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寶燕
(泉州市南安市康美中心小學 福建 泉州 362332)
閱讀和寫作素來被稱為語文雙翼,而相較于閱讀教學而言,習作教學普遍令教師“頭疼”,習作課難上,學生作文難收,學生習作水平進展緩慢等一系列問題困擾著很多小學語文教師?;诖?,教師需革新傳統(tǒng)依參而教的習作教學思路,立足學生發(fā)展需求的角度審視影響學生作文水平提升的關鍵因素,并針對各項問題因素“對癥下藥”,結合當前小學生身心特征,從多元化渠道整合更多教學資源和方法到習作課堂當中,以此打造有趣、有序、有效的習作教學生態(tài)環(huán)境,助力小學生習作素養(yǎng)發(fā)展。
語文課程標準對習作教學提出了明確建議:教師需重視習作教學開展,要將習作教學、閱讀教學以及口語交際教學之間產(chǎn)生聯(lián)系,不能把習作教學作為獨立板塊施教,需靈活將讀寫、說寫有機結合,起到相互促進、相互補充的作用。在素質(zhì)教育改革發(fā)展推動下,諸多教師都已意識到習作教學的重要性,并積極嘗試投入更多精力改善習作教學困境,但實質(zhì)效果仍不達預期。具體而言:一是在應試化教育余溫未退的當下,很多教師已經(jīng)形成思維定式,教學方法略顯傳統(tǒng),普遍強調(diào)圍繞作文既定形式來教學,如固定的開頭、中間和結尾,導致學生作文雷同現(xiàn)象嚴重,這樣不僅制約了小學生自由表達的天性,還不符合新時期素質(zhì)教育育人理念。二是習作教學不應單單局限在習作課堂,教師應引導學生把目光放置在閱讀、說話、乃至生活的各個角落,促進學生自主形成“習作反應”,如遇到佳句想摘抄、遇到趣事想表達等,一篇好的作文必然不是固定辭海的拼湊,而是融情于中、自然生成。但是目前很多教師并未注重學生習作反應的培養(yǎng),習作教學仍然局限在習作課這一偶之地。
習作是個體對已有經(jīng)驗、情感、認知的外化,很大程度上彰顯了一個人的才學。習作教學在小學階段至關重要,抓住小學生可塑性強的關鍵時期,培養(yǎng)其良好的習作思維、習慣和能力,對學生終身成長大有裨益。習作教學能夠調(diào)動學生多方面素養(yǎng)和語文學習能力的發(fā)展,比如文字建構、思維發(fā)散、審美創(chuàng)造、文化理解等等,成為落實語文核心素養(yǎng)目標的關鍵途徑。習作由“習”和“作”構成,習作教學便是教學生如何學習、如何作文,從內(nèi)化和外放兩個角度促進著學生綜合能力提升,如資源整合能力、自主學習能力、語言組織能力、思維發(fā)散能力等等,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不單單反哺于作文生成,其對學生多領域、多學科發(fā)展都大有裨益。同時,良好的習作能力更大價值在于強化學生語言運用和思維表達,這對學生閱讀、口語交際以及精神世界的豐富都具有重要促進意義,會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社會性情感,能夠讓學生獲得適應社會發(fā)展和人生發(fā)展的關鍵品質(zhì)與能力。
經(jīng)長期的習作課堂觀察和學生態(tài)度反饋,可以發(fā)現(xiàn),在習作學習中,很多小學生普遍存在習作興趣索然的現(xiàn)象,習作課注意力不集中,對教師教學內(nèi)容接收程度不高,習作趨于應付的問題屢見不鮮。興趣是影響學生自學的活躍因素,缺乏習作興趣,作文水平自然可想而知,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習作本身是一個“外輸”式語言表達活動,不像閱讀那般輕松,習作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語言組織、思維表現(xiàn)、情感抒發(fā)等綜合能力,需兼具理性和感性表達為一體,但是當前小學生普遍趨于感性思考,想象豐富但落筆困難,這也導致習作訓練成為煎熬,逐漸失去習作興趣。另一方面是因為習作課常常被教師單獨設置,僅僅依賴教材習作單元實施,有限的課堂時間,學生既要學習習作技巧,又要進行深入思考,最好還必須落筆成文,寫出佳作,整個習作過程更像是應試,活動形式單一導致學生習作興趣不足。
