受課文傳達的思想內(nèi)涵。教師還可通過構建閱讀游戲的教學方式,增強學生在閱讀中的互動交流,滿足學生的實際閱讀需求,使學生感受語文閱讀的趣味化氛圍,從而有效提高閱讀教學效果??傊谛W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注重為學生構建趣味化及生動化的閱讀環(huán)境,滿足學生的生活化學習需求,幫助學生盡快融入語文閱讀氛圍中,從而提高語文閱讀素養(yǎng)。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深入了解不同學生的心理發(fā)育特點和相關興趣愛好,轉變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積極性,并注重開展閱讀教學過程中,與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互動,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教學情境。
例如,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首先可以在閱讀教學開始前,結合教學導語,吸引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和注意力,為學生構建良好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盡快地從課間狀態(tài)進入課堂學習狀態(tài)。同時,隨著社會科技及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信息技術及先進的教學設施,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因此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設施進行教學,為學生構建閱讀情境,帶給學生不同的閱讀感受,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提高閱讀教學的趣味性,使學生積極參與到閱讀教學中。比如,將微課運用到閱讀教學中,通過視頻來展示教學內(nèi)容,將文章涉及的故事活靈活現(xiàn)地展示出來,或者將文章中的精華段落以畫面進行展示,配合神情的誦讀,可以使學生領略其中蘊含的審美情趣,提升閱讀興趣。尤其是古詩文的閱讀賞析,微課展示非常有助于學生理解詩歌的意境。
綜上所述,新《課標》指出,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實際的教學目標。因此,對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開展,教師要有效激發(fā)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要秉承循序漸進的原則,注重對學生及閱讀方式的良好引導,并結合學生實際的閱讀需求和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方式和閱讀計劃,并減少重復無用的閱讀練習。要使學生在充滿趣味化、愉悅感的閱讀情景中,逐漸積累好的語文素材,提高自身閱讀經(jīng)驗,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要適當為學生推薦優(yōu)質(zhì)的課外讀物,使學生將閱讀作為語文學習中的一部分,使其愛上閱讀,拓展閱讀渠道,強化語文核心素養(yǎng),從而為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