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騰峰
精神分裂癥系患病率較高的精神科疾病,有起病緩慢、病情反復等特點,目前其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臨床上常用的療法有藥物療法、物理療法、心理療法[1]。其中,以奧氮平為代表的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因其療效較佳、不良反應較少而在臨床上應用廣泛,但因患者存在個體差異,藥物治療仍存在不足[2]。改良電抽搐治療(MECT)為新型物理療法,將傳統(tǒng)電抽搐治療與肌松劑、麻醉劑、疾病發(fā)作動態(tài)監(jiān)測等改良措施相結合,治療精神分裂癥具有較好的效果[3]。目前,MECT 聯(lián)合第二代抗精神藥物是治療精神分裂癥的常用療法,但MECT 治療頻次仍未明確,不同頻次MECT 聯(lián)合第二代抗精神藥物治療精神分裂癥住院患者的效果的相關研究仍較少。基于此,上饒市第三人民醫(yī)院老年科選取精神分裂癥住院患者80 例,開展下述研究。
選取本院老年科2019 年1 月—2022 年1 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癥住院患者80 例,納入標準:(1)符合文獻[4]《安徽省精神分裂癥分級診療指南(2016 版)》中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2)符合文獻[5]中MECT 的治療指征;(3)急性發(fā)病后入院治療。排除標準:(1)伴有相關藥物過敏史;(2)近期接受過抗精神病治療;(3)伴有其他精神疾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藥物組(26 例)、高頻組(27 例)、低頻組(27 例)。所有患者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的相關醫(yī)學研究要求,已獲得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藥物組予以單純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治療??诜W氮平(生產(chǎn)廠家:齊魯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183501,規(guī)格:10 mg),初始劑量為5 mg/d,維持劑量為10~15 mg/d,根據(jù)患者臨床狀況適當調(diào)整用藥劑量,用藥劑量范圍為5~20 mg/d,治療時間為2 個月。高頻組在藥物組的基礎上予以3 次/周的MECT 治療。治療前靜脈注射0.5 mg 阿托品(生產(chǎn)廠家:成都第一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51022767,規(guī)格:1 mL︰0.5 mg)、1 mL/kg 丙泊酚(生產(chǎn)廠家:廣東嘉博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84457,規(guī)格:20 mL︰200 mg),觀察到患者眼球固定、睫毛反射消失后,注射1.0 mg/kg 氯化琥珀酰膽堿(生產(chǎn)廠家:北京雙鶴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1021581,規(guī)格:1 mL︰50 mg),待肌顫結束后啟動MECT 治療儀(生產(chǎn)廠家:美國美可達,型號:spECTrum5000Q),將電極放置在患者額頭兩側,通電時間根據(jù)患者狀態(tài)適當調(diào)整,治療過程中隨時檢測患者的心率、血壓等基礎生命指標。MECT 治療頻次為3 次/周,治療時間為2 個月。低頻組在藥物組的基礎上予以1 次/周的MECT 治療。MECT治療方法同高頻組,治療頻次為1 次/周,治療時間為2 個月。
觀察三組臨床療效、認知功能、神經(jīng)遞質(zhì)水平。(1)臨床療效。臨床療效評估標準:于治療2 個月后經(jīng)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PANSS)評估患者臨床療效,PANSS 量表包括30 個條目,各條目采用7 級評分法,評分與患者癥狀嚴重程度呈正相關。痊愈:治療后PANSS 評分下降幅度超過75%;顯效:治療后PANSS 評分下降幅度為50%~75%;有效:治療后PANSS 評分下降幅度為25%~49%;無效:治療后PANSS 評分下降幅度低于25%[6]。臨床總有效率=(總例數(shù)-無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2)認知功能。分別于治療前、治療2 個月后經(jīng)MATRICS認知成套測驗(MCCB)從處理速度(包括符號編碼、連線測試、語義流暢性,滿分150 分,取均值50 分)、注意/警覺、工作記憶(數(shù)字序列、空間廣度,滿分100 分,取均值50 分)、言語學習和記憶(滿分50 分)、視覺學習和記憶(滿分50 分)、推理與問題解決能力(滿分50 分)、社會認知(滿分50 分)等7 個維度10 個項目評估患者的認知功能,各維度分值均為50 分,評估與患者認知功能呈正相關[7]。(3)神經(jīng)遞質(zhì)水平。分別于治療前、治療2 個月后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4 mL 離心后,經(jīng)ELISA 檢測患者血清中5-羥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腎上腺素(NE)的含量[8]。
