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勝
摘 要: 近年來,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得到的肯定也越來越多,加強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力度已經成為教育改革不可阻擋的趨勢。文章以此為背景,通過文獻查閱法、課堂觀察法等研究信息技術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價值與融合應用策略。信息技術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是必要也是重要的,這是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美術教學水平的重要途徑。就目前來看,初中美術信息化教學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如師生互動性少、信息化教學傾向于感官刺激、教學手段過于單一化。要想擺脫信息技術在美術教學中的應用低效甚至無效的局面,教師應重新審視學科特點并根據(jù)初中生認知特征、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運用信息技術,包括通過構建翻轉課堂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創(chuàng)設有效情境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課上引導學生圖像識讀以提升其美術鑒賞能力,通過組織自主探究活動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并借助客觀的評價深化學生美術學習感悟,以達到促進學生美術素養(yǎng)提升的目的。
關鍵詞: 信息技術;初中;美術教學;應用價值;融合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9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8918(2023)36-0146-05
一、 引言
《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明確提出“注重藝術與自然、生活、社會、科技的關聯(lián),汲取豐富的審美教育元素,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痹谶@樣的指導下,初中美術教師應與時俱進,朝著信息化、現(xiàn)代化的方向尋找出路,加強美術教學信息化建設,為課堂注入“新鮮血液”,使其煥發(fā)生機與活力,讓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然而,就目前來看,初中美術信息化教學效果并不理想,教師沒有認識到美術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的優(yōu)勢,或者是缺少成熟的信息化教學經驗。基于此,文章綜合相關研究成果以及實踐教學經驗,探討信息技術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價值,并結合當前美術信息化教學現(xiàn)狀就如何科學運用信息技術打造高效美術課堂展開論述。
二、 信息技術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一)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必由之路
教育信息化建設是多年來教育教學改革不變的方向,教育部在2012年頒發(fā)了《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給出了明確的目標與詳細的發(fā)展戰(zhàn)略規(guī)劃,指出支撐課堂的核心驅動力是信息技術,鼓勵教師在教學中巧妙地運用信息技術展開體驗式教學、探究式教學、混合式教學。在這之后,又相繼頒發(fā)了諸多文件如《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甚至中共中央、國務院也印發(fā)了《中國教育現(xiàn)代化2035》,這也是我國關于教育現(xiàn)代化的第一個中長期戰(zhàn)略規(guī)劃。這些政策文件無一例外地強調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為新形勢下教育教學指出了清晰、明確的方向,需要各大學校以及各門學科的教師加強頂層設計,在教育實踐中運用信息技術,其中包括了初中美術學科。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教育信息生態(tài)也呈現(xiàn)出新的局面,教師必須跟上網絡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步伐,通過學科教學與現(xiàn)代化技術的深度融合創(chuàng)造性教學,這是不可阻擋的趨勢。初中美術教學也需要做到這一點,只有這樣才能獲得長遠、健康的發(fā)展。
(二)提升美術教學水平的重要途徑
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不僅可操作性強,而且能夠顯著改善教學質量,這與美術課程的特點有一定的關系。眾所周知,美術是一門具有造型性、視覺性的課程。而信息化時代的發(fā)展改變了信息傳播方式,也讓人們接收信息的方式發(fā)生了巨大變化。相比過去的任何時候,如今人們的生活、學習等經驗都更加具象化、視覺化,特別是近幾年,短視頻等迅速崛起,在這樣的視覺文化背景下,部分學習與工作都需要視覺素養(yǎng)。換言之,在傳播信息方面,視覺圖像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而且十分強烈,對人們生活與學習的影響極其深刻。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與教育的改革,現(xiàn)代美術教學內容也不同于以前,其涉及內容廣泛,教師在工作中需要借助豐富的教學資源,包括動畫、音頻、視頻、圖片等,有效刺激學生視覺,以此深化學生對美術作品的理解。正如課程標準中所說的,美術需要凸顯出視覺性,學生在學習美術的過程中積累聽覺、視覺等感官經驗,才能有效發(fā)展形象思維能力、感知能力以及交流能力等。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美術創(chuàng)作從本質上來說是創(chuàng)作者通過特定的材料、工具去表達某一種情感、思想,是一種具有思想性、情感性的藝術活動。