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明婕
【摘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強調(diào)了“跨學科學習”的重要性,教師要有“超學科”的思維,立足語文學科本位,借鑒其他學科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提升學生多元能力。在語文課堂學習中,聯(lián)結數(shù)學的嚴謹性,英語的情景化,藝術的審美力,科學的探究式,體育的競技感,從而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不斷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跨學科;核心素養(yǎng)
由于舊有的課程設置、學科教學專業(yè)化等因素的影響,長期以來,我們的教師,特別是不同學科教師之間,在教學上頗有“隔行如隔山”的味道。而新課標在“課程實施”的“教學研究與教師培訓”部分明確指出:“要注意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關聯(lián),提高跨學科整合課程資源的意識和能力?!闭Z文教師要注重跨學科的學習,來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使不同的方法和內(nèi)容相互交叉,滲透整合,從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于是,筆者進行了跨學科的聽課學習,并進行著外察和內(nèi)省。
一、給語文以數(shù)學的清晰嚴謹
語文老師說:我們語文教學模模糊糊一大片……
數(shù)學老師說:我們數(shù)學教學清清楚楚一條線!
數(shù)學老師問語文老師:為什么語文教學就不能清清楚楚一條線?
都說數(shù)學清清楚楚一條線,語文模模糊糊一大片。很多老師都認為語文不是理性的尋根究底,而是感性的不求甚解。其實不然,新課標指出,要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思維品質(zhì)。所以,語文課也需要清晰有序的設計,靈活深刻的訓練。
【課例】
西沙群島一帶海水五光十色,瑰麗無比:有深藍的,淡青的,淺綠的,杏黃的。一塊塊,一條條,相互交錯著。因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峽谷,海水有深有淺,從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富饒的西沙群島》
師:同學們,西沙群島風景十分優(yōu)美,第二小節(jié)介紹了那里的海水,請你找找,文中有兩個詞語向我們介紹了海水的特點。
生:五光十色、瑰麗無比。
師:從五光十色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呀?
生:海水顏色有很多。
師:請從文中找找描寫海水顏色的詞語。
生:深藍、淡青、淺綠、杏黃。
師:你猜猜還會有什么顏色?
生:淺藍、湛藍、碧綠……
師:真是五光十色,五彩繽紛。這些顏色,還有什么神奇的地方?
生:我從“一塊塊,一條條,互相交錯著”知道這些顏色不是分開的,而且交織在一起的。
師:讓我們來看看圖畫,和你想象的是否一樣。(出示圖片,學生深刻理解了色彩互相交錯)這景色怎樣呀?
生:非常非常美麗,一般地方看不到的。
師:這就是瑰麗無比——非常美麗。那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奇特的景象呢?
生: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峽谷,海水有深有淺,從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師:是啊,獨特的海底環(huán)境形成了這無比瑰麗的海水讓我們一起捧起書本,通過朗誦來贊美這美麗的海水吧!
【看似簡單的一小節(jié),其實文本非常有條理,緊緊圍繞“海水五光十色,瑰麗無比”展開描寫。這位老師從整體入手,先抓住重點詞語,概括了整個段落的中心,再讓學生圍繞關鍵詞語,進行細致品悟,如同一個鏡頭,先縱觀整體,再進行聚焦,最后揭示原因,條理特別清晰?!?/p>
的確,模糊不等于糊涂,詩意不代表隨意。語文課也要講究邏輯,也需要數(shù)學的思維方式,讓學生通過感悟,來清晰表達閱讀所得,讓語文在嚴謹中生動,在理性中清晰。
二、予語文以英語的學習情境
英語老師說:同樣是語言類學科,我們英語注重語言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
語文老師捫心自問:我們本身處在漢語環(huán)境中,語文教學是否不需要創(chuàng)設語言情境?
所謂教學情境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的情感氛圍。李吉林老師很早就提出了情境教學,新課標中也提出要“從學生語文生活實際出發(fā),創(chuàng)設豐富多樣的學習情境”。良好的教學情境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訓練學生的思維,開發(fā)學生的智力。
【課例】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吹肋吚顦涠嘧诱壑?,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王戎不取道旁李》
【課例】
師:同學們,讓我們走進文字所描繪的情境中,把自己當作文中的人物吧。現(xiàn)在,你就是小王戎,請回答我,為什么其他孩子都搶著要去采李子吃,你卻停著不動呢?
