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xiàn)代教育的發(fā)展使新型教育教學模式、策略日趨形成并不斷走向成熟。小學數學教育教學的實踐活動,以數學知識的探究為出發(fā)點,以理解掌握數學知識為目標,以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形成為最終目的。探究高效的教育教學策略成為新時代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問題意識”逐漸成為數學教學的主流。文章從“問題意識”的概念和發(fā)展、“問題意識”在小學數學知識探究中的導向作用、“問題意識”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踐策略三個方面展開論述。在問題的引領下,小學生能在知識探究活動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特長,調動多方面的積極因素參與問題的探究,利用抽象思維和邏輯推理獲取知識、形成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問題意識”;教學實踐;策略探究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3)25-0023-03
與其他學科的知識相比,數學的知識邏輯性強,實用性廣。數學學科在小學學科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學科的知識特點明顯,教育教學方法要跟學科特點相匹配。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依據學科的特點不斷探究與之相配套的教育教學方法。在教育教學中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探究新型的教育教學模式,掌握高效的教學策略,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已成為新時代教育的特點。
數學學科作為小學階段的一門重要的基礎性學科,知識內容多,知識的呈現(xiàn)方式各具特點,開展探究活動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方式。探究知識必須有方向引領,只有正確的方向引領,才能保證學生在知識探究中少走彎路,以保證探究活動的有效開展。引導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開展探究的方法很多,其中,問題探究是最直接也是最實用的一種。進行問題探究,小學生首先要有“問題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對有效開展小學數學探究學習作用巨大。
本文就開展小學生“問題意識”培養(yǎng)進行探究,力求通過“問題意識”引領小學生開展數學知識探究,發(fā)展小學生數學方面的多種能力。
一、“問題意識”的概念及發(fā)展概述
通俗地說,“問題意識”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質疑”,包括孕育問題的動機、形成問題的過程、提出問題的時機、呈現(xiàn)問題的方式、探究問題的方法、解決問題的策略。一般來說,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問題意識”是指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引起小學生思維活動的各種因素,包括形成問題的動因、調動思維探究問題的過程、解決問題獲得知識的辦法。通過問題的探究獲得知識是“問題意識”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最終目的。因此,可以說“問題意識”是一種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也是在數學學習中思維的過程,更是一種調動小學生積極參與問題探究的能動性。簡言之,“問題意識”就是探究知識的各種因素的結合體,能促使小學生進入積極的思考探究狀態(tài)中,通過問題導向獲取知識[1]。
追根溯源,“問題意識”的形成和發(fā)展源遠流長,是伴隨著知識的學習和探究而形成和發(fā)展的。幾乎每一門知識的學習和探究,都會有問題的提出、問題的思考、問題的解決,也就是說都要涉及“問題意識”。只是數學學科自身的特點和知識的隱蔽性,決定了必須以知識的探究為主要路徑。因此,“問題意識”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更廣泛,作用更大。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快速發(fā)展,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以探究學習為主要方式的教學策略日趨成熟,不斷發(fā)展?!皢栴}意識”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就更加頻繁,對探究數學知識的幫助也越來越大。凡此種種告訴我們,研究“問題意識”的實踐價值更具實際意義。
二、“問題意識”在數學知識探究中的導向作用
(一)促進新型師生關系日趨成熟
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促進了師生在教學活動中的角色變化。教學過程再不是教師的一言堂,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斷得到凸顯,教師成為引領完成教學活動的一個角色。在小學數學學習中,學生主動探究知識的活動成為教學的主體活動。
例如,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授加法時,教師會告訴學生,加法就是把兩個數合起來變成一個數,就如1加1就等于2,寫成數學算式就是“1+1=2”,之后就讓學生進行大量的加法式題計算。學生做了很多的加法式題,但最終還是沒有搞清楚加法的算理。而新型的教學模式,突出了小學生的主體地位。首先,教師引導學生質疑:“什么是加法?”然后,教師不是抽象說理,而是引導學生觀察演示:講臺上兩處放上小木棒,一處1個小木棒,另一處2個小木棒,然后把小木棒合在一起,讓學生數一數一共幾個。在學生回答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通過剛才的演示能否寫出兩道加法算式?馬上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學生開始積極思考并寫出算式“1+2=3”和“2+1=3”。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主體,這與傳統(tǒng)的教學形成了反差。在完成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平等對話,共同參與活動。通過教學活動,教師跟小學生之間的關系更融洽了,這更有利于小學生享受學習的快樂,增強學習的動力。
(二)推動小學數學實踐活動深入發(fā)展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教學活動的開展,帶領學生探究數學知識,掌握數學知識,應用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具體數學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活動能否順利開展,關乎教學的成敗。學生積極參與活動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風向標?!疤岢鰡栴}→分析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總結知識”是教學活動的主線[2]。質疑是引導學生參與活動的動力,小學生知道了探究的問題,教學就有了方向。在問題的導向下,學生會帶著問題積極思考,積極探討,積極交流切磋,從中獲得更豐富的數學知識。
