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濤(中國文字博物館,河南 安陽 455000)
安陽漢代殘石是指在清嘉慶年間于安陽豐樂鎮(zhèn)西門豹祠出土。其中,漢代碑刻有“子游殘碑”“正直殘碑”“劉梁殘碑”和“元孫殘碑”。此碑廢置于西門豹祠,多有殘泐,且正直殘碑中間有人為鑿孔,以為門樞。寶物蒙塵,令人唏噓。清代釋六舟感嘆道:“以一為二鑿二孔,置門左右易石換……地不愛寶出區(qū)區(qū),數(shù)行殘字馮驗判。”①
新中國成立后,考古工作者對安陽漢代殘石數(shù)有研究:1964年,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隊在《河南現(xiàn)存漢碑》中統(tǒng)計了安陽漢四殘石②;1981年,陳直先生遺作《〈河南現(xiàn)存的漢碑〉一文的訂補》,對其中二殘石進行了補充③;1993年,湯淑君先生在《中原文物》中以安陽漢四殘石為題,探討此四殘石④;2000年,呂名軍在《漢碑新訪錄》再次提到安陽漢四殘石⑤。雖歷來有研究成果發(fā)表,但尚缺進一步的闡述和解讀。
在安陽漢代殘石中,“賢良方正允字子游殘碑”尤為特殊,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加之其殘缺程度較輕、碑上字數(shù)最多,也最有史學(xué)研究價值。
“賢良方正子游殘碑”由上、下兩部分組成,真可謂“一碑兩分離”。其上半部為“賢良方正殘碑”,計12行,殘存93個字,現(xiàn)藏于天津博物館;下半部為“允字子游殘碑”,計11行,殘存78個字,現(xiàn)藏于中國文字博物館。把子游殘碑上、下兩部合并一起,其文如表1所示。
表1 “賢良方正殘碑”“允字子游殘碑”碑文對照
表2 “直”字點畫演變
碑文大意:東漢安帝時期,魏郡子游名允,以賢良方正入仕……(其祖)屢遭“刑徒”起義,為社稷撫慰解困,官至莒郡大守、荊州牧等;行端義正,勇諫直言,不求獨善其身;情懷高尚,讀書不倦,其出仕就職,與瘦馬羸車為伴。做人做事,犯顏直諫但絕不欺騙。戊戌年,即永元十年(98年),和帝下詔納“賢良有道術(shù)之士”。安帝永初年間,子游應(yīng)征入仕……初二年六月卯時,子游卒。百姓哀悼,遠近同悲。子游不貪榮華之富貴,獨惜聲名之不朽。子游仁孝循規(guī),為漢室謀劃……,彰顯其祖的節(jié)義高明……(其祖)得任莒郡大守、荊州牧。子游賢士,其喪世乃國家之失。
圖一 子游殘碑之上半部“賢良方正殘碑”拓片、下半部“允字子游殘碑”拓片
圖二 安陽漢四殘石之正直殘碑
“賢良方正”,《說文解字》釋義:“賢,多才也。從貝、臤聲。”“貝”指錢幣,“臤”意為駕馭臣屬,既能駕馭部下且掌管財物的人稱之為賢?!傲肌弊值谋玖x為“廊”,在甲骨文中為“”,中間方形為亭,上下為走廊。漢簡《孫子兵法》中有“厲于郎(廊)廟之上”?!墩f文解字》釋義:“良,善也,從富省”,形容人的品性好。
“賢”“良”兩字最早連用在《墨子》一書中,有“……又有賢良之士,厚乎德行,辯乎言談,博乎道術(shù)者乎,此固國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先秦之“賢良”是指有能力且德才兼?zhèn)涞娜瞬?。但是到了漢代,“賢良”的含義發(fā)生了變化,不再僅指賢達的能人,更成為漢代察舉制度中的選拔科目。
子游碑所立時期,即東漢安帝時期,安帝在位19年,災(zāi)禍不斷,安帝下詔曰:“……陰陽差越,變異并見……其百僚及郡國吏人,有道術(shù)明習災(zāi)異陰陽之度琁機之數(shù)者,各使指變以聞?!雹尬墨I記錄賢良選舉6次,其中因災(zāi)禍有4次。安帝時期是災(zāi)禍高發(fā)時期,同時也是賢良選舉較為頻繁的時期,而子游本人也因災(zāi)禍而成為被舉者。
子游的出仕,碑文記載:“戊戌詔書,以有□□廣延術(shù)士,永初□□將公徵應(yīng)?!?/p>
“戊戌”為中國古代干支紀法干支組合之一。干支紀法以60年為一個周期,循環(huán)往復(fù),為一甲子。東漢時期屬于“戊戌”年,且緊鄰“永初”之前的為和帝永元十年(98年)。史書并未記載和帝在永元十年進行賢良有道的選舉,此碑記內(nèi)容可補充史缺。“永初”為東漢安帝劉祜的第一個年號,其起止年限為公元107年至113年。即子游在“永初”這個年號期間(107—113年)被舉為“賢良”,應(yīng)與永初年間的自然災(zāi)害有關(guān)。
正直殘碑原棄埋于西門豹祠。《安陽縣金石錄》載,此碑于清康熙年間被毀為柱石,碑體中間鑿一直徑33厘米的圓孔作為門礎(chǔ)。嘉慶三年(1798年),此碑為徐方所訪。存安陽孔廟,后遷移至滑縣文物管理所,2009年調(diào)撥至中國文字博物館。
正直殘碑殘損較為嚴重,形狀亦不規(guī)則,中間有人為開鑿的圓形穿孔。碑刻中涉及人物及時間的文字已經(jīng)被湮沒,碑文隸書呈楷意,應(yīng)為東漢晚期作品。正直殘碑殘文8行44字,部分字體殘缺不全,正直碑碑文如下:
正直是以揚名于州里竅……,部職究□□□□右守曲……,為眾所□□□□祖考為……,終年□□□□□□年三……,咎□□□□□家喪厥……,慘凄□□□□莫不……,亓(其)辭曰……,友信……
“正直”是儒家思想中至為推崇的品德?!对娊?jīng)·雍也》:“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⑦,認為正直是人的基本品質(zhì)。《尚書·洪范》更指“正直”是儒家“三德”之一。“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剛克,三曰柔克?!雹鄡蓾h時期儒士,在政治方面是與皇權(quán)相結(jié)合,把“直言進諫、剛直不阿”作為正直的典范,同時“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者”,也成為漢代察舉的科目之一?!百t良方正是漢代察舉的重要科目,凡被舉賢良方正,優(yōu)異者往往被授為諫官,這也是漢代政治開明進步的表現(xiàn)之一?!雹?/p>
“州里”,古代二千五百家為州,二十五家為里。本為行政建制,后泛指鄉(xiāng)里或本土。其中,《論語·衛(wèi)靈公》記載:“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后漢書》中亦有:“臣竊見光祿郎周興,孝友之行,著于閨門,清厲之志,聞于州里?!?/p>
由此可知,碑文中“正直是以揚名于州里”,是指碑主以正直的品格、直言進諫的精神而聞名于鄉(xiāng)里。
正直殘碑殘損比較嚴重,從殘留的44個文字,已經(jīng)無法判斷此碑刻的年代以及提供具體的信息。但正直殘碑隸書的書寫頗具特色,字體長方、結(jié)構(gòu)規(guī)整、筆畫雄健,字體已經(jīng)明顯出現(xiàn)楷化的痕跡??涤袨槊翡J地指出了正直殘碑隸書中的濃厚“楷意”:“又書法每苦落筆為難,雖云峻落逆入,此亦言意耳。欲求模范,仍當自漢分中求之。如《正直殘碑》‘為’字、‘竅’字、‘辭’字,真《爨龍顏》之祖,可永為楷則者也?!薄啊墩北冯m為八分書,但觀‘為’‘竅’‘辭’等字,帶有很濃的楷書筆意,說明東漢末年的楷書已經(jīng)呈現(xiàn)出‘楷化’特征?!雹?/p>
清代金石學(xué)興盛,學(xué)者亦熱心訪碑和交流。嘉慶年間,徐方訪得安陽漢代殘石。此碑除了具有文獻價值之外,對研究漢代隸書的書法演變具有重要的作用。
從字形結(jié)構(gòu)的發(fā)展演變來看,主要體現(xiàn)三點:
其一,短豎已經(jīng)演變?yōu)辄c畫,例如“直”字,北大簡“直”字上半部的“十”中的短豎演變成了《正直碑》點與橫的結(jié)合。
東漢時期的隸書已趨成熟且風格各異。在安陽漢四殘石中,《賢良方正允字子游碑》鐫刻于漢元初二年(115年),其風格端莊平正、渾厚樸拙??涤袨樵凇稄V藝舟雙楫》中評其:“子游殘石有拙厚之形,而氣態(tài)濃深,筆頗而駿,殆《張黑女碑》所從出也。”正直殘碑沒有明確的紀年。但其“書法結(jié)構(gòu)內(nèi)斂,筆畫開張有致,變化多端”?,且其書法有明顯的楷化跡象?!皬模ㄆ洌w及風格來看,應(yīng)屬東漢末年作品?!薄对獙O殘碑》亦沒有明確的紀年。該碑字體方圓兼?zhèn)洌乙詧A筆為主,風格秀麗,筆致溫和,柔中帶剛。清代著名書法大家郭尚先評價《元孫殘碑》:“最為雍雅,安陽殘石以此為冠?!薄栋碴柨h金石錄》更是稱贊此碑“書之秀蘊,奉當為神品”。
注釋
①仲威:《〈劉梁碑殘石〉金石僧六舟跋本—嘉道時期“傳拓”技藝的巔峰之作》,《藝術(shù)品》,2016 年第4 期第82-83 頁。
②鄭杰祥,呂品:《河南現(xiàn)存的漢碑》,《文物》,1964 年第5 期第10-21 頁。
③陳直:《〈河南現(xiàn)存的漢碑〉一文的訂補》,《中原文物》,1984 年第1 期第48-49 頁。
④湯淑君:《安陽漢四殘石》,《中原文物》,1993 年第1 期第111-112 頁。
⑤呂名軍:《漢碑新訪錄》,《中原文物》,2000 年第5 期第64-68 頁。
⑥范曄:《后漢書》,中華書局,1965 年版。
⑦金良年:《論語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年第1 版第61 頁。
⑧(漢)孔安國:《尚書正義》,(唐)孔穎達,黃懷信,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年版。
⑨田兆陽:《論言諫制度是君主專制的監(jiān)控和糾錯機制》,《北京行政學(xué)院學(xué)報》,2000 年第5 期第1-5 頁。
⑩向彬:《康有為眼中的〈爨龍顏碑〉》,《中國書法報》,2020 年8 月18 日,第005 版。
?馬子云,施安昌:《碑帖鑒定》,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1993 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