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繩索”是一種捆綁的工具,其本質(zhì)是讓人喪失反抗而屈從力量,象征束縛?!袄K索”不僅束縛肉體,更束縛著精神,有形的繩索對肉體的捆綁束縛具有了繁多的繩結(jié)種類后,繩子的故事就充滿了寓言和幻想色彩。蘇童通過主角三人的愛恨糾纏勾勒出了20世紀80年代中國社會的整體風貌,通過繩索的意象構(gòu)造重現(xiàn)了那段記憶,展示了社會轉(zhuǎn)型背景下人們的精神現(xiàn)狀,因此對繩索的意象分析可以讓我們直達小說的內(nèi)部核心,探尋作品的深層架構(gòu),發(fā)掘作者的精神世界。
【關鍵詞】繩索捆綁;時代內(nèi)涵;意象分析
【中圖分類號】I247.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261(2023)22-0016-03
蘇童擅長用意象來構(gòu)建文學世界,對意象的選擇源于生活經(jīng)歷與成長記憶,蘇州城北的一條老街是蘇童記憶的根,也成了蘇童文學世界中的根,蘇童運用意象的構(gòu)造將世界的一切都收納進“香椿樹街”。意象貫穿于蘇童小說世界的始終,看似紛繁的意象實則是作家對現(xiàn)實歷史,人生苦難的真實感受,蘇童書中特有的唯美和詩意讓他區(qū)別于其他先鋒派作家。作為回歸“香椿樹街”系列的《黃雀記》講述了三個少年愛恨糾纏,被無常的命運捉弄的故事,作品由“保潤的春天、柳生的秋天和白小姐的夏天”三個篇章構(gòu)成,作者通過三個少年和祖父之口講述了一個時代的記憶傷痛和現(xiàn)實背景下民眾的精神萎靡。在這部作品中,意象的運用依舊貫穿全篇,手電筒、兔子、靈魂、水塔和繩索等,皆是構(gòu)建起這部小說的重要元素,尤其繩索的意象更是涵蓋全文是文章的精神核心。本文從繩索意象的角度出發(fā),梳理《黃雀記》中繩索的意象及其背后所蘊含的時代內(nèi)涵。
一、《黃雀記》中繩索的意象
意象一詞發(fā)展至今通常指作者用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和創(chuàng)作審美將主體事物進行藝術加工,使其蘊含超脫主體本身之外的指向和內(nèi)涵。蘇童早期小說中繩索就已作為意象存在?!段业牡弁跎摹分魅斯拔摇彼蛲碾s耍班的高空繩索,對自由的向往亦是一根無形的繩索捆縛起主人公的精神。《把你的腳捆起來》中想要將兒子永遠留在身邊而用繩子將其雙腳捆縛的父親,繩索在這里便出現(xiàn)了捆綁和束縛的含義,成了力量和威嚴的象征。《黃雀記》中,“繩索”的意象更加深刻富有內(nèi)涵,成了整個故事的核心意象。
文章開始于拍照的祖父結(jié)束于祖父懷中的怒嬰,祖父貫穿全文見證了三代人的悲歡,他是舊時代和新時代的交匯,是過去和文明的連接。繩索從捆綁祖父開始的,祖父的捆綁則從“丟魂”開始。丟了魂的祖父失心地到處挖裝有先祖骨頭的手電筒,現(xiàn)實中的挖掘觸動了時代記憶,雖未挖出“手電筒”,但向著歷史開挖的祖父卻打開了眾人的“恥辱地圖”。祖父終究被送往精神病院,對靈魂的尋找讓祖父依舊忍不住四處挖掘,“嚴禁挖掘。嚴禁挖掘”的話語傳達出特定歷史時期的風格,保潤不得不捆綁住祖父,“順著繩子望過去,沒看見狗的影子,原來遛的是人,繩子的盡頭,拴著可憐的祖父”。捆綁對人的壓迫和精神的束縛在蘇童的書寫中消解,捆綁在此合情合理合法,捆綁祖父得到了群眾滿意,園中花草滿意,花匠滿意,雜工滿意,院長也滿意,保潤的父母也滿意,甚至被捆著的本人也滿意,喪失挖掘權力而只能哭泣的祖父在絕對力量的人民面前也只能發(fā)出一聲“為人民服務”!被束縛的祖父成了安全的象征,只有祖父能在醫(yī)院中自由行走,而他身上的繩子“無傷,無血,無痛苦”。