生:因為我看到這棵李樹是長在道邊的,你們想,這里每天肯定會有很多人經(jīng)過,如果這棵李樹果子是非常好吃的,肯定都要被采光了,才不會輪到我們幾個小孩呢!所以我推測,這樹上的果子,肯定是苦的……
師:最后,諸小兒采下李子來品嘗了,吃到的李子果然是苦的。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你想對王戎說什么呀?
生:王戎,你太厲害了,沒有吃一口就猜到這棵樹上的果子是苦的。
生:王戎,我只看著李樹上果子又圓又大,沒有想到這棵樹在路邊,如果好吃一定會有人采,你真會觀察!
生:王戎,我們大家都去采果子,只有你沒有去,但是你一直在動腦筋,在觀察和思考,我可真要向你學習??!
【這是一次成功的情境設計,老師創(chuàng)設情境,讓同學先把自己當作王戎,從而從王戎的角度詮釋他的觀察和思考,通過孩子自己的語言來解釋了文義,還潛移默化讓同學們感受王戎的冷靜與聰慧。而在最后,老師又請同學們把自己當作“諸小兒”,通過“諸小兒”對王戎的由衷贊揚,讓孩子自讀自悟,感受到王戎善于觀察、勤于思考、聰慧過人的珍貴品質(zhì)。】
可見,語文雖然是在漢語環(huán)境下教學的,但是對于一些教學內(nèi)容,如神話故事《精衛(wèi)填?!贰侗P古開天地》等,如童話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牛肚子里旅行》等,如遠離學生生活環(huán)境的課文《十六年前的回憶》《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等,都需要創(chuàng)設恰當?shù)那榫?,讓學生披情入境,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寄語文以藝術的審美呈現(xiàn)
藝術老師說:我們是用聲音、色彩等非語言的手段,讓學生表達情感和認知。
語文老師說:我們是通過朗讀、語言文字來表達情感的。
藝術老師說:人的情感方式可以用多種表達的方式,當語言無法承載情感時,讓音樂為你響起,讓畫面為你呈現(xiàn)……
音樂特級教師劉德昌曾在一次講座中講到:音樂和文字一樣,都是用來表達情感的,但情感有時無法用語言文字表達時,這就到了讓音樂為其服務的時候了。由此,我想到了特級教師竇桂梅的成名課《歌唱二小放牛郎》。
【課例】
師:王二小被敵人就這樣殺死了,鮮血染紅了這塊大石頭,染紅了周圍的草地,也染紅了藍藍的天空,秋風為他哭泣,小鳥為他哀鳴。當八路軍叔叔輕輕地把他抱起來,呼喚他的名字的時候,我們的王二小再也不能睜開眼睛看一看生他、養(yǎng)他的的爸爸、媽媽和他熱愛著的鄉(xiāng)親們了!還記得我們在音樂課上學過的那首歌嗎?就讓我們帶著對王二小無限懷念和無比崇敬的心情來唱一唱。
(放錄音《歌唱二小放牛郎》)
生:邊唱邊流淚。
師:同學們的心情非常沉痛,王二小的英雄事跡永遠留在人們心中。
【竇桂梅老師恰當?shù)剡\用了音樂,在自己充滿深情的誦讀的基礎上,在學生情感積淀的高潮時播放音樂,當時學生邊唱歌邊流淚,可以說音樂讓孩子們完全走進了當時的情境中,沉浸在悲壯的氛圍中,起到了升華情感的效果。】
還有很多名師對于影音使用都非常到位,如特級教師王崧舟在教學《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慈母情深》時,在課文動情之處,恰到好處地揚起了音樂,更好地調(diào)動了學生情緒,讓學生更深刻地感受文中的情感。還有很多課文,可以巧妙地加入圖畫,如教學豐子愷的《白鵝》,展示豐子愷的漫畫,拉近學生與大師的距離,教學《北京的春節(jié)》,展示同名的繪本,讓老舍先生的文字更具畫面感……著名作家、畫家馮驥才在《靈性》中寫道:“繪畫是文學的夢”“音樂是流動的色彩”。藝術和文學本就相息相通,適時適境地借助圖畫和音樂,能讓藝術巧妙地為語文服務。
四、賦語文以科學的合作探究
科學老師: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要使學生的學習過程變成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