其中,媒材分為現(xiàn)代、傳統(tǒng)兩種,在當前藝術創(chuàng)作中,現(xiàn)代媒材的應用很廣泛,十分常見,如雕塑、動畫、設計、裝置等,均依賴數(shù)字科技的現(xiàn)代媒材。除此之外,美術作為一門藝術學科,強調培養(yǎng)學生獨創(chuàng)性、個性等,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若是能夠運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通過多媒體開發(fā)更多有價值的教學資源,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且能激發(fā)其創(chuàng)新思維。更重要的是,有信息技術作支撐,既可以實現(xiàn)學生的獨立思考也不耽誤學生合作探究學習,不僅可以加強學生對課本上美術知識的理解,還能拓寬學生視野,讓他們的藝術學習不受時間、空間限制,這對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與個性的培養(yǎng)有著積極影響。
三、 初中美術信息化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教育改革力度不斷加大的背景下,初中美術課堂基本已經實現(xiàn)信息化教學,但教師在課堂上應用信息技術并不代表已經實現(xiàn)了現(xiàn)代化教學。就目前情況來看,雖然部分初中美術教師都運用信息技術展開教學活動,但是教學效果達到預期目標的少之又少。究其根源,教師存在認知偏差,或者是對信息化教學研究不夠透徹,缺乏成熟的經驗,所以當前的美術信息化教學問題重重。
(一)師生互動性少甚至為零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扮演主導者角色,學生則是主體,這兩者的互動至關重要,直接影響整體教學質量。目前來看,初中美術課堂參差不齊,有發(fā)現(xiàn)學習型課堂,有問題解答型課堂,有通過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展開模擬教學的課堂,但是也有演示型課堂。具體來說,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教師花費大量的精力、時間制作用于課上教學的電子課件,然后按照設計好的流程去操作,給學生逐一呈現(xiàn)知識。這些電子課件往往設計得華麗且精美,對學生也有足夠的吸引力,可以在課上激發(fā)其學習興趣。但是問題在于教師在使用過程中缺乏和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換言之,學生只是觀看者,師生之間的交互性不強。這種教學方式對現(xiàn)代化技術有很強的依賴性,雖然從整體上來看,整個課堂氛圍比較好,但教師難以主導學生思維,從本質上來看,美術課堂成為教師機械地播放課件而學生被動觀看的過程,整體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二)信息化教學傾向于感官刺激
就目前情況來看,在初中美術教學中,部分教師在制作電子課件或者從網上下載電子課件時往往忽視了美術學科的本質特征,反而過度關注光、聲等元素對學生感官刺激效果。誠然,初中生的年齡特征以及思維方式決定了他們喜歡這些形象化的信息資源,但是美術教學過度傾向于感官刺激,容易出現(xiàn)偏差,即教師片面追求美體效果、界面華麗等而忽視學生認知特征。從本質上來說,這種教學方式就是教師借助外界媒體刺激吸引學生被動模仿知識并在這個過程中逐漸接受。雖然這種感官刺激可以短暫地提升學生注意力,但時間久了以后學生就會產生厭倦,甚至出現(xiàn)審美疲勞和倦怠心理。長時間傾向于感官刺激的美術教學會讓學生原本的感興趣以及好奇慢慢轉變?yōu)椴辉訇P注,這對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的實際學習效果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三)教學手段單一化
在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美術教學中,教師應有效應用多元化教學方式,給學生打造趣味、高效的課堂。但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過度關注信息技術在課上的應用價值,忽視了運用其他的教學方式。這樣一來,學生在美術課上的學習從本質上來說就是觀看電影。如果教師在美術課上只是單純地使用現(xiàn)代化技術而未使用其他教學方式,就會導致教學浮于表面,傳統(tǒng)教學中對知識的細化作用也不復存在。師生之間原本不可或缺的情感交流在這樣的課堂上被信息技術削弱,學生除了獲得視覺上的享受以外很少再有其他的收獲,比如對知識點的深度思考,比如與同伴之間的深度交流等,這些過程的缺失造成美術教學流于形式。
四、 信息技術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融合應用策略
(一)構建翻轉課堂,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課前預習至關重要,直接影響學生聽課質量以及整體教學效果。尤其是美術這類藝術課程,知識點抽象,往往晦澀難懂,導致課堂上教師在講解時學生跟不上思路,所以提前做好功課是必要的。而構建翻轉課堂是一種有效措施,翻轉課堂簡單來說就是變“先教后學”為“先學后教”,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將學習主動權由主導者教師轉變?yōu)橹黧w者學生。具體來說,教師在上課之前通過網絡平臺提供給學生以視頻為代表的學習資源,學生則依據(jù)這些資源自主學習,獲得較高的聽課起點,為接下來課上的學習活動作好準備,其自主學習能力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有效鍛煉。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大致了解下節(jié)美術課上要學習的知識,并且?guī)е鴨栴}去聽課,這對構建高效課堂有重要意義。
以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1課《色彩的魅力》一課為例,教師可以通過構建翻轉課堂實現(xiàn)高效教學,具體如下:首先,明確教學目標。根據(jù)七年級學生認知特征、思維方式以及藝術課程標準等設置合理的教學目標:①知識目標:認識“對比色”與“類比色”的知識,感受色彩的表現(xiàn)力,結合生活經驗去體驗不同色彩搭配所傳遞出來的不同情感;②方法目標:通過觀察、欣賞、交流等不同環(huán)節(jié)掌握色彩搭配規(guī)律與技巧,在這個基礎上去創(chuàng)作,獲得較強的色彩感知能力以及創(chuàng)作能力;③情感目標:體會色彩魅力,形成通過色彩表達情感的態(tài)度。其次,分享學習素材。在明確教學目標后,教師應通過自制或從網上下載的方式獲得相應的資源,比如,介紹色相環(huán)這類工具的短視頻以及各種色彩圖片等,然后對這些材料進行壓縮形成壓縮包,再通過釘釘、微信等將壓縮包分享給學生。最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并檢測。為了保證學生課前自主學習質量,使其有目標、有方向地學習且了解自身學習情況,教師可以提供學生自主檢測任務。比如,要求學生根據(jù)所學習的知識設計一些由不同色彩搭配的作品等,還可以收集相關藝術作品展開對比,從中尋找差距與問題。
