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基于文化自信,傳承、傳播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從人文精神閱讀視角切入,以文本分析的方法對《說文解字》中顏色字進行梳理和解讀,探究其蘊含的哲學思維。筆者通過文獻研究法、邏輯分析法結合現(xiàn)代相關領域的理論和實踐,聚焦顏色字哲學思維在現(xiàn)代人類思維中的理論價值與實踐意義,以期為推進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提供新的切入點。
【關鍵詞】《說文解字》;顏色字;人文精神;哲學思維
【中圖分類號】H12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261(2023)19-0012-04
目前,學者圍繞《說文解字》顏色字的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說文解字》顏色字字形、字義[1]與文化[2]等語言學、文化學方面,也有些許圍繞《說文解字》顏色字與生活的關聯(lián)[3]等藝術學方面。這些相關研究在宏觀上對《說文解字》顏色字的意義進行了深入解析,揭示了蘊含的豐富文化內涵,但尚缺乏以人文精神閱讀視角引領其哲學思維意蘊的探討。
一、《說文解字》顏色字引入人文精神閱讀視角的背景與特點
許慎成書的漢代,儒術已確立了社會統(tǒng)治思想的地位,人文精神逐漸演化出新的特征——強調人在宇宙萬物中的重要地位,強調人貴于物,人超然于萬物。人文精神的蓬勃發(fā)展,使人們已逐漸從宗教迷信的混沌中走出來,從人事角度來解釋歷史與現(xiàn)實[4]。這一思想的影響同樣蘊含在《說文解字》顏色字的文化信息傳遞上?!墩f文解字》作為一部經(jīng)典的文字學著作,以圖解文字形體和解釋文字義理為主要內容,不但涵蓋了廣泛的社會文化背景,也包含了作者對于文化和人類思想的深刻理解和思考。
人文精神閱讀視角由人文精神與閱讀視角組成。人文精神謂人本意識,即尊重人和推崇人,弘揚人生命存在的意義和主體獨立自覺的價值,核心對“人”的研究與關注,亦指人們在文化和社會生活中所表現(xiàn)的一種人性、人情、人道、人倫等精神品質;閱讀視角謂閱讀的角度。從人文精神閱讀視角來看,顏色字的價值遠不止于一個簡單的色彩描述,而是兼具哲學思維和人性關照的美學性質。在人文精神閱讀視角下,它強調了人性、人情、人道、人倫等方面,注重了文化和人文價值的發(fā)掘和弘揚,關注了人類生活的美好與尊嚴。
(一)科學性與人性化相統(tǒng)一
對于《說文解字》顏色字的解釋,既有科學性也有人性化的解釋,凸顯出顏色在人類生活和文化中的重要性,如《說文解字》中關于紅色的解釋,除了科學精準外,還強調了“赤,血也,南方之色也,喜怒所生也”,使紅色與人性中的喜怒情緒關聯(lián),更加貼近人們的生活和情感,也更加地凸顯出紅色在人性中的重要地位。
(二)社會道德品質貫徹始終
如《說文解字》:“黃,地之色也?!薄墩f文解字》:“土,地之吐生物者也?!逼浣忉尀辄S色是土地的顏色,土地能生萬物。至此關于黃色的解釋,不僅注重了黃色的物理特性和象征意義,還表現(xiàn)出黃色作為色彩界中的“中庸之色”,體現(xiàn)了道德和倫理品質中的中庸之道。
二、人文精神閱讀視角下的《說文解字》顏色字哲學思維結構
(一)求實思維:從發(fā)現(xiàn)人“人的自然屬性”解讀“顏色”的存在,奠定人文情懷基礎
自然屬性是人腦對自然界事物的面貌、規(guī)律、現(xiàn)象本質屬性的反應和認識[5],人的自然屬性即指人的肉體存在及其特性。
《說文解字》中顏色的顏色義初識多參照人體本身的自然屬性。
1.“顏、色”二字本無顏色義,而指人體本身。
顏:“眉目之間也?!保ā墩f文·頁部》)
段玉裁注:“各本作眉目之間,淺人妄增字耳,今正。眉與眉之間不名顏。顏為眉間,醫(yī)經(jīng)所謂闕,道書所謂上丹田,相書所謂中正印堂也?!?/p>
“顏”:【人體】+【眉】+【目】+【眉目之間】,本指人的印堂。
色:“顏氣也?!保ā墩f文·色部》)
段玉裁注:“心達于氣,氣達于眉間是之謂色?!?/p>
“色”:【人體】+【眉】+【眉】+【氣色】,本指印堂氣色。
2.關注人體組合本身(頭,臉即臉色、臉上的他物、眼睛,人體膚色)認識顏色。
從臉色認知:臉色有黑色、黃色。