語文老師:語文學科也需要探究式學習,但需要立足語文學科本位。
新課標指出:要“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辈剪敿{曾說:“探索是教學的生命線,探索得到的知識最深刻、最難忘?!钡且⒁?,作為語文學科,在借鑒探究的學習方式的同時,也要注重學科本位,體現(xiàn)課堂的語文味。
【課例】
在教學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琥珀》一文時,教師先引導學生遇到不懂的問題提問,學生提出了“什么是琥珀”“琥珀是什么樣子的”“琥珀是怎么形成的”“了解琥珀對我們今天有什么價值”等問題。接著,老師請學生小組合作,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細讀課文,圍繞問題進行閱讀和討論,共同解決問題。學生探究學習后,紛紛回答了問題。
生:課文中的琥珀是松脂滴落形成松脂球,掩埋在地下千萬年后形成的化石。
生:這顆特別的琥珀形成需要炎熱的天氣,需要有松樹,還需要兩只小昆蟲剛好在一起,被滴落的松脂包裹,然后在泥沙里面經(jīng)過上萬年。
生:從這個琥珀中,我們可以推測發(fā)生在幾萬年前的故事的詳細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遠古時代,世界上就已經(jīng)有蒼蠅和蜘蛛了。
…………
【這是一篇科學小品文,這個單元的語文素養(yǎng)中就有“提出不懂的問題并試著去解決”,所以老師指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語文課和科學課探究的不同在于語文教學的關鍵就是閱讀,教師要讓學生充分地去讀書,有意識地創(chuàng)造氛圍促使學生主動地、專注地去探究、閱讀、討論,促使他們在讀中積極開展思維訓練和情感活動,加深對所學內(nèi)容的理解,從而自讀自悟,享受探索成功的樂趣?!?/p>
五、促語文以體育的競技精神
體育老師說:體育充滿著競技比拼。
語文老師說:讓語文也多一點兒競技比拼吧。
我們都知道,孩子們在體育的競技過程中表現(xiàn)出的狀態(tài)是最活躍的,個個躍躍欲試、摩拳擦掌,希望獲得成功,如果把學生的這股勁頭用在語文上,那在語文課堂上,孩子們就會像在綠茵場上一樣生龍活虎。
【課例】
特級教師賈志敏教學《我不怕鬼》的片段:
師:這篇文章一共有480個字,每一句話,每一個標點,每一個段落,都和“我不怕鬼”有關。我給三個同學機會,請你們找段落、句子、詞語,甚至是標點,來說說和主題“我不怕鬼”的聯(lián)系。我請三位同學來說。(學生發(fā)言。)
師:這兩個小朋友只說了20秒左右,我在上海上課時,一個小朋友說了1分55秒,說得真精彩,滔滔不絕。
(學生們不甘示弱,開始默默思索,然后爭著比拼。)
后來,學生說得一個比一個具體,一個比一個詳細,最多一個也說了將近兩分鐘。
【“看誰能讀得比他更好”“看誰能說得比他更多”這正是體育精神“更快、更高、更強”的體現(xiàn),運用這樣的外在方式激勵學生內(nèi)在的競爭,學生必然會激動興奮,積極主動地參與競爭,展示最佳的表現(xiàn)。】
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師不僅要“專而精”,更要“博而精”。從跨學科聽課中,教師可以汲取其他學科特有的教學方法,聯(lián)結到自已所任教的學科,融匯貫通,從而做到資源互補,教學互惠。讓語文教學融數(shù)學的嚴謹、英語的情境、藝術的審美、科學的探究、體育的競技,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不斷提升。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熟市實驗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