(二)創(chuàng)設有效情境,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學習動機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繼而影響整體教學質量。所以,為了打造高效美術課堂,教師需要通過一些手段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而創(chuàng)設輕松、有趣的學習環(huán)境是有效的方法之一。在信息化時代,教師可以通過現(xiàn)代化技術創(chuàng)設多姿多彩的教學情境,這樣的教學情境相較于靜態(tài)的美術作品可以給予學生動態(tài)、直觀的感受,有助于調動其主觀能動性。這樣一來,教學活動開展起來也就十分輕松,而且往往事半功倍。
以部編版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3課《我國少數(shù)民族的美術文化》一課為例,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我國少數(shù)民族文化,掌握其特征。我國有很多的少數(shù)民族,而且每個民族的美術文化獨具特色,初中生對這些文化的了解是很少的。在教學實踐中,若是教師直接展開教學活動,組織學生去學習這節(jié)課的知識,不僅過程枯燥而且學生理解起來也很吃力,容易出現(xiàn)跟不上教師思路的現(xiàn)象,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為此,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將抽象的、晦澀難懂的知識以形象、直觀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與消化。譬如,教師可以提前準備好視頻,通過視頻直觀地展示我國少數(shù)民族壁畫、頭飾、服飾、建筑等特點,如苗族的風雨橋、客家族土樓、云南白族民居、維吾爾族的艾德萊絲綢、藏族的唐卡等。這些有趣的、新奇的內容對初中生有很大的吸引力,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主觀能動性,還能降低學生理解難度,讓學生在輕松、有趣的學習氛圍中深化對少數(shù)民族美術文化的認識。
(三)引導圖像識讀,提升學生美術鑒賞能力
美術是視覺藝術,所以學生必須具備較強的圖像識讀能力,這是學好美術的關鍵,也是最基本的素養(yǎng)。圖像識讀是指解讀和識別美術作品、圖形以及影像等視覺符號。信息化時代,教師在美術教學中可以通過現(xiàn)代化技術組織學生開展圖像識讀活動,引導學生細致、全面地欣賞美術作品,以此提升其美術鑒賞能力。
以部編版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1課《獨樹一幟的中國畫》一課為例,這節(jié)課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欣賞中國畫,使學生了解并掌握不同題材中國畫的特點。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朝著這一目標合理地運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進行圖像識讀,以此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例如,在引導學生欣賞人物畫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步輦圖》。一方面,巧妙地運用多媒體的移動、擴大、縮放等功能,讓學生既從宏觀上欣賞這幅畫的整體結構,又從微觀上讓學生賞析這幅畫的局部內容甚至各種細節(jié);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的資源共享優(yōu)勢給學生介紹這幅畫的相關背景資料,讓學生了解其題材以及主要內容、思想等。這樣的教學過程可以讓學生準確、深入了解這幅畫的藝術特點。在指導學生鑒賞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比如使用放大功能放大這幅畫,然后讓學生仔細觀察畫中人物的動作、服飾、眼神、面容、姿態(tài)、表情、手勢等細節(jié),和學生交流這些人物的傳神之處。這樣的互動不僅可以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還在無形中提升了學生圖像識讀能力、美術鑒賞能力等。
(四)組織自主探究,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
在初中美術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教師需要明白一個客觀事實,信息技術只是教學輔助工具,而學生才是教學主體,且信息技術的運用與其他教學方式并不沖突,不能因為使用信息技術而摒棄其他教學手段。新課改背景下,教師需要遵循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鼓勵并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全過程,將學生主觀能動性充分發(fā)揮出來。具體來說,教師除了在課上使用信息技術以外,還可以通過問題適當?shù)攸c撥與引導學生,從而實現(xiàn)深度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同時鍛煉其自主學習能力。
以部編版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1課《獨樹一幟的中國畫》一課為例,教師利用多媒體呈現(xiàn)《步輦圖》并引導學生欣賞以后,可以再呈現(xiàn)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然后給學生布置這樣的學習任務:①認真觀察美術作品,通過人物的表情等細節(jié)分析其心理狀態(tài),并思考為什么在南唐處于危難時期韓熙載仍然歌舞升平,甚至經常夜宴賓客?②你認為途中中書侍郎韓熙載是哪一位,是根據(jù)什么去判斷的?③韓熙載聽音樂時的動態(tài)神情是這幅作品中的一個亮點,畫家是如何將其刻畫出來的?④《韓熙載夜宴圖》的藝術特點是什么?在提出這些問題后,教師可以給出一些提示,即指出欣賞這幅作品的幾個切入點,譬如從分析形象與形式入手,描述對作品內容的體驗與理解,總結對作品內涵的研究與領悟等。接著,先讓學生自主思考,再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交流、互動。這不僅可以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還在交流互動的過程中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與思維,這對提升學生美術素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
