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少春
摘?要:高校人事管理部門是促進高校正常運轉的重要一環(huán),隨著高校改革發(fā)展推進和高校人事管理部門創(chuàng)新的需要,引進青年職工比例逐年增加。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聚焦認識青年、教育青年、培養(yǎng)青年和引導青年,形成了內涵豐富的“青年觀”。以習近平總書記的“青年觀”為引領,加強高校青年人事工作者的工作效能既是學校高質量發(fā)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建設先進高效人事管理隊伍的必然要求,更是高校青年人事工作者自身發(fā)展的內在要求。因此,要通過崗前教育培訓、樹立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工作理念和加強師德考核監(jiān)督等具體舉措,將習近平“青年觀”應用于加強高校青年人事工作者工作效能的實踐中。
關鍵詞:習近平總書記的“青年觀”;高校;人事管理;青年工作者
中圖分類號:D9?????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0.053
習近平總書記的“青年觀”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繼承和創(chuàng)新,是立足于當代中國青年成長的新特點、新使命,并結合時代發(fā)展要求而形成的。高校青年人事工作者作為青年群體中的一部分,在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的“青年觀”的實踐過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要積極發(fā)掘習近平總書記的“青年觀”的理論內涵與實踐意義,并將其應用于高校青年人事管理人員具體工作中,對于高校人事管理隊伍建設乃至高校改革發(fā)展具有長遠意義。
1?習近平總書記的“青年觀”主要內涵
1.1?認識青年:以主體意識擔當時代使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多次講話、訪談和回信中提到青年,肯定青年在各行各業(yè)作出的貢獻,并激勵青年“要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胸懷理想、志存高遠,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并為之終生奮斗”,對新時代青年的戰(zhàn)略地位和時代使命有了更深層次的認知。
首先,青年是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是依靠一代代人的接力實現的,青年是全社會最富活力最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群體,因此如果能正確認識青年、把握青年,就能夠引領社會向前發(fā)展。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青年。中國共產黨誕生于青年,黨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取得偉大成就更離不開青年的支持和奮進。進入新時代,在黨和人民的關懷和幫助下,廣大青年自身的能力和素質不斷提高,在社會發(fā)展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充分證明“中國的未來屬于青年,中華民族的未來也屬于青年”。
其次,青年是實現中國夢的生力軍。當前,中國正日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這為青年提供了廣闊的發(fā)展空間。青年中有奔赴在抗疫第一線的90后、00后護士;有平均年齡35歲的航空航天科研工作者;有多次代表國家在國際賽場上獲獎的青年運動員;有扎根基層、致力鄉(xiāng)村脫貧攻堅的青年干部……他們全身心投入在各自的崗位上,將個人理想與社會需要結合,在奉獻自己的青春與才華中實現個人價值。因此,新時代青年是實現中國夢的生力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終將在廣大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yōu)楝F實?!?/p>
1.2?教育青年:以知識理論武裝頭腦
首先,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馬克思主義理論蘊含著對萬事萬物產生、發(fā)展、滅亡等規(guī)律的把握,能夠透過事物的現象認識其本質,歷史的發(fā)展一次又一次驗證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正確性和前瞻性。因此,馬克思主義理論并未過時,作為立黨立國興黨興國的根本思想,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依然能夠結合我國實際國情指導生產實踐、答疑解難。因此,青年應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問題,進而為以后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打下良好的科學思想基礎。