使用SPSS 20.0 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多組間比較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組間比較用LSD-t 檢驗,組內(nèi)比較用配對樣本t 檢驗。以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藥物組男14 例,女12 例;年齡39~50 歲,平均(45.38±3.24)歲;病程15~34 個月,平均(23.14±4.26)個月;疾病分型:偏執(zhí)型21 例,其他型5 例。高頻組男16 例,女11 例;年齡36~49 歲,平均(45.69±3.51)歲;病程13~38 個月,平均(23.02±4.35)個月;疾病分型:偏執(zhí)型20 例,其他型7 例。低頻組男15 例,女12 例;年齡35~50 歲,平均(45.35±3.64)歲;病程12~35 個月,平均(23.29±4.53)個月;疾病分型:偏執(zhí)型19 例,其他型8 例。三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治療前,三組的PANS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三組的PANSS 評分均降低(P<0.05),且低頻組、高頻組的PANSS 評分均低于藥物組(P<0.05),低頻組的PANSS 評分低于高頻組(P<0.05)。低頻組、高頻組的臨床總有效率均高于藥物組(P<0.05);低頻組、高頻組的臨床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治療前,三組的各項MCCB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三組的各項MCCB 評分均升高(P<0.05),且低頻組、高頻組的各項MCCB 評分均高于藥物組(P<0.05),低頻組的各項MCCB 評分均高于高頻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認知功能對比[分,(±s)]
表2 兩組認知功能對比[分,(±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藥物組比較,P<0.05;△與高頻組比較,P<0.05。
組別 處理速度注意/警覺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藥物組(n=26) 25.31±3.27 31.54±4.62* 27.45±3.84 31.85±4.52*高頻組(n=27) 24.89±3.43 36.73±4.95*# 27.31±3.57 35.79±4.86*#低頻組(n=27) 25.46±3.85 41.87±5.01*#△ 27.08±3.96 38.61±4.63*#△F 值 0.433 6.453 0.137 4.057 P 值 0.896 0.001 0.891 0.001組別 工作記憶言語學習和記憶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藥物組(n=26) 23.65±3.34 31.63±4.29* 23.57±3.68 31.46±4.25*高頻組(n=27) 24.16±3.07 37.39±4.15*# 24.06±3.79 35.21±4.32*#低頻組(n=27) 24.78±3.46 42.28±4.36*#△ 23.92±3.54 39.83±4.39*#△F 值 0.397 6.315 0.478 5.185 P 值 0.921 0.001 0.635 0.001組別 視覺學習和記憶推理與問題解決能力社會認知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藥物組(n=26) 24.26±3.53 30.56±4.21* 22.46±3.24 30.29±4.13* 24.32±3.51 31.45±4.26*高頻組(n=27) 23.95±3.27 34.49±4.18*# 23.13±3.57 34.81±4.46*# 24.89±3.64 34.95±4.68*#低頻組(n=27) 24.18±3.08 38.26±4.37*#△ 23.36±3.42 37.75±4.58*#△ 24.92±3.76 38.93±5.14*#△F 值 0.331 5.409 0.442 5.146 0.431 5.169 P 值 0.742 0.001 0.681 0.001 0.714 0.001
治療前,三組的5-HT、DA、NE 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三組的5-HT、DA、NE 水平較治療前均升高(P<0.05);且低頻組、高頻組的5-HT、DA、NE 水平均高于藥物組(P<0.05);低頻組的5-HT、DA、NE 水平均高于高頻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神經(jīng)遞質(zhì)水平對比(±s)
表3 兩組神經(jīng)遞質(zhì)水平對比(±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藥物組比較,P<0.05;△與高頻組比較,P<0.05。
