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紅云
“小學一二年級不進行紙筆考試,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yè)”的硬性規(guī)定讓很多低年級教師顧慮重重,擔心學生只學不考,到了中高年級會出現(xiàn)學習上的斷層與不適應。不考試,又沒有了書面家庭作業(yè),提高教學質量的主陣地就落在了課堂上,課堂練習設計乃是重中之重。如何優(yōu)化低年級課堂練習設計,教師要思考這樣兩個問題。
一、我們需要什么樣的課堂練習
一節(jié)課,學生的學習有沒有發(fā)生?具體發(fā)展到哪種程度?最直觀、最便捷的衡量辦法就是課堂練習。作為檢測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在設計課堂練習時要做到兩點:首先,在練習內(nèi)容上要做到依“標”據(jù)“本”,突出重點。這里的“標”就是課標,“本”就是使用的教材。依“標”據(jù)“本”就是要緊扣課標,依據(jù)教材,不偏不倚。其次,課堂練習的形式應根據(jù)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摒棄單一,走向多樣。當然,課堂練習也應相對自由,課始、課中、課末都可以。
二、優(yōu)質的課堂練習應該做到什么
1.求實:夯實基礎,落實目標
在低年級教學中,教師在設計課堂練習時要盡可能地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基本方法和基本習慣融入進來,力求夯實基礎的同時,又盡可能地關注學習主體,分層設計。最終實現(xiàn)在不影響正常授課的情況下,以更少的練習承載更豐富的知識和能力訓練,花最少的時間獲得最優(yōu)的效果。
識字與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也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為了提高學生識字、寫字的質量,教師可以根據(jù)文本內(nèi)容創(chuàng)設語境,讓生字隨語境復現(xiàn)。如二年級下冊《青蛙賣泥塘》一共有8個要求會寫和15個要求會認的生字,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這樣的書寫語境:
有一只青______住在爛泥塘里,他想把泥塘______掉,______到城里住。為了賣泥塘,青蛙采集草______,播撒在泥塘周圍,______開竹子把______水引到泥塘里。他還栽了樹,種了花,修了路,在泥塘旁邊蓋了房子。最后,爛泥塘變美了,青蛙不再賣泥塘了。
像這樣重組文本內(nèi)容,將需要會寫會認的生字嵌在語句中,讓生字隨語境反復出現(xiàn),不僅回顧了課文內(nèi)容,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還回應了課后練習第2題“說一說青蛙為賣泥塘做了哪些事,最后為什么又不賣泥塘了”,這樣的隨語境識字寫字,就賦予了漢字音、形之外特別的意義。
2022年版課標在基礎型學習任務群中提出了“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這一要求,教師在練習設計時要充分用好教材,在實踐活動中引導學生積累語言材料和語言經(jīng)驗,發(fā)現(xiàn)漢字的構字組詞特點。一年級下冊《彩虹》一文的練習中有“蕩來蕩去、飄來飄去、游來游去、跑來跑去”4個詞語,同時配有泡泡語“我也能說這樣的詞語”,教師可以設計指向語言積累的練習:
(1)請你大聲讀一讀這些詞語,說說有什么發(fā)現(xiàn)。
(2)你也能說出幾個這樣的詞語嗎?
(3)下面的句子填上哪個詞語最恰當?
清澈的小河里,一群魚兒正歡快地______。
春天來了,脫去冬裝的小朋友在草地上______。
秋天到了,小樹葉從枝頭落下,在風中______,
最后靜靜地落到地上。
一只調(diào)皮的小猴子倒掛在樹上______。
(4)我也會用上這樣的詞語寫一句話。
教師用這樣的讀、說、填、寫的層級練習,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在“讀一讀”中發(fā)現(xiàn)詞組特點,在“說一說”中鞏固詞組特點,在“填一填”“寫一寫”中真正將詞語鑲嵌于上下文中,充分激活它,這樣的詞語才會有生命力,才能被學生牢牢記住。
為了解決讀寫結合、遷移運用這一問題,教師還可適當安排一些指向拓展運用的課堂練習,以課堂練習的形式教給學生一些簡單實用的句式,為低年級的寫話以及三年級的習作奠定基礎。二年級下冊《楓樹上的喜鵲》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我看見喜鵲阿姨站在窩邊,一會兒教喜鵲弟弟唱歌,一會兒教他們做游戲,一會兒教他們學自己發(fā)明的拼音字母……”,三個“一會兒”把喜鵲阿姨教喜鵲弟弟學習的本領一一列舉出來,喜鵲阿姨教得認真,喜鵲弟弟也學得認真。而這一句式同樣也出現(xiàn)在本單元語文園地“字詞句運用”的第二項。教學本課時,教師可以將語文園地內(nèi)容前置,融入到課文教學中,設計成指向拓展運用的課堂練習:
(1)喜鵲阿姨教喜鵲弟弟做了很多事,我能用橫線畫出來。
(2)我能把它們補充完整。
①下課了,小朋友們在操場上玩,一會兒______,
一會兒______,一會兒______,他們玩得可開心啦!
