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園是兒童成長和發(fā)展的重要場所,游戲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開展游戲的過程中,師幼互動是影響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從兒童視角出發(fā),對幼兒園游戲中師幼互動的價值、存在問題和成因等進行梳理和分析,探討如何通過有效策略來提高師幼互動的質量和效果。
【關鍵詞】幼兒游戲;師幼互動;問題分析
師幼互動是一種交流互動形式,對幼兒的成長和發(fā)展的影響較大。良好的師幼互動可以為幼兒提供平等對話的空間,促使其積極參與師幼互動,實現全面發(fā)展[1]?!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教師要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銳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2]?!?—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指出,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兒發(fā)展進程中的個體差異,支持和引導他們從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發(fā)展[3]。游戲是幼兒園中最重要的活動形式之一,師幼互動伴隨著幼兒的一日生活。因此,基于理解兒童的視角,探討幼兒游戲中的師幼互動策略,對促進幼兒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一、幼兒游戲中師幼互動的價值
對于幼兒而言,游戲是幼兒探索周圍世界、實現自我成長與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在游戲中,幼兒是自由且快樂的。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對幼兒具有支持、引導、激勵和促進的作用,能夠讓幼兒在獲得自尊自信的同時增強學習和探索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游戲中,師幼互動的質量會直接影響幼兒的發(fā)展水平。
教師要為幼兒營造寬松、愉快的氛圍,讓幼兒與教師自由、愉快地交流和互動。幼兒作為游戲的主體,其在游戲互動中的感受是幼兒教師改進指導方法和策略的重要根據。游戲中,高質量的師幼互動能夠讓幼兒與教師之間產生良好的溝通,讓幼兒對教師產生信任感,從而提高游戲質量。
二、幼兒游戲中師幼互動存在的問題
(一)游戲互動中教師缺乏親和力
作為幼兒成長之路上的引導者,教師需要保持足夠耐心,加以引導,但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幼兒游戲中的師幼互動常常出現多種問題[4]。比如,當幼兒在游戲中出現突發(fā)狀況或有違反規(guī)則的行為時,有的教師不去了解事情發(fā)生的原委,而是直接批評和指責幼兒,與幼兒之間缺乏良好的溝通。又如,遇到調皮的幼兒時,一些教師往往以懲罰、訓斥的方式管教幼兒,沒有站在幼兒的角度上思考問題,不去聆聽幼兒的心聲,而是以教師的自我想法為主,呈現出高控、緊張的互動樣態(tài)。
(二)游戲互動中教師忽視幼兒的主體地位
幼兒是學習的主體,但在幼兒游戲的師幼互動中,教師常常忽視幼兒的主體價值,使其主體地位變得模糊不清[5]。當前的幼兒教育強調“以幼兒為本”,但一些教師不重視幼兒的主體地位,對幼兒在游戲中的行為舉動加以控制。在某些情況下,為了保持有序的游戲環(huán)境,有些教師對幼兒的控制性較強,使得幼兒長期處在被動狀態(tài)中,打破了游戲自由自主、輕松愉悅的氛圍。
具體而言,有些教師會直接給幼兒安排好“去哪兒玩、玩什么、怎么玩”,不給幼兒自主選擇的權利與機會,有些教師甚至要求幼兒必須按照教師的指示操作,或是直接告訴幼兒應該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而沒有了解和考慮幼兒真實的想法、興趣與需求。
(三)游戲內容和材料無法吸引幼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有的教師沒有顧及幼兒的興趣和需求,以至于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不高,從而無法實現良性的師幼互動[6]。幼兒園中有各種形式的游戲活動,但部分教師沒有站在幼兒的視角,忽略了幼兒實際的心理需求,以至于開展的游戲活動缺乏趣味性、挑戰(zhàn)性、層次性,難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除此之外,有些幼兒園提供的游戲材料存在以下問題,比如:可選擇的游戲材料類型較少,大部游戲材料為模擬材料或高結構材料,難以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一部分游戲材料只是作為活動擺設而存在,沒有發(fā)揮實際作用。