軒:“面黑氣也。從皮干聲。”(《說文·皮部》)
額:“面黃也。從頁含聲?!保ā墩f文·頁部》)
“軒|額”:【人體】+【面】+【氣色】。
從臉上的他物認知:臉上有黑色物。
黡:“面中黑子也。從黑厭聲?!薄抖巫ⅰ罚骸爸^黑在中也?!薄抖Y記·大學》:“見君子而后厭然?!编嵭ⅲ骸皡?,讀為黡,黡,閉藏貌也。”孔穎達疏:“黡為黑色。”(《說文·黑部》)
“黡”:【人體】+【面】+【面上他物色】。
從膚色認知:
始:“女黑色也。從女會聲?!保ā墩f文·女部》)《詩》曰:“始兮蔚兮。”
皙:“人色白也。從白析聲?!保ā墩f文·白部》)
“始|皙”:【人體】+【皮膚】+【膚色】。
從頭認知:
皤:“老人白也。從白番聲?!保ā墩f文·白部》)《易》曰:“賁如皤如?!?/p>
穎:“白兒。從頁從景?!保ā墩f文·頁部》)《楚辭》曰:“天白顥顛?!蹦仙剿姆f,白首人也。
顏:“須發(fā)半白也。從須卑聲?!薄墩f文·須部》
“皤|穎|顏”:【人體】+【頭】+【頭發(fā)色】。
從眼睛認知:
観:“目赤也。從見,瓶省聲。”(《說文·見部》)
盱:“目多白也。一曰張目也。從目干聲?!保ā墩f文·目部》)
“観|盱”:【人體】+【目】+【目中色】。
(二)實踐思維:“尊重人的本質”是《說文解字》顏色字承載人文情懷的重要途徑
何謂“人的本質”?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認為在實踐基礎上的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就是人的本質。人可以創(chuàng)造性地滿足自己的需求,是自由的自覺活動,而創(chuàng)造性活動就是一種實踐活動,在這里實踐活動是產(chǎn)生“人”的一切社會關系和的基礎。中國古文字中的某些象形字和會意字,往往形象地反映了古代社會活動的實際情況[5]。顏色字和與之衍生出的顏色語言都是人類文化的重要方面,顏色字的構造和發(fā)展,與特定時代社會歷史文化有著密切的關系??v觀《說文解字》顏色的文化信息并沒有局限于某一個部類,而是分布在全書40個部首中[6]。《說文解字》的顏色探索認知充分體現(xiàn)出人的認知活動的主觀能動性,而這種主觀能動性則是在社會勞動的生產(chǎn)實踐中產(chǎn)生,其匯總的顏色蘊藏即是這種生產(chǎn)實踐基礎上的社會關系綜合。
典型如“采”,《說文解字》:“采取也,從木從爪?!睆脑熳掷頁?jù)上看,其本義或指采摘樹上的花果。始在文獻記載中有色彩義可見《書經(jīng)·益稷》:“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采”(“采”花果,“采”色)字具備顏色蘊含義經(jīng)歷了“采”花果這一實踐活動。
最能展示通過挖掘“人的本質”來顯示顏色義這一途徑的主要集中于《說文·糸部》?!墩f文解字》“糸”部字除了直接其字本義就表示顏色義之外,我們可清楚地觀察到在顏色認知過程中,“人”滿足自身需求的自由、自覺的勞動實踐。
“藍”:《說文解字》“染青艸也”,染青色的草叫做“藍”。(采集樹木花果勞動實踐的同時,注意到植物莖葉的汁液可染色。)
“縓”:《說文解字》“帛赤黃色。一染謂之縓,再染謂之?,三染謂之纁”利用茜草染色實踐中有了顏色的細微區(qū)分,浸染一次生淺紅色,名縓,浸染兩次成為紅黃色,名為?,浸染三次為紅色,名為纁。
“絳”:《說文解字》“大赤也”,《釋名》“絳,工也;染之難得色以得色為工也”,《廣雅·釋器》“絳赤也”,《爾雅》“絳,絳草,出臨賀郡,可以染食”,大紅難染,染成者即為巧工。亦有絳草,植物,也稱紫草,可做染料。(在染色的實踐過程中認識到顏色染色的難易區(qū)別。)
(三)辯證思維:尊重“人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升華顏色蘊含義
人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遵循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變化過程,是一種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循環(huán)往復以至無窮的形式,而實踐和認識每一循環(huán)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到了更高一級的程度。顏色字除了具有作為記錄語言符號系統(tǒng)的價值功能外,它還可以充當古代某些文化信息的生動指示或指向[7]。