其次,重視黨史學習教育。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多年以來,始終以“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為了民族獨立浴血奮戰(zhàn)、為了建設中國發(fā)奮圖強、為了改革開放銳意進取,引領中華民族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充分詮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因此,對青年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更能激發(fā)其民族自豪感,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做到“兩個維護”,自覺主動為國家發(fā)展和民族復興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此外,積極從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營養(yǎng)。“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fā)展的根本”,中華傳統(tǒng)文化有深厚的根基,經過2000多年的演變與發(fā)展,“德”的本質得到傳承并日漸深入人心。在全球化日益強化的背景下、不同的文化在沖擊與融合的過程中,部分青年容易被多樣性文化模糊觀點,導致缺乏文化自信,無法建立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與繼承。繼承是創(chuàng)新的基礎,創(chuàng)新是繼承的目的,如果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無法創(chuàng)新,只能在激烈的全球化競爭中處于被動。中華民族擁有巨大的優(yōu)秀文化寶庫,青年人應認真學習和繼承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髓,將前人的智慧發(fā)揚光大。
1.3?培養(yǎng)青年:以工作實踐練就過硬本領
青年時期是個人事業(yè)發(fā)展初始階段,也是提高個人工作實踐能力的黃金階段。要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青年應將個人素質能力與社會需求相匹配。在信息化時代,知識更新速度快,遠程教育、智慧醫(yī)療、一網通辦等各領域新業(yè)態(tài)層出不窮,稍有懈怠便會落后于時代的腳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全黨要把青年工作作為戰(zhàn)略性工作來抓”,青年作為黨和人民事業(yè)發(fā)展的生力軍,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投身社會工作實踐是青年提高自身本領,服務社會的必由之路。
首先,要做到知行合一。習近平鼓勵青年當“實干家”,在實踐中學真知、悟真諦,并特別強調年輕干部應該去基層鍛煉,傾聽群眾聲音,向人民群眾虛心學習,切實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習近平指出“年輕干部要自覺加強斗爭歷練”,敢于和困難斗爭,勇于在基層歷練,善于在積累中成長,從而磨煉吃苦耐勞的心性、淬煉為人民服務的品質,最終在學習奉獻中練就過硬本領。只有經歷實踐的考驗,才能成長為黨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在基層鍛煉的同時,年輕干部還可以運用自身所掌握的科學知識和理論去指導生產和生活實踐,更好地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其次,鼓勵青年勇于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是引領發(fā)展的第一動力。進入新時代,實現兩個百年奮斗目標需要創(chuàng)新、全面深化改革呼喚創(chuàng)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進行偉大斗爭亟待創(chuàng)新。我國堅持實施創(chuàng)新驅動、人才驅動戰(zhàn)略,“人才是第一資源,創(chuàng)新是第一動力”,青年是最具活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群體,“把發(fā)現、培養(yǎng)青年人才作為一項重要責任”,通過創(chuàng)新改革人才評價機制、優(yōu)化科技獎勵體制、為青年人才提供平臺,以充分激發(fā)青年人才創(chuàng)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與此同時,青年也要勇于在改革洪流中抓住機遇,敢于闖新路、創(chuàng)新業(yè),為社會發(fā)展作出貢獻。
1.4?引導青年:以理想信念指引工作方向
