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福建
[摘 要]項目化教學是通過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在義務教育階段常見于數學、科學等學科的教學中。其實,項目化教學具有情境性、實踐性、層次性等特點,同樣適用于語文教學。以統編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的寓言單元為例,教師可以基于教材特點和學情實際,設計語文單元項目化教學活動,并按照確定主題、分解步驟、優(yōu)化流程、總結成效四步展開,讓學生在項目化教學活動中實現語文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項目化教學;寓言單元;設計與實踐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23)19-0080-03
項目化教學是通過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其能將抽象的知識統整在項目整體中,使學習任務情景化,有利于促進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相比傳統意義上的講授法,項目化教學能夠更精確地定位單元教學目標,結合單元知識點和學習內容,圍繞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感受,緊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特點,準確設計項目任務,促使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同時,更快捷、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
項目化教學多用于數學、科學、信息等學科的教學。那么,這樣的教學方法是否適用于語文學科呢?筆者認為這需要從項目化教學的特點來看。項目化教學以實踐為核心,具有情境性、實踐性、層次性等特點?!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下文簡稱為《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闭Z文課程工具性的落實需要大量的學習實踐,與項目化教學的特點相契合。下面以統編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教學為例,探討如何在語文教學中落實項目化教學。
一、分析教學要求,確定項目主題
統編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是寓言單元,單元的人文主題是“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鏡子”,語文要素是“讀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把圖畫的內容寫清楚”。單元內選編了《守株待兔》《陶罐和鐵罐》《鹿角和鹿腿》《池子與河流》四篇文章,并設置與之相關的“語文園地”“快樂讀書吧”等欄目?!墩Z文課程標準》對第二學段教學提出的學業(yè)質量要求有“喜愛閱讀童話、寓言、神話等,在閱讀過程中能提取主要信息,借助閱讀經驗和生活經驗預測情節(jié)發(fā)展”“能按照童話、寓言等文體樣式,運用聯想、想象續(xù)講或續(xù)寫故事”。由此可知,本單元的教學重點為:學習寓言,讀懂故事,掌握寓言這一文體,體會其中的道理;能夠看圖說清楚故事;學會分角色朗讀課文。
結合《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本單元的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學情實際,筆者在本單元的教學中設計了兩個項目化教學活動:一是寓言作品征集項目,二是重現寓言場景項目。寓言作品征集項目要求學生收集寓言作品,旨在拓寬學生的閱讀面,開闊學生的學習視野;重現寓言場景項目要求學生對寓言作品進行內化理解,運用多種形式再現寓言內容,旨在引導學生學習和分享寓言中的道理。這兩個項目均圍繞教材內容和教學要求展開,基于學生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型的特點,讓學生找寓言、學寓言、演寓言,從而達到本單元的教學目標,促進學生的語文能力和思維品質的提升。
二、立足生活實際,分解項目步驟
項目化學習是動態(tài)的學習方法。在確定了項目主題后,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細化項目計劃,將整個項目分解成若干子項目,引導學生一步步完成,一步步提升。在本單元中,寓言作品征集項目和重現寓言場景項目有著先后順序。寓言作品征集項目為先行項目,在單元教學前期開展。
寓言作品征集項目下設四步子項目:自讀與討論→分類與分組→分工與呈現→實踐與分享。筆者逐步引導學生進行實踐。首先,筆者引導學生對本單元的課文進行統整閱讀,讓學生從四篇課文中初步感知寓言這一體裁,通過討論,明確寓言具有“小故事,大道理”的特點。其次,發(fā)布寓言作品征集任務,要求學生基于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所要收集的寓言作品的方向,如有的學生對文言文寓言故事感興趣,則主要收集文言文寓言故事。在確定方向后,依據相同的興趣進行分組,收集文言文寓言故事的為一小組,收集中國現代寓言故事的為一小組,收集國外寓言故事的為一小組。再次,筆者引導學生討論如何分工、如何整理,將項目任務落實到每一個學生身上,并討論出最終以何種方式呈現寓言收集的成果。最后是成果展示,由教師依據學生的成果,搭建展示平臺,讓學生進行寓言分享。
在寓言作品征集項目進入到分享環(huán)節(jié),即可引入第二個項目化教學活動——重現寓言場景項目。這一項目化教學活動分四步進行:選擇寓言→創(chuàng)編劇本→排練表演→展示成果。首先,筆者發(fā)布重現寓言場景項目任務,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從本單元的課文中選擇想要重現的寓言,意在深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其次,在各小組選擇好寓言后,筆者引導學生基于寓言內容進行劇本創(chuàng)編,要求學生在創(chuàng)編過程中做到:一是要有人物情節(jié)與對話,二是要有適當的肢體語言和面部表情,三是能通過表演體現寓言的道理。三年級的學生還不太了解劇本應該怎么寫,但他們有看動畫片、影視劇的經驗,能夠結合自己的經驗推測表演要素,你一言我一語地對寓言的內容進行補充。這個過程也是發(fā)揮學生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的過程。再次,當各小組的劇本創(chuàng)編好后,學生自主排練,盡可能地將這個故事完整地表演出來。最后,教師統整各小組進度,利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讓各小組依次表演寓言舞臺劇,并設置自評和互評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深化對寓言的理解,習得并遷移語文知識,提升文化素養(yǎng)。