組別 5-HT(pg/mL)DA(pg/mL)NE(ng/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藥物組(n=26) 28.19±3.26 35.68±4.12* 36.93±4.28 57.09±5.35* 436.47±23.15 498.24±29.43*高頻組(n=27) 28.85±3.02 40.27±4.36*# 35.69±4.13 65.18±5.69*# 439.26±25.68 523.76±32.65*#低頻組(n=27) 28.47±3.39 46.82±4.74*#△ 36.32±4.54 73.46±6.43*#△ 434.72±26.56 542.03±33.81*#△F 值 0.764 6.940 1.073 7.334 0.416 5.991 P 值 0.449 0.001 0.289 0.001 0.679 0.001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嚴重、致殘的慢性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具有高度遺傳性和神經(jīng)生物學特性,其發(fā)病機制并不十分明確,目前主流觀點認為其發(fā)生發(fā)展可受神經(jīng)遞質(zhì)功能、心理因素、環(huán)境因素的多重影響,其臨床癥狀變化迅速,具體可細分為陽性癥狀、陰性癥狀、認知癥狀[9]。陽性癥狀表現(xiàn)為妄想、幻覺、行為和語言紊亂,陰性癥狀表現(xiàn)為語言貧乏、情緒低落、興趣喪失,認知癥狀表現(xiàn)為抽象能力、組織能力的缺陷[10]。目前臨床上,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多采用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治療,但長期療效欠佳。
MECT 是一種效果突出、安全性較高的改良物理療法,通過以適量的電流刺激患者大腦皮質(zhì),誘發(fā)大腦放電,誘導腦細胞發(fā)生相應的電生理反應,促使腦部神經(jīng)遞質(zhì)的分泌達到平衡,從而緩解相應癥狀[11]。目前MECT 治療精神分裂癥的頻次尚未形成共識,有研究表明,高頻MECT 治療可導致患者短期認知功能損害,導致患者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記憶力喪失[12]。MECT 治療需通電操作,若未合理控制治療頻次,可能會對患者機體產(chǎn)生一定的創(chuàng)傷,加劇患者的認知功能障礙,不利于患者的恢復。
本研究中,治療后低頻組、高頻組的PANSS 評分均低于藥物組(P<0.05),且低頻組的PANSS 評分低于高頻組(P<0.05);低頻組、高頻組的臨床總有效率均高于藥物組(P<0.05),但低頻組、高頻組的臨床總有效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提示低頻次治療與高頻次治療效果相當。這與趙永華等[13]的研究結果基本相符。
本研究中,治療后低頻組、高頻組的各項MCCB 評分均高于藥物組(P<0.05),且低頻組的各項MCCB 評分均高于高頻組(P<0.05),提示與高頻次MECT 聯(lián)合第二代抗精神藥物治療相比,低頻次MECT 聯(lián)合第二代抗精神藥物可顯著改善患者認知功能。究其原因:科學合理的MECT 治療與可最大限度調(diào)節(jié)患者的神經(jīng)電生理參數(shù),促進受損神經(jīng)元修復,同時可減輕高頻次治療過程中麻醉劑、肌松劑等藥物對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損傷,改善患者認知功能[14]。
MECT 通過刺激患者腦部,誘發(fā)大腦內(nèi)神經(jīng)遞質(zhì)釋放和傳遞,從而改善大腦功能,發(fā)揮抗精神病作用。5-HT、DA、NE 為與精神分裂癥相關的神經(jīng)遞質(zhì),其中5-HT 為氧化還原活性單胺神經(jīng)遞質(zhì),在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中含量豐富,主要分布在下丘腦和松果體,可參與調(diào)節(jié)睡眠、情緒、食欲等生理過程[15];DA 是大腦中含量最豐富的兒茶酚胺類神經(jīng)遞質(zhì),其分泌和傳遞障礙可導致患者出現(xiàn)一系列精神分裂癥癥狀[16];NE 是由交感節(jié)后神經(jīng)元和腦內(nèi)去甲腎上腺素能神經(jīng)元合成和分泌的神經(jīng)遞質(zhì),在精神分裂癥的病理生理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17]。本研究中,治療后低頻組、高頻組的5-HT、DA、NE水平均高于藥物組(P<0.05),且低頻組的5-HT、DA、NE 水平均高于高頻組(P<0.05),提示與高頻次MECT 聯(lián)合第二代抗精神藥物治療相比,低頻次MECT 聯(lián)合第二代抗精神藥物可有效調(diào)節(jié)神經(jīng)遞質(zhì)水平。究其原因:高頻次MECT 治療通過借助脈沖電流刺激患者大腦皮層,可激活患者的下丘腦、松果體、多巴胺能通路、去甲腎上腺素能通路,刺激5-HT、DA、NE 的合成和分泌[18-19];同時,高頻次MECT 的持續(xù)頻繁的脈沖電流刺激可能損傷患者神經(jīng)元結構,進而抑制5-HT、DA、NE 的合成和分泌,故高頻次MECT 聯(lián)合第二代抗精神藥物治療后患者體內(nèi)的神經(jīng)遞質(zhì)含量低于低頻次MECT 聯(lián)合第二代抗精神藥物治療[20]。
綜上所述,與高頻次MECT 聯(lián)合第二代抗精神藥物治療精神分裂癥住院患者相比,低頻次MECT聯(lián)合第二代抗精神藥物治療可顯著改善患者認知功能,有效調(diào)節(jié)神經(jīng)遞質(zhì)水平。但因為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如納入研究的樣本量偏小,研究期間較短,導致兩者的臨床總有效率無統(tǒng)計學差異,今后擬擴大樣本量、延長研究期間,進一步完善研究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