(五)客觀實施評價,深化學生美術學習感悟
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中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具有反饋、激勵功能??茖W的評價不僅是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客觀判斷,還可以為后續(xù)教學活動的開展以及教學方式的調整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jù)。信息化教育理念下,教師需要根據(jù)新課標要求適當?shù)卣{整與改進教學評價,確保教學評價的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以此提升教學質量。
首先,通過信息技術豐富評價主體。在傳統(tǒng)初中美術教學中,教師通常是唯一的評價主體,學生作品的好壞完全由教師定奪,這樣的評價過于主觀,容易導致全班學生的審美千人一面。而信息化時代下,教師可以將學生的美術作品分享到家長群,讓家長參與評價,還可以發(fā)布到微信公眾號、視頻號等網絡平臺上,讓網友參與評價。多主體參與的評價相對來說更加客觀,有助于學生認識到自身不足并改進,這對提升學生美術素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其次,通過信息技術豐富評價內容。在傳統(tǒng)美術教學中,教師在實施評價時往往只看結果,而信息化時代下,教師可以堅持結果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的原則,既要關注學生最終學習成果,還要關注其學習過程。比如,課前觀看視頻的時長、提交作業(yè)的及時率與答題的正確率等,這些均可以作為評價的內容,這樣的評價可以將學生的學習情況真實地反饋出來,有助于教師及時調整教學方案,指導學生有針對性地取長補短,從而高效達成美術教學目標。最后,通過信息技術對評價方式進行多元化處理。信息技術具有較強的存儲功能,既方便教師記錄信息也方便后期查詢與利用?;诖?,教師在美術教學中可以通過信息技術豐富評價方法,如采取“電子檔案”評價法,將學生的每一次表現(xiàn)及時記錄下來,建立獨一無二的檔案,定期或不定期進行橫向與縱向對比,即比較學生之間差距的同時審視學生近期的成長情況,是進步還是退步。當學生進步明顯時,教師可以給予適當?shù)木癃剟罨蛭镔|獎勵,同樣,當學生退步明顯時,教師應及時找學生談話,幫助學生找到退步原因并采取有效的解決措施。這樣的評價方式可以讓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變化,從而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模式,對于提升學生學習水平以及教學實效性、促進教師自身專業(yè)化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五、 結論
一系列的教學活動表明,信息技術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不僅可操作性強而且具有重要意義,是一種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教師應合理地運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教學過程,不僅可以豐富教學形式,還能實現(xiàn)資源共享,從而降低學生理解難度,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推動教學活動有序、高效地進行。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將其優(yōu)勢發(fā)揮出來,給學生創(chuàng)設有趣、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自主思考與探究,充分理解和內化美術知識,實現(xiàn)創(chuàng)造能力、審美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譚琳.“互聯(lián)網+”背景下初中美術教學的路徑分析[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3(5):37-39.
[2]王燕.“互聯(lián)網+”背景下初中美術教學的應用與探究[J].中國新通信,2023,25(9):236-238.
[3]朱曉婷.信息技術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應用策略探究[J].中小學電教,2023(3):31-33.
[4]王芳.信息技術背景下初中美術教學的創(chuàng)新路徑探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2(12):195-198.
[5]趙陽.信息技術支持下初中美術教學創(chuàng)新探究[J].中國新通信,2022,24(23):215-217.
[6]楊麗.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初中美術欣賞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2,7(18):113-114.
[7]王衛(wèi)國.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家庭教育,2022(25):76-78.
[8]譚琳.淺談信息技術與初中美術教學有效融合[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2(7):113-115.
[9]賴麗梅.“互聯(lián)網+”背景下信息技術與初中美術教學的融合[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2(8):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