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達偉
[摘? 要] 人口素質決定一個國家的命脈,而培養(yǎng)數學思維則是提高人口素質的主要途徑之一. 如培根所言“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在學習中感悟數學思想,提升思維品質呢?文章以“圓錐曲線的定點與定值”的教學為例,從學前分析、課程簡錄與教學思考三方面展開闡述.
[關鍵詞] 數學思維;核心素養(yǎng);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設計是指以一定的教育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系統地規(guī)劃課堂教學內容、過程與方法而作的教學設想與安排[1]. 同一課題在不同教育思想的指導下,會呈現出不同的定位與方案. 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基于數學思維發(fā)展的課堂教學設計往往能取得較好的成效. 為此,筆者在這一領域做了大量嘗試與研究,收效頗豐.
本文以“圓錐曲線的定點與定值”的教學為例,談一談本節(jié)課教學設計方法與課堂教學流程,最后闡述一些教學感悟,與君共勉!
學前分析
1. 背景分析
數學思維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卻又真實存在的高度復雜的活動. 古往今來,研究數學思維的理論頗多,總體來說運用數學思維解決問題是數學教學的主要目標,也是難以實現的目標[2]. 由此,數學思維的培養(yǎng)成了學校教育的主要目標之一. 本節(jié)課想要基于數學思維的發(fā)展進行教學,必須對學生與教學內容有一個較為深入的認識,做到“知此知彼,百戰(zhàn)不殆”.
2. 學情分析
本節(jié)課的授課對象雖然是文科班學生,但他們整體素養(yǎng)較高,學習自覺性強,數學基礎扎實,大部分學生心思細膩,有較強的計算與概括能力. 整體來說,該班學生的思維水平屬于中上等層次.
3. 內容分析
圓錐曲線定點和定值問題具有高度的綜合性,這部分內容涉及的知識點較多,如圓錐曲線的定義、性質,以及與直線之間的關系等,同時還與不等式、函數以及方程等代數內容有聯系. 想要解決與圓錐曲線定點和定值相關的問題,不僅要有較強的數形結合思想,還要有扎實的代數運算功底,如此才能靈活地轉換數與形,呈現出數學學習應有的嚴謹性思維.
教學目標:掌握圓錐曲線的定義、性質,并能熟練應用幾何法、數形結合思想方法等求解圓錐曲線的定點與定值問題.
教學重點與難點:圓錐曲線定點與定值問題的常見解法的預判與優(yōu)選.
教學簡錄
1. 回顧知識,切入主題
基于本班學生數學基礎較為扎實,學習氛圍好,本節(jié)課筆者選擇從回顧舊知出發(fā),直接切入教學主題,以縮短課堂導入時間,為后續(xù)探究活動的開展留下充足的時空. 同時,這種導入模式充滿著“數學味”,更符合此階段學生的身心特征.
師:大家還記得橢圓的定義嗎?
生1:平面內與兩個定點F,F的距離之和等于常數的點的軌跡為橢圓.
師:很好,你提到的常數要是等于FF,點的軌跡還是橢圓嗎?
生1:常數應該大于FF(恍然大悟).
設計意圖 概念是數學的基石,是數學推理的依據,亦是形成抽象思維的基礎. 回顧橢圓的概念,意在幫助學生從知識庫中提取與本節(jié)課教學相關的信息,筆者的點撥意在向學生傳達概念的嚴密性與準確性,以促進學生形成科學嚴謹的態(tài)度. 橢圓定義的回顧,可讓學生感知定值與動點之間存在著辯證統一的聯系.
2. 搭建平臺,引發(fā)思考
思維的發(fā)展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教學設計需要從學生思維發(fā)展的特征出發(fā),利用“低起點、小步子”的問題,為學生鋪設多層臺階,讓學生的思維沿著臺階自然而然地拾級而上. 具有啟發(fā)性的問題是引發(fā)學生思考的關鍵,也是為學生思維搭建平臺的主要基石.