在捆綁中,保潤化身為安定的代名詞,成為威嚴和力量的化身。保潤的繩子成了醫(yī)院維持安定的統(tǒng)治工具,得到了尊嚴和認可的保潤將捆綁運用到了極致,他研究出不下二十種捆綁的繩結(jié),有讓人服從社會道德的文明、法制結(jié),甚至還有各種水果、鮮花樣式的繩結(jié)。而祖父最抗拒的是法制結(jié),這種繩結(jié)觸動了祖父對時代的記憶和痛苦的回憶,即使多年之后,時代依舊在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繩索成了威嚴的力量象征,串聯(lián)起了記憶和過去的時代,一方面束縛著人的肉體,一方面又從歷史深處束縛著祖父的精神。甚至多年過去,逃亡的祖父又回到老宅,無法制服祖父的馬師傅一家想到了繩子,只是將繩子輕輕環(huán)繞在祖父的手上。“就像念出某種神奇的魔咒,老人身子一顫,頭一昂,立刻馴順地站了起來,他說,松一點,要民主結(jié),我要民主結(jié)?!?/p>
這象征了威嚴與力量的繩子在捆綁“鄭老板”的橋段中被推向最高潮,不同因被困于時代藩籬而無法掙扎的祖父,鄭老板是新時代最早富裕的人,對占據(jù)了香火而不分給人民的鄭老板的捆綁更是正義權威的伸張。“大批繩子的幽靈在井亭醫(yī)院里游蕩。它們來歷不明,去處卻固定,所有繩子奔向一號樓鄭老板的病房。白色的尼龍繩子來了。綠色的尼龍繩子來了。麻繩來了。草繩來了。鋼絲繩也來了。鄭老板在沙發(fā)上看電視,要上廁所了,腳往沙發(fā)下一探,探到的是那根冰冷的金屬繩,他當場喊起了救命,喊了幾聲便休克了。”這是一場繩索的狂歡,是一次捆綁的狂歡,各種各樣的繩子化身正義力量對鄭老板討伐,繩索代表了人民的意志權威,這場以鄭老板死亡為結(jié)語的繩索寓言充分表明了繩索所象征的威嚴和力量。
小說以《黃雀記》命名,卻不見一只“黃雀”,甚至“螳螂”都只是三人命運中的輪流轉(zhuǎn)換,宿命才是“黃雀”。三人的命運早已注定,如首尾銜環(huán)的蛇,沒有開頭亦無結(jié)尾。少年在初現(xiàn)欲望前還未建起理智便被沖昏頭腦,冒失的少年象征的是“未完全的人”,繩索串聯(lián)起三人的故事,故事始于捆綁的保潤,也終于捆綁的保潤。在象征罪惡和男性生殖欲望的水塔上,保潤用充滿隱喻的“蓮花結(jié)”捆住了十五歲的仙女,仙女無力掙脫被柳生侵犯,柳生卻動用關系逃脫了法律審判,雖逃離牢獄之災,但心靈的枷鎖讓他永遠背負罪惡茍活人間,這份罪惡也終究成為他悲劇的根源。仙女從此離開香椿樹街,但她的靈魂永遠被捆在十五歲的水塔上,無論如何逃脫,三人都離不開香椿樹街。保潤看似經(jīng)受了無妄之災才是受苦的“蟬”,但實際上,三人誰都不是勝者,他們的魂都丟在了少年時期,“失了魂”的三人在命運面前都是受苦的“蟬”。出逃的仙女因為懷孕終究回到了香椿樹街,保潤也終于出獄,以柳生為繩索,三人繼續(xù)在命運的捉弄下糾纏。少年時期的恩恩怨怨化作一把刀由保潤捅向柳生,三人的故事并未因死亡而結(jié)束,怒嬰的出生以生代替了死,生生死死間仿佛又是新的輪回開始。
當捆綁和繩索同時出現(xiàn)在欲望和性的書寫中,常常讓人與“虐戀”聯(lián)系在一起。“虐戀”的翻譯方式是潘光旦提出,李銀河說這個譯法不僅簡潔,更能表達出虐戀這種行為和人類愛戀相關,不單是表現(xiàn)為性愛的成人游戲。在文學書寫中,用繩子的意象來表現(xiàn)虐戀和純粹愛情的文學作品也不在少數(shù),如張賢亮的《男人一半是女人》,如陳希我的《抓癢》。繩子成為欲望的一部分,延展為男性的占有欲出現(xiàn)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在《黃雀記》中上演了各種各樣的繩子,繩子的柔軟材質(zhì)特性蘊含了男性生殖的內(nèi)涵和特征,以此成為欲望的象征。柳生侵犯了仙女的肉體,保潤則侵犯了仙女的精神。在這場靈與肉的書寫中,繩子是侵犯的主體,它已經(jīng)成了保潤身體的一部分。被繩子侵犯的仙女也被保潤侵犯,欲望在繩子的狂歡中找到出口,獨特的“蓮花結(jié)”則是少年對懵懂愛情的理解,被綁縛的過程,以及繩子的打結(jié)方式、材質(zhì)和松緊都被欲望掌控。