習近平在關于青年工作的論述中始終堅持黨管青年的原則,明確青年培育和工作的根本目的,以正確的政治方向引導青年。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現必須要以明確的政治性和先進性理論為指引,堅定理想信念。習近平強調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精神之“鈣”,青年作為社會主義建設的生力軍和支撐力量,肩負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使命,首先要保持堅定的理想信念,以黨的指導思想為正確指南,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習近平曾在北京大學建校120周年師生座談會上提出青年人要樹立鴻鵠之志,做奮斗者。遠大理想的實現需要青年自身的努力,在學習和工作中不斷提升自我,為社會發(fā)展貢獻力量;同時遠大理想的實現也需要黨和國家的支持,在青年成長與奮斗過程中給予關懷,并為其搭建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平臺,更好地為青年發(fā)展助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海外青年人才積極參與到社會主義的建設中來,引導廣大青年人才“聽黨話,跟黨走”。只有在多方支持和點滴積累中,最后才能成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質的飛躍。
道德建設同樣也是指引青年工作方向的明燈。人無德不立,品德是為人之本。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非常重視個人道德品質的養(yǎng)成,當前黨和人民事業(yè)發(fā)展正處于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且面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德鑄魂”關乎青年人成長發(fā)展的價值取向,更關乎社會發(fā)展的價值取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核心價值觀,其實就是一種德,既是個人的德,也是一種大德,就是國家的德、社會的德?!鼻嗄暾幱谌松摹鞍蚊缭小彼肫?,是個人道德品質、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因此“扣好人生的第一??圩印庇葹橹匾??!扒趯W、修德、明辨、篤實”既是習近平對廣大青年提出的要求,也是個人道德培養(yǎng)和價值觀形成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因此廣大青年既要勤于求知,也要培養(yǎng)公德,修養(yǎng)私德,在思想交錯的洪流中堅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將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到實處。
2?習近平總書記的“青年觀”對于加強高校青年人事工作者工作效能的價值意蘊
2.1?是學校高質量發(fā)展的迫切需要
高校人事管理部門承擔人才引進、師資培養(yǎng)、崗設崗聘、職稱評審、薪酬績效管理、職工社保、人事考核等重要業(yè)務,各部門雖然分管業(yè)務有所不同,但核心都是立德樹人,服務師生,促進學校高質量、高水平發(fā)展。黨在高等教育方面的大政方針能否落地落實,關鍵在人。青年職工作為高校人事管理部門生力軍,是高校人事方針政策的實施主體,因此,青年人事工作者思想素質、工作能力的高低直接關系到高校人才培養(yǎng)和發(fā)展的水平。將習近平總書記的“青年觀”與人事人才業(yè)務工作有效融合,提升高校人事工作的科學化、規(guī)范化,發(fā)揮高校人事部門引領、示范作用,為學校高質量發(fā)展提供動力支持。
以習近平總書記的“青年觀”為指引,不僅能促進青年人事工作者全面發(fā)展自我,還能進一步更新工作觀念、改善工作作風,化解師生對于政策理解的需要和政策內容不清晰、解讀不充分、執(zhí)行不徹底之間的矛盾。堅定不移地走好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必須加快推進高校體制機制改革,其中最關鍵的就是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地位,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貫徹落實到高校綜合改革的方方面面,從而確保高校綜合改革的目標和任務順利完成,高效化解高校內部存在的矛盾,有力推動學校高質量發(fā)展。
2.2?是建設先進高效人事管理隊伍的必然要求
首先,高校人事管理部門是人事人才政策的具體執(zhí)行者,因此,高校人事管理部門職工應時刻保持思維態(tài)度、政治立場上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尤其是人事管理隊伍中的青年職工,由于工作經驗較少,加之日常業(yè)務工作繁重,在理論學習方面投入精力和時間少,造成“重業(yè)務、輕理論”的現象。且青年職工思維較為活躍,接觸新鮮事物較多,如果沒有正確的價值觀指引和堅定的理想信念為支撐,容易在多樣化的社會思潮中迷失,動搖理想信念。因此,加強對高校青年人事工作者進行思想理論培養(yǎng)是當務之急。通過凈化高校青年人事工作者的思想,幫助青年職工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堅定以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指導工作,才能在政策制定、執(zhí)行過程中保持先進性、純潔性,確保高校人事工作與學校方針政策保持統(tǒng)一。