關注人體本身初識顏色體現(xiàn)出人的認知發(fā)展過程中人與人的依賴?!邦仭薄吧倍值念伾x發(fā)展及參照人體本身而取像顏色義的字則足以顯示。關注日常生活實踐過程中所接觸具體事物顏色的特征變化體現(xiàn)出人的認知發(fā)展過程中人與物的依賴。
虋:“赤苗嘉谷也。”(《說文解字》)
瑀:“玉輕色也。從玉爾聲。禾之赤苗謂之虋,言瑀,玉色如之?!保ü让绨l(fā)紅,借此“虋”可代指與“紅”有關的顏色。)
對顏色差異的歸納與分類,表現(xiàn)了古人對客觀事物認識的發(fā)展,促進了顏色理論的形成,豐富了中國古代顏色認知的發(fā)展內容。
如青色系,《說文解字》:“青,東方色也。木生火,從生、丹。丹青之信,言象然。凡青之屬,皆從青?!薄扒唷弊謴淖中慰矗局敢环N礦物(共生的孔雀石和藍銅礦)顏料[8],由于這種礦物色相的不穩(wěn)定性,介于藍色和綠色之間,也即深綠色或淺藍色,后從“青”色義區(qū)分出來“藍”“綠”。
在《說文解字》里集中青色系的顏色字已經(jīng)有非常明顯的顏色義差異歸類。
純青色:
總:“帛青色。”(《說文·糸部》)
甥:“帛蒼艾色。(《說文·糸部》)《詩》:‘縞衣親巾。未嫁女所月艮。一曰不借親?!?/p>
雜青色:
瓶:“標色也。”(《說文·色部》)
按:“漂者,帛青白色也?!保ā抖巫ⅰ罚?/p>
漂:“帛青白色也。”(《說文·糸部》)
緖:“帛青經(jīng)漂煒。一曰育陽染也?!保ā墩f文·糸部》)
縐:“帛騅色也?!保ā墩f文·糸部》)《詩》曰:“毳衣如瀏?!?/p>
鍋:“紫青也?!保ā墩f文·糸部》)
甜:“帛深青揚赤色?!保ā墩f文·糸部》)
綠:“帛青黃色也?!保ā墩f文·糸部》)
娵:“帛青赤色也?!保ā墩f文·糸部》)《玉篇》:“青赤色?!?/p>
鯈:“青黑增縫白色也?!保ā墩f文·黑部》)
這種對同一顏色的細微認知,彰顯出人們對顏色認知的發(fā)展與進步,從而也為后來顏色字承載的顏色義能人為地被附上更多的社會屬性創(chuàng)造了條件。
顏色字的顏色義除了自身本色的表達,還被大量地用于比附于他物,使之具備抽象義,體現(xiàn)出人的認知發(fā)展過程中人的認知向更高層次的認知發(fā)展。如人對顏色的喜好,顏色有了尊卑等級,如“黑、白、赤、青、黃”被古人譽為服飾顏色的正色,為尊。除此之外統(tǒng)為間色,是下裳、衣里、便服的顏色,為卑。還有顏色具有特定的象征義等,《說文解字》:“白,西方色也。陰用事,物色白。從入合二,陰數(shù)?!卑滋刂肝鞣缴咨c“陰用事”有關。
(四)邏輯思維:以“以人為本”的終極邏輯,歸屬顏色文化的社會屬性
在人文精神閱讀視角下,《說文解字》顏色字在描繪色彩方面之外,更多地涉及一種深層次的哲學思維——“以人為本”的終極邏輯。
再如紅色在《說文解字》中被解釋為“赤也,陽也”,表達了一個積極向上的人文精神。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紅色常被視為吉祥和喜慶的象征,而《說文解字》中的紅色更是把這種意義深化到了哲學層面,紅色既代表了生命和熱情,也是生命的象征,這意味著人類應該積極向上、充滿活力,不斷向陽光與生命的方向前進。黃色被解釋為“中也,至也”,蘊含著對于中庸之道的肯定,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中庸之道是一種重要的價值觀,體現(xiàn)了人類應該追求和諧、平衡的態(tài)度,在《說文解字》中,黃色作為一種溫暖、柔和的顏色,在表達對于和諧、平衡的關注上,有著獨特的哲學意義。此外,黑色被解釋為“暗也”,紫色被解釋為“昏也”,這兩種顏色在《說文解字》中雖屬于負面解釋,但也是對于人的深層思考。黑暗、昏暗之所以有了辨別,是因為它們與光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才讓人們更加珍視光明和希望。同樣,黑色和紫色也可以看作是事物的正反面,是對于現(xiàn)實世界的深刻審視。綜上,在顏色字中體現(xiàn)出的哲學思維,可以讓人們更深入地以人為核心去思考人生、世界和自己。
三、人文精神閱讀視角下
《說文解字》顏色字哲學思維意蘊分析
(一)顏色字所蘊含的人文精神閱讀價值觀