二、《黃雀記》中繩索的時代內(nèi)涵
在《黃雀記》中,蘇童通過主角三人的愛恨糾纏展示出了20世紀80年代社會的整體風貌,蘇童通過種種意象的構(gòu)造重現(xiàn)了那段記憶,在“失魂”的尋找中,我們看到了祖父頭上留下的傷痕。通過祖父,我們看到了貫穿始終的井亭醫(yī)院,看到了那個時代的“特一”和“特二”號病人,蘇童以不同的敘事方式游走在歷史的記憶中,試圖再現(xiàn)歷史的真貌。
貫穿《黃雀記》中無法死去的祖父濃縮了時代的象征,他見證了時代的交替,見證了幾代人的悲歡,是過去與未來的交匯,是歷史和現(xiàn)代的見證,沒人真正知曉他的年齡,祖父的年齡仿佛被暫停,時代和眾人都在現(xiàn)實中逐漸走遠,唯獨丟了魂的祖父無法離開。蘇童在書寫中讓人產(chǎn)生一種時代被割裂的錯覺,小說以三個少年的成長為脈絡,如丟失的“冬季”一樣,沒人知道三個少年是如何長大的,時間被刻意潛藏進敘事的表象之下,時空割裂的錯覺伴隨始終。
丟了魂的祖父在香椿樹街四處開挖,向著歷史開挖的祖父觸到了歷史的記憶,現(xiàn)實的繩索緊緊束縛住挖掘的祖父,保潤的繩索捆綁著肉體,祖父腦中的記憶則成了捆住他精神的繩索,祖父生于過去,長于過去,衰老的肉體已經(jīng)跟不上時代的腳步,無法擺脫的記憶讓他被捆綁束縛,隱藏在記憶深入的痛苦永遠無法擺脫,保潤捆縛在祖父身上的繩索便是時代的“癥候”,文學分析中的“癥候”是作家在書寫中無意識表現(xiàn)出的悖謬,混亂反常的現(xiàn)象,這種反常的悖謬現(xiàn)象往往蘊含了作家心理的深層結(jié)構(gòu),對其分析可以直達文章的里層,破譯作者的精神心靈密碼。
繩索和繩結(jié)富有深刻的民族內(nèi)涵,在古代,繩結(jié)作為女工存在,中國結(jié)的內(nèi)涵以吉祥平安為主,形態(tài)不同種類不同的繩結(jié)蘊含不同的文化內(nèi)涵。文中頻頻出現(xiàn)的“民主結(jié)”和“法制結(jié)”便是《黃雀記》的“癥結(jié)”。對于祖父而言,日新月異的國家讓他手足無措,一聲聲的“嚴禁挖掘”和“為人民服務”雖已成為歷史,但被時代的繩索禁錮束縛的祖父則體現(xiàn)了在飛速發(fā)展的時代下面對日新月異的社會時,人們心理迷茫的憂思。
蘇童的小說創(chuàng)作中出現(xiàn)了眾多的青少年人的形象,如《乘滑輪車遠去》《舒家兄弟》《刺青時代》等。青少年象征了“未完全成熟的人”,他們在面對噴薄的青春,面對命運與時代的變化時,往往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喪失理智導致命運的悲劇。《黃雀記》中的主角三人生活在社會轉(zhuǎn)型發(fā)展的時期,日新月異的社會也讓少年躁動不安,青春期的焦躁欲望與成長的殘酷絕望相互交織,最終醞釀出了這一悲劇。
《黃雀記》中的少年成長都是不完整的,三位主角都是“不全的人”。保潤成長環(huán)境復雜,母親善妒,父親軟弱,祖父不愿相信子女的孝順,家庭的矛盾造就了他沖動易怒的性格,不幸福的家庭讓他極度缺乏認同感和尊嚴感,他的成長缺失了家庭的溫暖,正值保潤青春年華,卻要面對父親臥床,祖父瘋癲,他本該在校園中茁壯成長,卻只能在醫(yī)院中看著祖父,然而在捆綁祖父中,他意外地覺醒了自己的天賦,讓人眼花繚亂的繩結(jié)和精湛的技術讓他受到了眾人的崇拜,他的自信也不斷上升?!拔依θ说乃俣?,不是世界第一,就是中國第一,今天讓你見識一下。”