其次,高校人事管理部門由于職責分工設置多個不同科室,各科室之間的工作理念、工作方式也有所不同,缺乏有效聯動,從而也會導致師生辦理業(yè)務耗時長、效率低下等問題。因而需要塑造共同認可的工作理念,一切以服務師生為本,從而凝聚共識,在人事部門內部優(yōu)化辦事流程,加強各部門溝通和關聯,提高人事部門工作效率。同時以問題意識為導向,充分激發(fā)青年的工作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提高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創(chuàng)新工作方式,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實踐中來。
2.3?是青年人事工作者自身發(fā)展的內在要求
思想是前進的旗幟,以習近平總書記的“青年觀”為指引,能夠有效幫助青年職工全面認識自己,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升自身所需的工作能力,并激發(fā)高校青年人事工作者銳意進取,為青年個體發(fā)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動力。
高校人事管理部門是高校人事政策制定的參與者,也是高校人事的執(zhí)行者、管理者,與高校人、財、物密切相關,既是人事部門的建設和發(fā)展的“參謀長”,同時也是保障人事部門內部高效運轉的“服務員”。因此,高校青年人事工作者的思想認知會直接影響廣大師生辦事的流程和效率。當前高校人事部門主要運用“硬性”、規(guī)范化的工作條例、規(guī)章制度等對師生相關業(yè)務進行服務和管理,但在實際工作中會存在遺留的“老問題”,以及由于規(guī)章制度的不完善導致無法解決師生實際問題等現象頻發(fā),如果單純依靠現有條例不僅難以解決實際問題,還會引發(fā)師生不滿情緒。而理論教育具有很強的滲透性,將習近平總書記的“青年觀”先進思想潛移默化滲透到個人工作中來,從而增強高校青年人事工作者的服務意識,熱心為師生解決“急難愁盼”問題,并積極尋求政策依據,同時也要善于聽取師生意見和建議,著力打造效率高、服務好的高校人事管理部門。通過轉變舊的思想觀念和態(tài)度,虛心學習高校人事管理工作所需的相關知識,內化為自身職業(yè)素質,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促進個人全面發(fā)展。
3?以習近平總書記的“青年觀”為指導加強高校青年人事工作者工作效能的路徑探究
3.1?做好崗前教育培訓,提高責任意識
高校青年人事工作者主要來源于畢業(yè)大學生,此前大多從事相關專業(yè)領域的學術研究,對于高校人事管理部門的指導思想、管理政策和工作內容等了解較少,因此注重對高校青年人事工作者進行崗前培訓和成長過程中的教育和引導具有深遠意義。
第一,要以培育理想信念為核心,筑牢高校青年人事工作者信仰之基。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指出“希望黨的青年組織永遠站在理想信念的高地上,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青年”,高校應充分利用崗前培訓的契機,準確把握新時代青年職工的新需求,以習近平總書記的“青年觀”為指導,夯實思想之基,引導青年職工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堅定理想信念,確保高校人事管理隊伍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第二,要以加強職業(yè)素養(yǎng)為目標,提升高校青年人事工作者社會責任感。高校青年人事工作者由于工作時間較短,對崗位職責、工作流程等不熟悉,缺乏社會工作經驗,因此不僅要在崗前培訓內容中明晰工作理念、工作流程,還應將崗位所需能力與青年職工所學專業(yè)知識相結合,在工作實踐中不斷提高為師生服務能力和水平,同時也促進青年職工社會責任感的提升,打造具備凝聚力、向心力和執(zhí)行力的高校人事管理隊伍。
第三,要以重視心理健康為補充,強化高校青年人事工作者心理素質。當前社會發(fā)展速度加快,競爭日趨激烈,高校青年人事工作者面臨業(yè)務繁多、職位晉升、婚戀、人際交往等方面的壓力與困擾,而如果長時間得不到心理上的疏導,容易影響個人精神、身體狀態(tài),甚至影響正常的生活與工作。
因此,要重視青年人事工作者心理健康教育,幫助他們疏解不良情緒,并通過舉辦相關講座、活動、個別談話等形式,加強與青年職工的互動與交流,引導青年人事工作者正確看待存在的問題,并積極尋求恰當的解決方式,從而提升高校青年人事工作者理論教育的內在效果。
3.2?轉變工作理念,樹立管理育人和服務育人理念