眾所周知,習作不是憑空造詞,必須依賴豐富的資源支撐,習作本質(zhì)是對各類習作資源載體的整合優(yōu)化過程。但是如今,不知道寫什么是多數(shù)學生習作能力薄弱的原因之一,習作資源的匱乏讓學生想寫但是沒有東西可寫,常常會出現(xiàn)虛假作文、重復作文、雷同作文現(xiàn)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學生沒有養(yǎng)成日常積累素材的習慣,缺乏讀寫結合思維,對于大量優(yōu)秀范文中的資源不注意搜集、整理和歸納,自我素材本空空如也,方到用時才覺少。另一方面是學生沒有觀察生活的習慣,生活是教育的源頭活水,小學生日常生活極其精彩,每天都會大量的素材生成,然而很多學生都處于“只緣身在此山中”的狀態(tài),并沒有立足旁觀者的角度對這些現(xiàn)成習作素材及時審視、思考和記錄,缺乏生活化習作反應,自然導致習作資源匱乏。
雖然我國推行素質(zhì)教育多年,諸多新穎的教學方法層出不窮,但是反映到習作教學當中卻寥寥無幾,應試化教育思想未從教師思想根部剔除,這也導致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對待習作教學仍然依賴固有經(jīng)驗和程式,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視的可觀問題,制約著學生寫作興趣、素材積累、和寫作能力的提升,比如缺乏讀寫教學的融合、缺乏生活資源的開發(fā)、缺乏習作情境創(chuàng)設等等。一方面是因為教師未能充分融會貫通新課標提出的“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根本原則,沒有從多方面審視和滿足學生個性化發(fā)展需求,忽視學生主體地位,自然沒有改革創(chuàng)新的動力。另一方面是因為教師習作教學過程過于重視技巧指導,缺乏人文價值的開發(fā),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tǒng)一的課程,習作亦應遵循這一特征,即文章不僅要注重語言表達形式,更要強調(diào)思想內(nèi)容,但是很多教師在習作技巧指導方面付出的時間遠遠大于習作情感指導,這也是導致學生作文個性化、情感性不足的原因之一。
3.1.1 讀寫結合,提高頻率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自古讀寫不分家,在小學語文課程中亦是如此,提高學生習作興趣,需改變以往讀寫割裂教學的現(xiàn)狀,把習作教學充分滲透于每一節(jié)閱讀課當中,以讀促寫、以寫悟讀,讓習作教學常態(tài)化落地,以此幫助學生打破寫作恐懼,提高寫作頻率,久而久之,寫作對學生而言不再是為難之事,寫作興趣自然得以提升。例如,執(zhí)教《搭船的鳥》一課,首先,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對文本進行精細研讀,引導學生把握翠鳥的外形和捕魚的姿態(tài)、動作描寫,滲透抓住事物細節(jié)特點進行刻畫的寫作方法。同時,在閱讀中,教師要注重感情線的梳理,幫助學生從文本語言中深刻感受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妙境界,促進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美好情感的煥發(fā)。然后,教師為學生布置小練筆任務:“生活中你們見過哪些鳥類,想一想它們的樣子和特點,并寫下來?!蓖ㄟ^這樣的方式激發(fā)學生隨文練筆的興趣。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圍繞文本閱讀延伸出更多寫作訓練任務,比如擴寫詞語、仿寫句子、場景刻畫等,以場景刻畫為例,教師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呈現(xiàn)一幅圖片:“大熊貓坐在濃密的竹林里,手里攥著一把竹子,正在津津有味的吃著?!弊寣W生學習作者刻畫翠鳥捕魚場景時的寫作手法,圍繞大熊貓的外貌形態(tài)、動作形態(tài)對其吃竹子的場景進行語言刻畫,比一比誰的小練筆更加生動形象。抓住每一篇課文閱讀的寫作滲透契機,提高隨文練筆頻率,學生寫作興趣自然提升。