問題1 已知a,b,c為實數,且2a=b+c,若過點P(2,3)作直線l:ax+by+c=0的垂線,M為垂足,O為坐標原點,求線段OM的最大值.
生2:可以先求出與直線l垂直,且過點P的直線的方程,解方程組獲得點M的坐標后再寫出OM的表達式,最后求出線段OM的最大值.
師:很好!方法正確,思路清晰. 還有其他不同的意見嗎?
師:很好!此方法緊扣“動中有定”這個特點進行分析,大家說說“定”指的是什么?
生4:這里的“定”是指圖形在運動中,直線l恒過點Q(-2,1),同時PM⊥QM.
設計意圖 讓學生感知代數法與幾何法在解題中的應用,強化學生對運動變化背景下問題的認識,形成探索不變條件的意識,為學生思考提供方向.
一般情況下,解決數學問題常用代數法與幾何法. 顯然,代數法側重于“數”,常從方程、坐標等角度進行分析;而幾何法則偏重于“形”,一般結合圖象的幾何性質進行分析. 學生通過對此問的分析,充分感到這兩種方法在解題中實際應用的利弊,為后續(xù)選擇合適的解題方法奠定了基礎.
3. 逐層遞進,啟發(fā)思維
隨著課堂教學的推進,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重點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在此基礎上,筆者帶領學生一起探討實例,通過逐層遞進的互動,激發(fā)學生思考.
問題2 PQ為經過橢圓C:2x2+y2=1中心的任意一根弦,已知點A為橢圓C上與P,Q不重合的任意點. 如果線段AP,AQ的斜率分別為k,k,求kk的值.
生5:kk=-2(快速給出答案).
師:反應很快啊,說說你的具體解題思路.
師:你能將自己看到的結論應用到實際解題中,非常好!但直接應用一些非定理類的結論時,需注意使用范圍,切忌出現張冠李戴的現象. 橢圓的標準方程存在兩種情況,解題時不能僅將眼光放在焦點位于x軸的時候,而應考慮周全. 若事先并沒有接觸過這個結論,大家有沒有什么方法能快速解題?
生6:可以從特殊化的角度出發(fā),如將點P,Q設為短軸的端點,點A設為長軸的端點.
師:不錯,特殊化思想是解決定點與定值問題的便捷方法,即從特殊情況出發(fā),通過“猜想—驗證”的方式解題. 通過分析問題1與問題2,說說你們的想法.
生7:問題1得到的結論是圓上一點M與直徑端點P,Q的連線斜率之積kk=-1,該結論與問題2所應用的結論類似.
師:你的觀察很細致,有興趣的同學課后可嘗試了解一下“有心圓錐曲線和圓的聯系”.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深化對橢圓中心弦性質的理解,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敏度,并通過圓與橢圓的性質類比,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課后自主延伸題主要針對學優(yōu)生,以拓寬學生的視野.
問題3 如圖1所示,點A為橢圓C:
學生獨立思考后合作交流,并整理出以下思路:
思路1 假設k→點P,Q的坐標→AP,AQ的方程→點M,N的坐標→圓的方程→定點.
思路2 假設k→點P,M的坐標→點Q,N的坐標→圓的方程→定點.
思路3 假設P(x,y)→點Q,M的坐標→AN的方程→點N的坐標→圓的方程→定點.
思路4 假設M(0,m)→點P,Q的坐標→QA的方程→點N的坐標→圓的方程→定點.
思路5 假設k,k→點M,N的坐標→圓的方程→定點.
思路6 假設M(0,m),N(0,n)→圓的方程→定點.
師:大家從條件與結論之間的聯系出發(fā),通過不同參數表示點M,N的坐標,獲得圓的方程后再整理,讓參數的系數為0,由此獲得結論. 從以上各種解題思路來看,思路3、思路6避免了解方程組的煩瑣. (師生共同探討典型解法)
設計意圖 通過臺階鋪設與小組合作學習,啟發(fā)學生對“圓錐曲線定點與定值問題”的認識. 同一個問題呈現出多種解題思路,能有效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意識,提升學生思維的廣闊性.