高校青年人事工作者作為學校管理人員承擔立德樹人的重要任務,是師生工作、學習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因此,高校青年人事工作者須積極轉變工作理念,樹立“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人本理念,尤其是青年人事工作者應主動厘清“管理”與“服務”二者之間相輔相成的關系,有序的管理能夠為師生提供更全面的服務,溫馨的服務,也會推動管理效率提升。所以,高校青年人事工作者要在人才招聘、師資培養(yǎng)、薪酬管理等日常管理活動中建立起以服務師生為宗旨的高校管理服務體系。高校青年人事工作者在執(zhí)行學校規(guī)章、制度,下達相關計劃、通知等過程中,要結合實際情況及不同目標群體的特殊性,切實考慮操作的可行性與靈活性,將“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理念融入高校青年人事工作者的工作中。如簡化辦事流程,推行線上審批、建立更科學的人才評價體系等,讓全體師生共享學校綜合改革的成果,以“雙向激勵”激發(fā)高校青年人事工作者的工作積極性。
3.3?加強師德考核,完善監(jiān)督機制
師德師風建設不僅事關高校教師隊伍的建設,對于能否打造政治覺悟高、專業(yè)能力強的高校人事管理隊伍也是至關重要。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強調“師德師風建設應該是每一所學校常抓不懈的工作,既要有嚴格制度規(guī)定,也要有日常教育督導?!睘榇?,高校應將師德師風考核和日常督查擺在加強高校人事管理隊伍的重要位置。
第一,修訂和完善高校師德師風規(guī)范和考核制度。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高等學校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結合學校發(fā)展目標及人才隊伍實際情況,制定和完善師德師風規(guī)范,并加強正面人物先進事跡的宣傳,發(fā)揮榜樣的力量,同時明確師德師風負面清單,確保自查自糾工作有序進行,在職稱評審、年度考核、崗位聘任等過程中嚴格執(zhí)行師德師風“一票否決”制度,加強教職工思想、道德和作風建設,努力營造高校立德樹人良好氛圍。
第二,完善監(jiān)督機制,錘煉高校青年人事工作者職業(yè)道德。要充分發(fā)揮高校紀檢監(jiān)察部門的獨立監(jiān)督職能,在進行重大決議和管理活動執(zhí)行過程中,由紀檢監(jiān)察部門進行監(jiān)督,實現決策權、執(zhí)行權和監(jiān)督權的內在統(tǒng)一。
第三,高校各職能部門在開展工作過程中,如人事招聘、崗位聘任、職稱評審等,應主動公開決策執(zhí)行的過程、結果,自覺接受廣大師生以及社會人士的監(jiān)督,保證高校人事管理活動的公開和公正。因此,只有建立完善的監(jiān)督體系,發(fā)揮多個渠道監(jiān)督合力,才能促進高校人事管理活動更科學、更規(guī)范,提高青年人事工作者的自我約束力。
4?結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中國青年始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深刻論述認識青年、教育青年、培養(yǎng)青年和引導青年等基本問題,形成了內涵豐富、有重大指導意義的青年觀。理論是行動的指南,高校青年人事工作者工作實踐性強,應將習近平總書記的“青年觀”引入高校青年人事工作者具體業(yè)務工作中,為其工作提供精神航標,同時也為建立科學、高效的人事管理隊伍奠定思想基石。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知識分子、勞動模范、青年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426(002).
[2]習近平.在中國政法大學考察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70505(002).
[3]習近平.在同各界優(yōu)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505(002).
[4]習近平.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925(002).
[5]習近平.在中央黨校(國家人事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發(fā)表重要講話[J].旗幟,2019,(09):56.
[6]習近平.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529(002).
[7]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20511(002).
[8]陳超.立德樹人視域下管理育人的內涵厘定與實踐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6,(03):140142.
[9]盧少華.法治精神涵養(yǎng)師德建設[J].北京教育(德育),2018,(06):89.
[10]孫來斌.為實現中國夢凝聚青春力量[J].中國高等教育,2014,(Z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