三、“問題意識”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踐策略
(一)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讓問題成為小學生探究數學知識的航標
小學生要想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就要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探究。開展探究要有明確的方向,在方向的引領下才能有序開展學習活動,達到預期的目標。這個方向從哪里產生呢?應該可以從小學生提出的問題中產生。因此,在教學數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引導和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小學生對小學數學學習有一個適應的過程。起初,他們由于擔心提出的問題是否合適,能否得到大家的認可,不敢把自己心中的疑惑告訴全班同學。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先做出表率,提出自己的疑問,然后讓學生也提出一些問題。在學生提出疑問后,教師要及時給予肯定,給予鼓勵,逐步樹立小學生敢于質疑的信心,然后慢慢引導,讓小學生學會針對教材內容質疑,并力求提出的問題有價值,值得探討,能代表班級中更多同學共同的心聲。
教師應該向學生說明白,質疑并不是隨隨便便提問題,質疑其實有很多講究:提出問題要抓住時機,在最為緊迫的時候質疑,引起更多學生的注意;提出的問題要新穎,能夠引發(fā)更多學生的關注,讓更多學生投入問題的探究;提出的問題要有啟發(fā)性,能引發(fā)學生積極思考;提出的問題要有價值,讓學生通過討論得到更多啟迪。
另外,引導學生質疑,教師的示范作用不可小覷。面對具體的教學內容,教師在備課時就要預設一些有價值的問題,并且要充分考慮提出問題的時機。例如,在講解側面積和體積的時候,教師要根據教學的進展,恰到好處地提出問題,引起學生的思考,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內容。教師可以選擇兩個簡單的問題讓學生思考:“我們平時用水桶提水,那么一個水桶的容積是指水桶的體積還是表面積?在圓柱形罐頭的周圍貼上標簽,標簽的大小跟圓柱罐頭盒的什么有關?”這些問題看似簡單,但能幫助學生辨別體積和側面積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準確掌握這兩個概念。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讓學生提出問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其實,開展教學工作,并不是一直期待學生質疑。教師應該適時質疑,對學生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3]。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提出更有價值的問題,推動數學教學的順利開展。
(二)引導學生積極探究問題,發(fā)展小學生多方面的能力
在數學教學中,提出問題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探究問題。當面對具體的有價值的問題時,學生就要對問題進行分析,設想解決問題需要哪些知識,通過怎樣的路徑去解決,解決問題后能有哪些收獲。教學一部分知識,并非讓學生探究一個問題就能完成教學任務,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不斷質疑,不斷解決問題。問題的多少取決于要探究的數學知識的難易。同樣,提出問題、探究問題的過程也取決于要理解的知識的復雜程度。因此,質疑和釋疑的形式雖簡單,但過程卻不那么容易。為了讓小學生更好地質疑,教師要有意識地為學生營造孕育問題的環(huán)境。例如,課前讓學生進行預習,預習過程中要留意自己不理解的內容,在課堂上提出來,讓同學們幫助解決。又如,學生探究知識處于興奮狀態(tài)時,思維最活躍,求知欲望最強烈。教師可以轉換一種說法,引導學生思考。
例如:一項工程,8臺機器同時工作,12天才能完成。如果兩臺機器臨時調出,機器每天的工作效率不變,幾天才能完成這項工程?
當問題呈現(xiàn)在師生面前時,教師不必急于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而是讓學生認真讀題,分析題目中各個量之間的關系,然后讓學生質疑。
學生甲:要把什么看作單位“1”?
學生乙:如何計算每臺機器的工作效率?
學生丙:調出兩臺機器后還剩幾臺工作?
學生?。簬滋觳拍芡瓿蛇@項工程怎么算?
學生解決了這四個問題,就能順利解答這道題。
(三)幫助學生養(yǎng)成反思解決問題過程的習慣,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問題意識”發(fā)揮了很大的作用,學生通過問題探究,細化了探究知識的環(huán)節(jié),發(fā)展了包括思維能力在內的多種能力,掌握了多種解答數學問題的技巧??梢哉f,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能讓學生學會學習,享受學習。因此,不斷反思問題探究的過程,能讓小學生從中找到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技巧,總結問題探究的全過程,找出探究過程中存在的不足,提煉探究問題的有效策略,以便在以后的學習中揚長避短、精益求精。
很多時候,師生對反思抱有懷疑態(tài)度,認為反思是在做無用功,在浪費時間和精力。教師很少去反思自己的教學,更不愿意組織學生反思探究問題的過程。這導致學生在問題探究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不能得到及時彌補,出現(xiàn)的差錯依舊存在,當下一次解決相同問題時,還會犯同樣的錯誤。好的探究方法由于沒有得到及時總結,不能轉化成學生研究問題的能力。對問題探究過程的反思,是再學習再實踐的過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甚至超越了探究過程。小學生只有不斷反思,才能找到這一方法的優(yōu)勢和短板,在以后的學習探究中揚長避短,提高效率。同時,經過反思,小學生可以形成厚實的經驗積淀,對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很大。
四、結束語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意識”的應用極為廣泛。開展探究學習,要求教師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探究活動,充分發(fā)揮自主性,積極思考,善于總結。能夠引領學生參與探究活動的方法很多,“問題意識”是最實用、最有效的方式和路徑。教師和學生在一個個問題的引導下,展開多層面的分析、多方位的探究,通過抽象思維,理解知識,掌握技能,反過來再去解決新的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學習知識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湯霞.淺談小學數學教學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J].青島教育學院學報,2002(4):71-72.
王家明.影響學生“問題發(fā)現(xiàn)”的因素分析[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02(5):9-10.
勞素華.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學“問”[J].廈門教育學院學報,2007(2):52-54.
作者簡介:李春香(1978.1-),女,甘肅天祝人,就職于甘肅省武威市天祝縣安遠鎮(zhèn)教育輔導站,中級職稱,本科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