殊不知,他在捆綁祖父時,繩索也在慢慢捆綁自己,繩索帶來的尊嚴感讓保潤不敢放松,繩藝和尊嚴掛鉤,繩子成了他的一部分,然而無法訴說的孤獨和少年的情欲終究將他推入深淵。被捆綁而導致悲劇發(fā)生的仙女一生也充滿了缺憾。仙女自幼被年老的花匠收養(yǎng),精神病院是她成長的天地,無父無母的她從未知曉什么是愛,水塔的悲劇后讓仙女再一次偏離了人生的正規(guī),還未長大的少女早早走入了社會,改名為白小姐后坐過夜總會,當過“二奶”、公關小姐,最終意外懷孕,生下“怒嬰”。
繩索緊緊纏繞起了主角們的一生,捆綁隱喻的暴力和敵對是少年對抗世界的唯一方式,保潤面對不聽話的祖父使用了繩索,面對惱怒他的仙女使用了繩索,面對自己的欲望和尊嚴依舊使用著繩索。青春期少年的生理沖動取代了情感理性,選擇用暴力來抒發(fā)生理上的苦悶。逃避是少年的選擇,而逃避恰恰意味著少年并不知曉該如何處理人生的困境,家庭和父母角色的缺少才是少年成長悲劇的核心,在逃避和沖動下,少年終究釀成了人生的悲劇。
三、總結(jié)
蘇童極為擅長運用意象來構(gòu)建自己的文學世界,相較于其他意象書寫,繩索雖看似不起眼,但其中也蘊含了諸多歷史記憶和時代內(nèi)涵。先鋒作家們都擅長將筆觸伸向歷史,承擔起挖掘人文精神的責任,蘇童也是一位迷戀歷史的作家。蘇童用主角三人的成長描摹了時代歷史的變遷和精神發(fā)展,用主角的眼帶我們走進了那個時代,“繩索”意象的構(gòu)建串聯(lián)起了時代的發(fā)展變遷。
《黃雀記》作為“香椿樹街”的回歸之作,蘇童不僅將目光再一次投向了少年的成長中,更將目光放在了時代和歷史的問題中。繩索串聯(lián)起了少年和祖父,也串聯(lián)起了未來和過去,在小說中繩索獨具特性,可以是任何材質(zhì),可以是任何形狀,可以是有形,甚至是無形的。對于主角三人來說,繩索都意味著在社會轉(zhuǎn)型時代下人精神的迷茫和困頓,他們被繩子束縛,更被繩子而毀滅。不止他們?nèi)?,在小說中的每一人都在被繩索捆綁,或是陷于時代的藩籬,或是陷于家庭的困境等。貫穿全文的祖父雖一直被捆縛,但一直旁觀著主角三人的命運始終,他濃縮了時代的記憶,俯視著當下的悲歡,少年們始終都被命運捉弄,但在這條有靈性的繩子上,掙扎亦是束縛,解脫亦是捆縛,時代的藩籬捆縛著每一個人。就像“失去的冬季”一樣?!饵S雀記》中沒有絕對的黃雀,也沒有被困的蟬,每個人都在捆綁,每個人都在束縛,而人的精神也在這繩索的“捆綁束縛”中閃現(xiàn)光芒。
參考文獻:
[1]蘇童.黃雀記[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3.
[2]葛紅兵.蘇童的意象主義寫作[J].社會科學,2003(02):107-113.
[3]鄭琴.蘇童《黃雀記》的詩性敘事論析[J].名作欣賞,2023(08):134-136.
[4]許玉潔.轉(zhuǎn)型視域下的精神困境——論蘇童《黃雀記》的意象化書寫[J].河南牧業(yè)經(jīng)濟學院學報,2022,35(06):75-79.
[5]周潔鈺.蘇童《黃雀記》中“繩索”的隱喻及時代意義[J].漢字文化,2021(23):130-131.
[6]李焱美.試析《黃雀記》中祖父的“失魂”與“尋魂”[J].名作欣賞,2018(18):16-17.
作者簡介:
李柏昊(1998.11-),寧夏銀川人,西藏民族大學,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專業(yè)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當代藏族作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