4. 提煉總結,鞏固提升
隨著課堂教學接近尾聲,筆者與學生一起回顧并總結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提煉解決定點與定值問題的主要步驟為:(1)定值問題,設參、表示所求的量、消元(注意整體代換、特殊情況等);(2)定點問題,設參、求出曲線方程、讓參數失效(注意“設而不求”、對稱性等情況).
教學感悟
1. 解題訓練是提升思維的基礎
一題多解屬于變式訓練的一種,本節(jié)課中的例題都存在多種解法,這是訓練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與分析問題的過程,對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具有重要作用. 一題多解的設計,具有以下目的:(1)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增強學生對基礎知識與技能的應用能力;(2)鍛煉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讓學生能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3)開闊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在知識的縱橫聯系中形成創(chuàng)新思維.
一題多解所涉及的各種解題方法,必然存在一定的通法與巧法,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認識到通法與巧法的存在. 通法能為學生更好地掌握解題技巧奠定基礎,同時教師也要注意避免學生定式思維的形成,不能讓學生看到一道題就只會按照固定的思維去思考,那就得不償失了.
巧法是指針對問題的個性,靈活解決問題的方法,它具有新、巧、奇等特點. 巧法從很大程度上凸顯了數學思維的靈活性與敏捷性. 巧法應用得當,就如靈動之水,會成為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源泉.
解題訓練是提升學生數學思維的基礎,而擺正通法與巧法的關系是實現解題的關鍵. 教師應引導學生在通法中求巧法,將巧法有機地融于通法中,兩法雙管齊下提高學生的思維層次,優(yōu)化學生的思維品質,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與發(fā)散思維.
2. 激發(fā)思考是思維成長的關鍵
數學教學從本質上來講,就是思維過程的教學,數學學習的過程是在大腦中構建認知結構的過程. 用問題激發(fā)學生思考,是數學教學成功的關鍵,也是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形成的根本[3].
激發(fā)學生思考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1)激趣,令學生“愿思”. 如耐人尋味的情境、誘人的懸念等,都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主動去思考. (2)分解難點,令學生“會思”. 高中數學存在不少綜合性強、難度大的問題,教師可結合學情,有意識地分解難點,為學生的思維鋪設更多的臺階,讓學生排除畏難情緒,愿意思考. (3)鼓勵創(chuàng)新,令學生“樂思”. 教師可通過一定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從不同視角去看待與分析問題,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尤其要多肯定學生,讓學生感到思考帶來的成就感.
3. 核心素養(yǎng)是思維發(fā)展的歸宿
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當今教育教學的主要目標,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也為發(fā)展數學核心素養(yǎng)服務. 作為高中數學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與教學內容,安排一些綜合性高、探究性強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參與中有效促進思維的成長.
教學活動的安排,最常見的有深入探究、合作交流等,讓學生的思維從求同到求異,通過長期的堅持,逐漸形成獨立思考、勇于嘗試、善于反思、協同合作的學習習慣,獲得用數學的眼光看待世界的能力,讓思維的培養(yǎng)成為促進核心素養(yǎng)形成與發(fā)展的主要途徑.
總之,數學是思維的體操,良好的思維能力是發(fā)現、分析與解決問題的基礎,是掌握知識與技能的根基,亦是形成良好學習習慣與數學觀的關鍵. 因此,教師應從思想上充分認識到數學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并將這種認識落實到行動上,為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任全紅.數學教學設計視角:關注數學思維過程[J]. 教學與管理,2013(36):108-110.
[2] 科斯塔,卡利克. 思維習慣[M]. 李添,趙立波,張樹東,胡曉毅,等譯. 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6.
[3] 朱智賢,林崇德. 思維發(fā)展心理學[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