顏色字作為一種顏色語義類別的字體,其背后承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哲學思想,體現(xiàn)人們對于自然現(xiàn)象和社會生活的認識、思考和表達。
首先,從顏色字的色彩屬性來看,紅色、黃色、綠色、藍色等不同顏色代表著不同的文化內涵和情感信息,如紅色代表著祥瑞、熱情和喜慶,黃色象征著充滿生機和希望的陽光,綠色則寓意清新、自然和和諧等,這些不同的色彩屬性便承載了人們對于世界和社會的認知和態(tài)度,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文精神。
其次,從顏色字的文化背景來看,顏色字所蘊含的人文精神價值觀更是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如紅色在中國文化中代表著幸福、繁榮和好運,深受人們的喜愛和追捧;白色在西方文化中則象征著純潔、清白和平和,常常被用于婚禮、葬禮等儀式中,這些文化背景和色彩屬性便是人文精神在顏色字中的再現(xiàn)。
最后,從顏色字的使用目的來看,人文精神在其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如“黑”字所代表的不僅是顏色上的黑,更是對陰暗、恐懼、悲痛等情感狀態(tài)的描述和反思。顏色字所傳達的信息往往是準確而生動的,能夠深入人心,影響人們的認知和情感。因此,在使用顏色字的時候,人們往往會根據(jù)具體情況和目的進行選擇和運用,以達到最佳表達效果和人文精神的傳遞。
(二)人文精神閱讀視角下哲學思維在顏色字中的表現(xiàn)和啟示
在顏色字的字義中,其所涵蓋的意義已經(jīng)遠遠超越了該字本身所代表的顏色。每一個顏色字都是一種符號,代表著一種特定的意義,其在《說文解字》中的詳盡解釋,不僅體現(xiàn)了古代中國人的感性認識,同時也凸顯出顏色字在人文精神閱讀視角下所具有的哲學思維。
首先,閱讀顏色字的概念,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哲學思維的影子,如“白”字既代表了一種顏色,同時也承載了“空白無物”“純潔無瑕”等諸多哲學內涵,但這些內涵均源自于當時社會對于物質和精神的認知。
其次,透過對顏色字的分類,《說文解字》對顏色的界定就主要從屬性、情感、靜態(tài)和動態(tài)四個角度出發(fā),在這種分類背后,蘊含著現(xiàn)象與本質、具象與抽象、靜態(tài)與動態(tài)相統(tǒng)一的哲學思維。
最后,顏色字表達的意義是對自然、社會、人的認識,它們的哲學思維是古代中國人的文化智慧的體現(xiàn),如“赤”字除了代表紅色,在當時的文化中也和熱情、熱烈、忠誠等一系列義項相聯(lián)系,其中蘊含的是對情感和道德的關注和認同。
四、總結
從人文精神閱讀視角對《說文解字》的顏色字做全面耙梳,探討其哲學思維意蘊后發(fā)現(xiàn),《說文解字》中的顏色字不僅僅是簡單描述顏色,而是蘊含了廣泛而深刻的哲學思想。同時顏色字的哲學思維意蘊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與《說文解字》所體現(xiàn)的整體世界觀和價值體系融為一體,它體現(xiàn)出了古代中國文化的深邃和廣泛性。
參考文獻:
[1]王琪兒.顏色詞“白”的文化義研究[D].曲阜:曲阜師范大學,2012.
[2]王超.說文解字青色類詞研究[D].湘潭:湘潭大學,2014.
[3]王璇.《說文解字》的設計解讀[D].南京:南京藝術學院,2018.
[4]梁宗華.漢代經(jīng)學流變與儒學理論發(fā)展[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8.
[5]孟琢,尹夢.論說文解字的類聚思想[J].勵耘語言學刊,2019(01).
[6]盧翠.《說文解字》顏色字研究[D].信陽:信陽師范學院,2012.
[7]蔡玉坤,李紅秀.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國際表達的傳播探索[J].出版廣角,2021(03).
作者簡介:
盧翠(1981-),女,漢族,河南信陽人,碩士,信陽師范大學圖書館館員,研究方向:圖書情報、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