菅強
摘 要 在高中語文單元教學設計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圍繞選文文體進行設計,以突顯整體性;圍繞單元序言進行設計,以突出主題性;圍繞單元任務進行設計,以突出情境性。
關鍵詞 高中語文? 單元教學? 設計策略
單元教學是適應新課標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要求的一種全新教學模式。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進行單元教學設計,應采取以下策略:圍繞文體進行單元教學設計,以突顯單元教學的整體性;圍繞單元序言進行單元教學設計,以突出單元教學的主題性;圍繞單元任務進行單元教學設計,以突出單元教學的情境性。本文以統(tǒng)編必修下冊第二單元為例,具體探討單元教學設計策略。
一、圍繞選文文體設計,突顯單元教學的整體性
新課標理念給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要從原來只關注單一的知識點轉變?yōu)橹赶驅W科核心素養(yǎng)的整體教學,高中語文教學中要求由原來的單篇閱讀教學轉變?yōu)閱卧虒W。因為學科核心素養(yǎng)本身就是一個整體,只有開展單元整體教學才符合培養(yǎng)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整體性要求。所以單元教學應該體現(xiàn)出整體性特征。統(tǒng)編高中語文教材在組織單元時,采用的是雙線組元的方式,其中的一條線索是學習任務群,這條線索決定了教材在選擇文本時具有文體意識。一般情況下,同一個單元所選文本的文體相近。不同文體的作品對閱讀者的閱讀技巧和閱讀能力的要求不同。讓閱讀者在閱讀中具有文體意識是語文教學的一個追求目標。所以,圍繞單元選文的文體進行單元教學設計,既能夠實現(xiàn)語文教學所要追求的目標,也能夠突顯單元教學的整體性。
統(tǒng)編必修下冊第二單元屬于“文學閱讀與寫作”任務群,該單元選入的文本是三篇戲劇作品,而該單元的一個教學目標就是“初步認識傳統(tǒng)戲曲和現(xiàn)代戲劇”,可以圍繞這個目標進行單元設計。戲劇具有文學性與表演性的雙重性質,教學時沒有必要一定通過閱讀的形式欣賞戲劇,完全可以通過觀看視頻的方式感知戲劇。比如,北京人藝社將話劇《雷雨》搬上舞臺,并且制作成視頻,《雷雨》成為了北京人藝社的看家戲,被稱為“五代傳承”的一部話劇。這就可以成為重要的教學資料。為此可以設置學習任務:
觀看北京人藝話劇《雷雨》視頻,閱讀課文《雷雨》與《竇娥冤》,談談你對古代戲劇與現(xiàn)代戲劇的認識。
通過這個任務,學生能夠感受到古代戲劇與現(xiàn)代戲劇兩者在表現(xiàn)形式上最大的不同,古代戲劇以唱為主,現(xiàn)代戲劇以說為主。古今戲劇的相同之處是二者都具有故事性,故事情節(jié)由任務對白完成。這就意味著古代戲劇去掉唱詞之后,并不妨礙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同時就意味著戲劇這種文學體裁具有敘事性。由此,可以將其和以敘事為主的小說進行比較,比較之后就會發(fā)現(xiàn)在敘述方式上,小說通過敘事者敘事,而戲劇通過人物的對白敘事。當然,細心的同學還會發(fā)現(xiàn),古今戲劇在角色、術語等方面有很大的差異。通過對戲劇文體的整體把握,學生能夠掌握閱讀劇本、欣賞戲劇的方法。
二、圍繞單元序言設計,突出單元教學的主題性
統(tǒng)編高中語文教材在每個單元的前面都專門組織編寫了序言,序言由三個方面構成:對單元人文主題的揭示,對單元所選篇目的簡單介紹,對學生學習單元所做的提示。可見,統(tǒng)編高中語文教材的單元序言,既是對教材編寫中組織單元的具體說明,也是對單元學習重點的解讀,對學生學習的方法的提示,尤其是序言的內容緊密圍繞教材單元組織的“雙線”展開,對于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具有指導性作用,所以應該是進行單元設計的依據(jù)。單元教學的一個重要特征是主題性,從單元序言中提示的單元人文主題入手進行單元教學設計,有利于直接突出單元教學的主題性。當然,還可以從單元序言中提取與單元任務群相關的主題,甚至是學科概念、閱讀方法,都能成為單元教學的主題。