(四)游戲中的師幼互動模式固化傳統
師幼互動模式應靈活生動,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適當調整,但現階段的師幼互動模式較為固化傳統,不利于激發(fā)幼兒的主動性[7]。游戲時,教師往往以直接指示的方式指導幼兒,而缺乏真正的“互動”,主要表現為:①游戲開始前,直接將游戲方法告知幼兒;②游戲過程中,當幼兒遇到困難或出現問題時,不詢問幼兒的想法,也不通過引導讓幼兒自行領悟,而是直接告訴幼兒答案或教幼兒如何做;③游戲結束后,教師直接、主觀地對幼兒的游戲情況開展評價,沒有給予幼兒回顧、討論、思考的機會。
三、幼兒游戲中師幼互動問題的成因分析
幼兒游戲中的師幼互動出現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有:①教師對自我情緒的調節(jié)與管控力度不夠,當幼兒的行為與教師制訂的規(guī)則相偏離時,教師會為了維護規(guī)則而與幼兒產生矛盾沖突,同時,教師容易將自身的負面情緒帶到工作中,并轉嫁到幼兒身上;②教師自身的專業(yè)水平較低,尤其是在游戲指導方面,忽視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的主體性,過度控制游戲進程,以高控、專制、統一的模式來要求每一位幼兒,使得幼兒的游戲行為缺乏自主性,幼兒的個體差異沒有得到關注與尊重;③教師在設計游戲活動和投放游戲材料時未充分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心理需求,所創(chuàng)設的游戲氛圍不夠輕松、自由,未給予幼兒自由互動的機會。④教師缺乏科學的教育觀、兒童觀,對于幼兒的游戲行為,教師未能展開科學的評估、分析和引導,對于幼兒發(fā)起的互動,教師不懂得如何正確回應,使得師幼互動效率低下。
四、幼兒游戲中的師幼互動策略
(一)更新教師教育觀念,尊重幼兒的個性表現
幼兒是獨立的個體,有獨立的意識,幼兒需要成人的保護,更需要成人的理解和關愛,只有這樣,才能保障幼兒的健康成長。因此,幼兒教師需要及時轉變教育觀念,找準角色定位,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尊重每一位幼兒在游戲中的個性表現。尊重是師幼互動的基礎與前提,在組織幼兒開展游戲活動時,教師要尊重幼兒的個性發(fā)展需求,保護幼兒的自尊性,結合不同幼兒的特點,采取針對性的游戲活動方式[8]。同時,教師要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和兒童觀,對幼兒的游戲行為進行全面觀察,以便綜合了解每個幼兒表達情感的方式,充分了解幼兒的需求、想法、狀態(tài)等,及時發(fā)現幼兒的負面情緒,并與其主動溝通,與幼兒之間形成良好的師幼互動關系。
總的來說,游戲活動中,幼兒對情感互動的感知力度比對事務性互動更大,在良好的互動環(huán)境中,幼兒能夠體驗到更多的關注感,師幼互動成效更好。因此,教師應著重考慮幼兒游戲活動中情緒感受的變化,將幼兒放在第一位,尊重幼兒的個性表現,給予幼兒更多表現自我的機會。
(二)重視幼兒主體地位,給予幼兒游戲主導權
在游戲活動中,教師不僅是教育者和組織者,更是合作者和支持者,要以平等的身份與幼兒展開討論和交流,才能與幼兒建立朋友關系。
1.給予幼兒信任,營造自主、自信的游戲氛圍
首先,教師要相信幼兒的能力,給予其足夠的信任。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看待事物的視角,教師應該更多地站在幼兒的角度思考問題,關注、重視幼兒的想法以及需求,相信幼兒的決定,放手讓幼兒自主選擇、自由操作、自主探究。教師還要在游戲中全程關注幼兒,在給予幼兒安全感的前提下,營造自主、自信的游戲氛圍,從而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表達欲和動手興趣等。
其次,對于幼兒主動發(fā)起的互動,教師要積極、耐心地回應。當幼兒在游戲中遇到困難或是獲得一些新發(fā)現的時候,他們往往會在第一時間與教師進行分享。當幼兒發(fā)起這些主動的互動時,教師要以積極的狀態(tài),通過言語、肢體表達等方式回應幼兒,蹲下身來耐心地聆聽幼兒的想法或問題,采取表揚、肯定的話語來鼓勵幼兒,如:“你的想法真好!通過認真研究學到了新本領!”“如果換一種材料,能不能成功呢?再動動腦筋,試一試,老師相信你?!狈e極有效的回應,能夠帶給幼兒很大的信心,同時,也方便教師了解幼兒真正的想法和需求,從而開展更深入的互動。
2.給予幼兒自主權,及時給予恰當的引導和幫助
游戲能否發(fā)揮出其實際價值,關鍵在于幼兒是否掌握了游戲的自主權。在組織游戲活動時,教師可鼓勵幼兒自主選擇游戲材料、游戲地點、游戲方式,教師則在旁觀察記錄,不做干擾。當幼兒尋求幫助或提出需求時,教師再給予協助或指導,讓幼兒充分感受到被尊重的感受,進而使幼兒更加愿意主動表達自己的意愿、要求等,愿意與教師進行溝通、交流,從而推動良好師幼互動關系的形成。