3.1.2 豐富活動,活躍過程
小學生目前以感性思維發(fā)展為主,提高其習作興趣,教師要善于組織多樣化的寫作訓練活動,通過豐富的活動形式,活躍學生寫作過程,以此打破傳統(tǒng)習作課割裂教學、任務主導的客觀局限,潛移默化提高學生習作水平。首先,從習作課本身教學著手,從以下幾個方面重新優(yōu)化習作實踐活動:其一,小組合作,在教師布置寫作題目、講解寫作要點后,將學生按照組內(nèi)異質(zhì)、組間同質(zhì)的原則劃分小組,組內(nèi)成員互相分享范文、素材,圍繞題目立意,集思廣益進行解題,之后派代表闡釋題目立意,教師給出點評,用激勵式的引導方法糾正學生“解題”偏航之處,或是表揚學生“解題”創(chuàng)新之處,在開放的互動氛圍中,激發(fā)學生寫作實踐興趣。其二,互批互該,在學生完成寫作后,改變教師獨評獨改的模式,讓學生做“小先生”,把全班作文平均分配到各小組學生手中,小先生們集體進行作文批改,按照教師給出的評價評價,至少寫50 字的批改評語,小組內(nèi)還要整合意見推選佳作,教師當堂展示宣讀,可邀請佳作的作者上前講講自己的寫作選材構句思路,樹立榜樣作用。這樣的習作課充分彰顯了學生主體價值,活躍了生生互動過程,學生激情滿滿、信心十足。其次,教師可跳脫習作課,把寫作活動滲透日常,比如圍繞單元習作任務或近期習作教學重點,組織學生開展課前三分鐘演講活動,要求學生自主圍繞演講主題,于課外搜集相關資料,書寫演講稿。長期實行課前三分鐘演講活動,把讀、說、寫有機融合在了一起,可促進學生從羞于表達到勇敢表達、樂于表達的轉變,其寫作興趣自然提升。
3.2.1 廣泛閱讀,勤于積累
讀寫結合不僅是提高習作頻率,培養(yǎng)學生習作興趣的途徑,同時還是學生積累素材的良好渠道。首先,教師應注重在課內(nèi)閱讀時引導學生從優(yōu)秀的文本中廣泛積累素材,在完成對文本精細化解讀的基礎上,將文章中優(yōu)秀的詞匯、語句摘抄到自我素材本中,并進行含義、用法、適用場景等方面的注釋,將之有效內(nèi)化為自我寫作素材。比如《秋天的雨》一文,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的散文,雖名為秋雨,實為刻畫秋天,課文中的優(yōu)美詞句眾多,非常值的學生學習積累。如:“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把秋天的大門打開了。”“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薄懊利惖木栈ㄔ谇镉昀镱l頻點頭?!弊髡哌\用了多種修辭手法,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擬物化,這種藝術表現(xiàn)手法,學生完全可以用在自己的寫景作文中。語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經(jīng)過精心甄選的,每一篇都非常經(jīng)典,讓學生養(yǎng)成閱讀積累的習慣,把文中精美的詞匯語句內(nèi)化于心,又何愁落筆無詞呢。其次,教材選篇雖然經(jīng)典,但畢竟數(shù)量有限,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廣泛開展課外閱讀、整本書閱讀,指導學生養(yǎng)成讀書不忘筆墨的好習慣,遇到自己喜歡的、傾心的語句皆可以隨時摘抄下來,逐漸讓自己的素材本變的豐厚殷實,對這些素材經(jīng)常性的溫故知新,學生作文水平會提高一個明顯的層次。
3.2.2 立足生活,善于觀察
寫作除了是對語言的建構和運用,更是對生活的細致刻畫和情感抒發(fā),生活的源頭活水是學生積累習作素材的不二之選。一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立足生活,善于觀察,培養(yǎng)其生活中選材、取材的意識和能力,可以逐漸養(yǎng)成生活習作反應,能夠隨時置身于場景當中,又跳脫于場景之外,可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事,并通過思考和篩選后作為素材留存。每個人都是生活的主角,經(jīng)歷不同、感悟不同,善用真實生活素材進行寫作,學生作文雷同、泛泛現(xiàn)象將不復存在。另一方面,教師可以主動為學生創(chuàng)造積累生活素材的機會,比如,教師可以立足校園環(huán)境,以“小草”為寫作主題,圍繞小草在一天中不同時刻的變化進行觀察并展開情境習作,帶領學生在一天不同的時間來到校園內(nèi),選一株小草進行觀察,早晨掛滿露珠的小草是怎樣的,中午暖陽照耀下的小草是什么姿態(tài),晚風吹拂下的小草又表現(xiàn)如何等等,在生活情境中讓學生觀察記錄,生成寫作素材,學生基于真實感受生成的作文必然不同于虛假想象,必然充滿真摯情感。