統(tǒng)編高中語文必修下第二單元的人文主題是“悲憫與良知”,單元序言中對“悲憫與良知”進行了闡釋:“對他人的不幸抱有同情,心懷悲憫;鄙棄丑惡,追求正義,堅守良知:‘這些都是人類應該具有的品格?!眹@這個主題,結合“悲劇”的概念,可以設置學習任務:
什么是悲???可能我們會認為悲劇就是不幸降臨在了人的身上,而魯迅先生曾經在他的《再論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做出過這樣的解釋,悲劇是“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你覺得魯迅所說的“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是什么?閱讀這三篇戲劇作品,請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征,指出這三篇作品中的主人公身上有哪些屬于“有價值的東西”,并探究被毀美的原因。
三個人物所處的時代不同,國家不同,但他們都有美好的品格,竇娥是一個善良剛烈的人,魯侍萍是一個具有真情、剛強的人,哈姆萊特是一個擁有理想的人,他們都熱愛自己的生活,向往美好的未來,當不幸降臨時他們都具有強烈的抗爭精神,這些都屬于真善美,這就是“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然而,他們最終或者生命消逝,或者精神受到折磨,這就是毀滅,美好的毀滅就是悲劇。這些人物的不幸遭遇值得同情,這些偉大作家心懷良知,關注這些不幸的人,他們同樣心懷悲憫。
三、圍繞單元任務設計,突出單元教學的情境性
統(tǒng)編教材“以任務為核心,突出真實情境下的語文自主實踐活動”。學習任務要求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創(chuàng)設實踐活動的載體,而好的任務能夠呈現(xiàn)真實情境,真實情境能夠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語文學習的綜合性,有利于學生構建語文知識體系。所以,統(tǒng)編語文教材在每個單元之后,設置了單元學習任務,這是開展單元教學設計的依據(jù),單元教學要突出情境性。
統(tǒng)編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下冊第二單元共有三個任務,其中第二個任務是要求組織學生將戲劇搬上舞臺,在班上進行演出。這個任務的設計就是建立在戲劇表演性特征之上的一次具體的實踐活動,完全能夠成為進行單元教學設計的一個具體任務。教學中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從《雷雨》中選取一個片段進行演出。成功的演出一定建立在對劇本的深度理解之上,學生要完成好這個任務,必將對文本進行深入的研讀,對戲劇中人物的性格有所把握,對人物的處境進行具體的探尋,對人物在特定環(huán)境中的心理活動進行仔細的揣摩。學生還需要積極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去感知、理解劇中的人物,拋開演出的技巧不說,舞臺上的每一個角色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定帶有演出者的個人理解。學生還需要揣摩每一句臺詞最理想的語氣、語調,唯其如此,才能更為理想地表現(xiàn)出人物的心理,刻畫出人物的性格。演出的實踐活動,本來就是一個真實的情境,也易于讓學生投入劇情之中,化為劇中人,反過來又能夠更好地理解劇中的人物。
除了演出,還可以設計鑒賞評論的學習任務。比如,選取北京人藝《雷雨》話劇中與教材選文相同的片段,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討論的問題可以是:你是否滿意他們的表演,選取其中的一個細節(jié),可以是一句臺詞的語氣、語調,可以是一個神情、動作,你認為表演者是否表演出了你從劇本中讀到的人物?
單元教學是新課改中出現(xiàn)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新模式就意味著最初操作時會存在一定的難度,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勇于接受這個挑戰(zhàn),也需要語文教師勇于探索。
[作者通聯(lián):江蘇徐州市豐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