此外,教師介入游戲的時間點、指導的方式方法是加強互動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師在介入幼兒的游戲活動時需注意以下幾點。首先,觀察幼兒的行為變化,把握各個游戲環(huán)節(jié)中幼兒興趣、期望的變化,結合實際情況提供指引。特別是游戲進行環(huán)節(jié),教師應進行隨時隨地的觀察,做好隨時隨地的追蹤。其次,選擇恰當的介入時機,教師需要在幼兒面臨難以解決的問題、同伴爭吵或是其他亟須教師引導的時刻介入游戲,排除障礙,化解矛盾,保證游戲活動的順利進行。最后,教師需以游戲伙伴的角色參與幼兒的游戲活動,與幼兒進行平等互動,保持友好平等的朋友關系。
(三)創(chuàng)設適宜的游戲環(huán)境,激發(fā)幼兒互動興趣
游戲環(huán)境也是影響師幼有效互動的重要因素之一。幼兒的游戲環(huán)境應該是開放的、多樣的、自主的。教師需充分了解不同年齡段幼兒對環(huán)境和材料的不同需求,有針對性地打造適宜的游戲環(huán)境,激發(fā)幼兒在游戲中的互動積極性。
比如:對于小班的幼兒,可以為其創(chuàng)設溫馨童趣、有家庭氛圍感的環(huán)境;對于中班的幼兒,可以為其打造多樣化的、促進合作的環(huán)境;對于大班的幼兒,可以為其創(chuàng)設豐富的、更具挑戰(zhàn)性且層次多樣的環(huán)境。有趣的游戲環(huán)境能激發(fā)幼兒的游戲興趣,教師可將明艷的色彩、幼兒喜歡的卡通形象等元素融入游戲環(huán)
境設計中。
此外,教師還可以與幼兒共同創(chuàng)設游戲環(huán)境,詢問、聽取幼兒的想法,與幼兒共同確定設計方案,一起收集材料,讓幼兒根據自身的想法來改造、優(yōu)化游戲環(huán)境,成為游戲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者。
(四)巧用多元的互動模式,優(yōu)化游戲互動策略
幼兒均有個性化的發(fā)展需求和不同的性格特點,教師需采取多元化的互動模式,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通過仔細觀察、適當介入、有效支持,借助材料、語言、行為、環(huán)境等載體,與幼兒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互動,鼓勵幼兒以個性化的方式參與到游戲活動中。
比如:游戲開始前,教師可以采取“集體式”的互動模式進行游戲導入,與幼兒展開啟發(fā)性交流,引導幼兒對游戲內容、游戲情節(jié)、游戲方式等進行思考和預設,增強幼兒游戲的目標性和積極性;游戲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個人式”的互動模式,對幼兒進行游戲觀察與指導,通過一對一的傾聽和互動,了解幼兒的游戲狀態(tài)和能力發(fā)展水平等,為后續(xù)的引導與評價提供依據;游戲結束后,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式”的互動模式,組織幼兒開展游戲團討與總結性交流,鼓勵幼兒分享、總結游戲經驗或是提出問題與困惑等,讓游戲活動更加深入,實現升華。
多元化的游戲互動模式,既可以滿足幼兒的個性化發(fā)展需求,還可以強化師幼和幼幼間的溝通合作意識,提高師幼互動成效。
結語
綜上所述,師幼互動是創(chuàng)造性實現教育目標的實踐過程,是幼兒園游戲活動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只有深刻理解師幼互動的本質和特征,在游戲中以科學的教學方法來展開師幼互動,才能將師幼互動引入積極有效、良性發(fā)展的軌道上去。在幼兒游戲活動中,教師要通過多種途徑和策略,與幼兒建立良好的師幼互動關系,激發(fā)幼兒的游戲互動積極性,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宋曉.幼兒園中班角色游戲師幼互動策略探究[J].新智慧,2020(27):101,106.
[2]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3]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4]陳亞華.幼兒園角色游戲中師幼互動存在的問題及改善路徑[J].當代家庭教育,2021(14):43-44.
[5]張馨月.建構游戲中促進大班幼兒深度學習的師幼互動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20.
[6]鄭付影.幼兒園中班創(chuàng)造性游戲區(qū)師幼互動行為研究[D].保定:河北大學,2019.
[7]胡俊艷.幼兒園區(qū)域活動中師幼互動行為的研究[D].張家口:河北北方學院,2019.
[8]李晨晨.幼兒園中班角色游戲師幼互動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9,35(1):53-58.
作者簡介:楊曉樓(1987—),女,江蘇省蘇州市蘇州工業(yè)園區(qū)翡翠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