3.3.1 思維導圖,助力布局
在興趣有了,素材有了,教師需指導學生如何寫出邏輯清晰、情感充沛、語言飽滿的佳作,對此教學,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掌握寫作的謀篇布局能力。以“我來編童話”習作教學為例,教師為學生設置習作母題為“聰明的小紅帽”,圍繞家喻戶曉的小紅帽與大灰狼的故事讓學生展開想象,寫出一篇不同于傳統(tǒng)小紅帽的童話故事。首先,思維導圖繪制共分四個步驟:其一,斟酌題意,審題、確定習作關鍵詞、畫作導圖中央,如“聰明”、“小紅帽”,讓學生明白作文立意為圍繞小紅帽與大灰狼的故事,體現(xiàn)小紅帽智斗大灰狼的聰明伶俐。其二,選取材料,發(fā)散思維,提取所有關鍵詞,畫在導圖第一層級,比如結合以往讀過的童話故事,或是基于自己經(jīng)驗,想一想如何體現(xiàn)出小紅帽聰明,將所有想到的關鍵詞寫下來。在這里可以采取小組討論的形式,集思廣益創(chuàng)造更多靈感。其三,發(fā)揮聯(lián)想,圍繞第一層級關鍵詞,在腦海中、書本中搜集整理可用的素材,并通過聯(lián)想將這些素材可用化,生成自己的寫作內(nèi)容,畫在第二層級。其四,頭腦風暴,確定最合題意的導圖鏈,結合自己日常積累的素材,搜集篩選好詞佳句對自己想要編寫的童話故事內(nèi)容進行補充,畫在第三個層級。這樣一來,思維導圖繪制完成,學生寫作思路和材料也準備完畢,寫作實踐自將行云流水。
3.3.2 素材運用,提高品質(zhì)
素材是作文的血肉,很多學生有良好的寫作思路和文筆水平,但是寫出來的作文仍然不吸引人,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學生選材、用材能力存在局限?;诖?,教師要指導學生善于多角度選材和用材,通過素材對比、補充、延伸,讓作文形成“鳳頭、豬肚、豹尾”的結構,以此吸引讀者持續(xù)投入的閱讀下去。例如,教師定題“那眼神,觸動了我”,讓學生寫一篇記敘文,很多學生理解了題意,明白要寫一篇令“我”觸動的事情,于是流水賬般的對事情進行了描述,雖無大錯,但這樣單一的素材刻畫,顯然無法達到佳作的標準。教師給出提示,首先“鳳頭”可以用反面素材做開端,表現(xiàn)自己“劣質(zhì)”的一面,然后“豬肚”開始運用主要想寫的素材形成轉機,與開端形成對比,最后“豹尾”再選擇自己“變化”的素材進行延伸,如此一來,作文形成開頭“勾引”、中間“發(fā)展”、結尾“突破”的布局,整體行文層次分明,一氣呵成,故事性、情感性、可讀性大幅提升,讓人沉浸其中不可自拔,作文品質(zhì)與單獨圍繞一個素材進行敘事不可同日而語。故此,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時,要注重學生多元化選材、用材思維的發(fā)散,善于靈活進行作文布局的變通,長期鍛煉下,學生寫作更具個性化、靈性化,寫作能力進一步提升。
綜上所述,習作教學是小學語文課程重要板塊,對學生綜合素養(yǎng)以及終身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但是當前受多方問題因素的影響,小學習作教學效果不達預期,學生興趣低下、水平不高,教師思維固化、模式單一的習作教學現(xiàn)象屢見不鮮。基于此,教師立足學生本質(zhì)發(fā)展需求,整體審視影響學生習作能力提高的問題成因,從興趣培養(yǎng)、素材積累、技巧指導等維度尋找有效契機,打造習作教學新樣態(tài),不斷促進小學生習作素養(yǎng)發(fā)展,提高其作文成篇品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