三、過程方法分享,優(yōu)化項目流程
在本單元的教學中開展的兩個項目化教學活動,并非只注重項目成果,而更應注重項目完成的過程。即并不以學生制成作品集、完成舞臺表演為目標,而是關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幫助學生解決遇到的困難,促進學生對語文知識、學習方法的積累。在開展項目化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為了促進學生的高效學習,教師可以根據任務內容搭建各類學習支架,幫助學生更好地遷移所學知識,深化對寓言的理解。
(一)把握課文內容,注重知識遷移
本單元選編的四篇課文均為寓言,但呈現的形式不同:《守株待兔》是文言文,語言精悍,用寥寥數語分享道理;《陶罐和鐵罐》是現代寓言故事,用平實易懂又充滿童趣的語言分享道理;《鹿角和鹿腿》由《伊索寓言》的相關內容改寫,屬于外國寓言故事;《池子與河流》是一首寓言詩,也屬于外國寓言故事。多樣化的寓言形式旨在讓學生體會到不同的表達方式。因此,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熟讀課文,在掌握課文的基礎上開展項目化教學活動。
為引導學生從多樣化的寓言形式中提煉寓言的特點,明白不同寓言中的道理,筆者利用表格為學生搭建學習支架,幫助學生整理知識點,構建學習框架。學生就可以利用表格收集和整理寓言作品,在知識遷移的過程中促進項目活動順利進行。
(二)創(chuàng)設交流平臺,提供解惑方法
作為項目化教學活動的設計者,教師要及時根據學生學習的特點和個性化需求,預設在項目進行過程中可能會發(fā)生的問題,為學生創(chuàng)設可以相互交流的平臺,并適時為學生提供解決疑惑的方法參考,以幫助學生順利完成項目任務。
例如,在寓言作品征集項目活動中,筆者利用班級QQ群作為項目活動交流平臺,當學生遇到問題時,可以在班群中發(fā)問,依靠同學互助來解決問題;倘若學生無法解決,則由筆者進行提示和指導。如選擇收集文言文寓言故事的小組找到《鄭人買履》這個故事,但對“先自度其足”和“吾忘持度”中的“度”不太理解,于是發(fā)到班級QQ群中與同學進行討論,學生根據上下文的語境猜測出兩者的意思,筆者進一步提示學生可利用《古漢語詞典》查詢,以便更精準地理解“度”字的多重含義。這樣,學生不僅在項目實踐中積累了知識,還能通過交流平臺分享知識,實現合作能力的提升。
四、展示評價結合,總結項目成效
在設計項目化教學活動時,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將學習成果展示與活動評價有機結合。通過項目成果展示活動,激發(fā)學生閱讀寓言故事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配合展示過程,有機穿插項目學習評價, 以評促學,能夠引領學生優(yōu)化項目學習過程,為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礎。
(一)寓言作品征集項目的展評活動
寓言作品征集項目中收集成果的呈現方式具有開放性,由學生依據自己收集到的寓言類別,以及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選擇,再由教師依據學生的呈現方式來決定展評活動的形式。在此次項目化教學活動中,學生的成果呈現方式十分多元,如收集文言文寓言故事的小組將其收集成果制作成手抄報;收集中國現代寓言故事的小組采用連環(huán)畫的方式將寓言畫了出來;收集寓言詩的小組采用朗誦的方式呈現,錄制了相關視頻并上傳到班級QQ群中……針對多樣化的收集成果,筆者設計了具有針對性的評價標準,用于學生的自評與互評(見表1)。需要注意的是,不論寓言的表現形式如何多元,都應指向寓言學習的本質——明白寓言中的道理。因此,項目化活動的評價也要圍繞這一學習本質展開。
在寓言作品征集項目完成后,借助評價標準,各小組學生的自評與互評同時開展,學生能夠通過評價標準進行自我反思;同時,在對其他小組進行評價的過程中,能夠學習他人的長處,開闊學習視野,積累更多的寓言。
(二)重現寓言場景項目的展評活動
重現寓言場景項目主要圍繞教材內容展開,并要求學生以課本劇的方式呈現,旨在讓學生在拓展學習后回顧課文,深化對課文的理解,實現知識的遷移與運用。因此,重現寓言場景項目的評價細則主要關注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見表2)。
學生對不同類型的寓言進行課本劇改編,在表演的過程中細化了寓言內容,為寓言中的角色增添了動作、神態(tài)等,加深了對角色形象的理解,并在表演的過程中沉浸體驗了寓言故事,讓寓言中的道理在心中扎根。同時,通過此項目活動的評價標準,學生能夠逐步反思項目活動經過,發(fā)現學習過程中的優(yōu)點以及存在的不足,這為優(yōu)化單元閱讀教學提供了有效支撐,讓學生獲得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空間。
綜上所述,項目化學習以其情境性、實踐性、層次性等優(yōu)勢,有效助力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除寓言外,還有很多體裁的文章適用項目化學習。教師要基于單元統整的視野,對教學方式進行探索,引入項目化教學,并對其進行任務分解,在系統化的學習活動中,聚焦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為學生今后的學習積累寶貴的經驗。
[ 參 考 文 獻 ]
[1] 陳友麗.借助學習支架,提高閱讀質量[J].教學月刊小學版(語文),2022(9):63-64.
[2] 趙俊,楊靜.大單元視域下的寓言故事單元教學:以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為例[J].語文建設,2022(14):62-65.
[3] 戴一苗.基于統編教材的單元微項目設計與實踐:以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為例[J].教學月刊小學版(語文),2022(6):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