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建華
《小學語文教學》雜志是小學語文教師的良師,更是益友。編輯部推出的“教學課例精選12課”叢書更是像寶藏一般存在。這些青年名師充滿智慧的課例,能讓我們一線教師的教學能力實現(xiàn)飛速躍進。
在《教學課例精選12課:習作教學卷》這本書中,我收獲最多的是張維娜老師的習作課例——《清晰過程記“故事”不拘形式寫“心跳”》。
一、關注學段要求的序列性
張老師在解讀“我的心兒怦怦跳”這一習作要求時,提到了“習作教學的序列性”,并梳理了1~4年級的習作,清楚定位了每個階段對“把事情講清楚”這一習作要求的掌握程度。這一案例讓我們理解了2022年版課標中學段銜接的深層內(nèi)涵。
結(jié)合這一點,我反思了自己習作教學中長期存在的一個低效行為——每次講敘事類習作都是“零起點”教學。也就是說,我在教學四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我的心兒怦怦跳”時,還是會花費大量精力從最基礎的敘事方法開始講起,不僅無效,還會喧賓奪主,讓學生感知不到本次習作的重點在于“事件中的感受”。之前我認為學生不愛思考,但其根源在于教師沒有注重“習作教學的序列性”。如果能像張老師那樣將學生已具備的寫作能力考慮進來,從梳理復習之前的習作經(jīng)驗入手,再提出本次習作的進階要求——“在敘事中寫出自己的感受”,那么學生自然而然會將注意力聚焦在“如何在敘事中加入自身感受”這一目標上,其敘事能力也會在這樣進階的目標中得到錘煉。
二、明確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性
同樣的教學手段,呈現(xiàn)的方式不同,達成的教學效果也是不同的。張老師這節(jié)課上運用的教學手段跟我們的并無二致,無外乎是“游戲激趣”“微課補充”“導圖繪制”“展示交流”。但為什么二者的課堂效果卻大相徑庭呢?就好像同樣的茄子和配料,我們做出來的魚香茄子,和五星級大廚做的魚香茄子,差別很大。我認為其中的“功力”就差在對教材的解讀、對2022年版課標的認識、對學生寫作情況的梳理以及對學生學習最近發(fā)展區(qū)的把握等方面上。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目標明確,精準發(fā)力。 “游戲激趣”,在課堂上讓學生感受“心跳”;利用“思維導圖”的放射性思維模式、跳躍性思維聯(lián)想等特點,成功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讓學生在眾多生活經(jīng)歷中,選擇出“感受”最豐富的寫作素材;課堂中的微課重點指導學生回顧之前學過的“按順序”把事情寫清楚的方法,并進一步提出“敘事過程中寫清楚感受”的要求;同樣讓人拍手叫絕的是在“交流展示”環(huán)節(jié)對學生進行的進階評價,使學生逐漸對“在敘事中寫出感受”這一核心寫作要點有了深入的理解,也切實掌握了相關的寫作方法。
三、注重習作評價的激勵性
以前,我認為要想彌補學生作品缺乏思想的缺陷,需要學生課下大量地閱讀,豐富自身的思想感情??墒牵處熀茈y把握學生課外閱讀的有效性,因此這幾乎就是“空談”。在這個課例中,張老師通過“分類點評,鼓勵優(yōu)秀”的方式,評出“書寫規(guī)范五星獎”“故事具體五星獎”和“感受生動五星獎”,凸顯學生習作的亮點,讓學生在寫作的成就感中自然生出強烈的表達欲望。當學生的表達能力無法滿足被激發(fā)出來的強烈的表達欲望時,他們就會清晰地感受到自身表達能力的欠缺。這種認知會變成學生自主閱讀的強大內(nèi)驅(qū)力,成為學生在課外閱讀中主動思考的強大動力。
2022年版課標指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為目的”,從中我們能夠明確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性以及在課堂上落實核心素養(yǎng)的迫切性。以前,我只意識到這種重要性和迫切性,但并沒有形成在課堂上落實的有效方法?,F(xiàn)在,“教學課例精選12課”系列叢書像一座燈塔一樣,為我指明了方向。
(作者單位:河北邢臺市中華路小學)
責任編輯 宋園弟