②媽媽下班回到家就忙起來了,一會兒______,
一會兒______,一會兒______,特別辛苦!
(3)我會接著往下說。
孫悟空__________________。
為了降低說話難度,教師在設計練習時有意為學生搭建仿說支架,先讓學生畫出喜鵲阿姨做了哪些事,讓學生知道原來在某一個時間段里做了很多事情或者某個事物發(fā)生了很多變化時,我們就可以用幾個“一會兒”的句式串起來表達。接著,以學生熟悉的人物創(chuàng)設語言情境,讓學生回想他們在某一時間里做過的事情。最后,以一個開放的句子讓學生自由表達。由扶到放,先補充式練習,再自由表達,整個練習設計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學習心理。
學生的接受能力不同,教師在設計課堂練習時要以基礎題、彈性題和挑戰(zhàn)題來實現(xiàn)難易程度上的區(qū)分。學有余力的學生攻克挑戰(zhàn)題,大多數(shù)的學生完成彈性題,而基礎題必須是所有學生現(xiàn)場完成。在教學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語文園地中的“識字加油站”時,為落實2022年版課標在發(fā)展型學習任務群對“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提出的“在……車站、書店……等社會場所中,學習認識有關標牌、圖示、說明書等”這一學習要求,教師設計關注主體、倡導分層的練習:
(1)基礎題:我能把正確的圈出來。
今天,我和媽媽在南昌(chāng? chàng)火車站售(shòu? shuò)票處買了一張去北京的硬臥(yìn yìng)(wò wō)票,我睡的是下鋪(pù? pū)。列車里開著空調(diào)(tiáo diào),很涼快,乘(chéng? chén)務員阿姨服務也很熱情。一路上,我特別興奮,真想一睜眼就能看到萬里長城的無限(xiàn xiàng)風光。
(2)彈性題:我會在正確的后面打√。
我們乘坐的這趟列車是當天19:35開。(? ? ?)
我和媽媽應該到西廣場二層A6檢票口檢票。(? ? ?)
我們應該在北京東站下車。(? ? ?)
(3)挑戰(zhàn)題:這些車票上的字我也能認識(出示其他車票)。
2.求“活”:加強整合,體現(xiàn)綜合
教學中,教師要學會加強整合,將多元的檢查功能融入到有限的練習中,通過增加練習的信息量擴大練習檢查范圍,來綜合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
知識的綜合:
(1)我會選一選,圈一圈。
(2)荷葉圓圓,是(春天、夏天)。
(3)小花狗,你快回家找媽媽(呢? 吧)!
明明站在家門前的空(kōng? kòng)地上抬頭望著天空(kòng? kōng)。
這是我們最常見的一種練習,雖然只有3道題目,卻檢查了學生對于生活常識、語氣詞、多音字的掌握情況,而這些都與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學習內(nèi)容有關。
能力的綜合:
我會讀兒歌,做一做。
什么美?蜜蜂美。
不貪玩,不晚睡,
從小愛勞動,采蜜不怕累。
什么美?楊樹美。
不彎腰,不駝背,
身子站得正,擋住風沙吹。
這是我在教完一年級上冊《比尾巴》后設計的一道課堂閱讀練習題,考慮到學生剛開始學習課文,選擇的兒歌內(nèi)容相對簡單,在形式上也與《比尾巴》的句式特點相匹配。在閱讀訓練的起步階段,教師應更多關注學生閱讀時邊讀邊想、邊讀邊圈畫的習慣,還有在閱讀中主動識字的習慣。
設計課堂練習時,教師應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的重點難點,基于學情,依“標”據(jù)“本”,不拔高要求,亦不降低要求,要盡可能地發(fā)揮練習的最大功效,這樣才能實現(xiàn)“減負”與“提質”的目標。
(作者單位:江蘇海安市城南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 劉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